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十章 大秦替天行道说

到这一步,郭康感觉自己的任务也算快要完成了。不过,接下了那些册子之后,史惠贞还是忍不住,又问道:“你们这么教我,到底是准备让我去干什么啊?”

“去组织军队,干正事啊?”郭康有些疑惑地回答道:“怎么,你还想今后专业研究学术,去君士坦丁大学当教授么?”

“……不是。”史惠贞自己都有些无语:“我意思是,去哪组织军队,打谁?之前不是说,我一个姑娘家,军团不会要我的么?”

“这也没办法。军团没法开这个口子。”郭康解释道:“大家都知道,军团是个好地方,进了军团,才算是完整的公民,所以肯定会有其他人也想参加。那么招募了你,其他女子可不可以招募呢?如果可以,招募与军功,用什么标准?和男兵一样,是不是不公平?和男兵不一样,是不是更不公平?”

“还有,如果招募了一批女兵女将,让她们在军队里做什么?上前线,恐怕是不可能的。女人的平均战斗力不如男人,虽然可以通过挑选来提高平均水平,但男士兵一样是选练出来的。”

“而且,战争是人和人的博弈,战场则是人类之间最激烈的竞争场所。在这里,看的并不是你是否合格,是否已经尽力,而只是单纯看你是否比对方更强。大家拼的,往往就是最后那么一点差别。因为这一点点的差距,有时候就是生死的区别了。”

“自己死了不要紧,如果零散分布在队列中,突然阵亡一个人,还会让旁边队友压力骤增;如果集结起来安排在整個大阵里,这个队伍崩溃,则会影响临近的阵列。战场上,十对十变成十对九,如果需要三分钟,那么十对九变成十对八,可能半分钟就够了。一旦不能及时补上,整个军阵都会很快出问题。这一点,你自己肯定也清楚。所有战士,都会希望自己的队友坚定可靠。如果安排女人进入一线,恐怕基层士兵也不会高兴的。”

“放在辎重队里,也不太可行。”他看到史惠贞没有反驳,就补充道:“一线的情况,你应该比我还熟悉。但是兵部的各种后勤工作,我也算耳濡目染了。”

“从后方到战场,道路是越来越少的,处境是越来越不安全的。能调动的人员总量越来越少,但人群却越来越集中。所以,虽然都是运输,但在不同地区,运输的强度却是不一样的。越靠近前线,要求就越苛刻,所以,参与运输的人员,要求也不太一样。”

“从各地的市场、公私仓库,到兵部指定的集结点,这一段路,是各地官府和民间自行组织运输的。之后,兵部会专门组织人手,把这些物资运到前线的各个兵站、粮仓,并且安排兵力守卫,这些,基本上都是地方战团和各县专门征召的民夫负责。而从这些军事仓库,到军团驻扎的位置,就是各个军团自己的辎重队负责了。”

“平时,我们所谓‘男当战女当运’,运的也基本都是第一段。后面那几段,说难听点,女人就不配参与了。”郭康摇摇头:“在后方,运输力量比较分散,对效率的要求不是很高,对总量的要求倒是越多越好。有时候甚至还有足够的余裕,去考虑劳动力价格的因素。所以,有时候就会让女人也去帮忙,进行运输工作。”

“但是,越接近前线,运输就越危险,哪怕所谓民夫,很多时候都是退役的老兵和县里的兵卒,也会携带武器防身的。而且,运输队自己也有消耗,所以,规模不能盲目扩大,效率还得尽可能提高。最后一段能省下一份粮食,第一段或许就能省下十份需求。到这一段,运输队就越精干越好了。如果可能,有正规军的素质才是最好的呢。”

“只不过,我们底子还是不够厚实,所以很多时候才会退而求其次。同样的道理,刚开国那会儿,人力紧缺,战场也大多在靠近自己家乡的地方,所以妇人运粮乃至上阵助战,都屡见不鲜。但现在,我们没有那么缺人了,战场也大多在敌人的地盘上。需求有了明显变化,运输方式和组织的人员,自然也就得跟着变了。”

“那我能怎么办呢?”史惠贞立刻问道:“这还能去哪?你还说让我带兵什么的……”

“那就不去现成的正规军,自己拉人不就行了。”郭康看起来甚至有些惊讶,显然没料到她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伱不是已经拉了一伙人么,没想到这种路子么?”

“他们也是觉得今后有转正的希望,能在朝廷这边混出头,认为我虽然不受家里欢迎,但终归是个世家子弟,才跟着我的。”史惠贞回答:“所以,我也确实没想过其他路子。”

“转正的方式有很多。”郭康顺势建议道:“我们可以推荐你去老吴王那边帮忙。我估计,那边也不会等太久了。你看怎么样?”

“啊?去他那边干什么?”史惠贞没反应过来。

“阿勒曼尼那边现在暗流涌动,肯定有人要造反。吴王府众人现在都在准备,等有人起事,就也跟上。”郭康告诉她:“这方面的细节,你可以去跟小吴王还有唐姑娘他们讨论。人家都准备的很充分了。”

“这……他们想要在那边扯起大旗,直接裂土建国么?有没有前途啊?”史惠贞看起来有些好奇,但心里明显没底气:“我得给我手下负责的。”

“当然有前途,人家早都有数了。”郭康安慰道:“你放心,这个团队还是很可靠的。他们老朱家、唐姑娘,包括杰士卡队长,都有丰富的经营民间组织和武装起事经验,这方面算是老手了,不会搞砸的。”

“啊……”史惠贞确实没想过这件事,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朝廷这边,能拿出多大力度介入,还有从什么地方进行干涉。”郭康继续说道:“不过,我和小吴王已经商量好了基本的意向。回头他会正式写个文书,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交给朝廷讨论。上下游说一番,应该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疑虑了。”

“都是些什么疑虑啊?”史惠贞好奇地问:“我们兵力还够么?”

