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筝歌(清穿皇太极) > 89.【移居广宁战不歇】

筝歌(清穿皇太极) 89.【移居广宁战不歇】

作者:枼青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18:30: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永芳降了金,你又是怎么逃出来的?”

李如柏看过我的银两官号后,相信了我曾在抚顺将军府当差的事情。qiuyelou

“李永芳此人虽然势力,但他的部下里还有不少一心向明的凯将。”

李如柏赞同地点了点头,“听闻守将除了李永芳和赵一鹤外,其他全都以身献明,战死城楼之上了。”

说到这,我想起了那个狂傲的王命印,叹惋地说道:“李永芳降金,也是考虑保住两万百姓的性命安危。若他当日不降,只怕抚顺早就是一片血海了。我得其部下优待,城破后趁乱将我从南门送出了抚顺,才捡回了一条命。”

李如柏叹惋,“唉……区区几员守将,哪里抵挡得住那建州胡酋。抚顺之失,是那张承荫轻敌、不懂兵法、不知智取之失。”

“朝廷复派李总兵来守辽,看来是希望重振当年李家在辽东之威望吧。”

毕竟李成梁守辽期间三十年,辽东从边备废驰,到拓疆近千里,其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

“辽东……是个苦差。父亲守辽一世,也抵不过言官几句诋毁。唯有战事打了起来,战败了,才想起原来这大明还有个‘南戚北李’。李家为大明鞠躬尽瘁,大哥战死蒙古,四弟在援朝血战,身受重伤,郁郁而终,五弟猝于宁夏……如今这个总兵的位置,我坐得心寒。”

说到这里,李如柏缓缓地站了起来,打定了主意一般,将我从地上拉了起来。

“罢了,人到晚年,很多恩怨也就看得淡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年是我救下的你……这个债,就让我还清罢。”

** **

这一次,我打算走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不留下一丝可觅的痕迹,即便是与范文程,我也没有透露半分。私会过李如柏的第二日,我便不留一点音讯,拿上包袱,跟着他的部队去了广宁。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这样郁结却终究无法相守,倒不如放下,倒不如离开。我打算在广宁城安身立命,直到努/尔哈赤百年的那一天。范文程也同我分析过了,这辽东的战火,一定会先从东南烧起。抚顺、清河之后,还有叶赫,叶赫之后还有沈阳、辽阳,再之后还有铁岭卫,才会轮到这辽西重镇广宁。虽然不知道大金会不会势如破竹地连续拿下这几个重镇,但就地理位置上来说,广宁绝对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在四百年后,辽宁省已经没有叫做广宁的地方了。广宁在沈阳往西百余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辽河,应该是现代辽宁省锦州市的地界。qiuyelou然虽如此,这小小广宁,却也是辽东往山海关的必经之路,兵家必争之地。

我才到广宁没有多久,七月,战报便传过了辽河。

过去的几个月里,经略杨镐鉴于清河城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守为绝境,战为奇地,大举施工修筑防御器械。明朝末期,已经有了火炮等热/兵器的出现,据说杨镐将整个清河城上布满火炮、枪械、铁弹子及滚木矢石等守城器具。还同时任清河守将邹储贤合谋计划:敌若来犯,士兵应设伏于城外山径小路或山间狭地,来实施阻击;万万不可拥兵于城,束手待毙。

杨镐既然洞察了清河之险要,提前准备,证明他并非是个庸才。清河堡如今有一万左右的守兵兵力,加上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势,看来是万无一失的。

七月初三,努/尔哈赤果然派了些士卒去挑衅清河边界。届时杨镐奏报:“回乡高得功等报,奴酋约在七月初三日,犯清河一带,收割田苗,才往北攻金台失去。”

这一封奏报,真叫人大跌眼镜。杨镐以为,努/尔哈赤此番挑衅清河之举,意在声东击西,看似是冲着清河堡去的,实际上,他真正的意图是北攻叶赫。

结果,二十日。努/尔哈赤亲统八旗军向清河城进发,当天就围困了鸦鹘关。金兵此举,虽大大出乎了杨镐的意料,但好歹清河已备战多日,倒不算是措手不及。原本清河已做好了十足的把握迎战,谁知好死不死,当日守将邹储贤闻讯,即刻下令闭门据守,完全不听杨镐当初制定的设伏山间的战略。这么一来,清河城就彻彻底底的失去了地势优势。

战报传到广宁,李如柏和其三弟李如桢皆愁上眉梢,忙不迭地在府上聚头,商量应对之策。

二十一日,金兵冲破鸦鹘关,抵达清河城外,开始攻城战。起初因守军炮火、滚木雷石齐下,遂强攻失败。金兵随即改强攻为围困,并派降将李永芳到城下劝降。遭严词拒绝后,再令环城强攻,凡八进八退,自晨至暮,后金战死数千人,攻城不下。入夜后,在夜幕掩护下,金兵各军以板车为掩护,掘地三尺,挖陷城墙,城东北角遂塌落,又乘明军慌乱,叠尸登城。邹储贤在绝望中,焚衙署妻孥,亲入战阵,阵亡。二十二日清晨,金兵破城而入。城内明军官兵六千余人及五百多户居民奋起巷战,孤军奋战而败,军民被杀万计,而无人投降。清河堡至此彻底沦陷。随后金军拆除了清河城的城墙,又将三岔堡至孤山堡一带民房尽焚烧之。并拆毁一堵墙、碱场二城,使明军自清河至抚顺城无存身之地。然后收取地窖谷物,田中青苗,则纵马放牧,造成清河一带五六十里以内人烟断绝。

