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 149 居不易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149 居不易

作者:雨淋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4: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149 居不易

就在大家猜测,乾隆是否会强迫曹雪芹改剧本,曹雪芹是否会抗争到底的时候,新一期的视频播出了。

内容倒是挺新,就是这个定场诗嘛,呃,挺别致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今天咱们考语文,知道这首诗的名字的请把诗名打在公屏上,不知道的,面壁思过一百年!】

【哈哈,开句玩笑,这首如雷贯耳的名诗,大家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草》,准确的名字叫《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的时候咱们都学了前四句,后面还有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虽然这首诗是个“应试作文”——凡是诗名前有“赋得”二字的都是应试用的——但丝毫不影响该诗被广为延誉。】

【只那一句“春风吹又生”,便道出了生命力的顽强,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这首诗的作者,大家也都清楚,白居易,一个几乎可以和李杜肩并肩的唐朝诗人。】

【您可别以为我在讽刺白居易,您要知道,那可是唐朝,你如果不会写诗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的时代。会写诗不值钱,敢和李杜合称“李杜白”那才叫本事。】

【在您的印象中,白居易是几岁写的这首诗?】

【五岁?八岁?还是十岁?】

【毕竟,前有骆宾王五岁咏鹅,后有司马光八岁砸缸,白居易怎么着也得十岁写草吧?】

【只可惜,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十六岁了,大概相当于后世高考作文满分?】

【而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于是,十六岁的应届考生白居易,就来到了顾况家里。】

【说起顾况,您可能有点陌生,在大神遍地的唐朝,顾况的存在感是极低极低的,就算是他最有名的诗句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也不算是什么顶流。】

【但好歹也是前辈,而且当时顾况身为著作佐郎(国家政务记录副官?),跟达官贵人们都能说上话——白居易一个小官家庭出身的子弟,也不能奢望一下子就见到宰相不是?】

顾况:“你叫白居易?”

白居易:“正是在下。”

顾况:“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

路人:“哈哈哈。”

白居易:“呃……要不您看看我这首诗?我觉着还行。”

顾况:“离离原上草,一岁……好诗好诗啊!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顾况其实嘴挺损的,你说人家一个年轻人来找你商业互吹一下,你居然嘲笑起人家的名字了,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你怎么不问问李白到底有多白呢?】

【好在顾况不是段子手,还是很被白居易的才学折服,改口说白居易诗才了得,在长安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了。】

【只可惜,顾况的嘴实在不怎么靠谱,这一等,就是十三年。】

【那个时候,白居易一边苦苦学习,一边忍受着没钱的苦恼。虽然没有沦落到住地下室长绿毛的程度,但也比那些“北漂”强不了多少。】

【好在,他认识了元稹,一个三观相近、志趣相投、荣辱与共、如胶似漆、缘定来世的好基友!】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元稹:“乐天你好,我是元稹,字微之,行九,今年二十三,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微之你好,我是白居易,字乐天,行二十二,今年三十岁,虽然是山西太原人,但出生在河南,我们也算是同乡。”

元稹:“乐天,恭喜,我们都通过了考试,授了校书郎,以后就是同事了。”

白居易:“好巧哟!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元稹:“乐天,我不想做这个闲职了,想去考制举。”

白居易:“元九,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少年,闲散为官卑。”

元稹:“乐天,真高兴你我想的一样,有你陪伴,何其有幸。”

白居易:“我会加油的!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元稹:“谢谢你,我会加油!”

白居易:“闲时还可以喝酒赏月、抚琴赏雪哟!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元稹:“我考中了,拜了拾遗。”

白居易:“恭喜你,我也中了,得了周至县尉。”

元稹:“我升职加薪了,封了监察御史。”

白居易:“我接了你的职务,拾遗。”

元稹:“乐天,众官之中,你最好看。”

白居易:“微之,你最好看。”

元稹:“乐天你刚正不阿,忠心志坚。”

白居易:“微之你嫉恶如仇,不畏权贵。”

【这样一对“极品”好友,在相识三十多年的时光里,来往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接近1000篇,绝对的空前绝后!】

白居易:“照你这么说,好像我们俩有什么特殊关系?”

元稹:“他们就是嫉妒,甭理他们!”

【如果按照这个进程,大概率他们只会写下更多唱和的诗,固然可以让我们知道他们的友情是多么的坚实,但只会唱和的白居易,还叫白居易吗?】

【其实,在白居易担任周至县尉的时候,他的诗才、诗风就已经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烈日炎炎,一家农民仍然在辛苦地割麦子,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更让人心酸的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而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可是,你这么个“吏禄三百石”的芝麻官都知道为贫苦百姓发声,你让那些三千石的高官、高高在上的皇帝做何感想?】

【这么强烈的讽喻意味,你觉得别人会看不出来吗?】

【合着就你白居易能,就你白居易知道关心百姓疾苦,我们都是尸位素餐的饭桶是吧?】

【更何况,他还写下了直接讽刺李唐皇帝的《长恨歌》,更是犯了大忌!】

【问个小问题哈,有没有哪位大神能把《长恨歌》全文背诵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