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沧海纪 > 第五十二章 幽州不出兵(上)

沧海纪 第五十二章 幽州不出兵(上)

作者:苏公子南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12:45: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凉国京城,距离坎蒙安与居庸关相继沦陷的两日之后,一直到今天,前方战事不利,数座城池抵挡不住卫晋联军的迅猛攻势,依次沦陷的消息才刚刚传到京城。

得到陛下的谕旨后,在掌印大太监韩貂寺的吩咐下,各路内监迅速从偏门出宫,挨个备上了马车,去往各位大臣在城东的府邸里接人,准备紧急召开新一轮的朝会,因为催的太紧,再加上时间实在是太过仓促,所以很多官员都到了前殿,踩在了石阶上,都还在整理着仪容。

不管出了什么事,哪怕眼看着马上要亡国了,该遵守的规矩也要遵守,这代表脸面的仪容,自然是不能乱的,更何况眼看着诸位朝中大佬都在慢腾腾地整理着朝服,脸上毫无焦急慌张之色,也在无形之中,把笼罩在众人周围的那种紧张气氛给冲散了。

文武百官,依次走到了象征着帝王权威的金銮殿上,旁边早有等候已久的内监一个一个地为他们递上了新写的折子,上面只记录了刚刚才传到京城的两件大事。

作为呼兰郡郡城的坎蒙安在两日之前便已经彻底陷落,整个呼兰郡几乎尽入敌手,驻守在呼兰郡的熊罴军总兵战死,当地的郡守蒲定波战死,而反应过来的熊罴军已经开始调派人手,准备在已经陷入战火之中的呼兰郡与入侵过来的卫国人展开游斗,力求将对方尽快地就地格杀,最不济,也要将他们驱逐出大凉的疆域。

而另外一边的形势也差不多,作为燕州第一雄关的居庸关被对方以水攻的方法攻破,驻守当地的沥血军除了一批主动跑出,为朝廷传递情报的百人小队,其余人皆选择留下死战,三万沥血军,全军覆没,无一存活,无一投降,而居庸关也就此彻底失陷,燕州门户大开,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

而后沥血军也反应了过来,在沥血军统军大将的指挥下,迅速地调集军队,一边放出探子积极打探情报,洞察对方动向,避免与晋军主力直接决斗,只做游击,四处救火,防止对方进一步地扩大战果,同时尽量地护持着那些还在已经失陷之地的燕州百姓们往后方撤退,迄今为止,十多万沥血军与晋**队一共打了大仗一场,小仗十三场,彼此之间,都是互有损伤,因为都存有一丝顾忌和保留,所以总归是暂时将对方给遏制住了,不过这种僵持的情况,注定不会持续太久。

双方暂时僵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沥血军这边是因为自身的兵力稀少,晋国裹挟四十万军队攻来,是破釜沉舟,连国运都赌上去了,以自己这边十几万的兵力跟对方正面开战,寻求破敌之策,那是兵家大忌。

尤其人家现在已经深入到了自己这边的腹地,自己要是一个指挥不好,导致主力被击溃,再无钳制对方的力量,那对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长驱直入,四处荼毒,破坏燕州境内的一切,到时候事态就不知道要恶劣到什么地步了,若是战败,事后自己必然要被朝廷给治罪斩首,就算战胜,大概率也是惨胜,自己也讨不了好,那又何必去冒这种风险呢?

更别说沥血军还要同时积极地掩护当地的百姓们撤退,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尽量地保存实力,力求做一条暗处的毒蛇,偶尔跑来骚扰挑衅一下,虚晃一枪就跑,就让对方如鲠在喉,打不死你也恶心死你,反正你四十万大军,又不都是骑兵,没有马,一路攻城略地,行军速度太慢,而我沥血军的强项就是速度与耐力,仗着在自家境内,补给充足,来去如风,你抓不到我,我却可以随时跑来捅你一刀,割你一块肉就溜,到时候让你吃不好,睡不好,随时都战战兢兢的,届时自然不战自败。

不过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难免被人在背后诟病“避战”,毕竟党同伐异,除非是真的大难临头,再不抱团都要死了,不然是绝不会停止的,想害沥血军,这就是一个大好机会,更何况那帮文官又不懂打仗,解释都解释不了。

