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诸天之从大唐开始 > 第146章 一石数鸟

诸天之从大唐开始 第146章 一石数鸟

作者:白马饰金羁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待民怨民愤积累到一定程度,太师便派人冒充世家,杀几个人,抢几个民女,并将一应罪责全推到世家身上。

然后您再站出来,带领百姓整族灭之;

最后,将世家资财尽数抄没,再分些许豚肉给这些受苦百姓,他们自然对太师感恩戴德。”

莫小楼哈哈一笑,端起杯子道:“先让他们不如猪狗,再给他们等同于猪狗的地位......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还能借此除掉一个世家,厉害了,落雁不愧是吾之诸葛,哈哈哈。还有呢?”

听到这敷衍的语气,沈落雁翻了个白眼,从桌上端起杯子,一口饮尽,随即猛咳一声,脸色通红,

“主公,怎么是酒啊~落雁酒力甚微......”

莫小楼有些尴尬道:“此事是我失误,我真把你当将军了......”

沈落雁眼神一亮,颤声道:“主公......真会说话呢......”

她顿了顿,正准备往下说,忽然瞄到莫小楼眼中一闪而过的笑意,猛地反应过来道:

“嗯......主公,其实您早有定计了吧?亏落雁给你说了这么多,讨厌......”沈落雁面色微醺,语气也变得调皮起来。

“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主公虽好酒,但从不在公务时饮酒......”沈落雁眼神迷离地看了莫小楼一眼,往他身边靠了靠。

莫小楼摸了摸鼻子,也不否认,

“落雁果然绝顶聪明。不错,我这一策虽不算计谋,但若成了,可定乾坤!诶,别亲......”

“......怎么一杯就醉了......”

而此时,南郊猪场。

洛阳城中不论士农工商,只要稍有产业之人都被邀到了此处,粗略看去,浩浩荡荡足有千人之众。

然而太师本人却没有来,迎接他们的是一容貌娇俏的女子和一浓眉大眼的少年。

场面也安排得十分妥当,茶水瓜子一应俱全,似乎......真是邀请他们来参观猪场的?

“各位,接下来看到的事情,将彻底颠覆你们的认知,希望各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任何一个细节的遗漏,都是你们的重大损失。”

俏丽女子神秘说道,然后自有下人将众人分成多个方阵行列,有次序地进入猪场中。

确切的说,是进入猪场后山,这个石敏一直想探查,却因有重兵把守,一直没有机会看到的——机密禁地。

众人沿着洛水行进,却发现河两岸的景象早已变了模样,山中一大片空地被开凿成一层一层的平地,如同梯田一般。

平地上似乎刚刚被烧过,许多人正在忙碌——看打扮,应该都是洛阳周边村镇的一些贫农。

“嘶——这是何意?种田种到天上了?”

“切,没见识,这显然是仿我陇西梯田。”

“不可能,中原山中皆是硬土,毫无肥力,莫说是开凿梯田种地了,恐怕草木都很难生长起来。”

听着众人的猜测、讨论,俏丽女子娇笑一声道:“呵呵,你们认为这些硬土无法化作沃田?”

“俺觉着,太师是不是不太会种田啊。”

一名皮肤黝黑的汉子憨憨一笑,抓着脑门道:“俺家世代种田,俺家那十亩地,就是祖辈垦了三十年,才从废地变成瓜田......”

“呸!你个憨货,太师是神仙,岂会不懂种田。”

娇俏女子怒骂一声,顿觉不妥,又换上一幅笑容道,“现在,就请大家翻过山头,见识一下我们太师的成果吧。”

当翻过山顶时,包括石敏在内的所有人,同时一惊,这......这怎么可能!

哗——

一蓬蓬金灿灿的麦子,简直要晃花了人眼。

“这......还真种出了小麦??”一个老农跑过去兴奋地捧起一株沉甸甸的麦穗,用手指感受它饱满的颖果。

“似乎比城北农田中的麦子还长得茂盛啊。”

“这片地至少已经增肥了十年,才有如此肥力,长出这么郁郁葱葱的小麦!”

老农蹬蹬蹬倒退三大步,惊呼道:“不可能!半年之前我还来此地采药,那处山地不过是一片荒山而已,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他激动得声音都跑了调,说到最后简直是如见鬼了一般。

这确实颠覆了他的认知。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自然知道小麦要长成如此饱满,需要多么足够的肥力。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皇室所包的田地,种出的小麦,麦穗不仅比他手中的要小,而且颗粒也瘪上许多。

“此处一亩麦田的产量,足够养活三个青壮劳力。”

娇俏女子正是傅君婥,此时她双手抱胸,头抬的高高,骄傲道:

“不仅如此,这些梯田还按照太师的建议,被分成各个区块编号,以作对比,根据发育成果来选出最好的种子,留作下一季播种之用。

这是人工选优的方法,一旦长期实施下去,小麦的产量每年将增加三成!”

