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五百四十三章 斯拉夫洪荒神器!

对于狄奥多拉的表态,郭康倒是不太意外。

“你不支持我,还能支持谁。”他笑道:“其他人也做不了这个决定啊。现在的厂房、工坊,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整个罗马,甚至整个欧洲,你也找不到其他的负责人,来进行投资啊?”

“我原本只和几个想熟的柱国子弟相处的多一些,其他的元老、高官,接触都很少。老妈有时候还会唠叨,说我不跟人家来往,时间长了,怎么在朝廷里做事。但你看,这次有了成果之后,整個大都的上层,恨不得都来我家串门。这不就是看上了我这些计划了么。”

“可见,现在这个世道,是想投资的人多,可靠的项目却很少啊。”他感慨道:“就现在这个程度,都足够吸引不少人了。”

他说的其实是大实话,但狄奥多拉看起来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两人争了几句,狄奥多拉说不过他,又开始动手动脚。

过了一会儿,吴翰拿着王大喇嘛的一堆文件,来到了这里。左右看了看,发现狄奥多拉还在墙角那边,正把郭康按在墙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吴翰一时疑惑,搞不懂他俩这是什么意思,往后退了退,犹豫是不是应该打招呼。不过狄奥多拉倒是敏锐地发现了他,连忙转头问:“有什么事情么?”

“哦,我没事,是王师父有事。”吴翰解释道:“他那边的公共活动也结束了,但还有一些客人,想找郭公子问一下详细情况。”

狄奥多拉这才把郭康放开。郭康也没时间抱怨,匆匆整了整领子,跟着他一起去王大喇嘛的办公室。狄奥多拉也自顾自地跟在后面。

“那边不是还有活动么?”郭康问。

“母亲会应付的。我今天可以自由行动。”狄奥多拉说。

郭康对此颇为怀疑,但狄奥多拉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跟着他。

接下来的会面,就是向感兴趣的大都上层人士,介绍他的计划,向众人要求各个方面的支持。可以说,这才是今天“募捐”的真正重头戏。这种场合,狄奥多拉去了,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该表态的,她家已经表态过了。

他胡思乱想了一阵,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正围着王大喇嘛问个不停,把他纠缠得,都有些手忙脚乱了。

郭康环顾四周,发现跑到这边的人,确实不是一般的多。除了一些见过几面的元老们,还有不少很面生的人,不知道是城里的富豪还是官吏。再仔细一看,连孙十万和乔锋都来了。

他好奇地走过去,和就在门口旁边的乔锋先打了个招呼,还专门问道:“你妹妹呢?”

“她没有接到邀请,就没办法来。”乔锋说:“不过她专门让我转告对你的问候,还说有机会再去找你。”

“居然她都没有么。”郭康有些意外:“这次名额卡得这么严?”

“是啊,很多人想求都求不到呢。”乔锋说道。

对此,郭康倒是可以理解。不过狄奥多拉已经跟了上来,催促他不要耽搁。郭康便没有说太多,朝周围的人点点头,就继续往前走。

看到他走进来,人群中的王大喇嘛也连忙说道:“正好,他来了,我请他来介绍一下吧。”

郭康其实还没准备好呢,突然让他说,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但在王大喇嘛等人的张罗下,还是被推到人群前,直面众人的问题。不过好在,大家其实比他都急,都迫切地希望了解情况。

“郭公子,我们黑海商会对你的计划很感兴趣。”一个中年人率先说道:“如果能开拓这么广袤的后方,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只是不知道,您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格鲁吉亚的乡亲们,也希望能加入这个计划。”另一个带着大帽子的老人也附和道:“如果有需要的地方,请直接给我们下命令。我们同乡会已经达成了一致,会尽大家的财力和人力,去帮忙的。”

“这样啊……大家不用担心。”他们这么说,郭康心里就有数了:“我们这边,需要的其实就是两种东西:人和铁。”

“能详细说一下么?”有人颇有兴趣地问道。

“简单来说,就是罗斯地区的开发,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的起点太低。那个地方贫穷、落后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以至于罗马尼亚的民众,要是没有亲身去过那里,恐怕都不好想象。更别说身边环境更优越的诸位了。”郭康说:

“我为此咨询过很多人,包括曾经在小北地区主持水利工程的新丞相步相公。他给我说,在罗马尼亚,我们做的事情,一般是推广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虽然很多地方,生产的技术比中原和希腊落后不少,但基本上还算是‘利用、改造、升级’的范畴。而在罗斯大地,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已经存在的基础设施。所有一切,几乎都是从头开始的。”

“当地人的处境非常糟糕。他们的村庄很小,一般只有四五户,多的也就十户左右。和我们的农庄,根本没法相比。这是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本身人口就很有限;他们的农耕方式也很落后,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养活这么点人。如果聚集的人太多,离田地太远,那村落也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人太少,所以这些村落既脆弱,又落后。这点人,是没有办法兴修水利的,连改造周围的林地,都很困难。他们也缺乏施工和伐木的工具,因为村落里也同样缺乏从事手工业的匠人。”他解释道:“由于技术落后,他们能养活的专业人员也有限。所以铁匠、石匠这样的工匠,一般只有在中心城镇才能找到。而专业工匠的缺乏,又导致他们缺乏工具,无法提高生产的效率。我说的人与铁,就是这两个方面。”

