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宫廷营养师 > 第13章

宫廷营养师 第13章

作者:爱打瞌睡的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30 18:18: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饭准备妥当,容姑姑亲自提着,笑眯眯地与提着自己早饭的玉桂一道走了。

送走了容姑姑,厨房里的气氛立刻就缓和了,只要容姑姑在,大家就情不自禁的紧张,她一走,众人胃口都好些,围着桌案稀哩哗啦的吃各自的早饭。

饭后,小太监们送来今日的禽肉蔬果,大家立刻分头忙碌起来。

昨天香茹还是三位杂工中的一名,今天她却可以袖手旁观,她若不想在厨房里烧水泡茶,大可以回屋去做她的私活,到时再回来做午饭。

不过今天有别的事要做,冬季衣物今天下发,以前一直是厨娘负责领回众人的用品再集中发放,之后就一直是香茹负责,这次也不例外,趁着这会儿没事,香茹离开女医馆去太医院的莲须院。

太医院里无宫女,做事的都是太监,莲须院就是太监们住的地方,每季针工局的裁缝来测量身高尺码以及发放物品都在这里,在这个大套院的最底部就是太医院范围内所有宫人最大的头头——总管太监杜公公的住所。

太医院范围内,除了太医们,其他但凡要起名字的一律用药材作名。尤其是人名,天长日久的,连本人都忘了自己本名叫什么,唯有升到一定地位才会被人重新唤起姓氏。

香茹脚步一顿,这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昨天升了正式厨娘,换了发型,如今别人都得叫她一声“何姑姑”了。

这样想着,香茹的脚步轻快了起来,面带笑意,神色欢喜——她也是姑姑了!

女医馆在太医院的正东边,占了大概四分之一的面积,进门之后正院第一进就是医婆们值班的值房。这样的安排当然是为了有事好招呼,从北边的太医院大门进来左拐,沿游廊拐几个弯就是女医馆的院门。

莲须院则在西南角,正好是对角线,却无法直线到达,得经过无数个大小院子才能到达莲须院。

一路从女医馆出来,沿途碰到的小宫女们看到香茹换了发髻,不论她们本身是属于哪位掌事姑姑手下的,都先恭恭敬敬退到一旁说一声“姑姑早安”,然后才各干各的活,而几位同样是出来领物资的小宫女则保持一定距离跟在香茹后头走。

待出了女医馆踏入太医院地盘,碰到的小太监也都如此,见着香茹过来,退到墙边乖顺地向香茹行礼,而香茹则只碰到腰带上挂乌木腰牌的掌事太监才行礼,至于太医们他们都在前面活动,不到后面来,碰不上。

太医院范围大,太监多,一路行来香茹被很多人行礼,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抬头挺胸的走着,实在是美透了。

分发物品这事不是什么技术活,甚至都不是体力活,只要运用一点点脑力,数清楚数量确认无误即可,随后莲须院会派小太监把这些东西送到女医馆各个院子。

迈进莲须院第一进院子,要分发的东西都整整齐齐的在两侧廊下堆放着,香茹在右手廊子底部找到给厨房众人的,各人衣服鞋子都单独包好,鞋子里还塞进一张写着人名的纸条,方便回去发放。

香茹清点一下是不是都对数,有没有谁少件衣服或少只鞋子的。点完这些,还要点配给的布料针线面脂胰球等物,是不是照人头给了足够的数量,可别她们总共十六人却只给了十五人的数儿。

点完一样,边上小太监就抱到院子里装车,等她全部点完无误签收后,出发的准备也都做好了,那些东西别看多,一辆独轮车全部装下,堆得高高的,长麻绳绕了几圈绑得结结实实。

香茹绕着车子检查了一遍看绳子有没有绑好,一抬头,发现给她推车的小太监颇为眼熟,身量高高的,白净的小脸,鼻子冷得红红的,身上是靛蓝色盘领衫,头扎素髻,全身无饰物,看着有十六七岁的模样。

那小太监见香茹盯着自己若有所思,腼腆一笑,细声细气的先开了腔,“姑姑整日事忙,必定不记得我,我是每天给厨房送菜的半夏。”