人群中一片哗然。

他们十分清楚如此优质高产的小麦意味着什么。

一亩麦田养活三个劳力?若真如她所说,富余出来的粮食将永远吃不完,满盈的再不只是世家的粮仓,天下的饥荒都会被一扫而光,汉家百姓靠天吃饭的苦逼历史将会迎来终结。

“各位,太师便是如此神奇。”傅君婥遥举双手,拜了一拜,又从怀中拿出一本卷册,解释道:

“据太师所著《农经》中载:欲开荒田,首要增肥。增肥之策,可先取草木于地面灼烧,待燃尽后使其与土壤充分融合,再施以粪肥埋于地下,短时便可变废为宝,化荒地为沃土。”

她顿了顿,又道:“当然了,具体操作比这要复杂得多,其中牵涉到化肥的使用,温度湿度的控制,发酵时间等等,不过虽然工序复杂,但太师《农经》已详述所有过程,每个人都能学会!”

看着众人不明觉厉的样子,傅君婥心中不由的有些得意。当初自己刚来时,也是被这套专业词汇给糊了一脸,如今终于可以在人前装逼了。

这感觉不错。

接下来,每个人手中都有了一本《农经》,就在大家沉浸于29世纪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震撼时,还是那个老农,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声道:

“我说太师为何定要如此大规模的养猪,原来除了提供豚肉之外,还有开垦荒地这一目的!”

古代因为没有化肥,土壤肥力严重不足。

故而农夫们一般都采用三轮耕种制度,将一片耕地分为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和休耕,以避免连续耕种耗尽土壤肥力。

轮耕制度,乃是一种大大降低农业生产力,浪费土地的制度。

而大规模养猪产生的粪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傅君婥身旁的石敏,眼中已经是惊骇一片。在他一震之间,傅君婥又适时道:

“太师已经下令,你们中每一户都会从这里分到十亩田地,同时会有人指导你们开荒和耕种之法。更重要的是,地里所有的收获都归你们所有,只需依例纳税即可!”

此话一出,现场只剩下一片吸气声,此刻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句,“此话当真?”

“当然,”傅君婥一字一句道:“太师的话,便是金科玉律!”

“太师仁慈,”有人不禁低呼出声,随后声音洪亮高亢起来,“太师万岁!”

“太师万岁!”

前排一位农户随着呼喊声跪了下去,接着是第二人、第三人……

直至跪下去黑压压一片,呼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几乎要控制不住局势之后,傅君婥才又道:

“太师之英明,远不止如此,大家再随我来。”

很快,大家又到了另外一片区域。

“这......如此臭气熏天,怎么回事?”

“快看,那里有一群人在掩埋污秽之物!”

“莫非这里也是准备开垦的地段?只是,那用砖石垒砌出来的物什是?”

老农一脸懵逼地四处张望,忽然惊呼一声,叫道:“姑娘,那是什么?那团火焰,好生奇怪!无油无柴,竟凭空燃烧,而且......燃烧呈蓝紫色,有点像坟头上的鬼火啊!”

“鬼火?愚昧!”

傅君婥半仰着头道:“这就是太师的第二项神奇手段——沼气!”

“沼气?”

“不错,正是沼气。不知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我们经常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看到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打开火石,便可把这些气体点燃,这就是天然而生的沼气。

太师也是在某一次如厕时,偶然发现此事,经过系统的论证研究,终于从格物的角度重现了这种现象!”

“原来如此,太师果然厉害,连如厕之时都不忘为百姓谋福祉,老夫我服了。”

“太师自然是神人也。”

“那个......太师也需要如厕的吗?”

“......”

见大家讨论的问题果然在自己的无意引导下越来越歪,傅君婥心中一乐,嘴上却连忙打断道:

“大家请翻到《农经》第一百八十六页,第三十四行有一句话:以格物来看,沼气,乃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的还原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经过一系列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的气体。文后还有详细的图注,知道大家如何修建沼气池。”

“嚯,原来如此。太师这图注画得着实细致,让人一目了然。只是......”那老农皱着眉头,说道:“这沼气池又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帮我们省了点灯的煤油?”

