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这是你的江湖 > 第十八章 彼岸葬魂魔音曲,天外救星飘然至

07

袈裟老人镇定地说道:“莫要慌乱,快点火烛!”

老人身后的道服青年,随即点亮了火折子。

洞窟内光明隐现,大家却瞧见一块凸起的岩石正在不断合拢,那侏儒正在从岩石闭合的最后一点空隙中钻了出去……

大伙定睛细看,只见刚刚那三位女子、还能走路的西域番僧、恶煞四人组,竟全都消失了踪影。

就连刚刚死在地上的番僧,也被他们一并带了去,没有一个人遗留下来,就好像他们根本没有来过一样……

这一切就宛如一场梦,荒唐至极,匪夷所思。甚至连亲身经历过的人,都觉的太过离奇和诡异。

只有满地的血渍,匍匐在地上的伤员和已经死去的江湖义士,还能证明这并不是一场虚幻,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

北国的冬季,或许也太过于寒冷而漫长了。

天将暮,雪乱舞,冬风仍呼啸,凛冽寒霜涌。

黛色的苍穹中,不知何时又飘起了鹅绒般的大雪……

雪舞,舞雩。

雩而雪,何也?

无何也,犹不雩而雪也。

冥冥之中,仿佛有人在卜筮卦象,祈求着一场飞雪,以此来掩盖住这一场人世间的悲哀……

雪纷纷,如梦幻;雪霏霏,似流年,飘洒在这红尘之中,妄想着吹散如烟般的往事、江湖中的恩怨情仇。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此刻,有多少亡灵得不到超度?又有多少的妻儿苦守在那一灯如豆的窗前,却再也等不回归家的旅人?

就连洞外的神祇佛像,仿佛也在感慨着苍生的愚昧与悲哀,怜惜着人类命途的不幸与多舛……

心愁如雪,无人解,奈何几度蹉跎,又随风?

蜡炬已残,泪难干。

烛灰灯灭,又复燃。

琉璃灯里的火苗,跳跃着,闪动着,宛若精灵,洞内已明亮如白昼。

时已久,大家也已经找出了这“屋宇”内的机关与暗道。

机关共有两处,第一处机关碰触后,巨石转动,暗道显现,直通往后山。

第二处机关轻按后,悄无声息,但岩壁上一幅镶刻的画像却已升起,画像的背后与“销魂殿”外的冗道相连……

刚刚那武艺超群的黑衣神秘人、碧眼金发的波斯女子,想必就是依靠这画像后的玄机而来去自如……

但那三位女子和西域番僧,以及恶煞四人组,又是如何在灯光熄灭的一刹那,灯火再燃的一瞬间,便打开机关,并且携带着已经死亡的番僧从那岩石后逃脱?他们的动作也未免太过于迅速了吧?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究竟用了什么手法?

这确实让人困惑。

难道这洞穴之中,还有着大家没有发现的秘密?

在袈裟老人老成持重的安排下,所有的人手已分成三批。

第一批人由嵩山大弟子叶飞鸿率领,带领本派最为干练的弟子,从那块可以移动的岩石中追击出去,依靠中途留下的血迹,找到他们逃亡的栖居地。

第二批人由少林圆聪、圆净师兄弟率领,圆聪带人上得山顶处的通风口,已烟火为号,通知本寺弟子增派人手,赶来支援;但因风大雪急,唯恐生火不易,烟火也不易于发现。以防万一,园净带人火速下山,与山下弟子会合,禀明状况,再多带些人手回来……

第三批由柳青、贾病率领,照顾洞窟内受伤的人众,并已重伤者优先的原则,小心地护送他们下山,与在山下接应的人会合。

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洞窟内所有的伤员与亡故的义士,几乎全都送达于山下。大家也都基本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倒也只是第一批负责追踪的人还未回来,暂时没有消息。

…………

风将住,雪已停。

夜凉如水,繁星满天。

一轮皎洁的上弦月悬挂在天边,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黑夜。

方至此时,直待最后一拨人下得山去,柳青和贾病才得了空与那位袈裟老人详细交谈。

只见柳青大走向那老人身前,抱拳施礼,颔首躬身,就连身旁玩世不恭的贾病,态度也是极为恭敬,听得两人一齐说道:“晚辈柳青,后生贾病,拜见无相大师!”

原来那位袈裟老人,便是当今武林中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少林三神僧”之一的无相大师。

江湖之中,“少林三神僧”虚空方丈、空慧法师、无相大师,自然是无庸赘述的。

昔年五祖弘忍大师为寻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帖,表明自己对佛道的悟境。

神秀和尚呈偈如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大师参透佛道,听闻之后,改之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何处惹尘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皆由心生。

这也就是被后世广为流传的“菩提偈”了。

佛在哪?

佛在心里。

佛在即不在,不在亦是在。

拜佛者,拜即是不拜,不拜亦是拜。

信佛者,信即是不信,不信亦是信。

无形无我,一切皆是空,一切皆无形,一切皆由心生。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就连这世间,也都不过是场幻象。

是即是非,非即是是。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

到底是怎样?

————但现实是否真的能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个世上,难道真的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判是非的标准?

————你不去想,这一切是否真的就不存在?

————佛,不过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寄托?

我不去回答,也不能回答,亦回答不了。

更有《金刚般若菠萝蜜经》所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事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故说般若菠萝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另有,佛教术语,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若取便计所执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计所执色无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无所有。非如依他起与圆成实不可以说一。”

因此佛道的精髓,本就是一个“空”“无”二字。

也因为此,已“虚”、“空”、“无”为法号的和尚,辈分一般是最高的。

作为大乘佛教重要义理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指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

可是当今有不少人,都对“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断章取义,产生了一种歪解,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即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了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的;看破了红尘中的一切,所以出家去做和尚……这些看法是不对的。

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并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恐怕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入手……

洞窟内的火光更烈了,就连柳青那苍白的脸色,也被映衬的有些红润。

无相大师回之一礼,双手合十,笑道:“少侠不必多礼,今日之事,若不是二位鼎力相助,不知还将如何收场……施主少年英雄,又怀有侠义之心,前程必定不可斗量,后起一辈的年轻人中,若可以多几个向少侠一样的人,实乃武林之福!”

柳青却叹息道:“大师过誉了,晚辈也只恨自己在武学方面的造诣太浅,不能回天乏术,应变也太过僵硬,竟还让这群恶贼有机会逃脱,今日若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无异于放虎归山,眼下所掌握的线索又寥寥无几,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无相大师略微诧异,缓缓道:“听施主的口吻,莫非早已知道刚刚那伙人是何来路?”

柳青道:“那四位黑衣人,在下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也确信已能猜出个八九分。至于那三位遮面女子、还有那群狰狞的西域番僧,恕晚辈眼拙,还不能妄加下结论。”

“若是小子没有看错。”一旁的贾病说道:“那三位女子必定是西域无极中的‘彼岸三仙子’!”

“彼岸三仙子?”柳青疑惑道:“那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