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花和尚之一代恶棍 > 第十一章:周公来也没有用!

周福望着空空如也的禅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又出去看了看的确是日落西山了。

不得不说,白马寺的景色还真是不错。

这个时辰是讲经的时候,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这也太奇怪了吧,周福当长老以来从来没有碰过这种情况。

会不会是周长长老?

寺庙里名声比他差一点的也就是周长长老了,难道是那个老家伙把和尚都忽悠过去了?

想了想,周福也觉得不太可能,除非是德悟方丈讲经,不然是不可能的。

周福还在沉思的时候,一个小和尚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

周福一眼便看清了跑进来的那个小和尚正是道风,只见道风急急忙忙地冲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能有什么大事?为师可是教过你,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平静应对,这样有助于思考,你竟然忘了?”周福闻言便有些生气。

“不,不是……师傅……”

“快说吧,到底什么事?”周福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若不是道风还有点慧根,早就让他滚蛋了。

“那个……德悟方丈在寺庙门口就要跟人打起来了……”道风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什么?”

周福吓得大惊从早到晚都失色,连忙让道风在前面带路。

道风这时也已经顺了顺气,见到周福长老一脸紧张的催促着他,不由得皱了皱眉。

刚刚还说要平静应对……

两人来到了白马寺门口,果然围了一大群和尚。

这样难怪,原来是发生了大事情,怪不得没人过来听他讲经。

周福的脸色这才变得好了些。

只见门外站了一大群才子打扮的人,为首的是一个青袍书生,他带头指着德悟方丈说道:“我唐明敬重你是德高望重的高僧才这么客气,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包庇这种欺世盗名之徒。”

德悟方丈冷冷地看着他,随后冷不防地张嘴,一口咬住了那名叫做唐明的才子。

“卧槽……老东西!松口!你干嘛!”唐明感觉食指都要被咬断了。

真是想不到堂堂白马寺的方丈竟然会这样做,吓得脸色都变了,想要把手指抽回来,却被对方紧紧咬住了。

他身后的才子这才上前去劝说。

“这位方丈,确实是我们多有冒犯,还请方丈见谅,我们只是要找一个叫做李白的和尚,并非要跟白马寺过意不去。”一名才子上前拱手道。

“是啊,我们也知道这样做有些过分,可是你可知道这个李白到底是什么人吗?”

“无须与他们说这些,这个老秃驴肯定是想要包庇寺里的和尚,才这样……啊……疼……”唐明皱了皱眉头说道。

德悟方丈始终是没有松口。

周福长老见状便走了上去,拱了拱手说道:“诸位公子,老衲周福,乃是白马寺的长老。”

“周福长老?”有人疑惑地问道,他好像听过这个名字。

还真是不得不说,周福在这附近的名声隐隐会比德悟高,毕竟平日周福也会下山去给有缘人讲经,留下了不少好名声。

“嗯,正是老衲。”周福满意地点了点头。

唐明却是不买账了,冷冷地说道:“我管你什么周福,周禄……就算是周公来了也算个屁?”

“在下,周公长老!不知你有何赐教?”一个小和尚也缓缓走了出来,一脸平静地看着那名叫做唐明的才子。

“这……”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唐明竟无言以对,这白马寺真是奇葩多,怪不得要包庇那个欺世盗名的家伙。

当然,所有才子都没有真正见过李白本人,而寺庙里的和尚只要通过佛法考核都有了自己的法号,尘世间的名字很快就会被淡忘,新一届还没通过佛法考核的弟子也没有一个叫李白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和尚都不理解这群才子要找的到底是谁。

众才子看了看这个突然跳出来的长老,不由得疑惑地打量了一会。

这小和尚只有十六岁左右,怎么会这么快就成了长老?

众才子不由觉得白马寺真是有些奇怪,幸好那名周福长老还有些模样,并不像德悟方丈和这个周公小长老一样不靠谱。

周福长老也不生气,他微微皱眉,问道:“不知你们口中那个欺世盗名的人到底做了什么事?”

有才子拱手解释道:“周福长老,你有所不知,前段时间中秋诗会才子云集,诗作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可是就在诗会刚过一半的时候,出现了一首词。”

那名才子见众人都在认真听着,才润了润喉说道:“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调歌头》,此词一出,立刻引起了全场轰动,词风别具一格,更是有种空灵飘逸的澄澈意境,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实属上上之作。”

这名才子说起的时候,众才子都在回忆着当时的场景。

无数大儒才子默默传阅,却没有人敢给这词评价。并不是因为这词不好,而是太好了。

最后,国子监的太学士曾堂封看着这首词,也叹了口气说道:“吾远不如已。”

此后更有人传出,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足以说明这首词的影响力。

可是……

最初的时候,因为这首词太过优秀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评价词作之上,后来才有人问道,能写出这样词作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传闻,有人说是一个很有名的才子看破了红尘,出家当了道士,此后阅尽无数人生才作得此词……

更离谱的还有人说,这首词竟然是一位官场失意的官员,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竟然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心态转变为消极避世时所作。

当然,这一说法没有人能证实,也没多少人相信。

最可信的一个便是周邦彦说出来的,说这词是一名十六岁的小和尚所作,还道出了这个小和尚的姓名叫李白。

众才子多翻打听之后,才隐隐听闻这个李白现在就在金山寺,于是他们便相约一起上山揭穿这个小和尚的真面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