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标枪

街道上,火焰燃烧的烟雾笼罩了视线。玛利亚队长阻止了属下修女的追击意图,让她们一路又退回之前的路口,绕过整个街区,继续前进。

在他们和敌人交火之前,一伙来路不明的暴徒已经点燃了这里,随后便开始肆意抢劫。居住在这里的贫民,原本还试图躲在单薄的门板后,但这里拥挤杂乱的木头建筑,太适合火焰扩散。大火很快吞没了大片房屋,大部分人都受惊逃走,朝他们认为相对安全的沿海商业区逃去。

通往那里的大路,很快被拖家带口的居民堵塞。更多人则合力推倒了铁栅栏,涌入旁边的大花园,从那里向海边前进。

虽然这几十年来,城市已经渐渐恢复了繁华,但罗马列祖列宗留给大都的遗产实在太多,至今,大家都没能把这座巨城曾经的范围彻底填满。这些遗产,今晚算是救了不少人——由于还有不少空地在,让各处燃起的大火,没法像二百年前那样,迅速汇聚到一起。

只是,这些空地,理论上并不是属于所有人的。贫穷的居民,尤其是外来者,只能挤在几处缺乏管理的区域。所谓下城区的不少土地,早早就被城里的贵族圈占,其实根本就不属于这里的人,而是成为了显贵和豪商们的宅院。规模之大,甚至能让人在这里打一场小型的攻坚战。

不断增加的需求,和日渐积累的财富,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员。从爪哇商人带来的江南工匠,到意大利和法国来的石匠师傅,再到沿着草原商路赶来的撒马尔罕建筑师,纷纷在这里大展身手,设计出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别墅、花园,让贵人们不用出城就能享受山水田园的乐趣。顶级的宅院,有如一座小型行宫,东西方的艺术在这方宽敞的空间里碰撞、激荡,甚至引来了不少人,专门来这里学习交流,又把新的艺术流派,带回地中海各地。

不过现在,大家是没心思顾这些了。

放在平时,这些艺术品都被细心地保护着。虽然只有一道围墙乃至篱笆,但很少有人敢直接钻进这些宅院里。当然,现在,显然已经没人在乎这些了。在危险的刺激下,逃难的人们根本没工夫思考禁令与法律,只想着赶紧跑远点。

而附近的大宅,也确实没什么人守卫。他们一路上,前前后后闯入了好几座,也没见有人来进行有效的阻拦。因此,逃难的人群很快便跑得到处都是,也让更多地方,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中。

与敌人脱离接触之后,玛利亚队长便继续打着太后的旗号,收拢周围零散的居民,安抚他们,给他们指点道路,让他们远离这里。同时,还催促修女们赶紧装填武器,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

“我再重复一遍——”她扯着粗哑的大嗓门喊道:“所有拿枪的姐妹,按两人的分组,互换火枪!检查一遍!”

修女们立刻打起精神,互换武器,开始检查。查完之后,又还了回去。

“现在,互相检查火绳和火药!然后向你们的小队长报道!”玛利亚队长又喊道。

修女们继续照做,查验了一番之后,纷纷报告,说枪支正常,火绳正在燃烧,火药也保管得当、份量充足,没有问题。几个小队长也很快回复她,说大家都准备好了。

“那我们继续向南。”玛利亚队长指了指斜前方,说道:“这一股敌人队伍拉得很长,看起来是属于不同的组织,彼此并没有多好的配合,只是要一同去南边支援。我们前边,那一带的建筑比较正规,没有被火焰焚烧。第四、五、六队,跟我在楼下警戒。一、二、三队,跟着科尼莉雅队长,抢占楼上的位置。我们应该可以从侧面,截住敌人的队尾。然后,按照之前的计划,与他们保持距离,持续射击。大家听明白了么?”

“明白了。”修女们纷纷回答。

玛利亚队长点了点头。

不过,对于她这种战术,一些人是有所不满的。她对面,一个头盔上带着红色标识的年轻修女,就公开表示了质疑。

“太后陛下让我们去救援,不是侦查情况。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若即若离地跟着,而是想办法先打垮一部敌人,把他们捞出来。”她说:“离得远远地丢子弹,一回只能干掉几个人,这样怎么才能完成任务?”

