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240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十五)

明末大宗师 第240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十五)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参加这次安定门会议的,除了大明全国勤王军马总督卢象升、首辅杨嗣昌、总监军高起潜之外,另外还有两位兵部侍郎,一位朝廷勋臣,以及崇祯的亲信大监、提督东厂的曹化淳和率领京师三大营的几员大将。

平日杨嗣昌见了王德化或曹化淳,总是甘居下位,让这两位大太监坐在首席。今日的场面略有些个尴尬,只因卢象升一向瞧不起这班太监,认为自己是朝廷大臣,不应该巴结这些阴阴的阉人,这样会有失士大夫的气节,所以他略作谦让便拉着杨嗣昌坐于首席之上。

高起潜等人虽然心中很是不悦,但是他们对这位统兵勤王的统帅却也是无可奈何。居于上座的卢象升首先发言,他坚决主战,言辞间更是慷慨激昂,相对于在座诸人,却是相顾默然默默无声。

卢象升见此情景大为气恼,他厉声喝问在座诸将道:“东虏之敌已然兵临城下,诸公尚如此游移,难道就眼看着虏骑纵横,如人无人之境不成”

诸人分明是被他的正气所慑服,杨嗣昌和高起潜都破例地并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需要慢慢详议。杨、高二人丝毫不说他们自己不主张同清兵作战,但又不肯提出任何富有积极性意见。

倒是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因心中不满高起潜近两三年爬得太快,如今更是做了天下勤王兵马的总监军,他坐在位子上淡淡他说了句:“毕竟卢老先生说的是正论。”

会议一直开到了午夜时分,到定更鼓响的时候,会议还是没有结果。当大家议论,是否对清兵作战的问题时,高起潜更是说此事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可能在一次会议上解决;卢象升只是强调自己带领的一部分勤王军卒士气可用,而杨嗣昌和高起潜等却明白,大明军队普遍是士气不振、将领们畏敌怯战颇为普遍。

杨嗣昌觉得,卢象升所说的。号召京畿百姓从军而责令京师官绅大户出饷,是一个根本就办不到昏招,一旦筹饷定会遭到官绅大户的强烈对抗,而没有饷便又不能召募新兵;何况临时召募的新兵,估计也将经不起清兵的雷霆一击。因此会议拖沓到了后半夜,依然得不得统一的结果,只是徒然增加了卢象升心中的苦恼和忧闷。

从东郊传来的隆隆炮声,每一响都像是震撼着卢象升的心,使他在椅子上如坐针毡,此刻很想立刻奔回昌平军中,布置对东虏的作战,免得在这里与这些尸位素餐的大明权贵们浪费时间。

这时的一声炮响刚过,卢象升皱着眉头,站起来走到门口,他一手掀开蓝布面门帘,侧首向东,望望城外的通大火光,待他回过身来,向在座的大家拱拱手凄然地说道:“今夜郊外战火通天,城上争议不休,象升实感痛心请诸位原谅,学生尚有军务在身,须要料理,咱们还是改日再议吧。”

总监军高起潜正乐得今天的军事会议草草结束,他赶快附和道:“对,改日再议。”

大家下了安定门,彼此拱手相别。卢象升不胜愤慨,他纵身跳上自己的骏马五明骥扬鞭飞奔而去,既不谦让,更没有回头向诸公打个招呼。

杨嗣昌摇摇头,与高起潜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他请高起潜和曹化淳先上马。

高起潜没有立即上马,继续望着卢象升和五明骥的背影,连声称赞说:“好马好马少见的好马”

那几位京营大将,有人对今天的会议心中不平,但自己不敢说话;也有人畏敌如虎,看见杨嗣昌和高起潜坚决主张持重,才放下了心,大家这时各怀心事,上马分头而去。

卢象升回到公馆已是更交三鼓,家人告知卢象升说是有许多朋友前来看他,打听和、战的决策,有些人直等到将近三更时分才陆续散去。

第二天早晨,卢象升吃过早饭立即进宫陛辞。关于进宫陛辞一事,他在昨日的会议上,就已经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讲过了,所以到他一到朝房,候不多时,就有一名小太监走出来将他引进宫去,引他来在气势恢宏的左顺门外。

如那些出征大臣的陛辞情形相仿,皇帝并没有因为卢象升是入京为自己抵御外寇入侵,而出来与他见面,只有几个太监分两行站立殿前。

卢象升孤零零一个人立在汉白玉雕龙台阶下,他朝着皇帝办公的方向恭敬地跪下去,向着庄严而空虚的御座叩了三个头,高声唱道:“臣卢象升向皇上叩辞,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外人看起来,他口中的这句话只是一般的朝廷仪节,但是当卢象升说出口时,他自己的心里却充满痛楚和激情,强忍刀搅一般的心痛,他的语音微颤,几乎忍不住流出热泪,因为在他的心底似乎有一个极为不好的预感:在这次陛辞以后,恐怕不会再看见皇上了。

这时,一位太监走到台阶下,口传圣旨并赐给他一把尚方剑。卢象升双手捧接尚方剑,叩头谢恩,热泪再也控制不住,突然间夺眶而出。

离开左顺门,他到内阁去向杨嗣昌辞行。限于制度,杨嗣昌没让到内阁去坐,只把他送出午门;临别时候,他很想对卢象升说几句掏心窝的话,但是嘴唇翕动,终于还是没有说出口。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杨嗣昌终于忍不住,他小声嘱咐说:“九翁,皇上的意思你现在也很明白。国家之患不在外而在内,未能安内,何以攘外山西、宣大之兵,皆国家精锐。流贼未平,务必为皇上留此一点家当。”

卢象升没有做声,向他作了一个揖,回身就走,刚出承天门,他就接到从昌平来的报告,说是清兵虽然大部分向东便门和广渠门一带移动,但是也有游骑到安定门和昌平之间的地区骚扰。

他决定立刻回昌平军中,对身边的一个家丁说道:“你去告诉杨老爷,就说我因军情吃紧不能去看他,请他一二日内移驾至昌平一叙。”吩咐毕,他连公馆也不回,赶快换了衣服,在长安右门外上了马向昌平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