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五章 郭康的第一队老兵

祭祀仪式,没有花太长时间。

进了小教堂的门,就是天兄的坐像。

郭康听人解释过,说是根据礼制的规定,普通人是不准直接祭祀天父的。哪怕进行最高祭祀的摆赛汗,也只是在每年的特定节日,才对天父进行一次祭祀,以凸显天父的至高性,保证仪式的尊贵和隆重。

而且,这些祭祀,也不是在身为国家最高级别礼拜堂的娘娘庙举行,而是在罗马尼亚故地,当初伯颜帖木儿大汗委托张大牧首,设立的第一座教堂里。如果大汗出征,就会模仿那边的布置,在军中进行祭祀;而要是没有战争上的事情,按照“祭祀和战争最为重要”的罗马传统原则,大汗都会去那边,举行仪式的。

这也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教堂,那里对于拜上帝教和紫帐汗国,都有特殊的意义。在张大牧首来这里之前,罗马尼亚的信仰相当混乱。大汗和贵人们带来了东方的信仰,金帐汗国那边也传来了一些天方教的影响。再加上北方和西方、波兰和匈牙利人传播的罗马公教,以及东方和南方的希腊正教,当地基本上就是一团大杂烩的状态。

那时,紫帐汗国的首领们,缺乏足够的宗教知识。主持日常事务的郭盖,意识到了宗教教团在这里的重要性,支持大家建立了独立的教会。但他也只会教大家四书五经,然后自己硬寻思着去把那些道理,和当地流行的各种教义强行圆上。

后来,张大牧首来到这里,和郭盖等人详谈了几天之后,说服了他们,接管了教会。刚接手的时候,教会内部的教义很是混乱,连宣称天父天兄将要转世下凡,拯救众生的说法都有。在这种环境下,张大牧首一手建立了新的管理组织,重整了一整套教义,把各项事务都规范了下来。他也因此获得了远高于历代其他牧首们的地位,受到广泛的尊重。他留下的各种制度,也被沿袭了下来。

虽然并不是教会实际的创立者,但张大牧首之后,不管是和泰西本地的各个教会相比,还是和汗国早期的混乱时代相比,教会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了。因此,直到今日,罗马尼亚教会都把张大牧首的就职称为“真人回归”,而不是寻常的就任教职。

张大牧首羽化归天之后,这个就职日期也成了一个纪念日,教会会在这天举行一些活动,追忆历史,审查内部人员,告诫大家要保持信仰。

按照那时就传下来的规矩,除了祭天之外,摆赛汗还会主持祭祀罗马的列祖列宗。这些仪式,就是在娘娘庙举行了。至于天兄祭祀,就更加宽松,很多教堂里都有了。

当然,普通人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民间本来就不怎么喜欢祭祀天父天兄,一般都是拜一拜自己这个地区,或者所属行业的圣人。所以,也没有太多冲突。

众人在这间屋里,拜了两拜,祈祷天父天兄保佑国家和家族,然后就继续进入下一进,在这里祭拜了郭盖等列位祖宗的画像和牌位。

对于这些步骤,郭康都熟门熟路了。只是今天,主持仪式的老教士看起来有点疲惫,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准备这個活动给累得。不过这些流程也不复杂,到中午时分,众人就已经完成了祭祀。

临走前,郭儒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个包,走到边上一个灵位前,掏出两颗干枯的首级,认真地摆在供桌上。

“小弟啊,五哥这回给你凑齐了。”他念叨起来:“你在天上,也可以安心了吧。”

说完,他回过头,看到郭康好奇的表情,就解释道:“哦,大侄子之前没和我一起来过吧。这个,是波兰人害死你小叔之后,我和你三叔,在天兄面前发的愿。我们当时说,要各自杀死108个波兰甲士,拿首级祭祀他,希望能安抚他的灵魂,让天父天兄看在这个份上,保佑他在天堂安稳生活。”

“去年的时候,你三叔就凑够了数。我打仗不如他,慢了两年,到今年才凑齐。”他叹了口气,说道:“不过这样一来,也终归算完成复仇了。”

“那您感觉如何?完成复仇之后,有什么感受么?”郭康好奇地问。

“很舒爽啊。”郭儒笑道:“感觉肩上担子都松了很多。”

“那复仇的目标达成了,会不会有什么空虚感啊?今后准备怎么办啊?”郭康一时兴起,想看看他们怎么想。

“确实有点不知道干啥,当时也没想过后续目标……”郭儒点头承认,随后有些疑惑地说:“要不我再去杀一圈?再凑108个,功德应该更高吧?”

“呃……您还是问下教士们吧。”郭康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周围的其他人都表示赞同,不过大家可能是习以为常,对此也没放在心上。他们随即前往旁边离得最近的一处农庄。在那里,郭氏一族会举行宴会,招待附近乡亲。

之所以特意去那边,是因为郭氏在村里也有一处象征性的产业。理论上,包括义父和郭康在内,他们这一支,户籍归属就是在祖坟和家庙旁的这处村子里,出身就是当地百户下属的公民。平时身在大都,只是为了履行公职,而异地就任罢了。

在这里,他们也和保留着一处空着的住宅。不过,基本只有节日和祭祀的时候,会有人来居住。旁边的田地,当年也被郭砥以自己用不到为由,分给了周围的村民,就剩房屋本身了。

住宅也不算大,里面进行了改造,以充当临时旅舍。因为郭氏的祖训,也一直保持着简朴的外观,没怎么装饰过。除了客房多了几排,和乡间的小富户家,看起来差不了太多。唯一用来标示区别的,就是大门口那两根柱子。

