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血医 > 第十三章 思辨

血医 第十三章 思辨

作者:明霄有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9 16:2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嗯,去过了。”我答道,“但是得到的信息和咱们之前预想的并不一样。”

接着我就把刚才路上所整理出来的内容大致地和他讲了一遍,他听了,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天方夜潭一样。

最后我有些歉意地说:“你这回受伤也是受我连累了,对不住了兄弟。”

他一听回过神来,不太在意地笑笑说:“这有什么,一点小事而已。”

紧接着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其实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有些事情我应该早点告诉你的。”

“什么事?”

他坐起身来,低头沉思一般地说:“大概就是一个多月之前吧,有一次我去田歌家的时候发现院门没关,就直接走了进去,刚想敲门的时候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

先是田老师的声音说:‘这个实验品还真是非他当不可。’

我听了吓了一跳,就没贸然进去,而是站在门旁继续听。

接着另一个声音说:‘没有他的话这个研究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根本突破的。’

田老师‘嗯’了一声说:‘不拿人命来搏是不行了。’

另一个声音又说:‘那这回他来京参加培训就是最好的机会,这件事就让我来办吧。’

因为之前有过类似活人实验之类的传闻,我听到这儿不由得心惊胆战,赶紧转身走掉了。现在才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指的是你家族的事。”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之前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果然还有些东西没有直接讲出来。

他略一沉吟又问我:“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如果你是我的话会怎么办?”我问。

他想了半天说:“可能真的会按他们说的继续做研究吧,找出解决的办法来。”

“嗯,和我想的差不多,不过……”我笑着说,“我可没打算听他们的安排,我需要知道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但是知道后怎么做还得我自己来决定才行。”

王建国听罢也笑道:“嗯,还真是你的风格呢!”

我又拍拍他的肩膀说:“快好起来吧,说不定还有需要兄弟帮忙的地方呢!”

他点了点头,刚要说什么,我捏住嗓子故意模仿护士细声细气地说:“哥,那先把破伤风打了吧!”

“哈哈!”我俩正大笑着,正牌的护士拿着破伤风针从外面进来了!

快到中午时,王建国终于获批离院了,我们又一起跑到田歌家,继续讨论问题兼蹭饭。

田歌看到王建国那包得像粽子一样的手果然吓得小脸煞白,所以不光做了一桌好菜,还时不时帮左手使不惯筷子的王建国喂到嘴里,看这家伙那个表情,这手上确实是疼,心里却是美得很呢!

吃饱喝足,我先是仔仔细细地看了那份绢书的翻译稿,还向他们问了不下一百个问题。最后意犹未尽,还壮起胆子跑到地下室又去看了一下那个什么血矶炉。说来奇怪,这回不管我怎么再碰它,却并没有什么幻像再出现了。

实际上虽然赵叔叔和田老师他们研究这件事已经很多年,但是对于其中的很多细节也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就算是身为局中人的我家老爷子,想必当年也是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起步的。

但是无论如何,我终于明白他当年为什么那么忙了。如果换作是我,背负着一个家族的命运,大概也会无暇顾及妻儿的吧。

老实说,虽然他们讲了这么多,也有绢书和血矶炉做物证,但从潜意识里我对这事仍然是半信半疑。可是如果真的非要看到实证的话,大概我的大限也就差不多该到来了吧。

而且,就算真的相信了,又到哪里去找解决办法呢?老爷子是一流的医学专家,田叔叔是物理学大拿,俩人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都没找出什么实际的法子来解这个咒,单凭一句时间逆转、改变命运的说词,又能起什么作用?

难道说我只能顺其自然,静等死期么?

这样东想西想着,不知不觉沉沉睡去了,一夜安好,一如既往地一个梦都没作。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早晨的阳光刚好照进房间,看看表,才六点多。过去我向来贪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时间变得宝贵起来。

田老师本来邀请我去他家住,便于照应,可能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还建议我暂时不要去上课了。但都被我婉拒了。

既然现在还活着,那就得活得像个样子。在医院里工作了这么多年,生老病死我见多了,有些人其实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的整天胡思乱想、担忧害怕给折磨死的。我可不想那样!

于是照旧收拾好东西,跑去教室上课。

今天上午讲西医学简史,讲师是一个看起来有点颓废的中年人,头发有点乱,一张棱角分明的沧桑的脸,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最大的特点是一双眼睛明亮而深邃,看一眼就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走进教室就把手里的教案往讲台上一摔,大声地说:“提问,中医药剂师培训为什么要学西医学简史?”