而晋国这边呢,他们手上的兵力其实也有限,他们的目的,是要尽快地到达凉州,进攻京城的,若是大部队在燕州境内就被耗残了,那等于是白白浪费,钱得花在刀刃上,他们也不愿意跟沥血军实战,不过若是逮住了机会,他们双方,也都不介意立即制对方于死地。

再加上其实燕州距离京城并不算远,以这消息传递的速度,如果燕州主力真的全线溃败,再也无法阻挡对方的话,只怕还未等消息发回京城,对方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故而这次紧急召集诸位大臣,要商讨的,自然就是如何处理这场突然爆发的战事。

兵部官员们来得是最快的,毕竟一到战时,便是他们当家做主的时候了,文官主政,武官主战,这都是普遍的认知,这种时候再让不懂兵法的文官瞎指挥,便是葬送国家了。

没有太多的花哨,情况危急,一切从简,也容不得他们再浪费时间了,顾懿步子走得急,很快便从殿后走上了皇位坐下,底下的百官见状,赶紧收起了手上的折,齐齐躬身行礼,口中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顾懿目光冷冽,面色凝重,一股无形的威压从上方降临,底下众人的脑袋,都忍不住下意识地低了几分。

“情况紧急,便不要再废话了,局势突然糜烂至此,朕难辞其咎,不过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朕想问诸位爱卿,可有解决之策?”

此话一出,文官群中,大都是低眉垂眼,没有说话,战事方面,他们既然不懂,便不会贸然开口,省得被人反驳,贻笑大方,这做官之道嘛,是宁可无功,也切莫有过的,不留下把柄在人手,如此这般,位置才能坐的久,坐的稳。

燕州战事如此紧急,眼看已经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几个出身燕州的几个官员却是坐不住了,哪怕地位不高,人微言轻,仍旧有人主动站出列,拱手躬身,朗声道:“陛下,卫晋两国,贼心不死,此次裹挟百万大军前来,必然是早有谋划,而非仓促行动,所谋为何,相信已经不需要臣再多言,为免局势进一步地恶化,臣恳请陛下降下谕旨,尽快调派幽州军驰援燕州,如此,方可一解燕州之危啊!”

旁边当即有人站出来帮腔道:“是啊,陛下,卫晋两国,百万联军,而燕州两军拢共不过六十万,兵力上已经劣势,现在又失了先机,无险可依,必定抵挡艰难,可此刻若是有幽州军前往拦截敌方后路,将其粮草截断,敌方深入我国腹地,战线拉扯得过长,我们只需坚壁清野,敌方失去了补给,坚持一段时间,自然可以不战而胜!”

这两人刚才说的,其实已经算是老成中正之言了,没有说让幽州军帮助燕州军正面作战,而是让他们跑去截断敌人的后路,这算是出最少的力,抢最多的功劳,算是卖幽州军一个天大的好处了。

毕竟两州军队不合,也是一直都有的事情,奈何燕州确实不适合防守,一片大草原,一点险地都没有,人家只要兵力占了绝对优势,之后的攻城略地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这也是为何熊罴与沥血两军战事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凡燕州要是有一点可以据守的险要关卡,别说朝廷了,他们自己都不至于这么慌张,到时候只要把城门一闭,坚持几个月,耗得对方弹尽粮绝,连朝廷的援兵都不用请求。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尖酸的声音却是突然在金銮殿上响起。

“沥血军不是一直号称战力天下第一,平日里就连驻守京城的狻猊卫都不放在眼中么?当年燕然湖一战,我军以弱胜强,打得晋国百万精锐全灭,而今对方不过是带着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老弱病残攻过来,沥血军竟然完全不是对手了?呵,这若是被常将军泉下有知,岂非是丢尽了他老人家的颜面?”

这个声音实在是太过轻佻无礼,说的话也实在是太没道理,导致不少人都心生不喜,循声看去,待得看清楚是谁后,皆是眉头一皱,心生无奈之意,因为这不是别人,竟然是许大将军的亲儿子,许怀英。

这时候外敌当前,作为凉国人,本该一致对外,竟然还有人敢这么说话,若是一般人,只怕早已被人站出来呵斥一番,乃至于遇到暴脾气的,说不定要在金銮殿上大打出手,可发现是他后,却是无人有额外的动作,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起了这背后代表的意义。

那位燕州出身的武官虽然有些不忿,但毕竟知道许怀英的身份,现在是有求于人,不敢开口呵斥对方,只能十分无奈地解释道:“许主簿此言,大为不妥,这骑兵本就擅于功伐,弱在守成,而今先机已失,沥血军迫不得已,为了陛下子民的安危,必须协助撤退,帮助守城,这已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抵挡起来,自然是十分艰难。”

骑兵们都是强在进攻,来去如风,不管是掠阵骚扰,还是强攻凿阵,都是他们擅长的事情,可现在突然要他们全部下马,帮着一起守城,那自然是难为人了。

而另外一个燕州出身的武官则没这么好的脾气了,你侮辱谁都可以,可要骂沥血军,还要扯上常定方的名头去骂,他们哪里忍得住,对他们而言,常将军就是军神,谁也不能亵渎!