这两个东西,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是家族地位的象征。按照习惯,有功勋业绩,就会写成表,张贴在这两根柱子上,供众人观看。所谓“门阀”,就是因此得名。而要是没有它们的话,哪怕和那些希腊大商人一样,腰缠万贯,住宅再豪华,生活再穷奢极欲,也算不上地位多高。

所以,郭氏一族,哪怕是性格虚荣,喜好要面子的人,也对于装潢本身不甚在意。毕竟,这处住所的精华,就在这俩柱子上了。

事先请好的厨师已经准备完毕,郭氏一族随即在住宅门口摆开宴席,招待所有前来的客人。除了官吏们,当地的老人、教士、先生,乃至普通村民,都纷纷赶来,送上祝福,主人家也拿出食物招待。

这么热闹了一整个中午,众人都很高兴。

“你们记着,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虚的,别太当回事。乡下这些人,才是罗马的根基啊。”义父还专门对几个子侄辈,耳提面命起来。

宴会后,村里人又请他们趁势游览一番。

村头有个院落,一边的厢房里是百户的办公室,另一边是村里学堂,而高大的正屋则作为教堂使用,里面陈列着他们的各种纪念品。现任的张百户、已经退役的杨老百户等人,连同附近一众百户的代表,都在门口等待。

杨百户就是杨文宪的爷爷,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依然精神矍铄,看起来很有劲头。当年郭砥带着两个百人队,北上去诺夫哥罗德的时候,他是里面最年轻的十夫长。后来郭砥建立了新的战团,他是第二任首席百户。

巴西尔三世和郭砥希望能提拔他,在征伐匈牙利的时候,命令他率领一个半大队的兵力,单独作战,剿灭当地的贵族武装。但杨百户只擅长带点人去砍人,去指挥大一点的军队,就顾不过来了。

得到命令之后,他寻思了一下午,从手下里挑选了百多个勇猛的士兵,就连夜出发,去偷袭贵族军队的营地,剩下的人居然就丢那儿不管了。过了两天,其他士兵还得不到消息,就向军团报告,军团连忙派人去侦查,才发现他直接打崩了敌人的营地,追着逃兵跑了一百多里,直到把逃跑的贵族追上杀死,才想起来回来。

军团里对此很有些不满,因此,虽然有所斩获,但他也没能继续提升。之后,他一直在各个战团之间,担任骑兵教官,直到退役。不过,他对自己的境遇,倒是还算满意,退役之后索性就回老家教书,一直到现在。

这次,领头来迎接的还是他,现任的张百户也只是跟在后面。例行问候了一番之后,义父就让他们别再客气了,随后把郭康拽了出来,说道:“来,小子,跟杨爷爷问好。”

郭康老老实实地躬身行礼问候。杨百户连忙扶住他,表示担当不起,随后又夸了他几句,赞扬了他一番。其他人也见怪不怪,因为这同样是传统。理论上来说,按照周礼,哪怕是脱欢来,见到国人耆老也应该礼貌问候。只不过,后世中原人基本上不讲究这个了。他们这边的环境,反而更接近上古时候,这些习俗也还在延续着。

“这是你张叔。这回还得托他帮忙,给你凑点人呢。”义父继续说道。

“都是卑职应该做的。”张百户也客气地回道。

郭康不管那么多,也去问候了一番。

就这样,等他和众人都见了面,杨老百户便主动说道:“我们之前就听说了又要打仗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这回,还是伱家好小子出征,我们更不能干等着。”

“我们附近这些庄子,凑了凑,还能攒出来八百个打过仗的丁壮。”他说着,转头对百户们号召道:“小将军也是咱们河南的子弟啊,大家就一起上阵,好好扶保他吧。”

众人纷纷应和。

“老夫年老体衰,去那边也是给你拖后腿。这次,就让陆老三带队吧。”杨老百户又建议道:“他不是去年从前线回来的么,应该歇够了吧。老陆,你说成不?”

“成嘞,杨老哥。”一个花白头发的壮汉,在旁边笑着回答道:“这熊孩子回来之后,天天都快闲出鸟了,赶紧给他打发走吧。”

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八百人太多了,用不着这么劳师动众的。”义父摆摆手:“三百个人,就足够了。”

“那咋行啊,那也太少了。人家河北的,回头就得瞧不起咱们,说咱们不敢打仗了。”杨老百户摇摇头:“我都跟大伙说好了,就算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上,把大伙都带过去,给个立功的机会呗。”

不过,义父确实觉得这太多了。双方就这样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才说定,派五百人过去。百户们很是欢欣鼓舞,大声欢呼起来。

“那,谁去不成,老夫可不管了。”杨老百户提醒道:“你们自己组织个比赛,把最好的后生挑出来吧。”

众人纷纷应下,又邀请郭氏一家到里面坐坐。他们散到两边,簇拥着郭康等人,进了教堂大门。

这里有一间颇大的厅堂,只见一面墙上挂满了狼皮,有些是大体完整的,有些则残缺不堪。郭康数了数,发现足有十五张。

“我们庄子,这几十年间,出了十五位军团旗手了。墙上这些,就是他们获得的。”杨老百户介绍道:“哦,最后那一个,就是陆老三的。不过他跟我一样,不是个指挥的料,我给他说好,让他到时候都听你的。”

郭康其实自己都开始心虚了,不过也连忙点点头,然后道了下谢。

而对面的墙上,也都是各种功绩和奖励的证明。最高处挂着一块特级免税的牌子,据杨老百户说,是因为参军的人太多,朝廷特批可以不用再缴纳田税了。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庄里出身的人,因为军功获得奖赏的嘉奖文书。郭康瞅了瞅,发现里头有至少一个战团长,和一大堆大小军吏。

“这方面我们都不算最多的,西边马家庄子比我们都多,这次他们出人,也是最多的。”杨老百户介绍道:“不过也所谓。这次,咱们一定要扳回来。”

众人再次跟着笑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