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铁鹤书 > 特别篇:新谈录二【1929年9月刊】

铁鹤书 特别篇:新谈录二【1929年9月刊】

作者:永恒的夏亚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6: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各位《文艺新报》的看官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在《新谈录》栏目里相会了。首先鄙人要向各位热心读者表达一下感谢,你们托报社转交的信,鄙人都已经收到了。《新谈录》第一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让鄙人受宠若惊,惶恐之余,唯有抖擞精神为大家送上更精彩的《新谈录》第二期,冀望能为先生太太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献曝一二。

鄙人今天要讲的故事距离现在稍有点久,发生于1920年。看官们应该都还记得,那一年华北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四省大饥荒。从夏季开始,干旱席卷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赤地千里几无人烟的恐怖场面,当时路过河南的布朗传教士在他写给耶稣圣灵堂约翰逊神父的信中描绘了那副人间地狱般的景象:“树根,草籽甚至泥土都已经成了奢侈品,人们正在吃磨碎的石头,每天都有人下落不明,但是没有人关注失踪者的去向,哪怕是他们的亲人。”

早前读过刘文辉先生对鄙人所做采访的看官应该还记得,这位布朗教士就是第一个报告安阳血吸虫病的人。1920年夏末,他向约翰逊神父请求准许他深入灾区腹地,对这场灾难进行实地记录。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四省,将所见所闻整理成了《四省行记》上报给耶稣圣灵堂,现在市面上还能看到它的删减版,那是良友图书公司在1925年买下的版权。

不久之前,布朗教士因为罹患肺结核在开封福音医院[1]与世长辞,人们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手稿,其中便有两页德文稿纸涉及到1920年饥荒中,灾情最严重的河北东光地区。当时因为大面积的逃荒,那里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这两页稿纸原本可以作为珍贵的第一手旱情资料,但是布朗教士经过再三斟酌后,却决定将上面的内容隐匿。通过一位友人的帮助,鄙人得以在郑州圣灵堂文档库中拜读了原始手稿。说实话,手稿的内容让鄙人颇为困惑,不过如果作为一桩趣事写在《新谈》栏目中,却刚好合适,鄙人于是凭着记忆,将当日所读全篇复述出来,时隔久远,提笔仓促,或有挂一漏万之处,还请看官谅解。

根据手稿记载,布朗教士于1920年9月到达沧州,简单修整之后,他在市内买了一头驴子,就孤身进入东光县境内。旅途的第一天他看到的全是空荡荡的村庄。偶尔有乡民倒毙路边,但是神父一个活人都没有见到。

隔天,他遇到了第一批饥民,布朗神父跟他们同行了一阵,尽力用自己刚学的河北方言与他们交流。有一个40来岁的流民妇女跟教士讲了一个当地的古怪传言:东光边境处有一个村庄至今没人出来逃荒,他们似乎有特殊的食物来源,但是饥民宁可死都不敢接近那里。

布朗教士在手稿中承认,他并没有完全听懂那妇女说的话,以上内容其实大部分是他的猜测,但这段流言还是引起神父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当即决定前往那妇女口中的“小圣人”村。

布朗在东光南部游荡了两天,终于在一座山坳里找到了一个疑似“小圣人村”的村落。那里的人说一种与沧州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方言,显然是从别处迁来的,村中居民对布朗教士很不友好,这可能也是他们对待其他流民的态度。布朗神父在手稿中表描述他们的外貌是圆脸卷发,眼睛微微发红,虽然身处饥荒腹地,却有一种病态的丰腴与白嫩。

教士被村民们赶了出去,不得不躲到附近山上从高处观察这个怪异的村庄。他发现村里的庄稼地虽然还有人照料,但是长势堪忧,根本不可能支撑村子的人口。农田周围,全是深深浅浅的土坑,有一些明显是新挖的,土坑边缘还诡异地点缀着一些青色的杂草。

