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铁鹤书 > 第九章第五十九节【缆索的尽头】

铁鹤书 第九章第五十九节【缆索的尽头】

作者:永恒的夏亚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6: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印在玻璃上的脸太模糊了,没法看出它主人原本的长相,这张残缺的面孔与车厢里的人冷漠地对望着,像是一副挂在玻璃上的,没有灵魂的躯壳。

“缆车……是不是慢下来了?”叶芸芸忽然小声问。剩余的三人从窗户上收回目光,疑惑地相互望了一眼,在那一刻,车厢里静得连他们各自的呼吸声都听得见。

小叶的感觉没错,这个钢铁的空间正在缓缓减速,就像其它钢铁的庞然大物一样,它的减速缓慢而又平稳,不留给车厢里的人任何侥幸余地。

“别,别让它停下。”冯凯安带着哭腔念叨着,他匍匐在肮脏的地板上,筛糠一样抖成一团。此时此刻,他无论声音还是形象都好似一只大号的兔子。

杨榆和闫康站了起来,紧张地环视车厢内壁,他们找不到阻止减速的方法,这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旧车厢,甚至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供抓握。

哑巴紧紧搂住了他的包,一双神经质的眼睛在几块玻璃间来回巡视,像极了一头随时会暴起伤人的狒狒。

“有什么主意吗?”杨榆小声问。闫康没有开口,但答案显而易见,此时此刻,他们是砧板上的鱼肉。

“小闫!”大个子冷不防低呼一声,似乎正在竭力压抑住内心的惊恐。闫康回过头,发现杨榆正死死盯着车顶,脸上全是震惊的表情:“我们……怎么早没看见?”

他盯着看的,是挂在缆车角落里的一块铜牌,看样子,是生产编号或者某种安全合格证。因为天长日久,铜牌的表面已经污秽不堪,还伴有小规模的锈蚀,不过万幸的是,字迹依旧勉强可以辨认。

“上面……写着什么?”小叶怯生生地问,她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铜牌上的文字全部用英文写成,但小叶知道这难不倒杨榆,她闭上眼睛,等待着那个,她知道一定会给她带来冲击的回答。但是,大个子那里却迟迟没有反应。她疑惑地睁开双眼,看见杨榆木然盯着铜牌,仿佛他根本不认识那个东西。过了许久,他才用梦呓一样的声音说:

“上面写着,”大个子停了停,重新调匀呼吸,念出这几个字似乎要耗尽他全部的体力:“失踪缆车……等比例复原车厢,实验器材,非研究人员严禁入内,严禁使用,严禁……启动……”

虽然缆车还安好地挂在半空中,但是所有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坠落的错觉。“我们……到底坐在了什么里面?”冯凯安蜷缩在地板上,用外套紧紧蒙住头部,用颤抖的声音问。他似乎真的在等待答案,因为当他发现没有人回答之后,胖子又用更重的哭腔重复了一遍他的问题:“我们坐的,到底是什么!”

闫康没有理睬冯凯安,他指着铜牌右下方的落款给杨榆看,那里有一个清晰的人名缩写:“Dr.T”

“我也看见了。”大个子低声说,“那么他真的是当年的带队人?”

“他曾经在这里用缆车复制品搞过什么研究,也许,他是想复制那次失踪。可是他为什么对这座山这么感兴趣?”

“侵华日军的一个车队,17名缆车游客,从大平宾馆中跟着歌声走入深山的香口镇狂热者,外加雨道宫里的乐康活创始人,在这里失踪的人太多了。从很久以前附近就一直流传一种说法,这座山是通往阴间的门,在这里,人很容易就会被困到阴阳两界之间……此外,还有一种更不切实际的解释……”

“什么解释?”

杨榆没有回答,他的眉头紧锁,视线在自己的脚边游弋。

“快说呀,什么解释!”闫康又催促了一句,大个子这才开口:“有传闻说,南方那期‘华功’事故,其实不是走火入魔,那些人根据书中的理论,用自制天线接收宇宙信息,从某种方面说,他们成功了。”

“那个简陋的设备,真的从宇宙里接收到了什么,甚至,让那些迷信的‘华功’修炼者认为,他们与某个东西发生了精神层面的交流。阎科员并不是骗子,他的养生方法真的会改变人类——只不过不是以我们期待的方式。”

“那天晚上,有什么东西被修炼者们从群星间呼唤了过来,在修炼者发疯后,它又循着‘华功’传承的路线来到了香口镇……”说到这里,杨榆长长出了一口气,“这是周学长留在笔记上的推论,当然,他没有证据。”