香茹恍然,点点头,可不是眼熟么,天天早上都要看他一回,却从来没说过话,更加不知道他的名字。

“姑姑,可以走了么?”半夏掏出手帕擦擦鼻子,掌起了车。

香茹转身看了看,见有了空档,示意半夏出发。

厨房只有十多人,别看香茹清点得仔细,比起其他人,她仍然算快的,当浆洗房的宫人领走了她们的物资后,第二个跟着出门的就是香茹和半夏这一拨,而第三拨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出发。

半夏推着独轮车从莲须院的另个小门出来,沿太医院外围墙兜圈子,平时送菜时也是这么走,因为只有这条道一路平坦,没有台阶和门槛。

香茹扶着车走在旁边,过一会儿听着半夏咳嗽几声,又过一会儿听他再吸吸鼻子,走了半路,香茹终于忍不住问半夏是不是伤风了。

半夏一边吸着鼻子一边点头,告诉香茹生病的原因,原来是前几日大家临睡前发现屋子的一扇窗户坏了,关不严,夜里睡觉时满屋的人吹了一晚上冷风,早上起床后就开始有人不舒服,虽然白天赶紧把窗户修好了,可大家还是一个个的生起病来,他的症状还算轻的。

香茹听了有点无语,这得马虎到什么程度才会在临睡前才发现窗户坏了,“吃过药了么?”

“喝过姜汤了。”

“你又是咳嗽又是清涕,光姜汤有什么用?你也算我们厨房的熟人了,要听我的法子么?”

“姑姑有啥好法子?”半夏停下脚步放下车子,掏出手帕使劲擤了个鼻涕,才推起车子继续走。

“生姜六钱,饴糖十二钱,加水三碗煮成半碗,分两次热服。这是一人份的量,你们人多,照此比例加量就是了,此方祛风散寒止咳化痰,专治风寒咳嗽。”(注)

“咦?就这两样东西么?既然都有生姜,这和姜汤有什么区别呢?”半夏有点不解。

“因为生姜只是散寒,而饴糖能润肺止咳,我们那有人伤风咳嗽,都这样治,也省得去麻烦医婆。”

“原来是这样,谢谢姑姑指点,回头我就试试去。”得了个治病的方子,半夏脚步顿时轻快起来。

两人沿着太医院围墙绕了半个大圈子,从平时送菜的小道进入女医馆,连拉带拽地过了几道门槛,终于抵达容姑姑的院子。

容姑姑早就在等着了,听到院里动静立刻出来,半夏照香茹指点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堆在廊下,领了容姑姑的赏钱后告退走了。

香茹找出给容姑姑的衣物,细心地放进她的衣柜,再从布匹针线中拿出一半抱进了另一间屋子,那里几个大箱柜是专门装这些东西的。

香茹把新领的布料放进柜子里,再翻找出以前领的白布用块小包袱皮包好。除了消耗比较大的各色针线,箱柜里数量最多的就是各式布匹,有好些都放了几年,连香茹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东西,放久了变色不适合再做衣服,只能用来做鞋袜。

将柜子整理清爽后,香茹出来依惯例向坐在睡房里喝茶的容姑姑汇报了一下情况,容姑姑听完就挥手让香茹下去了。

香茹到廊下找出厨娘四人以及丁香银花金红根的衣物包扔到一边,再从布匹针线包中理出七人各自的份例。香茹虽是昨天突升的厨娘,但因为与金红根刚好对调,不需要上报给上面重新调整每月配给的物品总量,所以她只需将原本金红根的份例放进自己的包袱里即可。

香茹抱着一摞包袱回到厨房,丁香、银花和金红根刚刚开始洗菜,跟她们三人打了个招呼,香茹径直先去了前晚还睡过的屋子扔下三个包袱,接着再回现住所,跟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李厨娘三人打了个招呼,将她们的东西放在她们各自的床上。

见今年冬季的份例下来了,厨娘们赶紧就开始商量衣服绣花的事。

在这个院子住的都是来自各院的“后备大姑姑”,各人上头的掌事姑姑们平时就互相竞争,底下的人自然不能免俗,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你不想跟别人比,别人却一门心思地想跟你比,不想平白被别人看轻的话自己就更要用心,这就是身不由己。

