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十四章 念《酒诰》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随着叛乱事件的处置基本结束,皇宫里,正在举行最后几项仪式。

太后坐在主位上,摆赛汗、脱欢,还有当天晚上参加宴会的诸位大臣,都站在厅堂内。郭康带着个千夫长的头盔,正在给众人念诵《酒诰》。

念完之后,他就退了回去。太后则高声说道:“我也不是不让你们喝酒,庆功宴本来也是正常的事情。但你们全都聚一起喝醉,要是遇到事情,又该怎么办?这次运气好,没有闹大,下次要是遇到棘手的敌人,可就不好说了。”

“我们得有个方案,保证随时都有可靠的人值守,而且不能互相掣肘,也不能给观望的人留机会。你们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安排最好。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像这次一样酗酒误事了。”

众人纷纷应是,表示今后要遵循先贤教导,不能再酗酒了。这个简短的仪式也很快结束了。

春秋战国以来,战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兵法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不过汉朝之前,兵家著作还没有系统的整理。汉初,高祖派韩信亲自主持,搜集各种兵书,加以汇总整编,第一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且一直沿用了下来。到三国时,诸葛亮长于练兵,所用军制被晋朝人采纳,此后各路势力也纷纷模仿,直到唐朝。唐初,李靖又在诸葛亮的兵法基础上进行改进,这套制度到元朝时都有影响。

窦建德被杀之后,他的旧部聚集起来,准备反抗,就决定打起刘氏的旗号。一开始,他们找到窦建德的将领刘雅,刘雅不愿意接受,被众人杀死,随后找到了另一个旧将刘黑闼。刘黑闼接受了提议,就这样被推举为首领。

当然,这也没什么丢人的。战争里只有第一,所以大家总会趋同发展。优秀的制度,也会一直沿用。这也是兵法相对于其他一些学问,不太相同的地方。

只是,中原人听得懂这些,欧洲人却不然。这边的文盲程度高到惨不忍睹,绝大部分人连本地两代人之前的历史,都两眼一抹黑,何况这么冷僻的东西。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也就是在内部当做个传统,这么流传着。

“确实不少了。”郭康想了想,说。

唐军人多势众,军阵延绵十余里。刘黑闼的人少,为了防止被包抄,尽量拉宽正面,竟然把纵深减少到了单行,背靠河堤迎战。开战时唐军趁着风向有利,开始冲击,却迟迟不能打穿这个疯狂的阵型。僵持了一段时间,风向逆转,吹向唐军,刘黑闼部趁机反攻,唐军大败,李神通逃走,士卒军械损失了三分之二。

在整个历史上,都少有这么离谱的战斗。像后世有名的“细红线”,其实就是时人的炒作,双方都没打起来。这种实打实的交锋,实在是太少见了。

唐之后,金刀谶逐渐没有之前那么出名了,但大家对此还是有记忆的。紫帐汗国建立的时候,就声称,卯属木,刀属铁。汗室的先祖,取蒙古语中发音近似的“铁木金”作为名讳,同样也是“卯金刀”的意思。他们从秦地来,要到大秦国称王,顺应古老的预言,在世间振兴王道。

可以说,每个经典的兵书,都是历史上几百年一见的天才人物,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的成果。不去参考借鉴,才是浪费吧。

“可能觉得你年轻有为,很吸引人吧。”脱欢说:“我估计,奶奶今天喊你来念,本来就是想要让你展示一下的。趁这個机会,在出行之前,把伱那身行头,还有那佩刀,都给大家看看。”

虽然侯子光很快被石虎派兵镇压,但打着佛教旗号的造反还是此起彼伏,这个“大秦国”的传说也反复被人发挥。一直到北魏时,还有个叫刘景晖的人,被众人拥立为月光童子造反。所在的地点,也不限于关中那个秦地,而是扩散到了河北地区。这一时期,幽州、冀州,都有类似的传言。

一路上,脱欢都显得很是高兴。

“这是干什么的啊?”郭康好奇地问。

“奶奶身边的女官们,都觉得你刚才,给一众高官显贵念诵诰令的样子特别帅气。”他乐呵呵地对郭康说:“我看,这几天又有小姑娘要思情怀春了——不过你别给我姐说啊。”

之后,郭康准备离开。不过,到门口的时候,脱欢拦住了他,喊他一起去军营看看。

现在,朝廷已经开始组织军团,郭康因为之前叛乱中表现出色,得到了个千夫长的任命,今天那身衣服,就是这么来的。不过郭康自己,同样觉得这张扬过头了。

而且,在南北朝那会儿,卯金刀的谶讳,还和佛教结合了起来。

在古典时代,军团长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元老和总督们挂名的职务,实际指挥是由军团副将,和六名将校负责。在他们之下,还有各种履行特定职权的军吏,和各个百夫长。不过,这个制度已经太久远了,长期以来,军制和官职名称经常变来变去,出现名不副实、乃至编制倒挂的情况。而到1204年之后,东罗马那个样子,估计也用不上这些东西了……

郭康也不知道他们当时怎么想的,不过既然形成习惯了,那就也就这样了。

“这样……”郭康其实还是不太理解,不过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所以,郭康才觉得,自己的官职提升得太快了,担心破坏了以往大家默认的习惯,让其他人不能接受。不过脱欢和狄奥多拉说,这不是他初战的职务——他的初战不是在埃及,而是在大都。这个职务,是考察了他的战绩和表现之后,才正式授予的,等于已经打赢了一场关键战斗,受到了提拔,那自然会比他父辈初战时高。其他人也都知道这件事,不用担心什么。

