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筝歌(清穿皇太极) > 212 兰梦无凭(二)

筝歌(清穿皇太极) 212 兰梦无凭(二)

作者:枼青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18:30: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

晌午大夫针灸过后,海兰珠喝了些安胎药,又睡了过去。

皇太极见她睡得安稳了,才移步议事殿,照例将海兰珠身边的侍卫、奴婢都审问了一遍。

自叶布舒坠马一事后,他便对海兰珠身边之人格外留心,不放过任何的隐患。

皇太极正襟危坐着问道:“宸妃娘娘是何时病的?”

几个贴身奴婢皆不敢隐瞒,如实答:“启禀皇上,娘娘病了有两天了,前日奴婢照例起早帮娘娘洗漱时,结果不见娘娘在屋,当时吓坏了,过了午时娘娘才回来……”

“继续说。”

“后来禁旅营的护卫送娘娘回来的,说是去找雪莲的路上娘娘体力不支昏了过去的……奴婢伺候娘娘也有些日子了,也知道娘娘气血虚,不能久坐,否则就会头晕目眩,遂也未格外留心,没想到夜里就发起了高烧……至于其他的事情,奴婢一概不知!”

皇太极扫了那几个战战兢兢的奴婢一眼,又问原封不动地问了一遍禁旅的护卫。

几个护卫异口同声答,宸妃娘娘在民间探得了雪莲的下落,坚持要亲自去寻药,他们陪同她从汉江渡口回来时,因为劳累而昏过去的。

护卫又将寻得的雪莲呈上,皇太极见众人的口供并无出入,心烦意乱地揉了揉额,“礼亲王人呢?”

“正在殿外请见呢。”

“让他进来吧。”

代善入殿,躬身行礼,“参见皇上!”

“听闻礼亲王近来在王京过得很是舒坦?不仅养马逍遥,还收了不少奴仆?”

见代善缄默不答,皇太极又继续说道:“先帝在时,一向治军严明,连喝盅小酒也必严惩。朕也有朕的军规,总不能单单为了兄长而破了规矩。朕昨夜才到汉阳,就已听到些人言非议,礼亲王一向最看重‘礼数戒律’,应该心里有数才是。”

代善不敢引火烧身,只得道:“皇上所言极是,是臣不够自律,坏了三皈五戒……”

“若只是收了几个奴仆,养了几匹马,朕睁一只眼闭一只也就罢了……”

皇太极正要就知情不报一事而论,正巧这时,下人搀着海兰珠入了殿。

皇太极离座而起,忙去扶她,“你怎么下床了?”

海兰珠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正俯身低首的代善,含笑答:“醒来就不见人,我落寞得很。”

皇太极扶她在一旁落座,海兰珠看着一屋子的奴婢侍卫,皆是她身边的人,不禁嗔道:“都说了是我自己不争气,皇上何必又为难他们呢?”

“朕不过是想问个清楚。”

“皇上还把礼亲王请来,这知情不报的事情是我授意的……”海兰珠安之若素道:“臣妾不过是想皇上以大局为重,不要分心罢了。”

代善随即不动声色道:“是我的疏忽,未重视娘娘玉体金安,险些酿成大祸……好在娘娘吉人自有天相,没有大碍,否则臣难逃其咎。”

众人跟着道:“是奴才照顾不周……还望皇上恕罪。”

“恕罪、恕罪……要真出了什么三长两短,你们谁负的起这个罪?”

皇太极看似在骂这帮奴才,其实却是在对代善发泄不满,冷眼道:“离开京城,连规矩也不要了?”

“好了……”

海兰珠不忍心看代善替她做这个替罪羊,软声相劝道:“皇上也少说两句,本来也是因祸得福……”

“礼亲王别怪朕大题小做,这两年农景不佳,灾荒频频,此行大张旗鼓征朝鲜所耗的军粮又岂是小数目?礼亲王在这王京呆得好生惬意了,大清多少百姓还在为粮而愁?”

