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妻贵 > 第87章 流言(二)

妻贵 第87章 流言(二)

作者:莞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8: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 回来啦,加更一章,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锦衣卫是今年初才新设的机构,与其他十一亲卫组成十二上直卫。

作为一个直接面向皇上的军事机构,又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锦衣卫的实权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专理诏狱的北镇抚司,不至皇亲国戚,下到升斗小民,只要确定其有害性,无须经过三法司审理,便能自行逮捕、侦迅、行刑、处决。

若萧靖北真如宁修宜所言出任北镇抚司镇抚使,二十岁便升至从四品,任是谁都会感叹皇恩浩荡了。

若是在知道那些事之前,萧靖北可能也会是一样的想法,并由衷地感激皇上对他的恩宠。

可是如今……

萧靖北心里冷哼一声。

锦衣卫拥有如此大的权柄,尤其是北镇抚司,更无异于皇上手中的一把尖刀。

一把杀人的刀!

这就是皇上的宠信。

听着闻越的声音,萧靖北垂下眼。

……

再说京城那关于远在湖州的威远侯夫人的传言。

就如萧靖北调查到的一样,这些流言的源头确实来自于杨夫人。

杨夫人随同吴明远来到京城也有三个月了。

杨夫人有个在京为官多年的叔叔,这三个月,在杨夫人的叔叔及婶婶的帮助下,无论是杨夫人还是吴明远都算是初步融入了各自的圈子。

在与其他官夫人相交时,杨夫人一直不着痕迹地打听当年威远侯府的事,越是打听便越是觉得从那婆子嘴里知道的事至少有八成是真的。

一直到这时,杨夫人都仍对远在湖州的赵幼君愤恨不已,自从几个月前的赏荷宴上出了事,吴弘文一直到现在都仍消沉着,叫杨夫人如何能不恨呢?

如果叫杨夫人知道这时赵幼君的景况,想必她一定会为之拍手称快。

不过,杨夫人并不知道湖州威远侯府里发生了什么,所以。她决定用自己的手段来回敬赵幼君。

打这以后,杨夫人但凡到别人府上作客,与其他夫人攀谈之时,总是有意无意的提及威远侯夫人。

也正好有位夫人当年与慕轻晚有几分交情。年少时更是互赠过彼此的画像,杨夫人使了法子让那位夫人拿出画像,然后便惊呼出声,道是自己在湖州见到的威远侯夫人根本就不是画像上这一位!

朝庭命妇居然有假,对这些夫人来说。这可不是件小事。

关于真假威远侯夫人的传言便这样慢慢传了出去,又有杨夫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威远侯府妾室自称正室夫人的流言便如此传开了。

一连好些天,听着这流言传遍京城,只要一想到待湖州的赵幼君知道自己的底被人翻开时的表情,杨夫人的心情就止不住的变得美妙,心里更是十分得意。

赵幼君害得她的儿子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若是不付出点代价,岂不是太便宜她了?

不过,很快的。杨夫人就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因为,在她一手主导的流言之后,很快又传出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流言。

远在湖州那位出现在人前的威远侯夫人,不仅是妾室冒充的,那妾室的真实身份,还是当年应该早就病逝的清平长公主!

如果说前面杨夫人放出来的流言让人震惊,那后面这个就是让人惊悚了。

很多如今三十以上的夫人们,都还记得当年的清平长公主,只因清平长公主当年着实太过有名,更因为这样一个人居然早早就病逝了。

浅薄无知。刁蛮任性。

这是大部分人对清平长公主残存的印象。

所有人都以为的,一个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死去的人,却突然有传言说她不仅没死,而且还以妾室身份入了威远侯府。甚至为此逼得正室不得不给她挪开位置。

熟知清平长公主脾气的人绝对相信她能做出这种事,但堂堂皇家长公主,当今皇上唯一的妹妹,怎么可能与人为妾?

人们先是觉得这流言太过荒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流言愈演愈烈之后。便有不少人心里渐渐滋生了疑心。

仔细想想,当年清平长公主病逝的时间,几乎与威远侯府迁至湖州的时间完全吻合。

而且,以太后当年对清平长公主的那般疼爱,居然对清平长公主的病逝并无太多悲痛,这本就是一件不合常理之事。

可若是,那流言所言当真,那也就可以解释了……

不提京城这些赵幼君当年故人的反应,对后面这条流言最震惊的,却是杨夫人。

自打听到旁人对威远侯夫人真正身份的议论,杨夫人心里震惊之余便隐隐有些不安。

她自然是不信赵幼君便是当年的清平长公主的,就连她这个湖州一地世族之女,都宁死也不会给人做妾,更何况高高在上的长公主呢?