她的话,引起了其他一些人的赞同。好几个修女都跟着表示,应该更加主动些。

“我没听说只有投标枪就能解决的战斗。”另一个修女也说到:“我感觉您一直在回避与他们直接格斗,但我们并不需要做的这么夸张。”

“是啊,我们训练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用出来么。”

“您有些太保守了。”

其他人也纷纷说道。

玛利亚队长沉默了片刻,回答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还是更相信手里的火枪吧。”

这个时代,火器其实已经不算新鲜东西了。相比于蒙古人当年带来它的时候,对欧洲造成的震撼,如今的这些发展与革新,也已经不算太大的冲击了。虽然有些人依然不喜欢这种武器,但欧洲人对它的态度,也越来越趋于实用,不至于真把它当恶魔去诅咒了。

而玛利亚队长等人也发现,对紫帐汗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东方人,似乎从来没关注过这些。因为武器说到底,肯定是要留给人去用的。这么看来,就更不应该对此大惊小怪了。

而这些修女,是不缺少武器的。在大家眼里,她们就是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一群人,甚至有人觉得,她们其实就是太后的养女,天天聚在一起讲兵习武,不就是一群“曳落河”么。

因此,有意和太后搞好关系的人,经常会有意无意给她们方便。而那些希望获得器重的武器匠人,也喜欢给她们送东西:只要能受到她们的欢迎,就肯定可以被喜好武艺、军事的太后知道。这条路,比起兵部那边正常的流程,要快多了。

时间长了,修女会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武器,可以给她们挑选。她们手里的家伙,理论上比一线军团还先进。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代,武器的先进,到底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还是不太好说的。

有时候,“思路先进”甚至是“花里胡哨”的同义词,它带来的正面效果到底能不能超过副作用,都很难说。这年头,大家的思路都非常活跃,隔三差五就有人进献各种离谱的火器,而且个个都把自己的作品吹上了天,好像只要能使用它们,就能把敌人都轰杀至渣一样。

但从实际测试的结果看,基本上没几个能堪用的。他们的新设计,只要能不导致效率倒退,就已经算是很优秀的想法了。实际上,大部分脑洞大开的发明,也确实只能一直在仓库里吃灰,几乎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而大家真正喜欢,甚至需要争夺的火器,其实是火绳枪。

早年的欧洲火枪,就是一根金属管,尾部有个洞。火药和弹丸装好之后,把火绳往那个洞里一插,就能发射出去了。如果是比较小的管子,发射小弹丸,那么给管子尾巴上装个木头棍,像骑士老爷夹枪一样,在胳膊下面夹着开火,就可以了。人自己的力量,足够抵住这个东西。

而如果管子比较大,一个人拿不住,就得专门做个架子,把它固定好。至于发射方式,其实没什么差别,还是弄个火绳去点……

在汉语里,前者早年被称为“枪”,因为那东西确实和枪杆子一样,就是一根大竹子,里头塞点火药,拿来喷人的。因为那会儿这武器威力还很有限,有些干脆就直接绑在枪头上,用来在攻击的时候,喷对方一脸。

后来,竹管逐渐变成了金属管,也开始被单独使用,所以在塞里斯,人们就开始用新的文字“铳”来称呼他。这个名字在明朝那边比较流行,但紫帐汗国离开中原比较久,因此,在他们的军事术语里,还是和宋元时期一样,称之为“枪”。

而那种大号的火器,因为早年和投石机一样,是发射石弹用的,所以就把“砲”改了个偏旁,称为“炮”。一般来说,只要是一个人扛不住、需要搞个架子的,都算入此类。

当然,这只是他们自己的粗略划分,很多时候,枪炮的界限确实不好明确。而且,这也是汉字特有的创造术语的方法,其他语言未必能这么玩。实际上,很多语言里,这些东西也确实是同一个词。