好在她们的份例大,再怎么被容姑姑克扣,该用的针线还是够的,只是不像容姑姑那样富裕到可以三天两头的换花样。

透过敞开的窗户香茹见李厨娘她们已经嘀嘀咕咕地商量起来,淡淡一笑,把自己的衣服收进柜子里,另外把带回来的制鞋原料与鞋样放在一起,她也要忙起来了。

中午忙完,香茹伺候了容姑姑吃饭,大家一起动手整理了厨房,香茹带着人去容姑姑院里把大家的东西搬到厨房。四位厨娘分头主持,这边两位厨娘招呼大家领取衣物,那边香茹和李厨娘分配布匹针线。

都是做惯的活,大家也都早已习惯物品被姑姑克扣下去中饱私囊,到手上的虽然所剩无几,总比没有好。

发完东西,李厨娘三人就回屋歇中觉去了,香茹可不敢去休息,她抓紧时间在厨房里制作浆糊,这是为了做千层底而用的。

浆糊煮好后香茹立刻回屋,掀掉床上的被褥和垫席,露出下面平整的床板,将今天刚领来的白棉布剪成同样大小的布块平铺在床板上,用刷子仔细地往上抹浆糊。

抹一块就贴一块,这是个细活,一定要贴平压紧,不能有气泡,不然就会影响鞋底质量,香茹用一根硬木条帮助完成这道工序。

木条比手掌好用,而且棉布块剪得不大,正好就够剪出两双鞋底,一下工夫就能完全推平所有气泡,将两层棉布紧紧的贴合到一起,接着就再刷浆糊,再往上贴棉布,一直要贴九层。

忙了两天,香茹做出了九块这样的布板,又用两天时间稍稍阴干,跟着就开始烘干的工序,将所有布板正反两面全部烘干烘透,不留一点湿气,直到变成一块硬邦邦的名符其实的“板子”为止。

待这九块布板完全弄好,大家也已经正式进入冬季七八天了,这时厨房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肖姑姑的食欲有了让人心喜的好转,每餐终于能多进食一些东西,尤其是早晚送去的米汤和白粥,肖姑姑都能一次性全部吃完,中午用各种材料混煮的面汤也能最少下肚一半。

这的确是件好事,自从肖姑姑生病之后,厨房里的气氛好久没有这般轻松过。

容姑姑心情好了,香茹日子也好过了,自从发现肖姑姑食欲好转后,容姑姑回来就夸奖了香茹,接着就叫她再想想接下来该给肖姑姑吃些什么,现在该可以换点食谱了。

香茹倒是觉得不急,得看肖姑姑的意思,她要是仍然不想吃各种食材混煮的杂粥,就仍然还是煮白粥给她,不然要是煮出来肖姑姑不吃,白搭工夫不说还会又惹方姑姑笑话。

容姑姑想想也是这个理,凭什么送那女人一个笑话,于是决定趁下午送点心的工夫再问问肖姑姑想吃些什么。

在厨房里吃罢自己的午饭,香茹回屋子继续做鞋。

用以前做的鞋底模子在烘干的布板子上描下轮廓,再一片片剪下来,剪了十八片,左右脚各九片。放下鞋底样,又拿来白棉布裁下十八条等宽的白布条,这些布条都要用来给这些鞋底上边。

香茹把暂时用不上的包好放进衣柜,拿了针线戴上顶针开始缝第一片鞋底。

粘了九层布,又烘得相当干燥,每一针都很难扎进去,还要注意布条不要缝歪了,香茹缝得很慢很仔细。

缝了半片,就该做晚饭了,香茹去到厨房结果从大家嘴里听到一个新消息,容姑姑送点心回来脸色是耷拉着的,不知道是不是又在肖姑姑那里受了什么气,提醒香茹一会儿送饭过去时小心伺候。

肖姑姑能给容姑姑什么气受?肯定又是方姑姑的缘故,那个女人真有本事,总是能让容姑姑气冲冲地回来。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PS:本书所出现的大部分药膳来自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已停印。

再PS: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购买医药卫生类图书,请认准此商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