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百三十六章 偶遇

对于太后的感慨,老海胆倒是显得不怎么意外,露出意料之中的神色。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他说:“我们研究安达卢西亚历史的时候,就发现过这种规律。”

“国家稳定之后,逐渐繁荣兴盛起来,人们的心理状态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会安于物质上的享受,乃至把这种环境看做理所当然。再让他们过当年那种日子,就不太可能了。”

“在我们那里,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他举例说道:“每次,攻入安达卢西亚的,都是来自贫苦地方的人。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击败那些过惯了富裕生活的城里人,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在这之后,他们也会步入同样的循环:第一代人还能保持当初的进取心,第二代人就已经开始习惯享受了。到第三代人,乃至再往后,他们已经和当初祖辈的敌人没有差别了。到这个时候,历史就会重演。从贫瘠的山区或者荒芜的西非沙漠,又会走出新一代的征服者,完成新一轮的循环。”

“那你们有解决的思路么?”道衍和尚问。

“没有。”老海胆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们观察到的样本太少了。能维持这种循环的地方,都相当难得了。绝大部分地方,历史的周期并不能维持,当地学者对这种规律也完全没有认知。所以,我们也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对象,没法进行对照和分析,只能自己猜。”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通过阅读中原王朝的记录,我发现我们的想法,在其他地方也适用。而且他们的历史循环更加明显,所以我估计,这种情况,只要是人类,恐怕都是免不了的。”

“您孙女的表现,非常正常,我相信,我们历史上都碰到过很多次了。”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道衍和尚,说道:“当年也确实有人试图阻止这个趋势,但起码,在我们那边,一直没什么效果,反而让大家更难受了。”

“你们是怎么做的?”道衍和尚问。

“我们那边很多政权,都是由一个个教团起家的。先通过教团建立组织,再接管世俗职能,形成国家。”老海胆说:

“所以,他们的思路也比较宗教。大体上,就是希望通过更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更严格的戒律,来约束大家,让人们长期保持清心寡欲的生活,维持古早时候的那种身心状态。他们希望借此让大家克制欲望,维持纯粹的信仰。”

“其实不止我们,就我所知,十字教当年也兴起过不止一波的宗教运动,原理也是这样。大家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抑制教团和国家的腐化,不过很可惜,这种方式一直不太成功。”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看,教团自己都没法保持戒律。”他摇着头说:“表面上是要求大家遵守规则,实际上负责监察和执行的头领,自己都经常不能遵守。而且,环境变化之后,往往也没法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去管理和约束下属。这样一来,戒律也就很快失效了。”

“虽然打着胡大的名义,但我们其实都清楚,书写和制定这些规则的,终究都只是凡人。依靠凡人维持的规则,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的。这个思路,本来就无解。”

“就算不是宗教约束,也不太可能维持。”道衍和尚似乎颇有感触,也赞同道:“我朝太祖皇帝,嫉恶如仇,经常以严厉的标准,惩处贪官污吏。但这种约束方式也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到最后,我们还是要找别的方法。”

“是啊,大家都是这种处境,让我有时候都想自暴自弃。”老海胆承认道:“我们与其想建立个教团来约束大家,不如建立一个教团,来维持这种循环的正常进行。”

“既然腐化不可避免,与其徒劳地抵抗,不如利用这种历史循环,选择那些相对比较靠谱的新兴势力。”他说:“我们那边,有很多次信奉天方教的边缘部落,试图进入核心区域,建立霸权的尝试。但这些势力,实在是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和信十字教的卡斯蒂利亚人一样残暴!这些人来进行循环,只会造成破坏。”

“而相应地,历史上也有一些更聪慧、更有远见的部落。他们在推翻原本那些埃米尔们的过程中,免不了也要使用暴力,但结果却好一些。要我说,还不如支持和适当引导他们,主动帮他们去给埃米尔们换人呢。这样起码,能多安稳一段日子吧。”

道衍和尚一时沉默不语。

“塞里斯人有洁癖,对于外人区分的非常严格。但我们那边就无所谓了。不管是什么部落,反正只要信天方教,大家都能接受。这两年甚至更宽松了,信不信都无所谓,比卡斯蒂利亚人仁慈些就行……”老海胆吐槽道:“我来找你们求援,不也是这个原因么?”

“所以我觉得,您也不需要过于在乎这些问题。太想管束孙女,有时候反而是负面作用。”他摇着头对太后说:

“小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们注定会走上不同的路,我们本来也管不着的。再说,如果历史规律是对的,懈怠乃至堕落是必然的趋势,那我们插手也没什么用,只能让他们自己选择了。至于最后的结果到底如何,那也就只有胡大才知道了。”

“哎,是啊……”太后也叹气起来:“我和她说话,有时候觉得她也挺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也不知道是我老糊涂了,还是她想的太多了。”

“中原的文人都知道,待字闺中的姑娘,心思是最多的。”道衍和尚也试着开导她:“孩子到这个年纪,想得多一些,很正常的。伱不如看看,她是不是跟郭氏那位公子好上了?”

“现在的小姑娘都讲究这个么?”太后摇摇头:“我当年出嫁的时候,好像都没怎么考虑丈夫的问题。也难怪我猜不出来她在想什么。”

“呃,这倒不是这一代小姑娘的问题。可能是您那会儿……太尚武了吧。”道衍和尚有些无奈地说。

“是啊。那时候您考虑什么呢?”老海胆也问道。

“我天天想着君士坦丁堡呢。”太后如实说:“我问我父亲,但他当时也搞不懂这么多概念——他自己都没去过君士坦丁堡。所以那会儿我就天天想,这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哪个传言才是真的。”

“至于嫁给谁,我确实没关心过。”她想了想,说:“嫁人是女人的义务。至于嫁给谁,这不是由家族和父亲决定的么?费脑子考虑这些干什么啊。”

“好像……也是?”老海胆有些意外:“不过我们那边的女人,倒是经常闹腾,觉得家里挑的夫婿不行。倒是卡斯蒂利亚人,家庭关系要稳重得多。这么看,也难怪我们打不过十字教国家,确实风气不太好……”

“是吧。”太后深以为然:“反正都是嫁个人,生个小孩,嫁给谁不一样?赶紧完成任务,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呢。”

“再说,爷爷奶奶、阿爹阿娘都挑不好,自己那点眼光就行了?何况,好男人难道是挑出来的?”她一摊手,也长吁短叹起来:“现在的小孩子啊,都太多愁善感。偏偏又吃不得苦,不好好练功。回头跟男人打起来,吃了亏,反而怪家里太独断,没给她挑好了。这怎么行呢?”

“……”

老海胆与道衍和尚面面相觑,才明白她是感慨这个的。不过他自己之前也没打过,所以也不好说什么……

又吐槽了一阵小辈不听话的事之后,太后才和他们告别。几人各自离开,老海胆的徒弟帮他牵来马,先行离开了。道衍和尚多站了一会儿,等随从把车套好,随后也离开了。

车子来到拐角处,老和尚掀开窗帘,看到太后正目送他们离开,就朝她拱拱手表示感谢。但这时,两个骑马的人匆匆跑过来,遮住了视线。

这两人都穿着深色罩袍,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刚过拐角,前头那人就拿出个卷轴,朝门口挥舞了几下。

车夫和随从都好奇地回头看去,但道衍和尚只告诉他们,不用管,也不用回头,继续走就行。

说罢,他就放下窗帘,闭目养神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