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翘楚朱元璋 > 第九章 朱元璋克定远攻占滁州 郭子兴

第九章 朱元璋克定远攻占滁州 郭子兴犯糊涂禁闭义子(10.5页)

定远是个小城,墙矮人少,不到一万户,为下等县。设有中等千户所,镇守长官达鲁花赤(正五品)是蒙古人,还有一名千户(正五品)。

此县县尹(从七品)姓王,原是定远张桥乡赤塘村(今属张桥镇)的土豪。县里人都叫他王总管,张桥乡的人称他赤塘王总管。

定远千户所有一个百夫长,叫胡海,也是定远人。他得知朱元璋横扫横涧山附寨、包围了缪大亨的消息后,开始担忧,断定朱氏红军不久就会攻打定远。心想:到那时不死也是俘虏。与其那样不如早日脱身,谋个好前程。于是,悄悄离开军营跑到横涧山,投奔了朱元璋。《明史》称其“自拔(自己动摇)来归”。

朱元璋得知他曾是百夫长,便让他继续做百夫长,跟随徐达。

朱元璋根据守城的经验,很清楚凡是强攻,即使攻下,人员伤亡都非常大。不到万不得已,小城也不能强攻。

1354年二月的一天,他先派汤和、费聚带几个人进城了解元军部署及数量情况。得知千户所及兵营设在西门附近,驻有汉军500人马,每天有四个小队在四门守望。北城县衙附近有个小兵营,驻100人,负责城门的开闭、守卫和街面的巡逻治安。县尹王总管带着10个兵住在县衙内。为了防范西面山区的民间武装,平时西门都不打开。

朱元璋决定采取郭子兴夺取濠州的方式,里应外合智取。先派汤和、费聚各带10个兄弟携带匕首混进城住进客店。半夜丑时,汤和等人杀掉东门守卫,费聚等人杀掉北门的守卫,打开了城门。徐达及三个头领带驴牌寨3000兵进入东门随汤和穿城突袭西城的兵营,消灭了睡梦中的汉军。朱元璋携其余兄弟和冯国用领3000士卒进入北门直奔县衙和小兵营,翻墙入内,杀死了王县尹,俘虏了所有的元兵。

第二天,朱元璋叫刘英书写几份安民告示,张贴在四个城门和大街十字路口。告示宣布:定远已被红军收复,由红军将领朱元璋管辖,废除元朝各种差役及苛捐杂税。红军办事劳民一律给予酬劳。一切生活、经营照旧。如有案情,禀报县衙,由红军县尹刘英公正处理。各乡自保武装愿意归附、改编的,请到县衙小兵营登记。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定远乡村及滁州一些设寨自保的乡民武装纷纷前来投靠。其中有一个相貌如同雄狮的人,叫丁德兴。

此前说过,定远县西北丘陵山区有一座山叫韭山。因自古长有很多野生韭菜,故名。此山距离定远城直线距离19公里。金国侵犯宋朝南下时,濠州人王惟忠聚众于此,在山上垒石为城,抵抗金人。

1353年,定远人华云龙聚众造反,占据了韭山。得知朱氏红军攻克定远,势单力薄的华云龙带领1000多人走出山区,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便任命他为千夫长,继续带领他的队伍。

前来投靠的还有一对兄弟,哥哥叫郑遇霖,弟弟叫郑遇春。他们也带着一支乡民部队,有一千来人。朱元璋便任命郑遇霖为千夫长,郑遇春为副手。

定远安定后的一天,朱元璋召见冯国用两兄弟。他已经得知冯国用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在横涧山阻击东寨、攻打东寨时,也看出冯国胜勇猛敢拼,亦懂谋略。

朱元璋的宿卫郭兴把两人引到千户所客厅时,朱元璋已经先到。两人落座后,他才仔细打量冯国用。

冯国用三十来岁,生一张椭圆丰脸,长一对柳叶眉——弯长而秀,浓中带清,眉尾上扬,伏射天仓;眉下嵌一对鸬鹚眼。印堂较宽,下挺一只君子鼻——梁高不露骨,山根宽而有势;年寿挺拔,准头圆润有收;兰台、廷尉适宜。唇蓄短须。

再看他的打扮:头戴青蓝儒巾,身穿青色宽松斜襟长袍,足踏一双皂色皮靴。

古代面相学认为:柳叶眉主使交友忠信,心地慈善,聪明好学。君子鼻者为人正直,遇强不怕,见弱不欺;少年得志,中年大发,富贵双全。

上茶后双方交谈起来。朱元璋开门见山问道:“当今若取天下,何处为最好?”

