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开局率长城军团归来 > 第22章 造纸术

大秦开局率长城军团归来 第22章 造纸术

作者:半盏脆脆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6: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雨水顺着屋檐慢慢流下来,开始是一滴一滴的,渐渐地形成了一条条细线。

此时距离函谷关一战,已经过去了月余。

函谷关一战,大败西楚霸王和五十万联军,收降俘虏三十余万,震惊天下!

至此天下再无稍大一点的反叛势力,余下的星星点点,也只会消失在岁月长河之中!

要说这段时间发生的最大的事,那便是冒顿没有死于战场之上,即便是那么危急的情况,他依然活了下来,现在也活的挺好的。

然后便是那项羽,当日项羽被亲兵救出,他曾派一将前去擒杀,最后骑兵追至山谷之中!

经过一番鏖战,项家军战直最后一人,最后项羽自刎而死!

一代霸王的故事,就此拉下帷幕!

而他颁布的三条律法,修改刑法、减免赋税、消除贱籍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他能感觉到大秦的国力正在快速的恢复当中!

……

咸阳宫麒麟殿,正在议事。

扶苏端坐在高台之上,余下三公九卿皆排列整。

此时便有内官喊道:“有事起奏!”

此言一出丞相王馆便挺身而出,只见他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翩翩说道:“请陛下问?那三十万降卒要如何处理?”

说起这件事,扶苏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兵马数量,剔除应征轮流服兵役的郡县兵。

手上掌握的兵力如下:

本部长城军团:骑兵四万人马,函谷关损失几千人,补满四万。

宫廷禁卫军:分殿禁卫军和宫禁卫军以及京师屯兵。

其中殿禁卫军和宫禁卫军共计一万余,京师屯兵为函关谷五万精锐,萧关三万戍边将士,散关五万老秦人子弟兵卒以及武关的两万守城精锐!

南征军团:南征军团号称是有五十万大军,但是军中真正的秦国人和老秦人并不占多数,其中包含了原六国之人,特别是和百越作战,所以五十万人中原楚国士兵就占了不少。

特别是大军平定百越之后,始皇帝就发布了命令大军留守当地“屯戍”的军令,经过十多年来军中不少人已经是半军半民的性质,根据扶苏的推测余下的精锐估计不到二十万!

将这些兵马都算在一起,也不过才四十万大军,而且宫廷禁卫军以及京师屯兵是咸阳城的防线,是不能调动的。

这样算起来,即便是他把南征军团的二十万大军加上自己的本部长城军团四万人马,加起来能调动的有生力量也不过才二十四万。

这样的兵力对于大秦这样的帝国而言,实在是太少了,这也是他宁肯忍受着叛军一直吃白食,也不愿意放走他们的原因!

至于章邯的十几万刑徒军已经被分为屯田军和基建军了!

扶苏收紧自己发散的思维,询问道:“丞相是何意?”

王馆谏言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之生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天下虽安,然不可不察,顾望陛下,抽其精锐以为兵,余者遣散回故地。”

扶苏觉得这等意见很好,即解决了军士不足的问题,又把那些吃闲饭的打发走了。

但这些叛军本身就是造过反的人,如此轻易将人放回原地,只会显得朝廷太过良善可欺!

扶苏毕竟是经历过后世信息爆炸熏陶的人,眉头一皱便有了想法:“从叛军中抽取半数精锐加入长城军团,余者置入恒山、长沙、庐州三郡,永不的返乡。”

永不的返乡在古代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刑法,而恒山、长沙、庐州三郡分属江南之地,这么多人口的加入,必然会强烈刺激到当地的发展。

作为后世之人,扶苏自然知道江南之地的潜力,提前加注,就是为了让它快速发展起来。

“诺!”

“启禀陛下,臣有事起奏!”

丞相王馆刚刚退下,便立即有一人站了出来。扶苏定睛一看,原来是少府右监墨仲行。

墨仲行不会说被他(忽悠着)委以重任,造纸去了吗?

“原来是墨卿家,有何事要奏?”

“回陛下,臣已经将纸张制造出来了!”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叠棕黄色的纸张,呈上。朝中大臣见此物皆是议论纷纷,不知为何物?

有内官立即将至取来,扶苏把纸张拿在手里抚摸了一下,这黄纸表面很是粗糙,厚度也仅比布匹稍好些,这样的纸张在后世都是没人看的不合格产品。

但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技术,也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

有了纸便可以打量印刷书籍,开启民智了。

扶苏把纸张分发下去,给诸位大臣和勋贵们也看看。

“诸位瞧瞧看,这是墨卿家发明出来的纸张,有了这纸张之后,以后的书写工作便不需再用竹简了。”

大臣们早就受够了竹简之苦,只是没有其他工具代替,才不得不继续使用,这时听到有这么个代替竹简的东西出现,纷纷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咦,这个名为纸张的物体,竟如此轻便,放在手中竟然感受不到重量。”

“此物若真能代替竹简,可大大简便我等的篆刻时间。”

在秦朝时期,各地的奏章都是竹简的形式,写一封奏章便要把想说的话,手动刻竹简之上,可错了之,还要消掉修改,非常麻烦。

所以为了少刻一些字,竹简上使用的词汇都是能省就省,文化层次差一点的,看都看不懂,扶苏这段时间以来,看到这种奏章也很头大,现在有了纸张就好了。

“墨卿家,这种纸张造价几何?”

“回陛下,臣按照陛下所书的方法研究一番之后,已经找到了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用来制造纸张,现在一张黄纸造价已经不足一文钱了!”

大臣们听后顿时哗然,一捆竹简的造价都可以买好几百张这等大小的黄纸了。

“此等器物甚好,还请陛下传播开去。”丞相王馆身位当朝大儒,自然知道此物传扬出去,会对朝廷造成多大的影响。

首先便是,记载的方式有了新的载体,彻底淘汰了竹简这等繁杂的物体。

其次便是,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