傅君婥轻笑一声,解释道:“这个问题,请翻过此页,后文也有说明。沼气,首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一般三口之家,只需修建一个一丈开来的沼气池,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所有照明、做饭等燃料问题,注意,不用花费分文。

其次,粪便入沼气池发酵后,既可生产沼气,又可沤制出大量优质有机肥料,将这些肥料投入垦荒之中,便得到了大家方才所见的梯田。”

在大家又一次了然而后震惊的目光中,傅君婥再道:

“还有一点大家有所不知,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本身便具有抗旱防冻的能力,能大大增加作物的产量。”

“如此一来,种田岂非只需施肥,不用过多管理!”

“这么一来,我便可抽出更多时间出去挣钱了。”

“厉害,厉害啊!”

“不错!这正是沼气的另一个好处——解放劳动力。拣柴砍柴之事无需再做,做饭时烟熏火燎的传统也将彻底不再,大大节约了.......嗯”

她翻了翻手上的书,然后才道:“嗯......无效劳动力的时间。”

“至于其他好处,如改善卫生、促进养殖等,书中自有记载,我就不为大家一一说明了。总之,沼气池的作用,符合《农经》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太师极力推广的一种理念——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边上的石敏喃喃低语,忽然脑中闪过一个想法,脸色剧变。

见大家若有所思的模样,傅君婥道:“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我们再往前走看看。”

没走多远,便听到数声高昂激荡的口号声,前方的一个高台上,拉着巨大的横幅,一名老者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养猪成仁,杀猪取义。小伙子们,多给猪喂食,他们就拉得多,拉得多沼气就多,肥料就多,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饲料,便能给猪吃更多,他们长得更快!如此一来,便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大家见老者喊得卖力,目光都情不自禁看向了他。

“这......这不是大儒王通王老爷子吗?”

“啊?听说他一直对太师不满,莫非是给抓来养猪了?”

“可是......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是被迫的啊......”

事实上,王通来到这里已有半年,他身份特殊,又能力超群,很快便升任了户部侍中一职。

可以说,这半年来,最勤勤恳恳,最忙碌的官员,不是王秀儿,不是傅君婥,而是这个通天巨儒。

由他一手主持修建的沼气池、房屋、大棚菜园等,不知有多少。年过半百的他如今两鬓斑白,皮肤也变黑了许多,但精神面貌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强上许多,说话声音更是中气十足。

环境能迅速改变一个人,这话真没说错。半年前,他还带着小心思,一边小心翼翼隐藏自己,一边想要弄清楚宇文拓到底要弄什么幺蛾子。

真正接触到养猪场的核心业务后,他便改变了对宇文太师的观感,连他自己也因长期的亲自指挥,有了更加开明的思考方式。

但此时代的儒家学子最伟大之处,却是那份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精神。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可以无视自己儒者的身份,奋力耕耘于田地之中。

确可当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老,昨日您又通宵达旦,怎么现在还不去休息啊?”傅君婥向着王通说道。

王通哈哈一笑,

“哈哈哈,吾当年求学时,深恨油灯昏暗,每每在子时之前,便得放下书本典籍入睡,即便如此,早年也因长期暗光中求学,落下眼疾......哎,如今有了沼气灯,便是再晚,屋内也是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阅读经典,岂不快哉!放心,老夫的身子骨,硬朗着呢,丫头无需担心,我还有事要忙,你自去吧!”

“是。”傅君婥恭敬地行了一礼,对众人道:

“大家心中恐怕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猪场的猪,长得这么快?”

“不错。就算你这所谓的沼气池再好,也得首先有家畜可以养,提供大量粪肥,才可实现。但据我所知,猪最难饲养,从出生到长成,至少要一年时间。一般来说,我们就算是养牛,都不会考虑养猪的。长得慢吃得多,肉又腥膻,太划不来了。”

“这个问题,大家请翻到《农经》第七十五页,第四列。”

“哦?劁猪之法?这有何用?”

“猪肉腥膻,适口性确实极差,但,阉割后的猪,肉的这种膻腥味就被很好的去除了,且更重要的是——阉割后的小猪非常安静,不像那些没阉割的小猪那么活泼,也不打闹,整天除了吃就是睡,所以肉膘飞长,快的一个月就可以出栏,慢的也最多三月。石敏,你速速给大家演示一下骟猪的手法!”

“呃......是。”

很快就有下人提了十几头小猪过来。

随着石敏手起刀落,使出七七四十九式断子绝孙刀法,干净利落地便将一只猪割鸡。

这一幕若是让他父亲李渊看到,恐怕......

“兄台,好手艺啊!”

“此人莫非是大内出来的阉割高手?”

“学到了,学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