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228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三)

明末大宗师 第228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三)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百二十四节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三)

就在阿巴泰与济尔哈朗整队出发不久,就遇上刚才滦河河岸上的那一幕。他的这队人马屠戮完整个村庄后,每各佐领和不少弟兄的战马上都绑了一个掠来的女人。在这些人的眼中杀掉这些累赘的两脚羊当然干脆,不过能够带回去总是一份资财和玩意儿,阿巴泰也对这些悍将的做法很是无奈。

他问了身边的济尔哈朗,他也表示没有更好的法子,阿巴泰想了想,下令道:“差几名甲兵,将这些两脚羊押回大营收管,各人捉到的玩意儿自己要做好记号,等大队回去后再各自认领。”

由于少了那些被抢掠来的女人们的拖累,他们这一队人马的行军加快了不少,探马不久就接到了前面哨探的探报。前面的一员哨官飞马来请两位贝勒爷登上了近处的一座小山,阿巴泰与济尔哈朗两个人眼见那队打着“刘”字旗号的人马正远远的驰来。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一齐盯住刘字大旗下,那匹枣红马上骑乘的将官,过了好半晌,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对方点点头,说道:“是他!……”

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对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而言,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明廷由于连年内外用兵,财源匮乏,于崇祯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大明朝廷从工科给事中傅元初所请,开福建海禁,通商佐饷。

正月二十三日,崇祯皇帝钧旨,裁南京冗员八十九人。吏部主事二,户部库大使五,兵部主事二,会同馆大使二,工部侍郎一,主事三,都察院御史七,照磨一,通政司经历一,大理寺左右寺丞各一,翰林院孔目一,詹事府主簿一,国子监助教一,光禄寺署正二,行人司副一,宗人府经历一,生药局大使一。

二月《皇明经世文编》纂成。《皇明经世文编》是明末著名的争论家、军事家,崇祯十年进士,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编辑,全文共计五百零四卷,补遗四卷,共分政治、文教、武备、皇室四大类,子目六十一项、集明初至明末四百二十七人之文集奏稿,保存了大量明代政治经济资料,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该书还收集了相当多的清朝统治者祖先和明朝的关系,记录了清朝皇帝最不愿意让人们知道的史实,因而该书也是研究清朝前期历史的重要文献。是书编辑始于崇祯十一年,十一有编成。参加选辑二十四人,列名参阅一百四十二人。

“没想到窝囊废崇祯,居然也不是废柴,他竟然……”,他读着装帧精美书页泛黄的《皇明经世文编》补遗四卷,心中到有些同情起这位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皇帝来。

昨晚在红氏的坚持下,一家三口特别是在红氏带病坚持工作的感召下,李赤心牵着陈中景为先导,解除无数危机四伏的机关,破开一个个看似玄幻的阵法,胜利挺进到了豹哥在这所房子中的核心区域。

收获连连惊喜不断,最让李赤心惊奇地是自己婆娘的一身异术,看着红氏走无形绕八卦,穿花绕蝶般地破解了陈中景都无法解开的迷局,“却是开了眼界,果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人们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糟粕啊……”

要不是自家红氏镇宅替他护法,李赤心昨晚不说在陈中景的指点下,也奈何不了豹哥设下的重重机关;就是这间后院那几间貌似普通的仓房,都让他与儿子李来亨无可奈何。

昨日一晚上李家可谓是收获颇丰,将毒贩子的财物据为己有的同时,他发现其中许多的战利品,完全出乎了一位房地产行业董事长的想象。虽然初战告捷,只是眼前的收获就已经让李赤心大喜过望,而据红氏的初步估算,眼下的东西只不过是豹哥藏品的十之二三。

顾不上理会工蜂一般忙碌的自己妻儿,他先是大致检阅了一下豹哥的武器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李赤心吃惊地发现,“这个豹哥真是个祸害,但只看他私藏的军火,就够他吃一百次枪子的了”

李赤心发现这位豹哥真不愧是一位全才的收藏家,他的藏品中不仅有枪械、毒品,“咦!”李赤心还意外地从豹哥收藏的古籍书架中,发现了这本《皇明经世文编》的补遗四卷;强压住自己心中的兴奋,李博士继续发奋苦读……

最吸引他的还是一条关于李自成的记述,“李闯兵败梓潼。崇祯十一年正月初四,李自成等部闻洪承畴率军入川,齐聚川北。洪承畴檄川中诸道兵严守要害。农民军据险守川北,久粮乏,承畴以川师诱之,亲率陕兵设伏于梓潼。十三日,自成在梓潼被困,与承畴战不利,率余部走还陕西。”

“……”

“张普薇起义。光泽铅山间的棋山,有无为教徒活跃其间,密以烧香为记”,读到这里,李赤心心中一惊,他不由得小声惊呼到,“尼玛,这位张普薇可是岳父王大教主的外甥,也是自家娘子的表兄,这根本就是自家镇宅神兽的组织啊,不行我要向自家神兽问问,看是怎么回事?”

他仔细地向后翻看,只见书中记录:“崇祯十一年正月,十二日夜,无为教徒张普薇突围铅山县城,拥众横行,其党江义、周入等冲弋贵界。巡抚解学龙檄分守湖东道林日瑞推官吴铸合福建兵剿平之。并捣棋山,破散其党。”

“我勒个去,已经被剿灭了!看来通讯手段不发达,就是误事啊!”李赤心暗叹一声,“不过还好,记述中没有自家大表哥被擒或者被官军捉去做鱼生的记载。”

李赤心定了定神,将手中的书页向后面翻开,“黄道周论人才。崇祯十一年一月十二日,崇祯御经筵毕,召诸臣问保举、考选孰为得人、少詹事黄道周答:人才如树木,须养之数十年始可用。近来人才远不及古,又经摧残之后,必须培养。既复班,崇祯帝又问,道周答:立朝之才,存科心术;治边之才,存乎形势。先年督抚未讲形势要害,浪言剿抚,随寇团走,事既不效,则谓饷不足。其实新旧饷约二百万,可养四十万之师。今宁锦三协兵仅十六万,似不必别求供剿之用。崇祯帝以为然。”

看到这里,李赤心摇了摇头,“黄道周,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好像还与自己娘子有些瓜葛,不过咋记不起来了……”

既然涉及到自家婆娘,李赤心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这个黄道周,“一个是反政府的教派领导人,一个是政府负责教育储君的预备人才,两个人应该不会涉及社会伦理与道德的范畴……;那么是因为什么,让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