皇太极叹了声气,“诸王中属礼亲王年长,本当作表率,朕体恤你年事已高,能宽则宽,但行事也不能如此草率无纪。”

这番话,谁也听得出是在斥代善勿倚老卖老。皇太极的话虽然点到为止了,但还是令代善十分难堪。

海兰珠从来不问朝政,这会儿见到皇太极以资论国事的模样,俨然是国君的气度。

治国,需要的绝不只是权谋之术,打仗,也绝非是六人成军的儿戏。

代善深一鞠躬,“皇上句句警言,臣一定铭记于心。”

****

两日后,大军返还汉阳。

皇太极原定要亲征皮岛,如今唯有责令贝子硕托挂帅,和“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携十六门红夷大炮同朝鲜舟师取明皮岛。

对于这三位归顺清朝的汉将,皇太极十分厚待。一来皇太极也知其三人是走投无路才投诚于他,其人忠心不敢报闻;再者皇太极十分看重其三人的将才,也想极力笼络其三人为己用。自称帝后,便册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而合称“三顺王”,乃汉将中最高爵位者。又顾念他们三人难免思乡,遂将海州赐给尚可喜为封地,让其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又派家在盖州的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驻守旧都辽阳。

皇太极让汉军去攻皮岛,是因这“三顺王”对明军、皮岛可谓是了如指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都曾在毛文龙手下为将。孔有德骁勇善斗,耿仲明狡猾多智,尚可喜通权达变,毛文龙十分看重他们三人,不仅被倚为心腹,更收其作养孙。“三顺王”旗下乌真超哈有六千汉兵,绰号“急先锋”。

清兵一向不擅水战,有了这朝鲜的战船和的“三顺王”的乌真超哈,战斗力势必大涨。

李倧因王世子被挟,而不敢违背皇太极要求朝鲜出兵相助的诏令。然而出于恩情,也出于与明朝患难与共多年的仁义,李倧原想密谋通知皮岛明军,然最终因害怕引火烧身,未敢实施。

毛文龙时期,皮岛是清朝后方的死防线。而自毛文龙死后,皮岛不仅被多次裁兵,而且爆发了多次的内乱,使得明军元气大伤,从原有的三万驻军,削减至如今一万驻军,其战力远不能跟毛文龙时期相提并论。

而取皮岛,意义远不只是拔掉明军在辽东最后的海防线,更为除掉一个几十年来的心腹之疾。

由于皇太极提早了返师的计划,约束后军,押解俘虏等军务则由多尔衮负责,杜度则率领大军和重辇殿后。

皇太极临行之前,朝鲜国王李倧上表陈情,请减贡额。皇太极下诏免丁丑、戊寅两年贡物,自己卯秋季始,仍贡如额。

甲戌,皇太极率部先行撤离朝鲜,谕令多尔衮等禁掠朝鲜降民,违者该管官同罪。

十天后,皇太极还师盛京,御驾方至,便马不停蹄地诏谕户部平粜劝农。

满洲农事废弛,以至于民户粮食短缺,户部得令布告藏谷之家,发卖积粮,不准乘时射利;并传令各属,不违农时,筹备春播。

这一次大规模的劝农,实英俄尔岱为主策。英俄尔岱率部在辽东丈量地亩,并上书建议扩展盖州等处旧界,以展疆拓土,振兴农耕。

三月甲辰,朝鲜台谏官洪翼汉、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被押解至盛京,以败盟为由处死。此时皮岛战事正火烧眉睫,东江总兵沈世魁负隅顽抗,加上崇祯派遣援朝的登莱总兵陈洪范,又率八千名明军来援皮岛,清军久攻不下之际,皇太极决定再派阿济格率师支援皮岛。

回到盛京后,海兰珠在宫中安心养胎,皇太极政务繁忙不说,一边还在记挂皮岛的战事,即便来到关雎宫陪她也魂不守舍的。

海兰珠体恤他辛苦,若是闲了,就会备些吃食送去崇政殿。

皇太极往往见了她来,才会肯搁下折子歇一会儿,抱歉道:“朕本该多花些时间陪你的……”

“我不要紧的。”

面对国家大事,她哪里敢有小情绪。所以从来都是体恤他,即便是有时孕吐得昏天黑地的,她也从不让下人知会他。

海兰珠方坐了没一会儿,鳌拜便入殿请奏:“皇上,皮岛的战报到了——”

“快呈上来。”

海兰珠见状,忙识趣地避嫌,打着哈欠道:“皇上这么忙,我就先回宫去了,正好也乏了。”

“晚上朕陪你用膳。”

言罢,皇太极便全神贯注地读着战报的内容,正是在思忖着什么。

出了崇政殿,海兰珠见鳌拜还候在外头,遂与他打了个招呼。

“我整日瞧皇上眉头不解就罢了,鳌拜,怎么连你也这般愁云满面?”

她原本也只是随口一问,怎想鳌拜却耿直答:“回娘娘,属下想随武英郡王去支援皮岛。”

海兰珠一愣,“那你跟皇上提过此事吗?”

