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沧海纪 > 第一百零九章 一切终将会落幕(八)

沧海纪 第一百零九章 一切终将会落幕(八)

作者:苏公子南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12:45: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下苦凉久矣!

这便是三地的世家门阀,望族豪门们揭竿而起时所打出的口号。

终究不是一群莽夫,家中都有藏书楼的大家,知道要粉饰几身,煽动民心,才可获得最终的成功。

但现实真正的情况如何,其实唯有百姓们自己才明白,未曾切身体会,哪儿知道其中的差别。

大凉京城。

一场吵了数个时辰,一帮手握大权的朝廷重臣们,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像一群正在菜市场对着骂街的泼妇一样,个个争得是面红耳赤的朝会,终于还是结束了。

整个期间未发一言,只是低首垂眉,默默酣睡的顾苍,穿着一身御赐的天蓝色,上绣七条腾云金龙的宽袖大袍,两只手揣在袖子里,一边旁若无人地打着哈欠,一边顺着多达一千阶的石阶徐徐地往外走去。

不得不说,耳边有点这样的动静,反而更能让他睡的舒坦一些,这让他想起了一些很多很多年前,在学塾的日子。

身为执掌六部,权利之大,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省之首的尚书令,官居正一品的张伯仁,站在高处,看着这位往日里威风无限,一人压过其他所有皇子的太子爷的背影,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快步跟了上去。

哪怕在很早之前,整个京城都已经在传他张家的女儿要做那未来的太子妃了,可皇帝陛下终究未曾正式地下诏,先前也不过是在御书房里随意地谈谈罢了,哪儿能当真呢?

而他们两人,一个乃是坐拥东宫的国之储君,一个是朝廷正一品的大员,权柄极重,哪怕只是为了避嫌,也终究还是不方便私下来往的,更遑论是在这种地方。

这里可是奉天殿前,百官齐聚,召开朝会的地方,说是整个大凉的中枢也不为过,而皇帝陛下,可是刚刚才离开。

但眼看大难临头,国家都要亡了,这些东西,什么风言风语,却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遍地狼烟,岌岌可危的局势下,人人自危,谁还有空来嚼他们俩的舌根呢?

最多不过是等一切安定下来后,才会被有心人故意翻出来作为攻击太子的手段罢了,但陛下圣明,想来也不会如何。

走得近了,老人才陡然提气轻喝了一声。

“太子!”

虽然顾苍很早便已经在群臣面前被加封了秦王,但没谁会不长眼地叫上一声“王爷。”

顾苍耳朵动了动,立即就站住了身子,然后转过来,遥望着对方,苍白的脸上露出如春风化雨一般的微笑,轻声问道:“张大人,何事?”

张伯仁不答,而是先几步走到了他的近前,待得与之并行之后,才终于开口。

“聊聊?”

顾苍轻轻地点了点头,双手仍然拢在袖子里,搁在腰前。

“聊聊。”

张伯仁看也不看周围走过的同僚们,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甚至没有向顾苍例行问候一下,嘱托对方多注意身子云云,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太子对于现在大凉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顾苍闻言,脚下的步子也随着对方而放满了些许,他心中了然,这位尚书令大人,终究还是开始着急了。

这是当然的事,前方战事,无论如何,不管胜败,总之他张伯仁一个文官,既管不着,也没那个资格跑出来指手画脚,更何况一旦揽过责任,就意味着要抗下战败的所有罪责,他一个门外汉,没那么傻,他是治世之能臣,可不是蔡京那种为了权利可以丧心病狂到坑害自家大将的人。

可江州等三地的事,他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这位胸有韬略的尚书令,自入仕以来,素以匡扶社稷,大治天下为己任,是个地地道道的儒家弟子,修身治国平天下,每一样都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他是以大凉为自己所学可以所用之地,是他死后可谥“文正”,流芳百世的凭证,这是一位老人最简单,却最炙热的**了,又岂能因为自己这位太子爷一个“急功近利”的改革,就让整个国家都随之颠覆,让他这几十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呢?

顾苍不知该如何向对方解释,因为大凉又何尝不是

他顾苍想实现理想的地方呢?

所以他只能装作一副浑不在意的语气说道:“还能有什么看法,人家想打咱们,咱们总不能割地求饶吧,而且我相信,只要前方将士们众志成城,就一定可以将这些侵略者驱逐出去的!”

张伯仁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恼火,马上不动声色地加重了一些语气。

“太子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件事。”

算是看着对方长大的他,也自认是十分熟悉顾苍了,哪里还不知道这位太子爷是在跟自己打马虎眼。

顾苍叹了口气,知道这个问题今天是避无可避,当下只能道:“您说的是世家之乱?乱就让他们乱吧,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天下苦凉久矣,呵呵,百姓又不是没脑子的傻子,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民心,他们成不了事的。”

张伯仁见他终于正面回答了,接着道:“可是他们现在捣出的乱子,就已经够大了,平时也就由得他们去了,可现在不行啊!前方战事吃紧,一路连败,乃是不争的事实,老夫虽然不懂行军打仗的事,但也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打仗的事,老夫怪不到他们,可咱们总得先做好自己的事吧,我们总不能,总不能在这种时候还给前方将士们添麻烦吧,更何况,我们需要江州这个大粮仓啊!”