雾更稀薄了,闫康认为他透过雾气隐约看到了远方群山的轮廓,但是他并不能确定,因为那些轮廓太模糊了。缆车越来越慢,几乎已经到了彻底的停滞边缘,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众人头顶忽然传来一阵“噼啪”声,缆车的内置喇叭毫无预兆地开始工作了。年轻人们先是听到一连串刺耳的杂音,接着,一首陌生的流行歌曲开始在车厢里回荡,那种九十年代初的旋律与编曲风格充满了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怀旧感。

“这是什么歌,曲调真怪。”杨榆说。

“听起来像是一首信天游。”闫康说。90年代初开始,流行乐坛曾经刮起过一阵强劲的西北风,各种或真或假的信天游纷纷被现代文化产业包装后灌录进唱片里,当时只要是一首信天游,就有出版的机会,不管它能不能卖出去。结果一年后,这种滥觞毫无悬念地造成了市场的饱和。

一边的叶芸芸忽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这首歌我听过,这首歌……叫《白衫郎》,那还是我小学时候在电视上听到的,我都忘了是个什么节目了,反正……我只听过一次,后来,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它。”

《白衫郎》?你确定?就是这首歌?”闫康扶着眼镜,表情像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怎么了?”女孩问。

“《白衫郎》在网路上,是跟《荀秧祠》齐名的都市传说。有很多人都声称小时候在某个没有名气的电视节目里听到过它,但是谁都挖掘不出这首歌更多的信息,更没有人能够完整地重唱它。”

“有一阵子,我对这个都市传说很感兴趣,还专门做过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这首歌跟《荀秧祠》有本质上的区别。你们或许也知道,《荀秧祠》这首歌其实并不存在,它完全是从网路上人云亦云的空穴来风中创造出来的,但是《白衫郎》,确实有过这首歌。”

“我在一个小唱片公司的发行目录上找到了这歌名。按照都市传说的讲法,这首歌被某个前往陕西采风的音乐人听到并挖掘出来之前,已经在封闭的小范围里传唱了一千多年。”

一个盲眼老汉凭记忆为音乐人演唱了歌曲的几个不连续的小段,据说他是这世上最后一个知晓这首歌的人了。音乐人回到他惨淡经营的公司,用录下的素材为基础,谱写出了后来电视上的那首《白衫郎》。之后的故事,就走上了都市传说的老路:诅咒,命案,失踪,诸如此类。当然,以上那些内容全部无从查证,网上唯一能找到的图片信息,只有一张据说是演唱者的90年代初风格艺术照,以及一张印刷粗糙的卡带封面,封面上显示《白衫郎》列在B面第三首。

“我没办法反驳那个都市传说,因为关于那个唱片公司,我后来什么信息都没查到。至于那个去陕西采风的音乐人,我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有调查出来。他们就像许多其它同时代的作坊式小型唱片公司一样,淹没在了时间洪流中。不过,我却查到了另一条线索,民国时期,有人曾经在一张叫《新世界》的小报上,以《白衫郎》为名连载过一个惊险故事。作者名叫王策,是个不得志的归国老留学生,他的资料也同样少得可怜,然而,网上却有人专门编写以他为主角的灵异故事,而且,已经编了不少。我不知道那些无聊的好事者是谁,但那些故事,大多经不起推敲。其中最离谱的,是把他叫做什么……‘万千化身之主’……”

闫康话音未落,忽然被小叶的尖叫打断,说时迟那时快,众人只听见耳边“砰”地一声巨响,整个车厢就开始地动山摇般摆晃起来。

闫康一个站立不稳歪倒在地,后脑勺重重撞在了金属墙壁上。一阵强烈的晕眩伴随着耳鸣向他袭来,他想要扶着墙重新站起,然而试了两次却都失败了。他瘫坐在地,感到一切都在天旋地转,头沉得像是灌了铅,嘴里弥漫着恶心的金属味,最糟糕的是,他的眼镜也不知去向了。

“小闫!”一片混乱中传来杨榆的惊叫,闫康抬起头,发现对面倚墙而立的大个子正直愣愣注视着自己上方的窗口。

“怎么了?”他急忙转过头看向窗外,但是失去了眼镜对焦,他看到的景色一片模糊。

“雾里面有东西,特别大!刚才撞了缆车一下。”杨榆话还没说完,闫康眼前的白色氤氲中忽然冲出一个巨大的黑色轮廓,没等他做出什么反应,那东西已经重重装在了车厢外壁上。

缆车晃动得更剧烈了,就像风中一片孤叶挂在树梢苦苦支撑。“抓稳!抓稳!”闫康叫了两声,身体紧紧贴住墙壁,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防护了。闫康喘息着环顾四周,一切都在混乱中分崩离析。叶芸芸已经钻进杨榆怀里,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放声大哭,冯凯安依旧匍匐在地,两手抓住金属椅脚,他好像是在无意识地喊着什么,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动物,哑巴还坐在位子上,用双手撑住墙壁,张着嘴发出不连续的音节,也许是在努力说话一样。