鳌拜摇头。

海兰珠也猜到了,依鳌拜的性子,多半不会主动向皇太极请命。

“既然这样,我就替你跟皇上提一提吧。”

鳌拜瞪大的眼睛,“多谢娘娘!”

海兰珠瞧他这幅憨直的模样,突然想起从前的事来了……小的时候,他还穿个开裆裤爬树呢,怎么这会儿长得五大三粗了,反倒脸皮薄了起来?

“属下护送娘娘回宫。”鳌拜殷勤道。

海兰珠也未拒绝,只是一路絮叨着:“打仗有什么好的,你挤破头了想去?索尼倒跟你不一样,他就不爱凑这个热闹……”

鳌拜不屑道:“他从小就性子软,属下跟他不一样。”

“我看出来了。”

海兰珠感慨道:“不过你跟着皇上也有许多年了,皇上一直很器重你,我听闻皮岛海战打得甚是惨烈,派你去皮岛,皇上估计该舍不得了……”

鳌拜倒也心直口快,直抒胸臆道:“皇上于属下有知遇之恩!就算战死皮岛,以身殉国,我鳌拜亦无悔!”

海兰珠噗嗤一笑,摇头道:“鳌拜啊鳌拜,你的人生还长着呢……”

****

四月己卯,多尔衮携朝鲜王世子李溰、凤林大君李淏及大臣子归盛京。

阿济格挂帅指挥攻岛不久,十二日,捷报便传到了盛京。

清军在皮岛大获全胜,明军全军覆没,金日观力战殉国,沈世魁被耿仲明麾下一名曾姓的梅勒章京所擒,押送至马福塔前,因拒不屈服而死。主动请缨的鳌拜,在此战中更是奋勇当先,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一战成名,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而被迫援兵的朝鲜也彻底背上了以怨报德,背汉从贼的骂名。

岛上数万军民,半死半逃,除孔有德和耿仲明从前的旧部外,皮岛男丁格杀勿论。

皮岛于清,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而今十五载后顾之忧,一朝解除,皇太极闻之大悦,立即派国史院大学士刚林等赍敕谕至皮岛,褒奖诸将。

十四日,清军凯旋,皇太极亲自出大清门相迎,特颁谕旨,命从优议叙鳌拜等有功将士,并亲自前往福陵撰文祭告,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

晌午大夫针灸过后,海兰珠喝了些安胎药,又睡了过去。

皇太极见她睡得安稳了,才移步议事殿,照例将海兰珠身边的侍卫、奴婢都审问了一遍。

自叶布舒坠马一事后,他便对海兰珠身边之人格外留心,不放过任何的隐患。

皇太极正襟危坐着问道:“宸妃娘娘是何时病的?”

几个贴身奴婢皆不敢隐瞒,如实答:“启禀皇上,娘娘病了有两天了,前日奴婢照例起早帮娘娘洗漱时,结果不见娘娘在屋,当时吓坏了,过了午时娘娘才回来……”

“继续说。”

“后来禁旅营的护卫送娘娘回来的,说是去找雪莲的路上娘娘体力不支昏了过去的……奴婢伺候娘娘也有些日子了,也知道娘娘气血虚,不能久坐,否则就会头晕目眩,遂也未格外留心,没想到夜里就发起了高烧……至于其他的事情,奴婢一概不知!”

皇太极扫了那几个战战兢兢的奴婢一眼,又问原封不动地问了一遍禁旅的护卫。

几个护卫异口同声答,宸妃娘娘在民间探得了雪莲的下落,坚持要亲自去寻药,他们陪同她从汉江渡口回来时,因为劳累而昏过去的。

护卫又将寻得的雪莲呈上,皇太极见众人的口供并无出入,心烦意乱地揉了揉额,“礼亲王人呢?”

“正在殿外请见呢。”

“让他进来吧。”

代善入殿,躬身行礼,“参见皇上!”

“听闻礼亲王近来在王京过得很是舒坦?不仅养马逍遥,还收了不少奴仆?”

见代善缄默不答,皇太极又继续说道:“先帝在时,一向治军严明,连喝盅小酒也必严惩。朕也有朕的军规,总不能单单为了兄长而破了规矩。朕昨夜才到汉阳,就已听到些人言非议,礼亲王一向最看重‘礼数戒律’,应该心里有数才是。”

代善不敢引火烧身,只得道:“皇上所言极是,是臣不够自律,坏了三皈五戒……”

“若只是收了几个奴仆,养了几匹马,朕睁一只眼闭一只也就罢了……”

皇太极正要就知情不报一事而论,正巧这时,下人搀着海兰珠入了殿。

皇太极离座而起,忙去扶她,“你怎么下床了?”

