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百八十九章 罗马雅乐

“噔噔噔,噔噔噔噔……”

城西的一座普通住宅里,传出了乐器演奏的声音。

一段弹奏之后,李玄英从键盘上收回手,摇摇头:“这声音有点怪啊。是不是风格不对,总感觉不太适合。罗先生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不太行。这东西怕是不能当军乐。”对面,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放下茶水,说道:“古人把军乐叫做‘鼓吹’,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按老夫的经验,公子还是关注那些乐器比较好。”

“而且,不同地方的乐器,都有不同的特色。别说在这种地方,就算中原,各地的乐器都有所不同,久而久之都产生了固定印象了。据说,当年有人告诉苏东坡,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少女,拿着江南那种打节拍的红木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东坡自己的词,就得找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他说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却不说江南大汉拿着铜琵琶。你看,这里就是文化上的印象。”

“罗马的音乐,与中原和南洋都不同,给我一种西域风格的感觉。”他想了想,说道:“老夫对音乐其实也不擅长,就是走南闯北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这种应该怎么表达,也说不太清楚。”

“您太谦虚了。这个其实不难了解。不是罗马音乐有西域风格,而是现在的西域音乐和罗马音乐,都有波斯风格。”李玄英告诉他:“因为从希腊到西域,东西两个方向,都一直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

“您刚才说的琵琶,就是波斯人发明的。所以唐朝的时候,很多著名乐师都是胡人。箜篌也是这样的来历。至于军乐——唢呐这种乐器,应该也是波斯来的。我甚至听人说,筝和琴瑟之类,相互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早期的筝直接出现在秦地,也是因为它其实是从西边传来,后来被秦人改造,才成了现在这样子。”

“至于二胡这种,看名字就知道来历了。不止音乐,包括舞蹈、衣着这些,很多都是如此。直到现在,绘画、舞蹈乃至日常中出现的女性服饰,也有很多都是波斯人设计的。比如那种表现轻盈感的飘带,还有头上挂的纱巾,都是此类。很多我们觉得是中原古风的艺术要素,严格说来都是波斯人发明的。他们对中原的影响都这么大,更何况临近的罗马。”

“原来是这样。”罗先生点点头,看起来颇有些收获:“之前我还以为,这些乐器舞蹈,就是草原上的胡人自己发明的呢。”

“草原上生活条件很糟糕。那些胡人,大部分都很穷困,只能为了生存挣扎。在那边,没有多少人,能抽出闲心思从事艺术创作。他们只是离波斯更近,先一步搞到了人家的东西,然后带过来就是了。”李玄英回答。

“看来中原周围的胡人,也只是打打杀杀比较在行,不如波斯人能歌善舞啊。”罗先生一幅开了眼界的样子:“不过这么说的话,老夫从南洋一路过来,也是发现,在天竺东西两边,也有这种现象。可能和波斯人一样,他们也是个艺术创作的中心吧。”

“对。而且我听郭康兄弟说,天竺人和波斯人,其实是一种人。”李玄英也告诉他:“我感觉这说法有点道理。他们就是您说的那种……特别能歌善舞,擅长从事艺术和宗教的人吧。”

“还有些物品的引进和改进,也是他们经手的。比如那种高后跟的鞋子,在欧洲也有,不过是男人穿的。但天竺人和波斯人就把这东西给女人穿。然后这方法又传到了我们这里,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直到我们这会儿,都还是这样。您看剧团里那些服装和道具就知道了,连我们这边的歌舞服装,都逐渐波斯化了,早不是当年古典时代那个样子了。没办法,大家都喜欢看波斯风格的舞女跳舞……”

“这么说,老夫还真的需要多琢磨一下。”罗先生若有所思地说:“我带来的话本,这边的市民都挺欢迎的,但是那些曲辞和杂剧,就没那么流行了。想来,应该还是表现方式的问题。想要让这边的观众能接受,还是得整体改进一下才行。”

“我倒是觉得,没那么复杂。”李玄英建议道:“那杂剧我觉得并不差,换个时间肯定有很多人乐意看。但现在,大家正热衷于三国故事呢,您一起都放出来,不等于自己抢自己的观众了么?”

“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有个凯旋式,各大剧团都提前接到订单,正在抓紧进行排练。这是牵扯到政治的大事了,一般不会允许临时改变。您下次错开时间就行,我可以介绍熟悉的剧团,让他们和您讨论下,怎么去处理。”

“那老夫先谢过李公子了。”罗先生拱了拱手。

“不客气,不客气。”李玄英摆摆手:“你那个话本,我也很有兴趣的。最近讲到哪了?观众反应如何?”

“之前讲到败走麦城,结果被迫中断了。”罗先生回答:“很多观众不太能接受这个故事……”

“啊?”

“老夫当时也没反应过来,就知道有一些观众特别激动。人群里直接炸了窝,有妇人大声尖叫,还有激动的观众,冲上来要抓我,质问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好像觉得,是我故意写让人难受的剧情,为难他们……”罗先生很是无奈地说:“但这又不能怪我。历史就是这样,要是随便改了,反而不好了吧?还好,老夫常年走南闯北,腿脚还算灵便,那次算是成功逃掉了。”

“没办法,第二场的时候,老夫特意做了声明,专门给他们说,虽然故事情节上有文学创作,但是整个大事件,都是按历史讲述的。这次,大部分人倒是不骂街了,但他们开始坐下面哭——好像,知道这事情是真的之后,大家更悲伤了。我看有几个壮汉,都哭得快要晕过去了。我怕真惹出事儿,只好又草草结束。”

“还没讲第三场呢,几个老人家来找我,说他们是君士坦丁大学的哲学教授,想和我讨论悲剧问题。原来,那几个壮汉,是他们的学生。之前受到了很大刺激,就给他们专门说了一下。我给他们讲完,他们也在那儿感慨,说虽然看过中原的历史,但是话本说出来之后,感染力确实不一样。”

“把故事描述出来之后,其中的悲剧性,甚至超过了他们希腊的第一英雄,那位赫好汉。相对于几个神灵的主观介入,这种冥冥中的‘时势’,如同命运本身一般,是更加震撼人心的。”

“这几个人说的挺有道理啊。”李玄英也表示赞同:“他们给伱什么更具体的建议了么?”

