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232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七)

明末大宗师 第232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七)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赤心不敢再去看红氏的那张脸,他挥手止住刚要开口说话的红氏,自顾自地说道,“我要回去,而且是我一个人回去!不要说话,听我把话讲完,因为即使你跟我一起回到大明,无论二爹哪里还是虎贲营,你都起不到丝毫作用。我不仅是指你的伤,不仅是你要抚养来亨长大成人;单只一个原因,你不知道大明崇祯十一年后的走向,而你的夫君——我却是知道!”

红氏的唇被李赤心的手指紧紧地按住,她没有升起一丝反抗之心,就是这样安静地看着李赤心讲话,就听那个沉重的声音在自己耳畔响着,“一,……;二,……;还有一定要让来亨读书。这几件事情我已经做了安排,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带着娃在这一世好好活着……”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这一点上‘浪潮’的提示中没有,自己也无从知晓,不过他还是要带走那个军袋,因为他需要狗一样活着的陈中景,需要陈中景超出那个时代的医学知识,他还需要军袋这个唯一能够三方沟通的媒介。

当然,这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李赤心的准备很详细,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红氏的伤情已无大碍,只要按照自己的嘱咐,她们母子即使没有自己的呵护,这里的财富也会让红氏与来亨在这个世界里比多数人活得好。

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的筹备。还好,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助力,使得五万一家三口带着大黄,能够在短时间内赶到了烧锅镇……

隔着军袋的的另一个世界里,当杨嗣昌同皇帝在文华殿谈话的时候,从昌平往京城德胜门的大道上,奔驰着一队面带征尘神情彪悍的骑兵,转向骑兵的人数大约在一百人左右。

这些骑兵胯下几乎都是来自口外骏马,他们时而加鞭飞奔,时而缓辔而行,以便让浑身上下冒着汗水的骏马稍稍缓一口气。

马蹄踏在霜冻的京畿大地上,在夜色沉沉的旷野里,清脆的凶猛如同暴雨的马蹄声,像是对寂静的无情蹂躏;这些疾驰的马匹,不时在附近已然残破不堪的村庄里,引起来阵阵汪汪犬吠,在这些村庄中的值守的庄丁们,躲在黑影中惊魂不定的向着大道上窥探。

领先在这些骑兵之前的,是一位头戴白麻网巾满脸憔悴之色的人,尽管暗夜中看不清此人的具体容貌,不过从他健硕高大的体型上看,应该是一员大明武将。

不过,令绝大多数大明子民猜想不到的是,这位一马当先驰骋在前的人,却是大明朝廷,挂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宣、大、山西总督——天启二年进士卢象升,纯粹的一位大明学霸。

越是靠近京师,卢象升的心头越是沉重,他放缓了坐骑五明骥的马速,渐渐这群彪悍的骑兵就将卢象升护在了队伍的中间。自从崇祯十年从五月间,他的父亲在回宜兴原籍的路上病故之后,卢象升短时间内连上十疏,哀恳崇祯帝准许他请假奔丧,允他茅屋草庐在家父墓前守孝三年。

卢象升在他的上书中说,自己希望将父亲埋葬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盖上三间草庐,他自己住在里边,谢绝交游,庐墓守孝安心地读三年书,然后再回到朝堂上继续为皇帝效大马之劳。

崇祯皇帝的心中比谁都明白,自己朝廷上的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儒臣们,在父母去世后都喜欢拿庐墓三年的话来自我标榜,自从他登极这十余年来,他实际上没有看到个一个大臣按照他自己标榜的那样做过;他认为卢象升请求回籍奔丧是真,庐墓三年只不过是“哈哈”罢了。

倘在寻常时日,他会立刻批准卢象升这样的大臣回籍奔丧、在家守孝,过一段时候如果朝廷需要他出来做事的时候,自己就下诏使他夺情起复重新回到朝堂之上。然而眼前国事艰难,军务紧急,崇祯不但没有准许卢象升请假奔丧,反而按照首辅杨嗣昌的推荐,升任卢象升为兵部尚书,加重了他的权责;而且崇祯还派陈新甲立即接替卢象升的总督职务,使他即可来京任职。

陈新甲悉知宣、大、山西并不平静,所以他上书云,自己尚在四川,因山高路远一时间没有办法赶去接任。不过,这时正值清兵入塞,在廷臣的交章推荐下,皇帝派人赐卢象升一把尚方剑,叫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援军。

卢家祖辈世受国恩,卢象升被夺情起复在礼教盛行的时代更是一种殊荣,当时为宫之人遇到父母去世,就必须辞去官职,回家守三年的孝期。倘若在守孝期间,由皇帝特旨出来供职,被称做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又叫做夺情起复。

在上月清兵入犯之前,京畿一带和他驻防的宣、大防区并无大的战事,他每想到不能为父亲奔丧这件事,就痛哭流涕,同时对杨嗣昌的进谏很不满意。不过卢象升是一个是大局的人,眼下清兵入寇京师危急,在大明的危难之际,他也只好暂时放下了奔丧的念头,立即带兵赴京勤王。

从阳和一路疾行,他只让步兵按站稍作休息,而自己同一万多骑兵则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赶路,实在困倦的时就,大军就在马鞍上闭一下眼皮,或是在喂马时和衣躺下迷糊一阵。

在今天午后,他带着近万骑兵到了京师的近郊昌平,随后而来的步兵,则会在三天之后方能赶到。在骑兵进驻昌平城之前,他自己率领几位亲信幕僚,携带在路上准备的祭品,步行来到大红门,卢象升一直走到长陵前,向武功赫赫的永乐皇帝致祭。

卢象升跪在地上,眼望朱棣的陵寝哽咽祝告:“唯愿仰仗二祖列宗在天之灵,歼灭鞑虏,固我边疆,以尽微臣之职;臣即肝脑涂地,亦所甘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