海兰珠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正俯身低首的代善,含笑答:“醒来就不见人,我落寞得很。”

皇太极扶她在一旁落座,海兰珠看着一屋子的奴婢侍卫,皆是她身边的人,不禁嗔道:“都说了是我自己不争气,皇上何必又为难他们呢?”

“朕不过是想问个清楚。”

“皇上还把礼亲王请来,这知情不报的事情是我授意的……”海兰珠安之若素道:“臣妾不过是想皇上以大局为重,不要分心罢了。”

代善随即不动声色道:“是我的疏忽,未重视娘娘玉体金安,险些酿成大祸……好在娘娘吉人自有天相,没有大碍,否则臣难逃其咎。”

众人跟着道:“是奴才照顾不周……还望皇上恕罪。”

“恕罪、恕罪……要真出了什么三长两短,你们谁负的起这个罪?”

皇太极看似在骂这帮奴才,其实却是在对代善发泄不满,冷眼道:“离开京城,连规矩也不要了?”

“好了……”

海兰珠不忍心看代善替她做这个替罪羊,软声相劝道:“皇上也少说两句,本来也是因祸得福……”

“礼亲王别怪朕大题小做,这两年农景不佳,灾荒频频,此行大张旗鼓征朝鲜所耗的军粮又岂是小数目?礼亲王在这王京呆得好生惬意了,大清多少百姓还在为粮而愁?”

皇太极叹了声气,“诸王中属礼亲王年长,本当作表率,朕体恤你年事已高,能宽则宽,但行事也不能如此草率无纪。”

这番话,谁也听得出是在斥代善勿倚老卖老。皇太极的话虽然点到为止了,但还是令代善十分难堪。

海兰珠从来不问朝政,这会儿见到皇太极以资论国事的模样,俨然是国君的气度。

治国,需要的绝不只是权谋之术,打仗,也绝非是六人成军的儿戏。

代善深一鞠躬,“皇上句句警言,臣一定铭记于心。”

****

两日后,大军返还汉阳。

皇太极原定要亲征皮岛,如今唯有责令贝子硕托挂帅,和“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携十六门红夷大炮同朝鲜舟师取明皮岛。

对于这三位归顺清朝的汉将,皇太极十分厚待。一来皇太极也知其三人是走投无路才投诚于他,其人忠心不敢报闻;再者皇太极十分看重其三人的将才,也想极力笼络其三人为己用。自称帝后,便册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而合称“三顺王”,乃汉将中最高爵位者。又顾念他们三人难免思乡,遂将海州赐给尚可喜为封地,让其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又派家在盖州的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驻守旧都辽阳。

皇太极让汉军去攻皮岛,是因这“三顺王”对明军、皮岛可谓是了如指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都曾在毛文龙手下为将。孔有德骁勇善斗,耿仲明狡猾多智,尚可喜通权达变,毛文龙十分看重他们三人,不仅被倚为心腹,更收其作养孙。“三顺王”旗下乌真超哈有六千汉兵,绰号“急先锋”。

清兵一向不擅水战,有了这朝鲜的战船和的“三顺王”的乌真超哈,战斗力势必大涨。

李倧因王世子被挟,而不敢违背皇太极要求朝鲜出兵相助的诏令。然而出于恩情,也出于与明朝患难与共多年的仁义,李倧原想密谋通知皮岛明军,然最终因害怕引火烧身,未敢实施。

毛文龙时期,皮岛是清朝后方的死防线。而自毛文龙死后,皮岛不仅被多次裁兵,而且爆发了多次的内乱,使得明军元气大伤,从原有的三万驻军,削减至如今一万驻军,其战力远不能跟毛文龙时期相提并论。