杨夫人认为这是极其荒谬的,可那是因为她并不了解清平长公主是什么样的人。

但是,越是听人谈起清平长公主当年的事,杨夫人便越是觉得自己这样大咧咧散布威远侯府的事,似乎做错了……

虽然杨夫人可以确定后面的流言不是出自于她,可京城很多夫人们都知道,最先开始的真假威远侯夫人一说,是源自于她。

若是到时候皇上和太后要追究,那她岂不是就替人背了黑锅?

越想越不对劲,杨夫人甚至有种在自己背后还有另外一双手操纵着一切着的错觉。

那个婆子的突然出现,关于威远侯府的秘闻,如今满京城的传言……

杨夫人只觉得浑身发冷。

……

后面这波流言确实已经传得人尽皆知,就连有心人想要压都压不住。

甚至已经传进了宫里。

盘踞着五爪金龙的宽大椅子上,赵天南看着御案上的奏折,神色漠然地问:“还是查不出来?”

此时在赵天南身边服侍的,正是最受他宠信,如今已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林公公。

面对赵天南的询问,林公公微一躬身,“回皇上,只查到最初关于威远侯夫人身份有异的消息。是从新上任的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吴明远的夫人杨氏那里传出来的,但是后面涉及到清平长公主的消息,却是由那些不起眼的街头小乞丐口中喧之于众的。”

那些小乞丐根本不知道什么清平长公主与威远侯夫人,他们只关心今天能不能填饱肚子。只是散布个流言就能得到百两白银,他们岂会放过这大好机会?

不得不说,这些小乞丐也很敬业,如若不然,这流言又怎么会传进宫里呢。

赵天南当然不会对这些小乞丐有所关注。他沉默着挥了挥手,示意林公公退下,又静默半晌,才终于站起身。

赵天南去了慈宁宫。

关于清平长公主的流言已经传遍京城,而且消息进了皇宫,既然赵天南知道了,那太后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二十几年过去了,太后已经年过七旬,她的手上面上多了许多老人斑,身材比之以前更显干瘦。时光不因为她如今的尊贵地位就对她手下容情,较之当年,她身上无疑多了许多类似腐朽的气息。

但唯一比之以前一点未变的,是她的刻薄。

寻常人年老之后大多会变得慈祥温和,可在太后身上确丝毫看不到慈和的影子。

看到赵天南到来,太后周氏将身边的宫女太监都挥退,然后面带期盼地看向沉默的赵天南,“怎么样,清平是不是可以回京了?”

每个人心里总会有地位特殊的人或事。

在周太后的心里,最重要的人无疑便是她的女儿赵幼君。就连她贵为帝王的儿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也都及不上赵幼君。

周太后的前半辈子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妇,过得非常辛苦。唯一的儿子也因为要养家不得不长年离家。

在那样被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垮的日子,周太后实在没有精力将自己的母爱落在儿子身上。

一直到,赵天南最终不堪被压榨决定奋起反抗,赵家的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

赵幼君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的。

生活渐渐好起来,但儿子常年在外拼搏,丈夫又在这不久之后病逝。留在周太后身边的,就只有这个女儿。

在赵天南最终夺得天下建立大武朝之前,周太后几乎是与赵幼君相依为命着走过来的,那么多的日日夜夜,母女俩携手前行,叫她如何能不将赵幼君视之为命?

可是,她最疼爱的女儿,却被一个男人迷了心窍,宁愿做妾也一定要跟着他,甚至还为了防止此事外泄,不得不远走湖州。

周太后对此很不满意,可是爱女如命的她拧不过赵幼君,最后甚至还为了帮赵幼君达成心愿而向赵天面施压。

那是赵幼君第一次离开周太后,而且这一走,就是整整二十年。

虽然赵幼君这二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半年与京城通一次信的习惯,可是那冰冷的信纸,如何能缓解周太后殷切的思女之情?

这次关于清平长公主的流言传得满京城都是,周太后在恼恨之余,亦觉得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她想让她的女儿重回京城。

她的女儿,本就该是被万人跪拜的,又怎么能蜗居于湖州那个小地方,顶着别人的身份度日呢?

所以,周太后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当年的事已经被外人所知,那她的女儿就已经没有了缩在湖州的理由,可以回京城继续享受她作为长公主的荣光。

却,全然不曾考虑过,赵幼君当年做的事若真被证实,会在京城乃至整个大武朝贵族里造成怎样的后果。

眼见太后的急切,赵天南面上依然毫无表情,只是一双漆黑如墨的眼里多了几许淡淡的嘲意。

“她当然可以回来。”赵天南淡淡道。

但是,用什么方式,以何种身份回来,却不是太后说了算。

赵天南在太后面前向来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可是,太后从来没有一次注意到过。

听赵天南如此说,太后面上便现出喜色,想到分离二十年的女儿就要回来了。她的一颗心里便满是喜悦,又如何能注意到其他?