冯国用答道:“集庆(今南京)古称金陵,乃我华夏东南经济重镇,现有人口60多万。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生产大量丝帛,专业工匠就有6000多户。税收丰厚。其地貌有‘虎踞龙盘’之形,三国孙权、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均在那里建都。东晋长达104年。宋国有60年,齐国代之42年,梁国继之56年,陈国较短也有33年。自南唐定都金陵,市场更加繁荣,商贾云集。此外,金陵北有长江天堑阻隔,若以此城作为根据地,便于横扫江南。有了江南后盾,进可挥师北上,一统天下。若时运不济,北方不定,退回亦有半壁江山。,只是,须要做到两规(规矩)六事。”

说到这,冯国用有意打住。

朱元璋马上问道:“哪两规?”

“一是军队必须纪律严明,入城下乡,不可骚扰、侵犯百姓。有犯则罚。

二是征粮适度,税赋适当。”冯国用有意停下,吃口茶,并不接着说“六事”。

朱元璋很感兴趣,又问:“那六事耶?”

冯国用这才继续说:“一事是朝廷大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事是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事是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事是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事是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事是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这六事,朱元璋大部分没听懂,但是心里很高兴,得到一个重要人才。

他实实在在地说道:“冯先生,有几事我一下子还听不明白,尔留在府下且做我的参谋如何?待我有空时,再细细向尔请教。”

冯国用觉得这个职位很适合自己,马上就答应了。

朱元璋接着了解了他们队伍的情况,都是青年壮丁,便问冯国胜道:“尔带领你们三千士卒做我的亲军如何?”

冯国胜抱拳应道:“在下唯朱公马首是瞻。”

朱元璋便说:“那尔兄为亲军指挥,尔为副指挥。亲军的日常事务主要由尔负责。”

如此安排,出乎冯氏兄弟的预料,他们为投靠这样的主公感到幸运。

朱元璋攻取定远不到五个月,各乡及邻县山寨武装的归附使他的军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扩充到一万余人。其中一支武装,为首的叫王弼,善使双刀,外号双刀王。朱元璋任命他为百夫长,率部跟随徐达。

朱元璋首先任命郭英(19岁)为千夫长,先由他挑选1000名适合射箭的士卒,组成第二支弓箭部队。

接着,叫汤和从投靠的乡兵中挑选有手艺的200余名工匠,组成一支工事队、一支兵器队。

随后,分次任命耿炳文(20岁)、张龙(岁数不详)、陈桓(岁数不详)、孙兴祖(19岁)、唐胜宗(19岁)、陆仲亨(18岁)、丁德兴(27岁)

陈德(24岁)、王志(19岁)九个兄弟为千夫长,每人统领1000人,确定百夫长及九夫长,组成他们的部曲。

24骑中最小的是谢成(15岁),朱元璋让他和李新跟随自己做传令亲兵。1355年,他跟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1356年(丙申岁),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后,年满17岁的谢成被任命为行营总管。

朱元璋崇尚兵不在多而在精的理念。他的19支千人部曲加上汤和带领的驴牌寨3000兵及华云龙的1000多人、郑遇霖的1000来人和冯国用兄弟的3000亲军,已达27000余人。再加上缪大亨的一万多兵马,朱元璋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近四万兵马,已经超过濠州七个元帅的兵马之和。

1354年五月,鉴于朱元璋占领定远、扩大队伍之功,郭元帅依序晋升他为管军总管,成为大将军。

此时,有了管军权力的朱元璋便调整部队的从属关系:提拔花云、费聚、徐达、郭兴为镇抚将军,并报郭子兴元帅知晓(备案)。

他首先把华云龙、张赫的千人部曲分给汤和将军统领,加上驴牌寨的兵马共5000人。

把郑遇霖、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四个部曲交给花云将军指挥,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5000余人。

把陆仲亨、丁德兴、陈德、王志四个部曲分给徐达将军统领,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5000人。

把张龙、陈桓、孙兴组三个部曲分给费聚将军指挥,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4000人。

把郭英、周德兴两个部曲交给郭兴将军统领,共3000人。

此外,朱元璋将老成持重的吴良及吴禎的部队作为机动部队,由自己直接指挥。

一天,心情舒畅的朱元璋走出县衙,到街上看看,感受感受自己打下并治理的第一块天地。

忽然,他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一个包子铺门口乞讨,衣衫褴褛,不由想起自己当年曾在定远乞讨。朱元璋走过去买了两个包子给小孩。

等他吃完才问道:“尔叫甚名?”