喇叭里的信天游还在播放,事实上,它的曲调似乎更加欢快了,与车厢里的癫狂搭配在一起,有一种让人作呕的滑稽感。

撞完这一下之后,黑色轮廓迅速隐没在了浓雾中,大约过了十几秒,它又从雾中冲出,带来一次更猛烈的撞击。这一次玻璃直接被撞出好几道裂纹,连金属的缆车外壁都被撞得变了形。

车厢里所有的人都已经六神无主,黑色的轮廓却再次一击而退,像是巨鲨沉入白色的海面,留下众人在摇晃的车厢里屏息闭目,等待着接下来的碰撞。

但是预想中的撞击并没有如期而至,连播放信天游的喇叭都不知何时安静下来了,一切似乎都回归到了深海一般的平静中,只有那两道触目惊醒的裂纹,依旧挂在车窗上张牙舞爪,粗暴地提醒着众人刚才的遭遇并非噩梦。

“车又开始动了……”叶芸芸低声嗫嚅道。她说得没错,缆车正在徐徐加速,没过多久,它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运行速度。窗外,云雾已经散去大半,缆车里的人如逢大赦,除了冯凯安之外,其他人都纷纷把头凑到窗前,拼了命想要用视线扫过外面的每一寸土地。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像是一片波涛静止的海面,延展到视线的尽头,没有道路,没有房屋。没有任何可以确认方位的东西。

缆车从一个破败不堪的铁架子前略过,这个朽物竟然还没有倒下简直是一个奇迹,他们看到架子顶端装着一个古怪的轱辘,有两个瞧不清衣着的人影正背对缆车,把从轱辘里舀出来的东西灌入身边的陶罐里。众人趴在玻璃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两个人从视线范围的左面移动到右面,距离最近的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看清了那两个人的身形。

远方的山脊上出现了零星的城墙废墟,这或许是某个地方政权建造的野长城,因为据杨榆所知,这里距离长城还很远。在那些城墙废墟的末梢,是一片更加巨大的废墟,也许那里曾经有过一个关隘,但现在,那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

缆索前方的白色迷蒙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庞大的阴影,仿佛一头巨兽从浓雾里冲了出来。那就是缆车的终点,一个全金属搭建的临时缆车站。车站里空无一人,只有几盏指示灯兀自明灭。墙上挂着一张西方人的半身照,但是照片的颧骨以下部分已经被撕毁了。

“那个人,是不是Dr.T?”冯凯安问。

“我看不清啊。”闫康回答,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眼镜,遗憾的是镜片已经全碎了,他现在看窗外只有一片模糊不定。

“我觉得他有点眼熟,但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张脸。”杨榆说到这里,忽然感到自己手臂被人轻打了一下,大个子急忙转过头,看到哑巴正站在自己身后,手上拿着一张泛黄的旧报纸,示意杨榆拿去看。大个子接过报纸,发现上面写着“欢迎美国科考队来我市开展联合考察”的头版标题,下面还配了一张全体科考队员的合照。照片很模糊,照相的人显然欠缺技术与经验,照片中所有的人,都呈现出一股木然的呆滞感,照道理说,看这种照片就像隔靴搔痒,应该钩不起人的任何情绪。但是,当杨榆看到这张照片,他忽然有了五雷轰顶之感:“对了,我想起为什么这张脸会面熟了,我见到过他!”

“你见过他?你见过Dr.T?”闫康对于杨榆的话与其说是不相信,不如说是无法接受,“你什么时候见过他的?在哪里?”

大个子转过身,脸上表情出奇地郑重:“今天看见的,在这里看见的……而且,你也见过。”说到这儿,他的视线转向了闫康放在座位上的那本书:《百位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他一个箭步过去,拿起书飞快地翻了起来。

缆车已经快要驶入车站,周围还是没有半个人影,只有指示灯在空无一人的候车厅中急促不安地徒劳闪烁着,像是要唤醒那些早已不在的员工。

杨榆终于翻到了他要找的那一页,他深吸一口气,把书递到闫康面前,后者眯起眼睛,几乎把脸贴在了书上,这一刻,他的样子说不出的狼狈。足看了三四秒钟,闫康才发出一声像是呻吟的叹息:“是他呀!”

书的这一页上印着一张美国绅士的黑白全身像,虽然照片中的人看上去还很年轻,但是杨榆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与候车大厅里那张照片中是同一个人,同时,他也是哑巴的报纸上,站在照片最中间的人。

“是啊,当然是他了。”闫康懊恼地把书扔在了地上,“Dr.T,T博士……特斯拉博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