我沉痛地听着这份句句啼血的战报。尤其是那句‘被杀万计,而无人投降’,真真宛如在我的心口剜上一刀一般。我未曾想到,原来身处乱世,即便我非这个时代之人,却也能感受到这份民族大义的切肤之痛。降,还能苟且偷生,不降,便是杀身成仁。

更可怕的是。从抚顺到清河,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我真的不知,就算他日还能够活着回到赫图阿拉,我又该如何面对皇太极,面对那些女真故人。在知晓了这些残酷的屠杀之后,我如何还能和以前一样,只把他当做一个我心所许的少年呢?从前他害褚英入狱,我便是足够心疼了,现在他背负的,何止是一条人命呢?

我除了心疼,别无他法。这个时代里,我阻止得了一次屠城,阻止不了日后的每一场战役。大明子民,有固守气节有如清河百姓的,宁死不屈,杀光了一个清河,杀得完全天下万万的汉人吗?这个民族矛盾,对异族人的排斥,是大金,或者说日后的大清,永远也无法根治的。

清河一失,辽东由此而失去了屏障。明廷真正的感觉到了事态之严重,连忙举国各地调集兵马。八月,金兵马不停蹄地转攻沈阳、辽阳。得知线报后李如柏连忙排遣兵马前去支援,并通知叶赫出兵抗击其腹背,神宗下令调山海关、保定、铁岭、大同、广宁、开原诸路兵赴援,尚未出关,有谕旨特赐杨镐“尚方宝剑”,得斩总兵以下官。于是杨镐为肃军纪,就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徇斩于军中。努/尔哈赤见形势不佳,便于九月主动撤兵。沈阳之危遂解。

入冬,四方援兵始集。明军终于从被动挨打的状态,开始正式的反击。十万大军集结,大举出兵赫图阿拉,一剿建匪。

万历四十六年岁末。这是我在广宁度过的第一个冬天。然而因为辽东战事,这个冬天显得异常的清冷。这短短半年的时间,辽东已是天翻地覆,战争的脚步比我预想之中来得还要快。

我住在广宁承天府上,时不时地也会看见几员明朝大将出入,他们个个都身居高位,除杨镐外,常常出入承天府的还有开原总兵马林,辽阳总兵刘铤以及特赦镇守山海关的总兵杜松。这各路兵马集结,看来神宗是想一举重挫大金,广宁城中人人都说,这一次大明派足了兵马,国库还加派饷银两百万两,是势在必得了。

李如柏忧心战事,但还是不误喝酒作乐。来这广宁之后,我才发现他真真是个慢性子,万事求稳不求急。有时候兴致好,他也常常跟我提一些当年六夫人在府上的趣事。

“其实六夫人与我年纪相仿,那日嫁到将军府上时,更是个沉默寡言的深闺女子。哪知道后来有一日,来个西洋传教士,她居然能无碍地与人交流,说一口流利的梵文,连父亲都没想到。”

“不仅如此,后来六夫人还常常预言中时事,就连当时的西学东渐,也全被她言中了。所以在将军府上,她的地位极高,一般人父亲都不允其去惊扰她。”

“西学东浙?”

李如柏细说道:“你可知利玛窦此人?这人万历庚辰来到大明传教,此人游历天竺,见多识广,宣扬天主教义,在民间广为流传。”

天主教……原来西方传教士早在明朝末期就进入了中国。我心中再一次加深对六夫人身份来历的确信。这大明朝,能几人和西洋人交流无碍的?

“原来夫人生前,有这么多轶事……”

李如柏的思绪飘远,“如今看来,当日六夫人的预言,一个个都应验了呢……”

“夫人生前,还有何预言?”我好奇道。

“她说……若父亲亡,则辽东亡,而后金兴。”李如柏沉重地长吁一口气,“万历四十三年,父亲去了之后,奴酋马不停蹄地就建立了大金,不过三年,就攻破了辽河以东的抚顺、清河两重镇……辽东,怕是真的要亡了。”

李成梁的去世,是辽东没落的开始,也是大金崛起的开始。六夫人这并非预言,而是……陈述一个四百年后能从史书里读到的事实罢了。

“要知道……辽东一丢,山海关没有屏障,京城就危在旦夕了。这大明,还能有多少时日呢?”

李如柏竟是有些自怨自艾,道:“我李家,虽为认作外姓,却对大明一片忠心。这个辽东总兵的位置,有多少李氏之人坐过?我年近古稀,早该在家安享晚年了,皇上一声调令,我不敢有半句怨言。只是若辽东真的大势已去,又岂是再来十个李成梁救得活的?”

李成梁膝下九子,皆为武将,镇守边关,三个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李氏一族,为这辽东,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你身上流着女真人的血。说说看,你到底是想做汉人,还是胡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心中想的是,其实做汉人罢、胡人也罢,我来到这大明朝,只是想寻回一生挚爱罢了。至于血缘这件无法改变的事实,我耿耿于怀,也无法改变。

“我……只想保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