这其实也是幽州军和燕州军核心的争议点,一方觉得许家老祖有着开国之功,灭三国,辅佐太祖皇帝建立大凉,这才是真正的大凉军神,而另一方觉得常将军年少成名,二十一岁便率军以弱胜强,一战灭尽百万敌军,若非当初英年早逝,日后的成就当在许老将军之上,常将军才是真正的军神。

“许大少爷!您的父亲身为幽州兵马大元帅,朝廷一等柱国公,手下几十万精骑,您身为他的儿子,却连骑兵的长处短处,都不清楚么?来日若是您接了许大将军的班,岂非是堕了许家四代人的威名?”

既然要骂,那就索性甩开脸皮骂个痛快,你要说我燕州军无能,我也要骂你这小子根本不懂战事。

许怀英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就连他的上司平日里都碍于其身份,在他面前表现得跟个唯唯诺诺的下属一样,这人又是什么身份,敢当着陛下的面这样侮辱他,他当即大怒,正要说话,许家这边,也就是幽州党真正的领袖许仕杰突然开口了。

“放肆!大敌当前,你不想着如何为朝廷解决敌人,却在这里非议大将军,你究竟是何居心?燕州战事不利,本就是燕州军自己的责任,朝廷对你们委以重任,可你们却辜负了朝廷的信任,现在又来避重就轻,推卸责任,本官现在且问你,难道坎蒙安失守,居庸关失守,不是你们燕州军的责任么?”

那人本来官位就比许仕杰这位正二品的武将低了不少,这时候更是被问得哑口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的确,无论如何,城池陷落,当地的官员和驻守的总兵都是要负全责的,无论怎么推诿,城破了,那都是燕州自己的责任,是他们无能。

“可现在不是谈是谁责任的问题,大敌当前,许大人怎可是非不分?就算要问责,也当在战后,现在您便急匆匆地要问罪于燕州将士,岂非是忘了,燕州将士们现在还在前线厮杀呢?您这么做,又是何居心?难道是要寒了将士们的心么?下官只想要解决燕州现在的危局,只要许将军您能解决这个问题,保燕州一个安宁,还百姓一个平安,那下官愿意以命相还,承担两关失陷的一切罪责!”

如此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正气十足,其他人都听得微微侧目,不少人少不得要在心中称他一声真汉子!

位卑却敢据理力争,乃至于以死求一个燕州平安,这样的汉子,不愧是燕州出来的人啊!

“好了!”龙椅上的顾懿却是再也听不下去了,当下猛地一拍椅子,勃然大怒,呵斥道,“前方战事紧急,你们却还在这里跟朕耍嘴皮子功夫!燕州若失陷,京城被围,谁来担这个责任?”

众官眼见天子震怒,赶紧俯身下拜,口称陛下恕罪。

顾懿看得烦躁,当即不耐烦地摆摆手,因为过于激动,带动得连头上冠冕前的流苏都一起晃动了起来。

“好了!朕可没闲工夫跟你们在这里吵这些,朕今日召你们来,是为了快点讨论出一个能解燕州之危的万全之策,谁是谁非,事后自有御史核查之后定罪,燕州解围之前,朝会之上,谁再敢多嘴,定斩不饶!”

皇帝是金口玉言,口含天宪,这话一旦说出去了,那是收不回的,如此严厉的惩罚,倒确实是震慑住了底下的众人,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这话,多半都是朝着许家这两小子说的。

眼看众人又半天不敢说话,顾懿无奈,只得再度朝着底下众人问道:“以幽州军前往解燕州之危,这个办法,诸位以为是否可行?”

还未等其他人站出来各抒己见,进行一番讨论,许仕杰马上又鼓起勇气站了出来,委屈道:“陛下,此法不可啊,蜀国那边,还有沙漠里的异人们,也都一齐出兵了,幽州军走不开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