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血医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抽丝剥茧

血医 第二百一十六章 抽丝剥茧

作者:明霄有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9 16:2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飞逝这个词的含义,在人忙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最能凸显出来。qiuyelou一转眼来到这骊山脚下已经半月有余,因为分头行动,就连我们四人之间的碰面都开始慢慢少了起来,一开始三餐或是晚上还能见到,后来越璧经常趁着晚上工人比较少的时候下到工地里去看现场,桑青则离开了这里外出调查乱民事件,干脆见不到人影了。

倒是秦期,因为绿衣姑娘处理完哥哥的后事之后就病了,这位侠骨柔肠的多情公子不忍心丢下她不管,一直在旁照顾着。绿衣所住的地方和周流原来管理的资料室相隔不远,所以秦期往来之间,与大部分时间在屋里闷头查资料的我倒是时不时能打个照面。

自从猜测到来巡察的人可能是皇上之后,我的调查方向就彻底地发生了转变。

按我本来的想法,是想根据来人的身分经历倒查回来,找到这工地里有可能与他们产生什么连接点的人,以期最终圈定可疑对象的大致范围的。

现在来的人来头这么大,几乎没什么人不知道他,他这些年做的那么多大张旗的事,波及到的人更是万,根本不可能再给我什么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向了。这地方的每个人都成了嫌疑人,而且这嫌疑的来由可能根本无从预测!

不过,“暗杀”这个推测成立的前提,是这个别有用心的人知道要来的是皇上,甚至于,需要知道有巡察这码子事才行。

所以我后来专门又去探过章邯的口风,据称除了我和卫杳将军之外,他并没有把那份绢帛的内容向任何其他人传达过。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来的外人,当然可以排除,那所谓的杀手,假如真的存在的话,只可能存在于章邯和卫杳两人,以及与他们两人有关联的人之中了。qiuyelou

但仅仅是与这两个人关联的人,范围也还是太大,估计泛泛地去查问仍然很难有收获。尤其,在不能明说巡察这件事的前提下。

而且,我也不能单纯只考虑暗杀这条线,桑青他们三个负责的那些可能性也要兼顾到,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坐下来,先做了一个总体的分析。

分析一件事情,无非有几个因素:谁,在哪里,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首先就从谁开始好了。

说到人方面的问题,就和周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不管他是怎么死的,他所管理的那些文件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这件事是不容置疑的。几乎可以说,在这骊山陵工地里,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有这些文件都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我一开始的行动,就从研究这一屋子的文件开始,而最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解决这个“谁”的问题。

现在我是两眼一抹黑,当然不可能定位到具体的“一个人”,但是却可以定义出“一类人”。

因为我把这一屋子文件里所记录的这些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首先就是:有力者和无力者。说白了就是“官”和“民”。从数字上统计来看,文官武官大官小官一共大概一万有余,而民,大部是犯人,登记在册的就有将近二十万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哪一年来自哪里都是有记录的,也有数千人只有姓名和什么时候来的,其他的信息不详,从书简的新旧程度来看,应该是新近来到这里,还没来得及补充信息的人。

之所以要这么分,是因为有力者和无力者所掌握的资源和条件都有很大区别。

在这骊山陵工地的特殊环境下,不管是逃脱、破坏、还是暗杀,整体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不可能像某人一样,躲在路边往辇车上丢一个大锤就齐活儿。

根据我的了解,这工地里大多数工人是没有什么人身自由的,作息和行动都受到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监控,在巡察这样的场合可能根本就凑不到近前,想搞什么刺杀那可是难度太大了。相对来说,逃脱和破坏之类的事,倒是方便不少,但是想一两个人单独完成,也是想都不用想。

所以无力者的优势在于人数,只要纠结起足够多的人一起行动,完全有可能一举突破所受到的管理和监控,产生很大的能量和行动力!

所以,在发现囚犯们都在四人为单位进行了分组的情况下,我仍然建议章邯微调了这个分组的管理方式,在尽量不影响工事进展的情况下,每三天就将一名囚犯从原来的组调离,这样十几天后每个人的身边就被换了一批新人,想和相熟的兄弟维持原来的共识和随时进行沟通就变得困难了,减少了拉帮结伙的风险。

而针对有力者,鉴于卫杳将军一直对我不是太信赖,我只能给章邯吹风,请他在适当的时候建议卫杳暗中多准备一套接待巡察的方案,看情况委派完全不同的人马来负责一些紧要的关节,这样即使有人提前做好了什么捣乱的准备,临时换将也打乱他们的计划。

至于逃脱和破坏的动机,在有力者来说不仅意义不大,某种程度上还与他们的立场相悖,为其努力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就小太多了。

我的第二套分类方式,是以各人来到这里的时间为标准,以三年为分水岭,将所有人分成了“老人”和“新人”两类。

这工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年,可以说,在这里待得越久的人,涉足这暗杀计划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说可能会显得相当不着调,因为在大众看来,在一个环境里待得越久,可能矛盾越多,不满越深,有一朝终于爆发出来,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人的心理其实却不是这样的,在一个不管有多糟糕的环境里待久了之后,尤其是达到了五年以上,人无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会被环境同化,尤其在这种类似军事管理的地方,只要没有强烈的外在刺激,一个“老人”会很自然地产生对环境的认同,即所谓的“习惯了”。口头上的报怨可能会有,但那只是一种减压和寻找心理平衡的方式,真正去实际改变的动力却会实实在在地减弱。

而这次所谓的巡察,除了对卫杳和章邯这种存在平步青云动机的人来说算是一个刺激,和其他人却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事件本身根本就不至于把一个在这里待惯了的人刺激到想要揭竿而起!

相对而言,新人有此举动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了,从原来的环境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环境,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种抵触,各种看不惯,更何况如果真的有人心机够深的话,完全可以提前潜伏进这里,伺机而动,所以三年这样一个不算过短的期限,还是需要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故意来制造刺激鼓动老人与其同仇敌忾。好在,这种刺激是需要铺垫的,毕竟因为一个关系一般的人简单的一句话而变得热血,进而采取行动去改变多年习惯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下手铺垫,在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就会露出马脚。

所以,进来三年之内的新人,以及那些露出些许马脚的人,就是我重点要关注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