这几年,玛利亚队长得到太后的信任,开始为修女们挑选制式武器。不过,在一众远程武器里,她挑选了一种细长杆的火枪。

这个东西,和罗马如今最常用的火枪,在思路上,并不是一回事。

最早的时候,火枪并不怎么受欢迎。军团更喜欢把火药都用在攻城上,有时候甚至连火炮都不想用,而是倾向于把手头的火药储备都集中起来,直接去炸城墙。靠着这一手技术,紫帐汗国在早年扩张时,往往能很快突破坞堡的防御。

那时候,这里的各个势力都相当松散,而这些坞堡,也是当地贵族维持这种分裂局面、防止自己被兼并的依仗。在之前应对金帐汗国南下时,也是依托它们进行防御。但紫帐汗国这帮人,是搞工程出身的,拆坞堡非常高效。

东欧这片大地,历来大小征战有多少次,都难以统计了。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统一,最多也就是个强势君主暂时压制贵族,其中大概就有这个军事因素:哪怕吃了败仗,坞堡里的贵族也能坚持很长时间,耗到进攻方难以为继。其他贵族为了防止一家独大,也会前来干涉,导致很难彻底拔除当地势力。

不过,堡垒的密度和城防水平本来就不如西边。所以,紫帐汗国只要能在野战中击败敌人,对方就基本没有缩回堡垒苟延残喘、等其他亲戚们来救命的机会。当地的分裂局面,也没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至于早期火枪,这东西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效果不好或者使用不便,而是定位尴尬。

虽然也叫“远程武器”,但按照紫帐汗国的经验,火枪和弓弩这些,是两个生态位。后者才是真正的远程武器,用来在一二百步的距离进行射击,杀伤那些缺少护甲的敌人。

在这里,其他势力往往都拥有大量武器铠甲低劣,但也十分便宜的士兵,用来填充阵线,乃至消耗敌人。当地斯拉夫贵族强征上阵的农奴、神罗诸侯雇来的廉价佣兵、奥斯曼人哄来的贫穷匪帮,都可以归于此类。

远距离投射的箭矢,对于能穿上重甲的精锐士兵,杀伤力是很糟糕的。但对于这些缺乏护具的人,却十分致命,能在短时间内就造成大量伤亡,甚至直接导致对方士气崩溃。这武器就像个筛子,能把大量不合格的敌人都筛掉,而剩下来的少数精锐,离开这些人的支撑,也就更好对付了。因此,立国以来,紫帐汗国的弓箭装备比例一直很高。

而火枪,完全是另一种东西。它弹道笔直,而且远距离精度堪忧,并不适合远射。而当时,相对于已经很完善的强弩,它在威力上的优势也不够明显。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当时得双手才能射击。这意味着,持有者得放下手头的武器、盾牌,把两只手都空出来。而这东西又打不远,等于射出去之后,敌人也就快冲上来了。所以,很多人宁可带一根标枪,充当一二十步的距离上,用来打击披甲敌人的武器。火枪只能和各种炸弹一样,交给专门的人来使用。

而普及的转折点,是有人移植了扳机。

地中海世界那种按压式的弩机,占空太大,还不适合单手握持,并不适合这种地方。但塞里斯的扳机式弩机,改一下形状,就可以直接拿来带动火绳。这样一来,战前就可以把火枪装填好。等敌人离近了,就能单手开枪。

近些年,这种小装置才开始出现,不过很快就普及开,迅速淘汰了军团中的老式火枪。在士兵们看来,经过改造之后,这东西就是很好用的近距离武器了。身处一线的重步兵尤其喜欢携带一把。

在他们的理解中,这东西就是个更厉害的标枪。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携带太多弹药和弹丸,免得碍事,甚至可能只带枪里那一发。双方步兵即将发起冲击的时候,就和标枪一样,对着敌人打一枪,然后立刻丢掉,进入肉搏。

因为不追求远射,同时要方便携带和单手射击,所以军团里流行的火绳枪,枪管并不长,看起来就像个加大了一些的手枪,让拿着剑盾和双手格斗武器的士兵,也能轻松地进行齐射。

修女们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见得多了,对各种武器也都有所了解。见到玛利亚队长选的这种武器,再了解她设计的对应的战术,自然有人会产生质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