当时的百姓,对大秦国可能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大家都是秦,大概可以互相帮个忙。然而,各个地区的情况,其实差不多。这会儿大秦国自己,也正在被蛮子蹂躏着呢……

“我说这些干什么。”郭康连忙表示不会:“而且就是念个书,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在紫帐汗国这边,金刀有特殊的含义。据说最早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就有“卯金刀”的谶讳出现,认为刘氏将要复兴。东汉灭亡之后,在长期的分裂战乱中,这类谶讳更是层出不穷。不管是有野心的官吏还是揭竿而起的百姓,都很喜欢以此作为号召。

“查出来的事儿快把他气死了。”脱欢摇摇头:“你敢信么?守夜人战团这些年,居然有好几百号人,存在于名册上,天天领福利,甚至还能共享队友的战功,获得升官的机会,但仔细一查,人家一辈子都没出过大都。”

不过,限于双方的人口,欧洲这边的战争基本用不上这么大规模。大部分军团,将校就是千夫长兼任的。军团的人数,也少了许多了。

但事情都是两面的,佛教的快速传播,也同时给想要造反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很快,就有人学会了用佛教经义,更高效地组织造反。而且,这种理论,还迅速和本土传统结合起来。

“应该是被流放的人。”脱欢看了看,回答:“我们这次流放了一千多户人,到诺夫哥罗德去。父汗开恩,让他们过完年再走,现在就该出发了。”

一直到隋唐,这类传言都经常出现。隋朝末年,虽然关于李氏的谶讳很多,但金刀谶依然流行。当时还有童谣说“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流,不决则沥”,几乎就是直说了。

一路上,城里人都在忙碌着。看起来,秩序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不过,在一条街上,还是有一大群人,正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大声嚎哭着。

军团里的千夫长,已经算是高级职务了,对应的是地方上的战团长。他这个职务,比其他伙伴都高了不少,甚至比他义父和叔叔们,起点都高。

而金刀谶的影响,已经触及了王朝顶层。南齐取代刘宋之后,萧道成有次拿金饰的小刀吃瓜,大臣立刻劝谏说,宫廷内外都在盛传金刀的说法,不可以触及这个忌讳。萧道成很是担心,最后决定把宫里所有金柄的器具全都换掉。

这类传言,对胡人都产生了影响。匈奴人刘渊举兵的时候,就以此四处宣传。一直到北魏末年,稽胡刘蠡升自立,也在传播金刀之谶,声称要兴复汉室。

而实际上,紫帐汗国的真正编制,是基于李卫公兵法,然后根据本地情况和几代人的经验,逐渐改出来的。比如他们的军团长和六个将校,就对应着唐朝七军制下,中军和左右虞候军、左右厢四军的统帅,其实就是换了个罗马名字……

而下一个经典的体系,得到明朝中后期,戚继光编订的制度了——这套东西一直用到近代,才被西洋兵法取代。

当然,紫帐汗国的兵力,远没有唐朝那么充裕。军团的大小,也并不一致。大一些的军团,每个将校手下能加强到两个千人队,实际人数能达到两千多人。当年攻打匈牙利的灭国之战里,巴西尔三世亲自率领的军团,就拥有一万五千名士兵,加上赶来助阵的塞尔维亚骑兵,总兵力达到了两万的规模。

这刀和其他礼服配件一样,属于重要仪式上才需要携带的,但狄奥多拉非要他天天挂着,好像就得炫耀得让全城都知道一样。不过,郭康确实不是喜欢显摆的人,她不管的时候,也不想这么张扬。

从结果看,这个口号也确实有用。刘黑闼的部众,人数一直不多,士气却高的惊人。唐军两千多人,都打不过他百来个手下。事情闹大之后,李渊立刻派人镇压,但又担心李世民功劳太高,故意不让他去,调动附近的将领李神通等人去迎敌。

佛教本来是“胡教”,地位算不上多高。最早得到官方推崇,是在后赵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是中亚那边过来的胡人,石赵政权对于佛教很是青睐,佛教教义也有利于让民众在乱世中麻醉自己。

当时,佛教经典《佛说申日经》十分流行。经书里说,佛祖涅槃千年之后,担心世间佛法断绝,于是派月光童子来到秦国做圣王,传播道化。石虎当政时,关中人侯子光聚众造反,自称佛太子,来自大秦国,要到秦地称王。

“这次,光是贪赃和勾结叛匪,试图坐观成败,因此被杀的,就有几十个。刑部认为,行贿冒领军功的人,应当按军法处死,家属流放;逃避出征的人,打三十七军棍,发配罗斯地区。所以,要流放的人,就特别多,这一批之后还有呢。”

这样一说,郭康也只能答应了下来。不过,离开皇宫之后,他还是收起了那个花里胡哨的头盔和佩刀,觉得后面也不用不上了。

人家给他发佩刀的时候,他就没怎么反应过来,稀里糊涂就被狄奥多拉裹挟着收下了。回去之后,郭破奴果然大怒不止,天天要找狄奥多拉的麻烦,连训练士兵的事情都耽搁了。郭康对此完全没办法,只能尽量躲着。

《晋书》说他改姓姓李,《资治通鉴》则说他自称姓刘。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刘的可能性反而大一些,李姓倒像是唐朝自己的说法了。因为在此人前后,有一大堆自称姓刘的沙门造反。显然,是他们把佛教的“救世主”,和本土的刘氏复兴,给缝合到一起了。

紫帐汗国的军官名称,也在模仿古罗马时代的编制,以此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很多军职乃至虚职,都用了起来。

“早该这样了。咱们之前管的太宽松了,眼皮子底下都能出这事。”郭康无奈地说。

“是啊,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办法……”脱欢也点点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