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铁鹤书 > 第六章第十二节【弥勒巷】

铁鹤书 第六章第十二节【弥勒巷】

作者:永恒的夏亚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6: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金秤怀孕了,十有八九怀的就是沈推子的小孩,而沈推子,左臂上有大赟的纹身……无数的线索再一次纠缠成一团,道人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仿佛线头就在手边,他却无法将其抽离出来。

张仁轨不再说话,他在凹陷里垂下脑袋,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胡乱被塞进墙缝里,坏了的牵线傀儡。周问鹤呼唤了好几次,他都没有反应,只能由得他继续留在那里。走出厨房的时候,道人肚子里那几个沙枣毫无预兆地开始给他颜色。他一手提着裤子飞也似地绕到店门前,找了个草丛急急忙忙地蹲在了里面,抬头正好看到几十步远外,坐在火堆前的刘僧定,道人尴尬地笑了笑。但是他不知道那黑和尚是什么表情,事实上从他这里看过去,那和尚似乎一动都没动。

沙枣果然没有饶过他,等周问鹤从新站起来的时候,他身子已经有点发飘了。“这可真不错。”道人心里想,“断了几根骨头,两条手臂废了一条半,两天两夜没有睡觉,现在还腹泻了,我最后到底会死在哪一个上面呢?”

野地里的风狂啸着扑在道人身上,夜晚的空气中夹杂着似有若无的霉腐味道,像是脚下的整片大地都已经死透,并且开始变质。道人环顾四周,站在这四野茫茫的所在,谁能想到自己会是一个哪儿都去不了的囚徒呢。

刘僧定依旧坐在篝火旁,一动不动,道人不用转头,都可以感受到他的视线,那视线像一把铁刷子,一遍一遍扫着自己的皮肉筋骨。两个倒挂在门口的死人在摇曳的火光中兀自岿然不动,现在看倒生出来一股怪异的肃穆感。

道人决定再回店内打一会儿坐,虽然他知道打坐冥想对自己眼下的情况犹如杯水车薪,但是反正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去处。他心里默祷,那些沙枣可别再作怪了。

这一次又坐了约莫一个时辰,当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已经微微泛白了。道人在大堂里走了一圈,暖了暖身子,他也说不清楚是更精神了还是更疲乏了,好像脑子清醒了一些,但是身子却越发虚弱了。

刘给给这时也走出了房间,手上拿着水囊和几枚沙枣。

“大师起得真早啊。”道人说,他尽量装出精力充沛的样子。

“已经辰时了。”刘给给说。

“天已经亮了?”道人惊讶地望了望门外,天空只有些许微末光亮,阴沉得几乎随时要塌下来。太阳完全不见踪影,天地之间只有阴风阵阵。刘僧定已经熄灭了火堆,一个人盘腿坐在飞沙走石之中,看他的样子,伤势还是好转得不够。

“今天有日蚀?”道人问,当然他只是随口一说,精熟测望如他,自然不会把日蚀的日子记错。

“别瞎猜了,只是天暗下来了而已。”

周问鹤忽然想起刘僧定交付的画卷,本来他打算等天光大亮才打开来看的,现如今只好在这种光线下将就将就了。道人抽出竖轴,在手中展开,就着昏暗的天光细细观瞧,他几乎要把眼睛贴到轴幅上了,才勉强看清画中是一个巷子。

这巷子大约五百步长,巷子里有酱豉店,火烛店,门面都很小,颇有点遮遮掩掩的意思。另外有两家民宅的房门大开,其中一扇门内,探出了一个妇人的脑袋,另一扇门看进去,则是一张四方饭桌,一家三口正围桌吃饭。

隔壁的房子开着窗户,一个人正站在窗口向巷子里张望,一个卖炭的后生挑着一担子炭穿巷而过,他低着头,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他前面还有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头戴幞头,腋下夹着油纸伞,看上去风尘仆仆。

巷尾另有一户人家,也是屋门大开,一个妇人正在门口给一个赤膊小孩洗澡,水泼了一地,那童子在木盆中,歪头盯着一边卖干果的老翁,神态甚是向往。

这画卷上大大小小有着七十多个人物,全部仅用寥寥数笔勾勒,不但形神具备,简直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扑面而来。道人横看竖看,也看不出这图上有什么古怪,就将它递给了坐在一边吃枣的刘给给,和尚打开画轴,散漫地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

“那黑和尚说,少林派的澄理大师要你抽空去一次那里。”道人说,“你知道画的地方怎么走吗?”