老人说到激动处,浑身都在抖,就差面前有一张桌子让他拍两掌了。

这一下也是说到了关键上,三地联合作乱,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倒不是需要前线的将士们分心关注后方,事实上,前方将士也不可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还关心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各司其职的事,本来就该由他们这些文官来安稳后方,让武将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前方跟敌人拼命,所以有些事,本就不是该前方将士们来考虑的。

总不能你后方出了点什么问题,我前线就不打了吧,所以彼此信任对方能够处理好对方职责内的事情,也是决定一场战争是否能够胜利的关键所在,行军打仗亦是如此,我相信你能跟得上,就会直接冲,机会,本也是转瞬即逝的。

而三州动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草问题,前方几十万大军是要吃饭的,仅仅靠着先前囤积在凉州的那一部分粮食,是撑不了太久的。

虽说更大的可能是敌人先撑不住倒下,但在不清楚敌方虚实的情况下,谁敢赌?谁又能拿国运去赌?

顾苍只能道:“如果连这么几天都撑不过去,那咱们也不配赢。”

张伯仁闻言,忍不住轻轻地叹了口气。

失望谈不上,因为他知道,对方也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罢了,而年轻人的优势,就是有足够的时间来犯错,然后再改正,他张伯仁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少惹麻烦。

他只是感叹这位太子爷还是太年轻了,目光看得不够长远,或者说他因为往日的成绩,再加上皇帝陛下的恩宠,一路走得太过顺风顺水了,也被其他人给捧得太高了,心态已经失衡,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办到,遇到的阻力,他只会想要碾过去,而不是找办法绕过去。

可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取舍,平时也就算了,可在这种时候把世家豪阀都给得罪死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历朝历代,有心进行改革之人都不少,他们都想过要动世家豪阀的利益,将之还于国家与百姓,可最后成功的却没有几个,但失败被下大狱,乃至于全家被罚没,流放,或者是被当时的掌权者推出来用来平息世家们愤怒而被处死的,则不知道有多少。

有改革的心是好的,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是可能会动摇国本的大事。

太子其实还是操之过急了,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来帮其拨乱反正,他需要自己这样的,有足够地位与能力,能够劝诫他的长者来帮他调整,这对他日后顺利地继承大统,也极有好处。

毕竟一个任性的皇帝陛下能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可比一个任性的,不服输的太子爷所能造成的损害要大上太多了。

“太子,不能这样了,世家豪阀,乃是国之根本所在,无论您是否愿意

承认,可别的不说,您看看朝中多少官员是出身世家,而多少。。。。。。”

顾苍突然把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一挥手,匆匆地打断了对方道:“张大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可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才终于登科入仕的吧,像您这样的一品大员,哪个又是世家出身的呢?世家豪阀把握大权这么多年了,总得留条出路给平民们走吧?而我,不过就是想把这条路弄得更宽一些罢了。”

张伯仁面色一僵,停步在侧,一时语噻,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曾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怀抱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毅力才终于走到今天的少年,未曾想,竟然也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了。

或者说,自他发迹以来,他出身的张家,现在也已经成了豪阀的一份子。

这其实正是世家豪阀的子弟们永远不担心会被朝廷清算的真正原因。

因为能够动摇他们根本的,就只有他们自己。

那些想要向他们动手的人,成长起来之后,便会自动地融入这个集体,无论他们愿不愿意,而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怀揣着理想与梦,才刚进入官场这个大染缸的年轻人,又根本没那个能耐与资本动他们,除非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国独臣,是以玉石俱焚的心态做事,死都要啃下他们几块肉的疯子,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感到害怕。

张伯仁沉默了几息之后,终于开口道: “太子身居高位,却依然能为百姓着想,这是好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在里面的,但万事过犹不及,有些事,需要徐徐图之,绝不能操之过急,下官以为。。。。。。”

顾苍心中苦笑。

若是能徐徐图之,自己又何须急功近利呢?

自己,已经等不了那天了,大凉,亦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了。

半晌,张伯仁才终于说了自己的目的,他朝着顾苍一拱手,请求道:“若是太子信任老臣,就把这件事交给老臣来做吧,由老臣出面,安抚各地世家,帮助大凉先稳住后方,等到前方战事结束,那时候太子若是还想再向世家豪阀动手,老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扶持一方,打压另外一方,这是朝廷对待内部矛盾惯用的一种手段,而且百试不爽。

毕竟,世家豪阀的内部,也是各有山头,互有龌龊,届时只要朝廷肯退步,让利,就不怕他们不动心,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动心,也会引得整个联盟崩溃,到时候他们一旦分化,彼此猜忌,也就溃不成军,无法再对朝廷形成威胁了。

行军打仗,他张伯仁委实是不在行,不然他早自己上前线了,但玩这种手段,兵部所有人的脑子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个人好使。

顾苍听完,也不得不感慨一声老人不但是用心良苦,而且对大凉,那绝对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可他要做的事,容不得耽搁,更何况,他也不觉得这些阻力能够动摇他的决心与前进的步伐。

所以他仍然是摇了摇头。

“不必了,张大人,我意已决,不必再说。”

眼看张伯仁有些怒发冲冠的兆头,心知他不好惹的顾苍,眼珠子一转,赶紧又想了个对策。

他朝着对方靠拢了一步,低下头,用手捂着嘴,做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此事,我不妨先与您透个底,这本是绝密,但今日与您说了也无妨,其实父皇他早有定计,张大人届时只需配合父皇一起,绝可保大凉无恙。”

张伯仁浑身一震,眼中露出了了然的样子,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原来陛下早有定计啊,我说呢,以陛下的英明,又怎么可能由着这位太子爷胡来,感情这爷俩其实早就想好了一切,亏得自己来瞎操心。

想到这,他赶紧揖礼道:“陛下圣明,如此,老臣就放心了。”

顾苍同样回礼,然后笑道:“张大人放心回家吧,我也该回府了。”

张伯仁随之抬起头,看着在宫门外恭敬等候的,两位太子府上的侍女,心情大好的老人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太子好福气啊!”

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