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罗马教会(下)

张牧首认为,这边所谓的三位,就是三清的意思。西人不通经义,话都说不明白,导致本来好好的教义自相矛盾,硬是被迫弄了个三位一体的设定来圆,甚至还一直圆不上。现在,教里一大半的异端,都是因为这个麻烦的问题弄出来的。

本来这都是可以避免的,结果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设定,造成了一系列的分裂。这肯定不是天父的本意,一定是经义在记录和传播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才需要追本溯源,寻求解决的办法。

张牧首提出,当年老子西行化胡,具体时代不好考证,但有了孔子作为参考,可以确定大致的时间——那正好就是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突然兴起的开始。

古人说,大秦国和中原类似,这种相似不止是外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正是因为有老子的点播,大秦才得以脱颖而出,并且达到了西戎之中,最近乎中原的境界。

而后来,教会为何能战胜一系列竞争者,得以从民间兴起,由一个不入流的小教派,变成罗马的国教?

张牧首仔细考究当年的档案,认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组织。

和当时众多神灵的教团不同,教会来自社会基层,而且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维持紧密的组织。当时很多神灵的信仰还是地域性的,但教会一直坚持“普世”,打破了不同城邦之间的隔阂。这就让它不但行动力强、组织调度能力强,还有非常好的适应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强大的传播能力。

这种特性,张牧首觉得很面熟。

因为在那个时代,也是早期道教兴起的时候。不管是建立组织、在基层活动,还是行动能力强、可以主动打击邪教祭祀,都颇有些神似。甚至,连信仰的本质,双方都差不多——他们都有一个超越地域的、至高的信仰,用以团结教众。

到后来,道教的一些分支还达到了更高水平。把张角的三十六方换成三十六个教区,方的渠帅换成主教,武装信众换成军事修会,黄天换成天父,黄巾力士换成天使,都不会有太多违和感——最大的差别,大概就是太平道的组织能力还要高不少,让教会都得羡慕。

甚至,双方的理念,和与官府的关系,都差不太多。

太平道反对汉朝的腐化,认为应该建立地上天国,而这个地上天国,实际上就是个理想化的汉朝。虽然遭到汉朝的大肆镇压和杀戮,但直到现在,道教都保留了不少汉朝元素,连天庭和符箓都是从汉朝借鉴来的。

教会反对罗马的腐化,认为应该建立地上天国,而这个地上天国,实际上就是个理想化的罗马。虽然遭到罗马的大肆镇压和杀戮,但直到现在,教会都保留了不少罗马元素,连天国和教会组织都是从罗马借鉴来的。

张牧首认为,这要说他俩没关系,自己反正是不信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早期的教会,原本就和道教有关。

老子西行之后,西戎里跟他学习的弟子,同样有比较出色的,能学来不少他的智慧。这些人一代代传授下去,就是历代被神化的先知们。而天兄本人,其实就是以老子的门徒自居,只不过当时的人弟子、儿子不分,把道德天尊的门徒,传成了天帝的儿子。

天兄和他的门徒们,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他们极大可能,就是老子留在西方的学问继承人。

有了这些认识,张牧首开始对经书进行改编和注释。

虽然他一直不对外公布自己的来历,但郭家祖传的说法,认为他其实出身很“正经”,并不是他自称的那种野路子,反而受过水平不低的宗教知识训练,只是因为个性问题,和其他人处不来,才一气之下出走的。

他自己组织过天方教教派,还和一些景教教士来往过,自己的读书钻研功夫也很强。所以,虽然这边没有什么有学问的神学家,能和他交流探讨,但很多概念,他还是多有接触、理解很深的。

他找到一本希腊文的《天父真经》,进行考证、修订,加以笔削,务求去掉附会之处,和那些明显不合乎天父义理的地方。

经过上千年流传,经书里明显出现了众多纰漏和错误,有些甚至文不对题,不知道是从哪来的。

经书本来说,天父爱世人。作为最高的神圣存在,天父的爱应当是至爱则不仁、以万民为刍狗的。因为在祂爱的是整个人类,万民被他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偏袒,也完全没有私情。

因此,哪怕儿子天兄要做出牺牲,天父也毫不阻拦,或是给与保护,因为这正是“大爱”的体现。当需要的时候,哪怕受难的是至亲,天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但一些经文段落里,天父却像个脾气暴躁的村里老头,整天说自己特别偏袒某些人、特别选中了某些人,还不准信徒们质疑公平性。对于不喜欢的人,则动不动就让信徒杀戮,甚至自己亲自下场。

这些行为,哪怕是个普通君王,都十分掉价。作为至高、至圣的存在,对世人保有大爱的神,就太唐突了。

张牧首认为,这肯定都是老子离开之后,传播的过程中,被一些水平不高的人乱加进去的。考虑到教会长期在基层活动,这种可能性不低。

虽然情有可原,但这种行为毫不疑问不值得提倡,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和批评,让教众们意识到其荒谬之处。所以,他把类似的情节都从经文中剔除,以正本清源。还把特别典型的例子,专门筛选出来,斥之为“戎狄野老之谬言”,要求大家引以为戒。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张牧首最终编订了紫帐国教的第一本《天父真经》。因为教义的核心是崇敬天帝,所以定正式名称为“拜上帝教”。

紫帐教会也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建立起来,在郭盖等人的帮助下,培训了一大批教士。紫帐汗国很重视文教,对组织的要求也很高,但有文化的人一直不足,所以这些人经常参与到日常工作中,取代了原先那些乡村教士的位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