大家一听都愣了,这难道不是您该给我们解释的嘛!

当初看到课程表的时候老实说我也很意外。不过考虑到这些年西医在国内快速发展,已经大有取代中医之势,正规的医科学校里也会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更有甚者,开发出一些所谓中西医结合的科目,用西医病名进行中医诊断。我估计再过十几二十年,就没有几个中医会用“望闻问切”来看病了吧。

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这种课程,也并不奇怪。

见到大家只是底下嘀咕并无人正面回答。老师又问:“那我换个问题吧,西医到底哪里和中医不一样?”

这回开始有人七嘴八舌地给出自己的答案了。

答曰:“西医比较看中数据,轻人为判断。”

老师评论:“错!数据是拿去给人判断用的。”

答曰:“西医把器官分割来看,中医是看整体。”

老师评论:“错!会诊制度就是多器官综合判断的典型例子。”

答曰:“西医倾向于研究疾病的外因,中医比较致力于研究内因。”

老师评论:“错!双方都是综合考虑内外两个因素的。”

……

答曰:“西药有毒性,中药比较温和。”

老师评论:“你吃一斤乌头试试?”

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估计笑罢都在心里想,这个老师是来找茬儿的。

我却觉得有点儿意思。其实他这个问题太具开放性了,如果回答得太泛泛,肯定会被他抓到破绽的。

而且我很快意识到,他表面上在驳斥大家,实际上已经是在启发大家如何去看待西医了。看上去没有在讲课,讲课的目的已经实现了。高手!我不禁在心里竖了一下大拇指。

最后同学们终于被他说得没词了,半晌再没有人再能给出什么回答,老师却还兴致盎然地环视着大家,炯炯有神的眼光里充满了挑战的意味。

我一时上来了兴致,从后排抛出一个大声的回答:“西医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医是中国人发明的!”

“哈哈……”大家一听都笑了。

老师听了却是一怔,随即微笑道:“嗯,没错!”

头一次听到这个犀利的老师给出肯定的答复,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大家都在为犯二的答案能得到赞许而表示不解。

老师显然也不满足这种文字游戏,接着问我:“那你能给我们讲讲,为什么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要学习西医的知识么?”

我早想好了说辞:“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不是西医的具体知识,那可是要念好多年医学院才能做到的事。我们需要的学习和了解的是西方人的思维方法。中国人一向都讲究含蓄,喜欢拿一些高深的词儿来形容事物,说的人不怎么明白,听的人更糊涂。西医则讲究的是明明白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让人一目了然。依我看,具体知识是分开为好,但是思维方法确实是中和一下最好。不都说混血儿长得漂亮嘛,就是这个道理。”

从老师欣慰的表情来看,我说的这些,恰恰是他想“含蓄地”表达的。

讨论告一段落,他终于走上讲台打开讲义,开始正式开始介绍西方医学史了。而刚才我自己的说的那段话却令我的思路飘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了。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事情想得很悬,在眼下我遇到的这个难题上面,我们会不会就是犯了太主观的错误呢?

所谓的寻宗血咒,说不定只是我们的祖先在家族血液里植入的一种遗传性的病毒,在没发作之前,每个人都只是携带者但并不会发作,当满足一定条件之后,比如说到了某个年龄,或者因为某种外在的原因,病毒就会发作出来,让人产生某种异常,最终身亡!

老祖宗是希望后人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压力之下,去找出对抗这种病毒的方法?

或者说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祖宗诅咒后人之说,病毒的侵入只是一个意外事件,因为年代太久远被越传越神了?

而父亲在研究的,说不定就是某种疾苗,可以把病毒消灭掉,让我们摆脱掉携带者的身份,感觉就像获得了新生一样,所以才讲是“时间逆转”?

现在据他的研究获得突破又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果真的只是病毒的话,说不定已经有什么先进的方法可以攻克了呢?就算西医不能攻克,只要确认不是什么诅咒这种不着调的东西,中医也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病情的,岂不是我就可以不用死了?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真想现在就一步跨出去,跑到医院去抽点血出来好好地调查一番了!

但是毕竟还是得耐心等到下课才行……抽空问了一下前座的哥们儿这老师叫什么名字,他诧异地看着我说:“课程表上不是写着嘛!自己看!”随手丢了一张纸给我。

我拿过来仔细一看,哦,原来他叫闫立中。这堂课和解剖学是共同课时的,轮换着上的,怪不得上周没有见过他。

再往下一看,心里不禁暗笑:天助我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