“那他们为什么不设法改变这个情况?”刚才提问的希腊富豪提问道:“自己没有技术的话,可以从外界引进吧。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他们的。”

“那个地方,是系统性的落后。”郭康摇摇头,说道:“不但民间的情况惨淡,当地领主管理也很低效。”

“普通民众的生产能力极其低下,没有能力开辟土地、开采矿产、建设水利;这导致他们的发展也极为缓慢,长期积累不起足够的储备,去实现我们所说的‘升级’。”

“当地管理者为了获得资源,又要从民众身上收走大量的积蓄。这让他们基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进步,因为哪怕有购买工具和学习技术的储蓄,也会首先被领主掠走。”

“而民众一点也不傻。这种处境下,任谁都知道,想要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完全是无稽之谈。他们也因此完全丧失了积极性,开始得过且过。这样一来,他们的生产能力,就更加没有提高的可能了。”

“更严重的是,那里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民众极端贫困,缺乏产出,所以领主必须用更大力气去搜刮,而这种搜刮又会摧毁他们自行改进的能力。结果就是,整个罗斯大地,都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

“这么说吧。”他想了想,举了个例子:“大家知道磨么?就是磨面粉的那种。”

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我们这里的气候,适合种植麦类作物。要加工这些粮食,磨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大部分的磨,都是圆盘形的,还刻好了齿。用牲畜拉,或者用风力、水力驱动,都有人使用。”郭康举例道:“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当地斯拉夫人还在使用石头磨盘和磨棒。”

“那种东西,大家可能都从未见过。就是一个表面平坦的石头作为垫子,把谷物放上去,然后用一根石头棒反复滚动碾压。”他想了想,粗略地估计了下:“这种东西,估计比炎黄还早,大概已经是有巢氏、神农氏那个时代的工具了。但直到现在,他们还在用呢。”

“啊?不至于吧,这是为什么?”不少人都没法理解。

“因为工具不行。”郭康说:“那种圆盘形的石磨,看着很简单,但也需要专门的石匠,使用铁质工具,才方便制作。带研磨齿的磨盘,也是消耗品,需要进行维护。这些,都不是那些贫穷闭塞的斯拉夫人村落,能轻易获取的。所以,他们就只能用这种加工方式更简单的磨了。”

他这个说法,其实都比较保守了。那种石磨盘和磨棒,一般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末期或者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西,大致都得有将近一万年了。他一时都没想好,怎么用这个时代的人方便理解的话,来描述这个时间。

中原的神话人物,倒是可以粗略对照下。但要是没上过这边的汉式私塾,估计都理解不了这个时间概念了……毕竟,这会儿的欧洲人通常相信,根据经书推算,创世至今大概有个几千年。要是知道斯拉夫人代代相传的石磨,可能都比天父创造世界悠久,不少人怕不是要发疯……

而这东西,也不会这么简单地消失。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一些山区的斯拉夫人,把这玩意儿用到了20世纪。这套工具就这么从上古洪荒,一直用到工业、钢铁和枪炮的时代,是那种字面意义上的“去古未远”之物,属于孔老二见了都得惊呼你小子还真复古去了的东西……

而那种转盘磨,其实也不是很“新”。带齿的石磨盘集中出现,最早是在汉初,可能确实和铁工具的广泛普及有关。在那之前,大家一般是用杵臼来处理谷物。在中国以外,最早的磨盘出现在地中海西部,也是随着罗马军团的征服才快速传开的。想来,应该也是工具提升的结果。

更古老的磨面工具,效率也低了不少。有人甚至认为,埃及和西亚地区的人,会有意识地在磨盘上加沙子、石膏等粉末,以此增大摩擦,提高效率。至于砂砾,回头要是有条件,再筛掉就行。

这个想法说实话很吓人,起码在郭康看来,这种故意在面粉里掺沙子的行为,简直是疯了。埃及人的嘴估计得是铁打的,才能吃得下去这东西。但话说回来,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有时候也只能做这种无奈选择。否则,恐怕没人还想继续用这种洪荒时代的东西了。

在欧洲很多地方,磨盘至今都是被领主垄断的,可见这东西,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对于生活方式近乎上古三代的斯拉夫人来说,确实没这个讲究的条件吧。

当然,这个例子,本身也已经足够形象了。众人很快了解了他的意思,各自思忖起来。只是,一时也不知道,他们更关注什么。

“那些罗斯人,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么?”有人好奇地问。

“肯定想过。那里也有有远见的统治者,也会针对性地做出应对。”郭康说:“一些有力的王公,会强行介入农业生产,有意识地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在民间进行组织和推广。为了集中力量,有时候也会重新规划农田,把这些过于零散的村落集中起来,方便管理和组织。我听说,当年梁赞就这么尝试过,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他得能管住那些愚昧又粗暴的贵族,还能强制这些躺平惯了的民众,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种植。可以说,很依赖这名统治者自身的能力。有时候,这样的人会留下一些遗产,把当地的情况改善一些。但也有很多时候,一旦失去首领,这些改变也会人亡政息了。”

“您是希望我们能改变这种局面么?那我们应该从哪下手?”听众们继续问道。

“就是刚才说的,人的技术,和我们生产的钢铁了。”郭康回答。

这不是废话么——要不然,还用斯拉夫洪荒神器么?他在心里,对着这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嘀咕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