“他们建议我最近别再说了,会被极端观众攻击的……”

“呃……”

“老夫一开始不信邪,结果真有人跑到我租住的房子那儿,堵我的门。所以,我才只好赶紧找你,换个地方住。”罗先生有些忧虑:“哎,这些人之前好像没听过这种故事,反应有点过度了。这要是之后讲到五丈原,该怎么办啊……”

李玄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双方陷入了沉默。

“算了,这个到时候再随机应变吧。”罗先生还是先说道:“还是继续说这个军乐的事情吧。你还有其他什么乐器想要试试的么?”

“暂时就这么一个了。”李玄英回答:“主要是因为,这是个比较新的东西,所以想多找人来问问。本来都想好的,结果这几天,突然出了一堆事情,只能晚上跑过来了。”

罗先生眯起眼睛,点点头,没有多问。

“之所以琢磨它,是因为我觉得,这类乐器的发声方式更有优势。”李玄英也没管太多,介绍起自己的想法来:“你看,首先,他每个音都是独立的,都对应一个单独的弦。而且郭康兄弟说,他研究过,只要控制好弦的长度、粗细、松紧,就能严格控制音调。这几个因素,都是可以直接量化出来的。所以我们觉得,和其他的备选乐器方案相比,这个更容易标准化一些。”

“那你们肯定有更高的需求吧。”罗先生直接说道:“如果只是表演杂剧,现在这样其实也足够了。”

“我们想做出统一的军乐来。”李玄英说:“郭康兄弟说,他希望能把更多的乐器和乐手加入进去,彼此应和,这样才能有更雄浑的效果。这种气势,不是单一乐器和单一曲调能够比拟的。但现在的乐器,音准普遍做得都不好。乐器如果多起来,就都得重新改造。到底怎么做,就比较复杂了。”

“教会研究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之前都是为了娱乐,但他们是为了宗教目的,所以研究起来特别上心,成果也不少。我们这些,也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的。”

“还真和宗教有关啊……”罗先生感慨道。

“是啊,但凡音乐研究特别出色的地方,基本都是宗教发达的地方。他们是真的不惜代价,世世代代去搞,不像咱们那边,就只能靠偶尔几个大家推动一下。”李玄英想了想,解释道:“毕竟大家正事很多的,你看我,也只能趁家里管不过来,偷偷出来玩玩……”

“这么说的话,军乐也是个很好的研究对象啊。”罗先生安慰道:“大家关注的,不就是你研究的是不是正事么?如果真的对军队有用,那就不用担心了。”

“我觉得是真有用,这一点我赞同郭康兄弟。”李玄英点点头:“鼓吹音乐不止是出征前的仪式和回来之后的典礼用,行军、作战时,歌曲也可以提升士气,让人打起精神。当年,我祖上庄宗,就亲自创作了一些军歌,教给士卒。每次交战时,冲阵一次回来,就和士兵一起放声高歌,据说能让众人士气大振,舍生忘死。这都是有过成功案例的。”

“不过,这种方式,确实少见,当时的人也是当做奇景来看待的。尤其是他败亡之后,大家就更把这些当做反例了。罗马这边其实也一样,很多人认为,战场上乱吼乱跳,是蛮族行为,正规军应该沉默地冲锋杀敌才对。连带着,行军、宿营时,一些人也觉得越肃静越好。我对这个观点,是有些怀疑的。”

“正好,郭康兄弟他们都支持我,我就想试一试再说。”

“而且,小朱官人也乐意帮忙。”

“教会目前定音的办法,是把音阶分成十二分,算出每个音调需要的数值。然后用一套工具,调节弦或者铜管的长度,给乐器定音。”他拍了拍键盘后的铁架子,说道:“这个也是。”

“他们那个算法有点问题,总是有一些误差,所以和声就有对不上的地方。不过我们找小朱,让他帮忙搞点合适的弦的时候,他给我们说,他对此倒是有点思路。就是最近他太忙了,得过段时间,才能抽空去试试。目前,还是拿这个将就着。”

“是那位吴王世子?他还研究这些啊……”罗先生有些意外。

“他啥都会的。”李玄英指了指弦,说道:“你看我手头这个琴,它的原型也是来自波斯,叫扬琴。理论上,它大概就是把竖琴放倒,重新改装一下,然后用竹木敲击琴弦来发声。但是,原本的琴弦不能上紧,所以声音不大,很柔,不太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材料不行,上紧了,要么框子断,要么弦断,不好调整。连琴弦也不能挂太多,否则框架撑不住。”

“不过小朱官人,搞出来一种弹性很好的铁。本来,这东西是他帮郭康兄弟研究枪机时做出来的,但我想了想,琴弦和弹拨的装置,不也是既要坚固,又要有弹性么?所以我也去求他们,打了这些零件,组装了一套出来。”

“你看,这东西比管风琴可小多了,音准和音域也超过现在的扬琴了。”他高兴地按了两下键盘,感慨道:“技术的进步,作用真是巨大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