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铁鹤书 > 第七章第二十三节【猫三的回忆,第二部分】

我第一眼就不喜欢“乾宫”那个点,它不单有着污浊的颜色,通身还布满了扭曲歪斜的纹路。那些弯折与夹角里面透着一股……不善,让我看得很不舒服。那些线条就像是一个疯子用他颤抖的手在地上涂鸦出来的,如果要我强行描述的话,那些线条隐隐然勾勒出了一张失真的人脸,一张痴肥,呆蠢,傻笑着的人脸。

我问杨霜,这些圆点是什么,他说,地板上是一张星图,这些圆点都是星辰,而墓碑的位置,就是太阳。只不过,镇星之外的星辰,距离我们已经太远,肉眼很难看清。我问,他又是怎么知道的,他只是笑而不答,我就是不喜欢他这种自作聪明的脾气,所以我索性不问,反正他肯定又是看了哪本来路不明的古书。

杨霜见我不出声,回头别扭地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不给他显摆的机会,他快要憋死了,于是,我特别地开心!

继续讲那天在石屋里发生的事。杨霜在四面墙壁上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符号,有一些符号类似于商人记账用的花码,另一些像是变体的色目文字。不过其中还混杂着一些符号,明显与其它符号不同,它们更原始,更古老,夹杂着一股茹毛饮血的蛮荒气息。那些字让我产生了一股不可抑制的厌恶感,比之前看到乾宫时强烈数倍,这些字符像是能穿透眼睛直接侵入你的脑海,把你的脑子像琴弦一样拨弄,我甚至觉得这些字符在传递着声音,在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不知名的岁月里,野人们合着疯狂的节拍,对着金黄的月亮高歌嘶鸣。在这些文字的正当中,刻着一只竖起来的眼睛,那是我所有厌恶之中最厌恶的,没见过它的人无法体会那种感觉,虽然它刻得如此简单,粗陋,但是,它仿佛是活生生的。它在看着你,你无法忍受与它对视,而你又无法把视线从它身上移开。它是所有睁眼生物的噩梦,当时我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

“彼岸之眼”,当时杨霜是这样称呼它的,他似乎对在这里看到这颗眼睛感到非常不解,根据他的说法,这眼睛的图案属于一个叫做“荒佛”的异端邪教神,这是它的分身之一。他还给我说了一个鬼故事——对!对我而言那就是鬼故事!而且我一点都不想听!——据说东汉什么三年,董卓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的一条黄土岭修筑了一座万岁坞,在里面囤积了足够维持三十年的粮食,又找了几十对童男童女迁入坞中。奇怪的是,进入万岁坞的童男童女全都没有出来,而驻守的士兵,也三天两头下落不明。董卓从来没有进到过坞中,但却不停往那里运送各种珍奇之物,一开始是黄金白银,之后是朱砂,再后来,运送清单里出现了密封良好,不知从哪里挖出来的古代陶罐,以及灌满了酸液的铅封棺。董卓似乎在万岁坞里囚禁了什么东西,每到朔月三更,戍卫的士兵就能听到坞中传出潺潺流水声。后来董卓事败身死,万岁坞也遭到洗劫,人们在跨入坞堡之后惊讶地发现,偌大的坞堡内竟然空空如也,既没有堆积如山的珍宝美玉,也看不到童男童女,只是在主厅墙壁的正当中,画着一只巨大的眼睛。

我们在房间的角落里又找到了一道小门,它就藏在一扇铜牌的阴影中,那铜牌像是屏风一样竖在房间的尽头,上面密密麻麻铸满字符,别问我,我都不认识。不过在铜牌一侧的石柱上,被人歪歪扭扭刻了一些字,那个我倒认识,我还记得一点,你容我想想……至元元年三月已亥杭州,五月丁亥河间,六月癸亥高邮,后面还有一长串,我都记不得了。杨霜后来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但是,我真的记不起石柱上的文字,另外它刻得也太乱了,天知道是什么人在匆忙之中留下的。

杨霜拿着蜡烛往门里面照了一下,只看到一圈螺旋向下的狭窄阶梯,这地下室究竟有多深?

杨霜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我们手上拿着从石屋里找到的蜡烛继续向地底深处进发,我本来就不喜欢幽闭的地下环境,走了没多远,我就觉得越来越喘不上气。后来我发现,那全是我的心理作用,对,很快你就知道原因了。

为了缓解我的压力,抑或为了在另一个方向上增加更多压力——这全看你站在哪个立场去理解,杨霜一面在幽暗的烛光中蹒跚向下,一面开始向我讲解他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洞庭的传闻。“我还是低估了这次调查的凶险程度。”他对我说。这个白痴!他真正的凶险是我!他距离被我推下阶梯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之前登船的渡口,是一个古渡,在尧舜的那个年代,被称为搭琅津,这名字古里古怪的,听起来像是象声词。大禹治水时期路过洞庭,在湖中囚禁了一只兴风作浪的水妖,并雕刻了五座石人镇在水妖头顶。到了秦代,始皇帝巡游洞庭湖,夜里连发噩梦,惊骇下将国玺投入湖中,至于他到底梦到了什么,始皇帝一个字都不肯透露。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很快发现咸阳宫中的国玺是赝品,到了孝昭帝时期,霍光派手下秘密前往洞庭查访国玺下落,但是在看了手下发回的密报后,霍光忽然改变了主意,转而让手下铸出四头巨大的铁牛沉入湖中。当然,他很可能是被大禹囚禁水妖的故事吓到了,当地人相信,那东西下半身是长着八条腕的巨大章鱼,上半身是一颗肥硕的……”