“沐英。”

“多大了?”“八岁。”

“尔的爹娘耶?”“都死了。”

可怜的孩子!朱元璋的心头不免发酸,说道:“跟我走好吗?每日有饱饭吃。”

听说“每日有饱饭吃”,小沐英半信半疑,点点头,让朱元璋拉着手,进了县衙。随后,朱元璋和马秀英商量好,将他收为义子,改名朱文英,由马夫人照看。

时年五月,彭早住小不忍,与赵均用发生火并,不久气病而死。其子统领了他的部队。郭子兴失去好友彭公,在濠州的日子却越来越难。孙德崖则想再借赵均用之手加害于他。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马上捎信给赵均用,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否则决不留情!慑于朱元璋几万兵马,孙德崖再也不敢对郭子兴动手。

定远毕竟是个小县城,27000多兵马根本放不下,驻扎一万人已经拥挤不堪,一大半驻扎城外。当年郭子兴也是如此才夺取濠州。

因此,朱元璋决定攻打滁州,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后,根据冯国用的建议,由兵器队制作了两件大型攻城器械,制作了300杆臂张弩及一批弩箭。弩gong、弩箭交给郭英部队使用。

臂张弩是靠臂力拉弦开弓的一种特殊弓,主要由弩臂、弩gong、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弩的开弓装箭时间比普通弓长很多,但是射程远,命中率高,杀伤力很强。它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程杀伤武器。

六月辛卯朔日(初一),张士诚的部队攻占了扬州。

六月丙申日(初六),元廷中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达实特穆尔奉旨率兵讨伐张士诚,结果战败。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枢纽,又是江南的门户。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甘心,下诏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佛嘉律会同达实特穆尔再次进兵讨伐。最后收复扬州。

六月己酉(十九)日,赵均用率部攻克泗州盱眙县(今属江苏)。

第二天庚戌(二十)日,彭早住之子率部攻占泗州(今江苏泗洪县)。遂与孙德崖、赵均用分道扬镳。濠州城只剩下孙德崖等四帅和郭子兴。

在定远,朱元璋依靠冯氏兄弟、刘英等人,使军需事务、民政事务趋于正常,社会安定有序,为攻取滁州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1354年秋七月,朱元璋留费聚、郭兴七千人马镇守定远,率汤和、花云、徐达三支部队15000多将士和吴良的机动部队南下攻取滁州。冯国用、冯国胜带领3000亲军押送粮草殿后。每支队伍都高举一面缝有金色“朱”字的红旗。

他命花云所部为前军,作为先头部队开路。此时的花小将,尽管脸黑,却打扮秀美——头戴红色花状巾,发髻的罩巾扎成花瓣形,巾角斜分两边;身穿绛色对襟战袍,上覆麻织姜黄披肩;腰系一条黄丝绦,打了个蝴蝶结;足穿一双轻便密实棕鞋,内著白布袜,裤脚缠了数道姜黄绑腿带。

真可谓:一两棕鞋八尺藤,踏遍江北又金陵。跟随元璋打天下,花巾棕鞋淮西行。

朱氏红军途经岱山湖西侧的烟笼山时,突然和一支土匪队伍遭遇,双方都很意外,停止前进。这时两旁没有其它道路可走,谁调头后退,谁就会被对方追杀,生死难卜。

狭路相逢勇者胜。花云左手持枪、右手握剑,跃马独自冲向匪军。他边冲边喊:“想活的避开!”