“知道,是‘弥勒巷’。”鬼和尚说。“在扬州临湾坊内。”

按照唐律,坊内是不允许做买卖的,可是高宗弘孝皇帝之后,此法多有废弛,‘弥勒巷’藏于临湾坊深处,多年来少人问津,想来坊内有一些偷偷摸摸开起来的商家也不奇怪。

刘给给忽然看了周问鹤一眼:“昨晚上,你跟我师叔是不是聊得很投机?”

“与刘僧定师傅一席话,让贫道受益匪浅,在下这才知道,原来少林跟‘异客’的关系,远不止一尊木佛。”说到这周问鹤回头扫了一眼野地里的和尚,“持国天王殿底下,是不是埋着一个叫缸婆的‘异客’?”

“第一,那口缸不是缸婆,第二,缸婆不是‘异客’。”说话间,和尚已经把沙枣悉数囫囵吞下,又打开水囊慢条斯理地喝了两口,才继续说,“《异客图》中记载的‘异客’,只有大赟,蟾廷,流荼,荒佛四个,剩下所有其它的,都是伪神。”

伪神这个词,周问鹤似懂似乎不懂,他也不想纠缠这些,直接开门见山地问:“少林派是不是与蟾廷有关联。”

“道兄,你想通了什么吗?”

“贫道什么都没有想通,我只能靠猜,大师在荒废禅院里烧掉的那尊木佛,是不是有一颗羊头?”

“你以为只有少林寺有羊头佛吗?贫僧曾经去过河北道范阳的洪崖山,那里方圆百里,漫山遍野都是木佛,善男信女们雕出羊头佛像,就把它抬到山上随便一摆,天长日久,已经不下万尊了。树荫下,草丛里,悬崖上,大的,小的,新的,旧的,看得人头皮都能发麻。那些愚夫愚妇,根本不知道自己摆到山上的是什么,但这没有妨碍他们的狂热,你真应该见一见他们朝拜的情景,香烛插遍山头,彩纸挂满树杈,整座洪崖山都被香烟笼罩,日光下就像是一尊巨大的焚炉。”

“官府就不管吗?”

“那里就像是被世界遗忘了,生活起居,依然像是前隋时代,山下住的,全都是愚昧昏聩的乡野村夫。”

贞观十三年,综查天下丁户,洪崖山只找到野村五个,村民大多迟钝贪鄙,目不识丁,五个村中只有两个教书先生,这两个先生还是大业年间流落到山下,从此祖祖辈辈在此地教书,他们也和村民一样,从未离开过洪崖山,甚至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查访的官吏发现这两个先生举止怪异,神色慌张,他们说起圣人生平与平常读书人所说的大相径庭,甚至有孔孟剖腹断首,死后复生这种耸人听闻的狂悖之语。摊开他们世代传下的圣贤典籍,全都被涂改得面目全非,那两个教师,却还一本正经地捧着它们给村中学子上课。

不过最让官吏害怕的,还是那两个教书先生给村里小童开蒙的情景,他们发现那两个先生教小孩写的字,有许多从未见过,虽然那字也是方方正正,笔画部署与寻常汉字一样,但是仔细看,却是全然不认识。

那几个官吏把所见所闻报给了上司,但是不知为何,这件事却不了了之了。他们的上司暴毙而亡,而当天入山的那几个人却失踪了,有人说,后来在洪崖山下的村子里看到过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