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二百一十章 罗马人的爱好

观众们的喝彩中,幕布再一次拉上,工作人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而观众们也趁机开始活动、聊天,等待下一幕开始。

“刚才那一段,是不是也不错?”李玄英评价道:“我听说,男女角色有一些情绪更复杂的互动,观众们会更喜欢的,看起来确实如此。”

“我不太懂这个。”郭康承认道:“不过我觉得,舞台上怎么把情绪表演出来,让观众有切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吧?”

“这个还真是……”李玄英想了想,说:“我认识他们剧团的人,菲罗忒斯的演员和太阳的演员,还确实就是情侣关系。”

“这样啊,那可能真的了解这种情绪了。”郭康点点头,随即又想起来个问题。

“哎?我记得,希腊人的正经戏剧里,是要求不能出现女演员吧?”

“对,这是人家的祖宗之法。从古典时代,就是这样了。”李玄英说:“女演员直接出场的,一般不是什么正经剧,都是乡野村夫喜欢的那种……很直接的剧目。”

“相对严肃的剧本里,尤其是最重要的悲剧和历史正剧,原则上都必须全部使用男演员。不过这种角色,都是以象征意义为主。大家都戴面具,后来还引入了戏腔,男演员出演女角色也没太大问题的。”

郭康张了张嘴,顿了片刻:“那咱们看的这个,是正经剧吧。”

“这可是教会主推,作为重点宣传工具的。王师傅再不正经,也得稍微注意下吧。”李玄英指出。

郭康想了想,怀疑这对情侣到底正经么。

——当然,他更认真地想了想之后,觉得在希腊这边,这可能才是正经的情侣。

“我明白了,那就没问题了。”他表示:“看来这些细节也挺值得注意的。今后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戏剧套路。罗马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可以做什么。”

“这个不算罗马,算是希腊新喜剧和当代意大利市井戏剧的特色。”李玄英似乎颇有研究,给他讲了起来:“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完全学古罗马就是了。古罗马的喜剧其实不怎么成功。”

“还有这种区别么?”郭康对此还真不太清楚。

“其实就是水平不如希腊人。”李玄英回答说:“不过这个说起来,话可就长了。因为希腊戏剧发展的脉络,是比较完整也比较清晰的。最开始受推崇的也不是这些喜剧,而是悲剧。”

“古典希腊时代的悲剧和现在这些不同,里面往往没有明确的善恶二元,人物的形象比较复杂,经常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概括。”

“悲剧里的矛盾,也不是好人和反派的矛盾那么简单。严格来说,应该是人的意志,和命运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人的自由选择,和难以改变的某种‘必然’之间的冲突。”

“用个咱们更好懂的例子,就是诸葛丞相病死在五丈原。”他见郭康还是不太懂,就直接举例道:“诸葛亮的自由意志,和兴复汉室最终失败的历史宿命,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冲突,让后人有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俗话说,‘运去英雄不自由’。这种感慨,其实就和经典的希腊式悲剧很相似了。”

“这样啊。”郭康想了想,觉得确实有点相似。

“差别肯定还是有的。那时候的希腊人,毕竟历史还不长,历史感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强。他们对于历史和社会中潜藏的大势,确实有一种模糊的隐约感受,但既没法总结清楚,也没法明白其中逻辑。所以,剧中往往将这种感受,归为一些比较‘虚’的个人命运,加以咏叹。”李玄英比划着,努力试图解释道。

“相比而言,咱们现在已经历史兴衰中的潮流大势,有了不少切身感受。对于个人在其间的无力,也更能感同身受,因此让故事显得厚重了很多。”

“但在审美上,我感觉双方是差不多的。普罗米修斯和诸葛亮,都是这种典型的悲剧英雄。”

“这么说也是。”郭康想了想,赞同道:“我感觉这种故事还是挺震撼人的。”

“是啊,悲剧并不是说,要让人感到悲哀。当时的希腊人反而倾向于认为,悲剧的要点,在于体现了英雄的崇高。”李玄英说:“因此,他们甚至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悲剧,认为英雄虽然毁灭,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这种结局不能归类为悲惨,甚至可以算作一种灵魂上的圆满。”

“听起来很深奥啊。”郭康说。

“当年古希腊的智者们,是把悲剧当做教育,而不是娱乐的。”李玄英说:“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悲剧描写的是严肃事件,目的在于对人们的情感进行净化。跟现在的流行戏剧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

“不过这类戏剧也就兴盛了那一会儿吧。”他回想了下,说:“我记得听人讲过,悲剧一家独大的时间并不长。鼎盛期过去之后,很快就是喜剧作为主流了。”

“这里头还有讲究么?”郭康是真的不太懂。

“简单点说,就是环境变了,大家不像之前那么相信神和命运了。”李玄英说:“在古典时代兴盛期,希腊人是十分迷信的。不崇拜城邦的神,是可以最高处以死刑的严重犯罪,苏格拉底当时就是因为遭到这个罪名的指控被杀的。”

“这种氛围下,人们认为神的意志安排着事件的发展,和人类的遭遇。所以,史诗和悲剧中,可以用神的意志来解释命运的问题。”

“但在大概……天兄纪元之前五世纪后期那段时间吧,雅典在政治和军事上都遭遇了重大的危机。希腊世界原有的秩序渐渐失效,再加上哲学家们开始提倡理性,导致人们开始越来越怀疑神。”

“到苏格拉底死后几十年,希腊人已经被折腾的不太相信神的公正和权威了。他们依然名义上信奉城邦神灵,但民间开始认为,神并不会干预人类的生活,导致对宗教的态度也消极了很多。”