“兵力是一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政治上的。”郭康回答:“你看欧洲历史就知道,一般来说,除非是那种不死不休的仇恨,大家都很少直接出手,赞助或者支持对方领土上的人造反。”

“因为哪怕这种行为取得了成功,摧毁了敌人,也很可能其他人效仿,让自己这边的领民也有学有样。派出去帮忙的人,也可能学到如何组织底层人、如何造反的经验,从而成为不稳定因素。对领主来说,不能战胜敌人,也不一定会有特别大的损失;但如果被民众推翻,那可就惨了。因此,保险起见,还是尽量规避这种风险比较好。我们这边虽然情况完全不同,但肯定有人会顾虑这些,所以,得提前说清楚。”

“我们这边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一样?”史惠贞一幅完全不懂的样子。

“呃,我们跟他们,就不是一种国家。”郭康只好解释道:“从最基本的组织理念开始,就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想干涉谁,其实就没有这种反噬的风险。因为罗马和蛮族国家,地位并不平等。蛮族国家并不具备主权,这是只有罗马才有权拥有的。在罗马面前,蛮族国家的王公贵族,也并不具备超然的身份:他们只不过是些部落的头人,一旦罗马不承认他们的头领身份,这些人也就和他们的领民毫无差异了。”

“所以,我们并不是支持叛乱和谋逆——因为暴力对抗合法统治者,才能叫谋反。如果罗马选择支持这些反对领主的人,那领主就不再是合法的统治者了。反对这些人,自然也不算谋反,反而是替天父履行道义了。”

“这样啊,那还是我们厉害。”史惠贞半懂不懂地说:“不过我们那个什么权,和他们区别到底在哪?这个有说法么?”

“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你学学神学啊。”郭康摇摇头,回答:“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天父、天兄’这个说法么?”

“呃,我肯定不知道啊。”史惠贞倒是毫不犹豫地承认了。

“这名字不是乱叫的,不仅有神学上的说法,也有哲学和政治学上的意义。”郭康说道:“当然,这三门学科,本来就息息相关。现在这个例子,也是如此。”

“什么叫‘父’?学校里的老师,早就给我们讲解过。《说文解字》说:父,就是‘矩’的意思。这个字形,则是一只手里拿着木杖。意思是,父亲是一家之长,要立下规则,统帅全家,以法度教育子女。”

“按照许慎的理解,矩尺代表秩序和纲纪,木杖则代表力量和权威。所以,父亲是代表秩序的人,而那个木棍则是他保证秩序的方式。”他补充了一句: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一定准确。比如,还有个流行的说法,是说这个‘父’,实际上是斧头。这个也一样可以说得通,因为从远古时候开始,斧头就不止是工具和武器,还是武力与军事权威的象征。所以,父的意思,其实还是掌握武力的权威者。”

“神学上来说,天父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军神。而且,天父也同样代表世间的秩序,并用自己无上的伟力来维持,就像父这个字的原初含义一样。”

“哦哦,是这个意思啊。”史惠贞终于明白了:“不过,这个和政治学有什么关系么?”

“天父代表的是整个世界的秩序,而在人世间,代表秩序的,就是我们罗马。”郭康告诉他:“当年,是罗马统一了整个地中海世界,建立了最初的秩序。后来虽然衰败,但这一千年的经历,反而更加让我们看清,除了罗马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担起这个职责了。”

“显然,这就是天父专门指派给我们的任务。”他理所当然地说:“我们罗马在人世间,就是要代行天父的权柄,做同样的事情:建立秩序,并且用武力维护他。”

“在我们这边,最高权力的标志,也是斧头和木杖。”他举例道:“明朝的使者问过这个问题,我给他们解释说,那一捆木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都是鞭笞罪人的刑具。意思是说,我们大秦国的使命,就是统一整个泰西,鞭打天下,用武力建立和维持秩序。你看,这些斧头、木杖,不就是刚才说的‘父’这个字么?从各个方面来说,我们罗马,也确实都是个典型的父权国家。”

“哦哦。意思是,我们就是这一片的爹,是吧。”史惠贞努力理解起来。

“是的。”郭康点点头:“天上有天父,人间则有我们。中间那些论述要是太复杂,你就记着这个就行了。”

“好的。不过,你论述的时候,都是拿汉字说的吧。”史惠贞还专门提醒道:“汉字能证明罗马这边的事情么?”

“罗马和中原,本来就颇多相似。”郭康回答:“而且我们拜上帝教,本来就是个普世宗教,讲究的道理,自然也是各地都应当适用的。中原和罗马人都认同‘父’的含义,都认可秩序与军事权威,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正确。”

“再说,很多学者都讲过,汉字是‘前巴别塔时代的遗存’,是‘最初且唯一真正的文字’。我们拜上帝教选取的经书,文字有多么精妙;先贤为我们选取的术语,有多严谨,你现在也能体悟出一些了吧。”

“知道了,知道了。”

到底有没有懂,暂时还是没法确定。不过,史惠贞还是连忙回答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