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237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十二)

明末大宗师 第237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十二)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皇帝朱由检听完卢象升这般杜鹃啼血般的肺腑之言后,自身也是动容。他终于咬着自己最后一颗槽牙,像是剜去了他的心头肉一般地狠狠说道:“但得卿肯受任,替朕分忧,至于所领军马之兵饷一节,朕即刻命首辅杨嗣昌与户部阁臣设法接济,不使大军为粮秣饷银所困。”

“谢万岁!”大功告成,卢象升心中没有轻松的喜,却只有深深的不安;他稳重地跪地、叩头、谢恩。

崇祯示意卢象升勿要多礼,继续又问了些关于昌平军中,以及宣、大、山西防务兵马的诸般情形,随着君臣二人的对话,崇祯那颗萌动的心再一次因为犹豫而冷却下来。

一方面,他觉得卢象升是直臣,其忠心可嘉,故而坚决主战也不无道理;而另一方面,他又怕一旦自己并没有十分信心的官军外战失败,这样面对强寇犯边,闯匪乎突于内,朝廷面临的危局将是更难支撑。

崇祯皇帝沉吟半晌,他对自己选定的这位御寇督师说道:“卿往年剿办流贼,迭奏大功。但东虏非流贼可比,卿宜慎重。”

卢象升进士出身,自然有着一颗七窍玲珑的心,但是他一向自律甚严;尽管他看出崇祯的游移不定,也不想对皇上隐瞒自己的观点,他进一步向皇上言道,“用兵作战,自宜慎重。但以愚臣看来,流贼中若李自成与李过一股,坚甲铁骑,部伍严整,其手下强兵悍将,不让安、史之乱贼,只是诸臣讳言,朝廷未及深知。今日如有人在皇上前夸张虏骑精锐,只不过为议和找地步耳。”

“我军新集,远道疲累。敌势方锐,总以持重为上,不可浪战。”崇祯感觉自己被直男带偏了,他不甘心地规劝直男莫要草率行事。

卢象升听到“不可浪战”四个字不觉心中一惊,火热的赤子之身,好像被一盆冷水从头顶浇到底。

他正要不顾一切地继续向皇上披肝沥胆地痛切陈词,已经在刚才的一瞬间燃烧尽了所有战力的崇祯,用近似于生理冷淡的腔调对卢象升说:“卿鞍马劳顿,休息去吧。至于战守事宜,可与杨嗣昌、高起潜等仔细商议,看如何进行方好。”

逐客令已下,卢象升就再不知好歹,此时也不敢再说什么,他只得叩头、辞出。

在他刚走到右顺门,一脚门内一脚门外之际,一个太监快步追了出来,他传旨说皇上在左顺门赐卢象升酒馔,让他赶紧随着自己往东而去。

皇上所赐酒饭,照例是有规制的。菜只四样,肚皮大小都不能认真吃;酒只一杯,还不能认真喝,只能把杯中的酒浇在地上,还得重新叩头谢恩,想要私自将皇帝所赐的酒馔携带出紫禁城,那么就只能用人头去换了。

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皇帝赐宴这样的事,一向被认做是皇帝的无上恩宠,更是朝廷重臣难得的荣光。卢象升为此感动到泪奔泪涌,他向北叩头,高声山呼万岁,同时在他近乎冰冻的心中,升起了一丝皇上又倾向对东虏作战的希望。

小口吃着皇帝的饭,慢慢抿着崇祯赐的酒,卢象升心中翻来覆去地不踏实,究竟是怎么回事情,他真想回府以后踏踏实实地卜算一卦。就在他胡思乱想,正要谢恩辞出之际,外面抬腿走进一人,冲着卢象升一笑,歉意地到,“又要打扰大人,还望海涵。”

卢象升心中开着小差,听闻有人说话随即一愣,见说话之人却是宫中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卢象升连忙起身与这位口碑一向甚好的内监叙礼。两个人稍作寒暄,王承恩便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卢象升走后,崇祯心中感到不安,他想着卢象升对自己的衷心,又想到朝堂之上群情汹汹,烦恼的一塌糊涂。他背着手踱出殿外想透一口气,抬眼望向高高升起的太阳,发现日生异象。

忽见朗朗晴空之中“炽日抱洱,下有云气一股,其曲如弓,弓背朝上……”作为被上天垂青、‘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的崇祯,心中骤然一惊,他强压住内心的惴惴不安,命王承恩赶紧去寻钦天监问询这是什么征兆而钦天监。

钦天监是掌观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机构。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属秘书省。

开元十四年,复称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又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时始称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一名,后被改称为钦天监,仍属钦天监。

此时的钦天监监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他忽闻皇帝传唤,即命擅长星象占卜的副监正高守谦进宫奏对。

崇祯对于钦天监副监正高守谦的奏对并不十分满意,挥退高守谦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平台召见的卢象升……

正如天朝古代有名的统帅那样,卢象升除精兵法、战阵之外,也曾专研易经中的占候之学,若论其专精的品级,可谓是占星望气之大宗师是也。卢象升得了皇命不敢耽搁,他赶忙漱口净面,走到殿外抬头仰望了好一阵。

心中惊骇而脸上丝毫不敢流露,此刻的异象他记得很清,那正是在汉朝人甘公、石申合著的《星经》、还有唐人邵谔所著的《望气经》上说过的天象;此主权臣当道,奸佞之人为祸朝堂蒙蔽主上的亡国之象。

查知此等灾难性的征兆后,他不觉心下大惊;但是卢象升却不能言明自己得出的卦象,于是他对前来代替皇帝问询自己的王承恩道:“请公公代学生回奏陛下。古书中云,此乃克敌致胜之兆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