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书生行 > 第五章 游方道士话禅机

书生行 第五章 游方道士话禅机

作者:烟雨红尘勿相忘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3 01:26: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几日,南山县发生了件大事,南山府来了个报喜官差,刚踏进南山县这个小县城,就拿着手中的锣鼓敲得叮当响,这年长的一点的老人听到这锣鼓声,有些泪流满面,喃喃自语道:“多少年,没听过种声音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子,有这福分。”

他旁边的懵懂的孩提,感到很奇怪的天真的问道:“爷爷、爷爷你怎么哭了,还有那人在敲什么?”

老人听到孩子稚嫩的话语,摸了摸他的脑袋,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傻孩子,爷爷,不是哭,爷爷是高兴的,这人是在敲锣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告诉咱们南山县的乡亲,咱们南山县又出了个‘案首’,就是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子有这么深的福报。”

小孩还是不解的问道:“爷爷,‘案首’是什么,为什么要告诉大家?”

老人和蔼可亲的笑着对孙子解释道:“这‘案首’呀,就是咱们南山府会试的第一名,也叫会元,将来是要做大官的,所以要告诉大家,让大家知道知道咱们南山县又要出一位大官了。”老人说这话好像就是在说自家的事一样感到荣耀自豪。

孩子听到爷爷说的话,天真的说道:“爷爷,小六长大了也要当‘案首’,当大官。”

老人听到孙子的话,开心的笑了,说道:“好、好、我们小六长大了也要当‘案首’,做大官。”

原来,这南山县快小二十年没出过“会元”了,这乡试一年一考,第一名也叫“案首”,只不过是“解元”,意思是总算和官府的门第结下了缘分,将来参加府试,考中了就有机会当个小官,这乡试是县里举办的,每年都有,所以大家都不觉得奇怪,也没有给太多关注;

但这府试三年才两次,就是第三年的春季和秋季,南山府有九县,每次才只取前六的人,也就是说会有十二人中举,叫举人,但这竞争可是非常惨烈的,从一开始的十几人竞争到之前一直累计下来的几百人的竞争,而且每次开考只设一百人的考场,没有推荐信的人,想要参考就要先报名才有机会参加考试,当然,为了公平些,每位考生六年只能参加一次;

而这六人才取的进京都殿试的机会,殿试虽然三年一考,也就是秋闱,但竞争是全国的考生,还有往年落榜的考生,而且只取三十六人,虽然竞争加剧,但这三十六人肯定是可以当官的,和府试不同的是,府试只是有机会。

这快二十年没出过府试中举的人的南山县,今天终于有人中举了,小县城里的人能不高兴嘛?纷纷跟在敲锣人的后面,想看看这光宗耀祖的事,是谁家的小子做的;不到一会儿的功夫,敲锣人身后就跟了大半个南山县的人,来看这热闹,当然,顺便讨个喜钱,跟着沾沾这家的风水福气;

只见这敲锣人进了沈家胡同,就像喜鹊般高喊:“喜报,南山府南山县沈问丘,沈举人,南山府春考第一。”一路喊道,沈家门口。

这沈家人远远就听见了喊声,高兴得不得了呀!最高兴的就是沈问丘的老爹沈发财,一边抹眼泪,一遍念叨着:“没想到,我沈发财的儿子这么争气,可算是给我光宗耀祖了。”还忙叫下人备好了喜钱。

沈问丘还病着,并没有出来迎接。

众人没有见到新举人,觉得可惜,便多向沈家要了喜钱,希望了可以多沾些新举人的喜气。

敲锣的人拿了喜钱,美滋滋的对沈发财交代道:“沈举人,运气好,刚好赶上秋闱,不用再等三年,这就可以准备进京殿试,再拿个状元回家,到时我卖力些喊,只求沈老爷赏我口喜酒喝。”沈发财对敲锣的官差的吉言欢喜得很,高兴的应承下来。

这几日,沈问丘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知道哪个好事的家伙,将沈问丘幽会花船的事传了出来,给这位十六岁的新进举人,增添了一抹风流史;一时间,大家都往文艳楼去,想看看沈公子的这位红颜知己长得什么模样,北城区的文艳楼也因此蹭了一波这位新举人的热度,生意红火了好一段时间;真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呀”!