杨霜说道这里时,被我硬生生打断:“你闻到了什么没有?”他先是一愣,然后用力嗅了两下,“是不是有一股酸味?”他将信将疑地问。我朝他肯定地点点头,对于我的听觉与嗅觉,我一向是很有自信的。顺便说一句,对于打断他抛书袋这件事,我心里没有一点愧疚,甚至很想再来几次。

这酸味很淡,却很刺鼻,像是有许许多多的梅子,却完全没有梅子那种清新芳香,像是醋,却又没有醋的醇厚馥郁,它也不像是馊臭的食物,没有夹杂腐败气味。我闭上眼睛仔细分辨这种气味,随即在酸气里察觉到了一丝丝冰凉的金属气息。

“远处有水银。”我对杨霜说。他似乎非常地意外。

根据杨霜的调查,洞庭派上一代当家似乎把一张唐代古方带到了君山岛。

“是从铅汞中提炼出来的,有人叫它青春酸,据说,唐太宗也用过这个方子。”

“那他回复青春了没有?”我问。

出乎我意料这次杨霜并没有急着展开他的长篇大论,反而迟疑了一下。我们沉默着继续往下走了十几步,然后他说:

“当时李世民已经因为感了风症,在终南山翠微宫养病,服下了天竺僧的青春酸之后,精神果然好了许多,一天之后,白发尽消,连皮肤也变得像是十一二岁的童子一般细嫩红润。但是好景不长,五天之后,太宗皇帝的几个亲信重臣忽然被连夜密诏入宫。当这些位高权重的老人门在清晨时分到达含风殿的时候,只是看到本该留在长安金掖门的太子与皇帝身边的武才人站在殿前,向他们宣布皇帝已经宾天了。这几个手握重权的老臣当然接受不了,他们想要进去一看究竟,却被两个小辈坚决地挡在了外面。在清冷的殿门外,第一抹晨光中,他们向太子与武才人高声抗议。这两拨人僵持了一刻钟时间,最后,太子一方终于妥协,老臣们派出检校中书令长孙无忌为代表,跟随两人进了殿内。三个人在里面呆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当长孙无忌退出来的时候,他的同伴明显感觉到了事有蹊跷。这深沉稳重的老人如今脸色煞白,嘴唇发颤,两鬓已被冷汗濡湿,他们相信如果不是同样失魂落魄的太子在后面扶着他,长孙无忌很可能就直接瘫倒在地上,在五月的清晨瑟瑟发抖了。在这三个人里,武才人最冷静,依旧保持着平时的得体与端庄。她宣布了太宗遗诏,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礼部尚书于志宁,太子少詹事张行成,检校刑部尚书高季辅等各有指派,第二天,太子便回长安登基了。至于那天清晨,长孙无忌究竟在那座大殿中看到了什么,有许多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法向他打探过,但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段记忆像是潜藏在长孙无忌脑海中的一条毒蛇,只要稍微触碰到一点,那个老人的思绪就会尖叫着落荒而逃。”

“你说了那么多,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方子会落在洞庭派当家手里。”

“这我也不知道,不过,显然洞庭派里面已经有人参悟了这方子的奥妙,还在君山煞费苦心挖了这么深一座丹房。”

我们一面说,一面继续往下走,我估摸着,已经往下走了差不多一里的垂直距离。就在我猜想是否要走穿地底的时候,下方忽然出现了亮光。那是银白色的光芒,像是一片薄纱漂浮在我们的脚下。

我和杨霜不约而同加快了步子,当时我们谁都没有花时间去想一想,在地下什么亮光会是银白色的?如果我们想到这个问题,我们说不定会犹豫。但是当时我们脑海里全都是摆脱这个地道的迫切愿望。

所以,当我们急不可耐地顺着白光从一扇小门钻出去后,我们两个人都呆住了,我们当时的感觉,既不是恐惧,也不是惊奇,而是,无尽的荒谬,与困惑。

我们头顶上没有压抑的土层,只有一望无垠的虚空和一轮明月,我又向四周张望,夜色中只看得见树林土丘在我脚下横亘起伏,我们两个,正站在一座山顶上。我们两个对望了一眼,然后回头看了看背后的小门,眼前的情景,只能有一种解释,我们刚才不是在往下走,是在往上……

——等一下,等一下,丫头,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杨霜就在你楼下,你为什么不去直接跟他呢?

猫三笑了笑,接着她脸上猫的神态消失了,她望了望窗外射进来的日光,又把目光投向眼前的人,此刻站在那里的,只有一个神情严肃的少女:“因为,我始终觉得,那个跟我回来的,并不是我熟悉的杨霜,他像是某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而且,我觉得你也有同样的疑惑,所以,如果你知道什么,我希望你告诉我。我很不喜欢你这个人,但是,武当山上,我还是最相信你,麸子李。”

这段对话发生在荆江边集镇的客栈里,时间是猫三小姐被救出来的当天晚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