而取皮岛,意义远不只是拔掉明军在辽东最后的海防线,更为除掉一个几十年来的心腹之疾。

由于皇太极提早了返师的计划,约束后军,押解俘虏等军务则由多尔衮负责,杜度则率领大军和重辇殿后。

皇太极临行之前,朝鲜国王李倧上表陈情,请减贡额。皇太极下诏免丁丑、戊寅两年贡物,自己卯秋季始,仍贡如额。

甲戌,皇太极率部先行撤离朝鲜,谕令多尔衮等禁掠朝鲜降民,违者该管官同罪。

十天后,皇太极还师盛京,御驾方至,便马不停蹄地诏谕户部平粜劝农。

满洲农事废弛,以至于民户粮食短缺,户部得令布告藏谷之家,发卖积粮,不准乘时射利;并传令各属,不违农时,筹备春播。

这一次大规模的劝农,实英俄尔岱为主策。英俄尔岱率部在辽东丈量地亩,并上书建议扩展盖州等处旧界,以展疆拓土,振兴农耕。

三月甲辰,朝鲜台谏官洪翼汉、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被押解至盛京,以败盟为由处死。此时皮岛战事正火烧眉睫,东江总兵沈世魁负隅顽抗,加上崇祯派遣援朝的登莱总兵陈洪范,又率八千名明军来援皮岛,清军久攻不下之际,皇太极决定再派阿济格率师支援皮岛。

回到盛京后,海兰珠在宫中安心养胎,皇太极政务繁忙不说,一边还在记挂皮岛的战事,即便来到关雎宫陪她也魂不守舍的。

海兰珠体恤他辛苦,若是闲了,就会备些吃食送去崇政殿。

皇太极往往见了她来,才会肯搁下折子歇一会儿,抱歉道:“朕本该多花些时间陪你的……”

“我不要紧的。”

面对国家大事,她哪里敢有小情绪。所以从来都是体恤他,即便是有时孕吐得昏天黑地的,她也从不让下人知会他。

海兰珠方坐了没一会儿,鳌拜便入殿请奏:“皇上,皮岛的战报到了——”

“快呈上来。”

海兰珠见状,忙识趣地避嫌,打着哈欠道:“皇上这么忙,我就先回宫去了,正好也乏了。”

“晚上朕陪你用膳。”

言罢,皇太极便全神贯注地读着战报的内容,正是在思忖着什么。

出了崇政殿,海兰珠见鳌拜还候在外头,遂与他打了个招呼。

“我整日瞧皇上眉头不解就罢了,鳌拜,怎么连你也这般愁云满面?”

她原本也只是随口一问,怎想鳌拜却耿直答:“回娘娘,属下想随武英郡王去支援皮岛。”

海兰珠一愣,“那你跟皇上提过此事吗?”

鳌拜摇头。

海兰珠也猜到了,依鳌拜的性子,多半不会主动向皇太极请命。

“既然这样,我就替你跟皇上提一提吧。”

鳌拜瞪大的眼睛,“多谢娘娘!”

海兰珠瞧他这幅憨直的模样,突然想起从前的事来了……小的时候,他还穿个开裆裤爬树呢,怎么这会儿长得五大三粗了,反倒脸皮薄了起来?

“属下护送娘娘回宫。”鳌拜殷勤道。

海兰珠也未拒绝,只是一路絮叨着:“打仗有什么好的,你挤破头了想去?索尼倒跟你不一样,他就不爱凑这个热闹……”

鳌拜不屑道:“他从小就性子软,属下跟他不一样。”

“我看出来了。”

海兰珠感慨道:“不过你跟着皇上也有许多年了,皇上一直很器重你,我听闻皮岛海战打得甚是惨烈,派你去皮岛,皇上估计该舍不得了……”

鳌拜倒也心直口快,直抒胸臆道:“皇上于属下有知遇之恩!就算战死皮岛,以身殉国,我鳌拜亦无悔!”

海兰珠噗嗤一笑,摇头道:“鳌拜啊鳌拜,你的人生还长着呢……”

****

四月己卯,多尔衮携朝鲜王世子李溰、凤林大君李淏及大臣子归盛京。

阿济格挂帅指挥攻岛不久,十二日,捷报便传到了盛京。

清军在皮岛大获全胜,明军全军覆没,金日观力战殉国,沈世魁被耿仲明麾下一名曾姓的梅勒章京所擒,押送至马福塔前,因拒不屈服而死。主动请缨的鳌拜,在此战中更是奋勇当先,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一战成名,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而被迫援兵的朝鲜也彻底背上了以怨报德,背汉从贼的骂名。

岛上数万军民,半死半逃,除孔有德和耿仲明从前的旧部外,皮岛男丁格杀勿论。

皮岛于清,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而今十五载后顾之忧,一朝解除,皇太极闻之大悦,立即派国史院大学士刚林等赍敕谕至皮岛,褒奖诸将。

十四日,清军凯旋,皇太极亲自出大清门相迎,特颁谕旨,命从优议叙鳌拜等有功将士,并亲自前往福陵撰文祭告,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