赵天南冷眼看着太后,眼中嘲讽更甚。

良久,自喜悦中回过神来的周太后看向静立的赵天南。突然想起一件事,“皇上,之前哀家提到过的那件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赵天南眼光蓦地变得锐利起来,他不曾开口说一个字。但他的沉默与这目光的注视,却让太后再也绷不住面上残留的笑意。

被自己的儿子这样看着,周太后只觉一阵胆寒,甚至有些恐惧。

恐惧,这种情绪自她成为这大武朝的太后之后,便再没感受到过。

许久之后,赵天南才终于将视线移开,他看着被太后紧紧攥在手里的那串打磨得莹润清透的翡翠珠子,瞳孔微不可见的一缩。

“太后,你。以及周家,是不是真的就认为,朕就是你们手中的傀儡?”

赵天南的话中似有幽寒之气,话才说完,偌大的慈宁宫里,就连空气似乎都在一瞬间变得阴森起来。

太后没有回答,她正陷入一种聚合和震惊与惊恐的情绪之中。

赵天南见状看了太后一眼,面上的厌恶半点也不曾掩饰,然后转身大步离开慈宁宫。

许久之后,望着赵天南的背影出神的太后才终于回过神来。

若说她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大概便是她生了这样一个儿子,她的儿子一手将赵家变成了如今凌驾于万民之上的皇室,更将她这个从前的农妇变成了这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而更让周太后骄傲的是,她的皇帝儿子还很孝顺。

这么多年以来。赵天南从不曾忤逆过周太后的意思。

二十几年很漫长,长到太后都差点忘记,她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尊荣,全都是来自于她的儿子。

……

赵天南离开慈宁宫,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这时眼中亦有了些怒火,直到回到乾清宫。轻抚着龙椅上那条栩栩如生的龙脊,才终于将那怒火渐渐压了下去。

林公公早前就已经进来了,但一直如一道毫无存在感的影子般立于一旁,到这时,他才恭敬地道:“启禀皇上,太子殿下觐见。”

即使又六年过去,贵为天子的赵天南仍然只有那一子一女。

国不可一日无主,东宫自然也不可能一直不住人。

随着朝中大臣一日紧过一日的上奏,即使是赵天南也不能一直无视这个事实,终于于三年前下旨立了太子,并将太子记在了皇后苏沉鱼的名下,又封了太子生母为宁妃。

立了太子,并不表示赵天南对这个儿子就有多满意。

事实上,赵天南这一生中得意的事有无数,比如他打下了这江山,又比如这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较之二十几年前境况有如天壤之别。

可是,大概没有人的人生能完美无缺,许多年前的赵天南也想不到,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居然是子嗣。

刚刚压下的心绪又一阵翻腾,赵天南抚着龙脊的手渐渐用力,许久之后才闭着眼低沉着声音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然后传来一个听着中气不足的声音。

“儿臣叩见父皇。”

赵天南缓缓睁开双眼。

太子赵载存,二十一岁。

就如同世人所知那般,赵载存自幼身体不好,几乎是泡在药罐里长大的,这辈子喝过的水恐怕都没有喝过的药的多。

他身量虽然不矮,但身形异常消瘦,让人不得不担心他的骨架会不会突然撑不住他身体的重量。

赵天南视线落在唯一的儿子身上,不知怎的心中怒火便愈发烧得旺盛。

赵载存穿着皇太子的常服,头戴翼善冠,身上大红的衮龙袍上两肩及前后各绣着一条金织蟠龙,腰间系着玉带,脚蹬黑色皮靴。

这样一身威风凛凛的服饰,但凡一个身上有点英武之气的人穿了,都只会让觉得贵不可言,偏偏赵载存那干瘦羸弱的身躯并不能将那身衮龙袍撑起来,看在旁人眼里,便是一个孩子偷穿了大人的衣服。

莫名的,一句话浮现在赵天南心头。

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虽然这话糙,虽然面前的确实是自己的儿子,更是他立的太子,可赵天南就是无法压下心里的不甘。

他的儿子,怎么能是这样的?

……

湖州城,威远侯府。

已至腊月,夏日如清婉灵动的少女的湖州城,这时也披上了银装素裹,大片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将湖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荷塘变成一片片纯白。

年关将至,无论是世族高门还是普通百姓之家,都染上几分喜气。

高门大院里,各家主母面带喜悦的安排着过年之事,置年货,向交好的家族送年礼,打造各种样子的金银锞子当作过年的赏钱。

而普通百姓家,则拿了攒下的银钱高高兴兴的置办各种年货,再给家中孩子买上几包平时难得吃过的点心糖果,想到孩子将糖果吃进嘴里时的笑容,便能打从心底里笑出声来。

威远侯府当然也是一样。

今年由慕轻晚当家,与往年相比,这个年节便多了几分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