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侠武大宋 > 第三六九章 一大波情敌来袭

侠武大宋 第三六九章 一大波情敌来袭

作者:寂寞宇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3 07:06:24 来源:蚂蚁文学

看过了这三本“历史书”,白胜已经猜出了林灵素“学历史”的用意,所以他在韦贤妃的帮助下把这三册档案连同那本《阴阳双修图谱》悄悄地放回了神霄凝神殿。

论及后宫之中谁的耳目最多?当属韦贤妃首屈一指。

整个宫闱之中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过韦贤妃的耳目,林灵素护驾回宫之后发现少了四本书册,在找过韦贤妃询问,又被白胜妨碍了两次之后,终于忍不住去找赵佶。

林灵素找赵佶是想要请假,他要去江南。白胜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令扈三娘扮作宫女,把四本书放回了凝神殿。

赵佶当然不会准林灵素的假,因为大军西征在即,童贯即将离京,黄裳远在建康府,若是你林灵素再走了,谁来保护朕的安全?

林灵素却是坚持要走,只不过他必须要给皇帝留下足够的面子,暂时回去。

这个时代里不论是谁,在求皇帝办事却未能获准之时,都只能隔一段时间再次申请,如同后世的作者申请签约一般,否则便形如逼宫,属大逆之罪。

林灵素回到凝神殿,发现四本书竟然找到了,就暂时放下了前往江南的打算。

白胜当然不知道,林灵素之所以急切想去江南,其实就是因为林灵素的目标在于《河图洛书》。

他更不知道的是,林灵素怀疑《河图洛书》担心劫走方庞二女的人捷足先登陷空岛。

他在三册档案里没能归纳出《河图洛书》有可能是在陷空岛的线索,是因为他只看了这三册档案。

而林灵素在宫中架阁库里调阅的档案远远不止这三册文献,所以林灵素能够分析出《河图洛书》有可能是在陷空岛。

林灵素认为,既然这四本书找到了,就说明劫走方庞二女的人对这些史料没什么兴趣,所以他也不必急于请假了,等童贯西征回归汴京再请也不迟。

对白胜来说,稳住了林灵素,就算是暂时摆平了一件麻烦,但是令他不爽的麻烦事却远远不止这一件。

在赵佶恢复早朝之际,蔡京向赵佶提亲了,提亲的对象是茂德帝姬赵福金。

蔡京当然不会替白胜求亲,白胜已经废了,不仅手足俱废,而且据说脸也破相了,因为白胜非但坐上了轮椅,他还戴上了一副青铜面具。

据说这青铜面具是狄烈送给白胜的,是万胜拳馆的传家宝——当年狄青驻守西陲与西夏交战时,所戴的就是这张青铜面具。

遥想当年,刚刚加入宋军的狄青因为面目极为俊美,经常被战友们视为弱不禁风,若是搁在后世只怕就会被扣上“伪娘”的帽子。

谁愿意跟伪娘成为战友并肩作战?所以最初狄青的战友们认为,在与敌人对阵之时,狄青起到了一个降低己方士气的作用,哪怕真正打起来时狄青杀的人并不少。

降低己方士气也就罢了,问题是他同时还增加了敌人的士气。因为那些悍勇的西夏兵看见了狄青的脸就会勇气倍增。

这道理很简单,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谁,也不论是打架还是生死搏杀,没有人会害怕一个伪娘。

所以狄青被迫戴上了一副狰狞的青铜面具,这面具一戴上不要紧,可以说是立收神效!敌人从主动找他厮杀变成了躲着他战斗。

本来狄青的武艺在当时的宋军之中就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再加上如此凶恶狰狞的面具,很快就让西夏人记住了他的存在。

此时说来就是这么传奇,狄青戴面具时杀的敌人比不戴面具时为少,但是西夏人却只能记住戴着面具的他,西夏人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狄天使。

话说不仅当时的西夏人对狄青敬畏如斯,就连后世的日本鬼子都把狄青视为中国的战神顶礼膜拜。

如今狄烈把这副面具赠给了白胜,其中缘故自然只有狄烈和白胜清楚,但是在外人看来却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白胜比武输给了杨志,觉得没脸见人了,因此戴上了面具;

第二个说法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说白胜在试炮爆炸时炸伤了脸面,此时已是丑陋不堪,所以只能带上面具遮掩。

没有人会拿此时的白胜与七十年前的战神狄天使相比,人家狄青是上战场时才戴面具,白胜却是在汴京城里戴面具,如何能够同日而语?