“那这么发展下去,希腊人会不会也走上我们这样的发展方向呢?”郭康突然觉得,这个趋势也挺有意思的。

“这我倒是不清楚了。或许时间够长的话,也有这个可能吧。”李玄英似乎没怎么认真想过:“不过我觉得希腊人确实比其他欧洲人务实一些,可能真的和历史有点关系吧……”

“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我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所以我也没想太深。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直接跟人家聊聊。”他想了想,说:“虽然是戏剧的历史,不过应该也能体现出社会的变迁了。”

“那整体上,能总结出什么脉络么?”郭康问。

“整体上,就是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写普通人。”李玄英说:“喜剧的主角和神往往没什么关系,也算不上英雄。这个时候的喜剧,主要是讽刺政治和社会里的不道德现象为主。”

“喜剧的来源,本来就是乡里的粗俗闹剧,再加上情节相对更通俗,所以容易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另外,这个时期的剧作家们,也开始主动迎合观众,对剧情进行设计。”

“这是大家都会选择的方向吧。”郭康说。

“当然了。连悲剧作家,都在改变以往的习惯。像比较晚的作家欧里庇得斯,就开始研究如何给剧本加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李玄英介绍起经典人物来:“因为传统的悲剧,说是精神上实现了圆满和升华,但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没办法,只能这么改了。”

“喜剧更是如此。他们的目标观众,人数更多,文化水平相对来说却更低,所以只能进一步进行改变。比如,这些普通希腊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故事,对深刻的哲学思考却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喜剧也越来越通俗,故事情节上也倾向于圆满结尾,以迎合观众。”

“另外,喜剧本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要说脉络的话,大概还有这么几条。”他列举起来。

“首先,是场景上。最早的戏剧就没有专门的场景,甚至没有多个演员的互动,而是一种单人表演。这一个人,会用各种象征的方式,扮演所有角色。”

“后来,埃斯库罗斯改变了舞台配置,增加到了两个人,这时候才出现‘对台戏’,也是‘戏剧冲突’第一次真正在舞台上出现。所以他在戏剧历史上才有这么高的地位。”

“索福克勒斯把人数增加到了三个,另外还扩大了合唱队的规模,增加到了十几个人。那个时候的合唱队,不但要唱背景音乐,还得进场跳舞以示环境变化,另外还得担任旁白和解说的角色。这些功能,直到后来,戏剧越来越复杂之后,才慢慢分离开。”

“但在希腊人那边,这种发展速度一直不太快。等到罗马兴起之后,戏剧的规模才真正突然扩大。”

“古罗马人和希腊人不同,他们不喜欢太抽象的、需要进行思考和想象的演出,而喜欢实打实的大场面。他们自己的正规戏剧也和希腊人不同,不是来自酒神祭祀,而是来自一种叫‘皮利卡’的战舞。所以,这一时期,舞台快速扩大,表演者多到几百人的规模。”

“比如剧情里有一个驾驶马车出战的环节,希腊人演出的时候,可能会用舞步和唱词来表达,但罗马人会真的赶辆马车上来,现场进行打斗。”

“这不就成角斗表演了么?”郭康笑道。

“也确实很快就和角斗表演结合了。”李玄英说:“罗马人很长时间没有单独的剧院,但戏剧性质的角斗表演却非常多。有些角斗场,设计水平不亚于希腊人的技术。建造的时候,就运用了精心的布置,甚至可以在场地里灌水,把船开进来,表演水上战斗的场面。”

“这些技术,又让罗马戏剧在布景和道具方面发展迅速,和希腊人的风格可以说截然不同了。”

“我之前还真没怎么注意过,角斗里还有这么多场景表演的。”郭康回忆了下,发现自己对角斗的印象,好像就是两边殊死打斗了。

“其实表演才是角斗的主要部分。”李玄英说:“哪怕角斗士的两两格斗表演,在大部分场合,也只是表演为主,和实战并不一样。”

“角斗士都经过专门的训练,动作倾向于夸张、花哨,也会注意减少伤亡的概率。毕竟一个熟练角斗士,地位并不低,身价也十分高昂。角斗老板才舍不得让他们随随便便就死了。”

“角斗场上真正出现大量伤亡的时候,基本都是主办方为了营造血腥场面,故意让囚犯、战俘之类的人加入。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格斗技巧,而且状态很差,就是用来送命的。他们遇到训练有素的职业角斗士,往往会成批地被杀死。但这与其说是格斗,不如说是表演性的屠杀,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那个时候的人是真喜欢血腥场景啊……”郭康感慨道。

“其实一直都差不多。”李玄英说:“不过就算这样,成本也太高了。所以还有些,就是放猛兽进去,让角斗士现场击杀动物。”

“哦,后来还有放十字教信徒进去,让动物现场击杀教徒。”他补充道:“毕竟十字教徒太多了,到处都会冒出来,不值钱。”

“呃,咱们现在也算十字教徒的。”郭康连忙提醒道。

“哎?”李玄英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哎呦,忘了……”

“……”郭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呃,我就是客观角度,总结一下发展脉络么。”李玄英辩解道:“总之,罗马人的官方戏剧,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

“不过,这种剧没有多少留存到现在的。罗马人过于重视场面了,他们专注的都是宏大的布景和良好的音乐效果,反而忽视了剧本本身。他们连照搬希腊戏剧的时候,都喜欢只表演高潮部分,忽视前后的故事情节。这种环境下,也就难以产生好作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