布朗神父立刻想到了一些可怕的传闻,中世纪饥荒的时候,曾有灾民把教会墓地里的死尸挖出来充饥,但是眼前这些土坑的位置,又不像是村里人的坟墓。

到了晚上,布朗神父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村民们陆陆续续从自己房子里出来,每人手上都提着一个瓦罐,他们三三两两地在农田附近展开挖掘,从头到尾所有人都一言不发,就像是一群搜寻食物的野狗。没过多久,村民们就挖出了些什么东西,他们把东西放入瓦罐,心满意足地带回家中,没过多久,每栋房子里都飘出了微微带些腐臭的肉香。

布朗教士熬到后半夜悄悄潜入农田,借着月光,他在一个个坑里反复翻找,最后,他找到了一块被遗弃的白色肉组织。

肉已经非常不新鲜了,好几处都出现了腐坏的征兆。布朗教士将肉藏在身上,连夜逃出了“小圣人村”。他原本打算把肉送去中州大学化验,然而刚走出东光,那块肉就开始严重腐烂,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布朗教士在途中不得不把肉丢弃,这就是两页手稿上的大部分内容。手稿的末尾,是布朗教士对于肉组织成分的猜测,他认为村庄底下埋藏着一只巨大的不明有机物,从肉的腐烂状况看,那个有机物已经死去了。

纵观布朗教士记下的这桩奇事,饥民们从地下刨出来历不明的肉这个细节,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清光绪元年到四年,发生在山陕鲁豫四地的丁戊奇荒。山东举人陈本年在他的集子《荒异记》中记载了一个与布朗手稿异曲同工的故事:光绪二年山东一个村庄受旱颗粒无收,因为没有皇命,村民们被地保强制留在本乡不得外出乞活,绝望中的村民只能刨土充饥,结果却在地下挖出不知名的肉蛹,村民将蛹杀死分而食之,度过了那个荒年。可是吃了肉的村民却变得越来越怪异,他们开始用一种不知名的语言交谈,时不时还会有外地客商在附近失踪的消息。后来,整座村子的人都不见了,据说他们都变做半人半虫的东西,钻到地下去了。

无独有偶,万历年间也曾经发生京师天降带血肉块的奇事,根据当时《数异邸抄》的记载,肉块掉下前很多人都听到云层里传出无数婴儿啼哭之声。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因为《荒异记》中载录的大部分都是饥荒时期的荒诞传闻,惊悚有余而稽实不足,所以这本书至今也不受史学界重视。至于《数异邸抄》,早已在历史中佚失,我们只能从一些不可靠的引用中找到这份抄报的雪泥鸿爪。

鄙人在地图上并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小圣人村”,把布朗教士手稿记载的路线对应到地图上,发现那里其实是东光县边缘处的一片三不管地区。沧州有一种传闻,说明末有个小圣人在那一带割肉济世,救活的数百饥民都随他上天当了神仙。

当年那些村民究竟从地下挖出了什么东西的肉,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月前圣灵堂曾经与沧州市合作,共同派出代表寻找“小圣人村”,他们最后找到了一片被土坑包围的断垣残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他们要找的地方。当然,他们没能找到肉,但是土地里确实散发着淡淡的腐臭味。

对于布朗教士手稿的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好几个中外机构都对手稿的内容表达了兴趣,事实上在这批手稿中,“小圣人村”的故事反倒不是特别惊世骇俗,受瞩目程度也远远排在其它手稿后面,以后有机会,我会为大家介绍布朗教士手稿中其它惊人的内容。

另外,如果布朗教士那晚在“小圣人村”外的山坡上并没有看错,我只希望那些吃过地下肉的人带着他们的秘密永永远远留在地下,不管他们变成了什么,我都不想看见他们。

栏目最后,欢迎读者通过报社与鄙人书信交流,鄙人另有一些花鸟虫鱼的散文拙作,也欢迎读者们通过报社向鄙人无偿索取。我们下次再见。

注[1]:现河南省人民医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