只是不论哪个说法是真的,要说白胜还能娶茂德帝姬为妻,这事儿天下间再无一人相信。

茂德帝姬怎么可能嫁给这样的白胜?

所以说蔡京来提亲,只能是为他的五儿子蔡鞗。

蔡鞗是上一届文科举的进士,官至宣和殿侍制,正五品官员,至今还是单身狗。虽然年龄比赵佶还大着一岁,却很符合赵佶的择婿观。

之前赵佶在樊楼时已经对白胜说起过他的择婿标准,要么你高中进士,要么你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几样才艺里成为公认的大宋第一,否则想也别想。

蔡鞗是进士,相貌周正,气质儒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蔡鞗这类选手。所以蔡鞗是符合赵佶的要求的。

就算搁在后世,蔡鞗也是女子争抢的钻石王老五。因为人家有学历有文凭有车有房有存款,还有一个正当职业!

年纪大了点算什么?年纪大了懂得疼人不是?

然而就在赵佶想要答应这门婚事之时,竞争对手出现了,而且不止一个。

第一个是周邦彦,替他的儿子周琴提亲,求娶茂德帝姬。

周邦彦是大晟府提举,官职等级跟白胜的太医局提举差不多,但是重要程度不同。大晟府提举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周琴虽然不是进士也不是官,但是正值青春年少,倜傥风流,且素有诗文才气播于京师。周邦彦声称他儿子可以夺得二月二元夕诗会的第一,据此与他人竞争赵福金。

赵佶对周邦彦的提亲未置可否,只说等到诗会夺了第一再说。

第二个是兵部尚书孙傅,孙傅是替陈东提亲。

陈东如今只是太学里的一名类似于后世学生会长的学生干部,学历是贡生,相比进士少了一道殿试上榜的资历。

赵佶当即否决,这个陈东不行,硬件标准达不到。

孙傅说前有车后有辙,既然周琴都可以去争诗会的第一,为何陈东不行?

赵佶心说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到诗会第一么?周琴素有名声,这陈东却只有一个不知变通、不懂与人相处的名声,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但是他也不想落孙傅的面子,就说那你就让陈东去参加诗会吧。

除了这两个竞争者之外,还有两名竞争者毛遂自荐,自己为自己提亲。这两人都是当朝最年轻的进士,一个是秦桧,一个是张邦昌。

秦桧有官职,名列御史,长相自然没什么毛病,无需与那两个周琴和陈东两个没学历的比较,他也是符合皇帝择婿标准的存在。而且与蔡鞗相比,他年轻了十几岁。

张邦昌比秦桧大九岁,比蔡鞗小了五六岁,官至门下侍郎,是从三品的大官,比蔡鞗和秦桧的官都大,他是王黼一系的中坚力量。

赵佶是不看好张邦昌的,因为他刚刚在王黼家里遭遇了暗算,但是这种事不好宣之于口。

他比较属意的是秦桧,因为秦桧这人很会来事。但即便是他属意秦桧也不能当场答应,因为那等于直接打蔡京的老脸。

他也没想到竟然同时出现了五家提亲,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是茂德帝姬的行情也太看涨了不是?

于是问道:“各位爱卿还有没有想提亲的?一同都提出来罢。”

白胜身为太医局提举当然也得参加早朝,赵佶问的话正是他想问的,他也想知道还有谁想抢他老婆。

虽然他戴了面具残了肢体,但是赵福金对他那叫一个矢志不渝,把他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不管谁来提亲,赵福金都是我白胜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