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铁鹤书 > 特别篇,写在中间的话【第五部分】

铁鹤书 特别篇,写在中间的话【第五部分】

作者:永恒的夏亚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6: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者有一个好消息要同大家分享:昨天,王策先生托运的影印资料终于送到了,之前因为查询方面的问题,笔者一度以为这些资料已经遗失,如今能拿到手里,不禁涌起身在美梦中的感觉。

这些资料是王先生埋首“白案”几十年的心血结晶,内容包罗万象,对于广大爱好者不啻为一座巨型宝库,在笔者的多次恳求后,王老终于被笔者的诚意打动,同意将这些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遗憾的是,这些原始资料都缺少最基本的梳理,难免让阅读的人找不出头绪,笔者计划接下来用两周的时间对资料进行规整消化,并制作几期针对该资料的专题。

王老先生得知资料送达后,特别嘱笔者首先阅读其中一份1915手稿,他声称这份手稿很可能与如今的“临汾大墓二期”事故冥冥中暗藏着某种联系。但是当笔者找出手稿后,却对王先生的这种说法大惑不解,这份手稿于上世纪初写于澳属新几内亚,它又是如何与本世纪山西的事故扯上关系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手稿本身,它的作者是20世纪新几内亚的一名灯塔管理员,手稿是他的日记。这人很可能有一些华人血统,因为他的日记中除了英语外,还零星出现过一些汉字。

通读手稿后,我发现这位管理员的书面英语相当拙劣,显然并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而日记里的汉字也充满了各种书写与语法错误,这让阅读文档成为了一件极其费力的事,大部分时候,笔者不得靠猜测来理解段落的大意。

文件多次提到了“海将军”这个语义不明的词汇,笔者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某种皮钦语对汉字的借用,因为前者的拉丁书写体系复杂而不完整,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当地人很可能无法掌握。

但是王策先生却并不这么认为,手稿末页附上了一份他对我国东南沿海客家人歌谣的调查纪录,“海将军”这个概念在歌谣中作为一个主题反复出现。王老认为,“海将军”的传闻与汉代的博山传说休戚相关,也许它是从博山的种子里孵化而出,甚至,它就是博山的一部分。

事实上,博山并不是“白衫郎案”研究者传统的研究方向,把博山看做一个伪神的观点其实是90年代后“白案”泛娱乐化的产物,当时西安人民电影制片厂曾经与香港合作过一部惊险警匪片《楼兰晚梦》,该片后来被认为是博山与“白案”合流的滥觞。

其实,客家文化中的“海将军”并不是第一次被注意到,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海将军”指的是太平洋某处深海下一块绵延百里的巨型层叠岩,它内部的某些原核生物种类可以追溯到地球生物诞生之初的层侵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家都没有停止寻找“海将军”的努力,根据东南亚的文献记载(一般都是些不可靠的目击记录),“海将军”内部有某种不明的生化反应,让“海将军”一直在剧烈产出氧气,这种反应是不是在古元古代随处可见,才导致了如今我们这个氧气充盈的地球?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引人神往的想法。

可惜的是,对于“海将军”存在的种种论证尝试,大多缺乏可信度。1866年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后,纽芬兰方面曾经收到过一份怪异的电报,那并不是清晰的成串电报音,而像是从无底深渊中传出的飘渺歌声。事后伦敦方面表示从未发过这一封电报,事情随之不了了之。

这是许多“白案”研究者喜欢引用的一个事例,然而这种传闻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疑点,且不说“海将军”根本不在大西洋,那些歌声又是如何穿透橡胶绝缘层传进电缆里的呢?

事实上19世纪围绕着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各种诡异故事层出不穷,人们对于近在身边却又无法理解的东西,总习惯于用神秘主义把它包裹起来。

有人曾断言在一篇跨洋电报中夹杂着来自冥界的微弱声音,还有人说海底电缆的伦敦方面发报员后来没来由地患上了幽闭恐惧症。关于冥界那条传闻还有一个庸俗的扩写版本:纽约某位千金收到跨海电报说她在伦敦的姨妈不幸过世了。但事后伦敦方面否认发出过这封电报,虽然在那位千金接获电报的二十四小时后,她的姨妈确实重病不治。这个版本的故事在互联网崛起后被添油加醋转载于国内外各个神秘学论坛,它的出处已经不可靠,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源头是1921年伦敦地铁报一份未署名的花边新闻。

关于大西洋海底电缆的都市传闻虽然数量庞杂,但大多都是这类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毕竟在当时的人心目中,既然电缆连幽隧深长的海底都跨过了,还有什么是跨不过的呢?

回到“海将军”的问题,很多人把1997年在夏威夷群岛附近探测到超低频声音讯号Bloop与“海将军”联系在一起,因为根据笔记,两者的大致方向是相同的。对于这种观点,至少笔者从来没听说过有能发出低频声波的层叠岩。

手稿的末尾部分记录了那位澳属新几内亚灯塔管理员的结局,他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灯塔上一跃而下。但是,考虑到灯塔是当地帮派分子抛尸和交易的地点,也不能排除谋杀的可能。灯塔本身在60年代末被弃置,70年代时人们曾经在塔中找到了一些生锈的自动武器,可见灯塔涉入当地帮派斗争的程度超过之前人们的想象,它很可能是在五六十年前当地帮派的仇杀中,被使用最广的处刑地之一,一直到2016年,还有人在灯塔地基附近找到装尸骸的袋子。70年代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灯塔都是当地年轻人测试胆量的地方,直到发生两起意外死亡事件后,官方将其彻底锁死。

文章的最后,想跟大家聊一下笔者最近拜读的两篇关于天宝十载周问鹤出海事件的论文。

这两篇论文都来自厦门大学对于“白案”的专项课题研究,这也是王策先生特别向我推荐的。

这两篇论文对传统“白案”中的一些疑点做出了别具一格的推测。比如说,既然运送“神明”残骸的“青龙”已经被独孤元应击沉了,那最后周问鹤是怎么把它们交还给“淹僧”的(虽然存在颇多争议,王策先生还是坚持认为此人存在)?还有,虽然传统“白案”研究者认为船客之一是万年县的“匪豪”尹落鹏,但是根据万年县志记载,当年上半年尹落鹏根本没有出过家门。

论文中对此都非常出了独辟蹊径的解释,读完让人拍案叫绝。可惜的是,这两篇论文的第一署名与第二署名都在论文发表后的三年内自杀了,“白案”研究界失去了两个重要的人才,我们也永远无法得知,他们在论文末尾部分特别感谢的刘文辉老先生究竟是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