这些事情,病中的沈问丘,自然是不知道的;

这一日,南山县来了位游方的道人,在南城区沈家胡同不远的门口,支了个摊,算起了命;

这道士可是南明国的一大稀罕物,全国上下,就京都附近的白灵山有这么一座白灵道观,也是君上允许存在的,因此,有些人一辈子都见不到一个道士,就像和南明国国君的存在一样,所以对这些南明国的人来说道士都是通晓天机的神仙;

但难免有些胆大的,敢假扮道士;前些年南山县也有个道士,在这算命,而且他有自己的一套混饭吃的本事,就是将签筒中的一百零八签都换成上签,在自己的袖中藏了三只签,一只是下下签,一只是下签,一只是上上签;看人面向出签。

本来这些人就没见过真正的道士,所以也不用他主动揽生意,就会有人来找他算命,这人本想在这赚足了银钱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一切原本好好的,他审时度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将这里的人哄骗得信以为真,但再好的骗术都会有被拆穿的时候。

一次这道士,失手将袖中的三只签抖落下来,来寻他算命的人,知晓自己被骗了,就喊叫起来,众人知晓这是个骗子,将他绑了送去官府,县令将此事上报到府尹,府尹又将此事上报京都,君上震怒要了此人的命,并颁发了刻印和法章给白灵观,以后,道士出去算命必须出示朝廷特制的法章,才能摆摊算命。并将此事,告知了天下。

从此之后,就没有人敢假扮道士了,因为要是官府查起来,自己拿不出法章是要掉脑袋的,没有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这老道士在这摆了摊,本以为会生意红火一阵的,至少也能不挨饿;可老道士倒好,摆好摊子,竖起一招牌“将死之人得一卦,静待尘缘未了人”;意思是你不用过来找我算命,你要是快死了,我会送你一卦,拉你一把;如果实在拉不回来,告知你一件你想知道的事,算是帮你了却一件尘缘事。

开始,还很多百姓过来,想让老道士为他们算姻缘,算时运的,但是老道士摆摆手让他们走开,不做他们的生意。

他们都不理解老道士为什么不给他们算命,在心中将他一顿臭骂;后来,经有见识的人一解释才知道,吓了一跳,自己这哪里是找他算命,分明是在找阎王爷算命嘛!

原来,这位道士就是南明国传说中的“算死命”,只是这穷乡僻壤,怕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号;若是知道定会远远的避开。

“活阎王,算死命,一卦阴阳定生死,了却尘缘安心去。”这是坊间盛传的一句话,如此说来,大家都知道这个老道士“算死命”的存在,只是一直没见过;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这句话,并不知道这句话的起源,所以也只有老道士到过之处,人们才会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时,少年提了两坛上好的陈年好酒,出了沈府,想来是去看齐先生的;

路过老道士摊子的时候,老道士鼻子嗅了嗅,高盛说道:

“状元本是人间子,奈何多事远黄门;

名落孙山皆看破,越女湖中遇红颜;

红颜已成孤寡人,使君怜悯结尘缘;

寄情山水岂非志,悠闲一年好时光;”

他见少年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反倒停下来不说话了;果然,少年还真被他吸引住了,停下脚步,回头问道:“先生,怎么不说下去?”

老道士向他招了招手,叫他过来。

少年摆手道:“活阎王,算死命,一卦阴阳定生死,了却尘缘安心去。先生,我可不会想不开,这世间还那么多大好风光等着我呢。”

老道士说道:“公子,放心,贫道并没有要给你算死卦的意思,贫道只是想赠公子一卦换口酒喝。”

沈问丘说道:“可先生,只给了半卦。”

老道士心中骂道:“你要是早些停下来,我会只给半卦吗?”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不然自己这仙风道骨的形象就毁了,只见他毫不客气的说道:“公子的酒不也还在自己的手里吗?”

沈问丘将一瓶酒放在桌上。

许是这老道士许久未过酒瘾,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拿起酒瓶就往嘴里,整整一瓶下肚,只是脸色微微红润,连声说道:“好酒、好酒,三十年的竹叶青,果然是好酒。”

然后,不顾形象的用道袍擦了一下嘴,笑眯眯的看着沈问丘手中的另一瓶酒。

沈问丘看出他打的什么主意,将酒放在桌上,道:“先生,可以说下半卦了吧!”

老道士端起酒瓶一边喝,一边说:“好说,好说。”停顿了一下“爽啊!”

又道:

“妻子本非池中物,险些要了使君命;

刀剑从戎屠戮起,为祸苍生非我意;

奈何天地不仁义,逆天改命初心变;

最是得意书生气,满目苍痍佳人失;

不畏浮生得与失,最惧红颜灼我心。”

老道士说完,打了声饱嗝,道:“好酒,好多年没喝到了。”

沈问丘又重复了一遍:

“状元本是人间子,奈何多事远黄门;

名落孙山皆看破,越女湖中遇红颜;

红颜已成孤寡人,使君怜悯结尘缘;

寄情山水岂非志,悠闲一年好时光;

妻子本非池中物,险些要了使君命;

刀剑从戎屠戮起,为祸苍生非我意;

奈何天地不仁义,逆天改命初心变;

最是得意书生气,满目苍痍佳人失;

不畏浮生得与失,最惧红颜灼我心。”

有些不太理解问道:“先生,这卦象是什么意思?”

可老道士已经醉醺醺地趴在桌上沉沉睡去。沈问丘见此,想:“算了,明日再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