前面正中的土匪头领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还没有反映过来,花云一剑砍开他的脖子,鲜血四溅。这个头领眨眼之间倒下了马,后面的土匪大惊失色,纷纷闪开。躲避不及的,接二连三倒在花云的剑枪之下。

后来,有一土匪头领提到此事说:那个黑脸将军实在厉害!不可阻挡。

看见土匪头领被砍下马,偏将郑遇霖立刻大喊一声“跟我冲”,率领士兵跟随花云一路冲杀过去。惊慌失措的土匪们吓得纷纷钻进路旁的树林草丛,让开了道路。

晌午,朱氏红军在滁州西北的大柳村休息、吃了午饭。傍晚到达滁州城西约30里的珠龙桥乡(今珠龙镇)后,安营扎寨。在一圈高低起伏的栅栏内,绿色的山丘草地上,展现出几座白色的圆形穹顶帐篷。这是缴获定远元军的,一座是朱元璋和冯国用居住,一座给亲军卫队居住,其余给镇抚及随从使用。还有一大片青蓝色三角形帐篷,是新做的。

第二天,朱元璋接到行营门卫报告,有一个自称里正的人带着一头杀好的肥猪和几罐酒求见。

朱元璋走到营门一看:来者三十多岁,头发梳的溜滑齐整,发髻裹一条青丝逍遥巾;身穿青色斜襟长褂,脚穿青色圆头布鞋。儒雅可亲,神情谦卑。

来者也打量了朱元璋,见他一副将军装束——头戴红色雷巾①,身穿柳叶甲战袍,裹一件绯色丝罗悍腰,外加一件淡蓝色小杂花袍肚;腰系棕红镶贴乌犀笏头革带,脚蹬棕黄牛皮靴。

这套服装原是定远县蒙人达鲁花赤的。朱元璋长得高大,一穿正合适。他象郭子兴一样,也不喜欢元将的头盔,没有要。

来者已经打听了首领的姓名、职务,见了朱元璋,拱手施礼,自报家门道:“将军阁下,小人李善长,珠龙桥乡龙福里里正②。”

李善长,生一张椭圆脸,略瘦。长一双武明眉——弯长有角,极为清秀,居额(眉骨)过目,不散不乱,眉伏五彩③。眉下嵌一双睡凤眼。印堂宽度适中,下卧一只胡羊鼻——山根微低有气势,年寿丰而不露骨,准头圆尖微下,兰台、廷尉分明,法令(鼻翼侧部)清正,鼻大而正。上唇蓄有长须。

古代面相学认为:武明眉主使聪明能干,富贵之相,得美贤之妻,生贵子。睡凤眼主使温柔、正直、富贵。胡羊鼻者为人精明能干,白手大发,妻荣子贵,万般达成,应是先军后政之相,大富大贵。

朱元璋见李里正长相、气质不俗,便把他请到圆形大帐内,坐下交谈。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珠龙桥乡人。家庭尚可,少年时读过私塾,遵循家训,温良恭俭让。人很聪明,会计划,策划的事多数都能完成。

朱元璋有意考察他,问道:“当今四方都有战争,何时才能平定?”

李善长带着奉承答道:“秦末大乱,汉高祖以布衣之身起事,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喜欢杀人,五年成就了帝业。今日元朝纲纪已经混乱,天下土崩瓦解。朱公生于泗州,距沛县不远,其山川有王者之气,朱公应当接受。如果效法汉高祖的所作所为,不愁平定天下。”

朱元璋听了,心里很舒服,拱手说道:“受教了!”

接着,请他留下。李善长虽然大朱元璋10岁,但是看出这个后生胸有大志,且能从善如流,就欣然答应。于是,朱元璋请他暂时担任掌书记一职。

打下滁州后,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幕府参谋,参与军机谋划,并主管军需粮饷。

定远被红军智取,滁州的元军加强了戒备,增加了城门附近的巡逻和城头的守军。关闭了北门、西门。白天只打开南门和东门,对进城者严密搜查。

滁州城,唐高宗永徽年间(250-255年)开设四门。

东门叫通淮门,南门叫济江门,西门叫朝天门,北门叫望泗门。一条南北向大街(今南谯北路)连通南、北门。一条东西向大街(今双拥路)连接东、西门。上水关和下水关位于东、西两门南侧。在这两条大街相交处便是滁州宋城中心。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拓建滁州唐城,周长7里362步(约4550米)。各门增筑月城(半月形瓮城)护卫。瓮城城门前无壕沟,与城外陆路相通。

东墙(含门)长约967米,约位于今日古城下水关(环城路)的南北延长线上。南到环城路东南角南面,北至护城河遗址东北角内侧。

南墙(含门)长约1000米,约位于今日南环城路及宋城街南侧。东头连接东墙南端,西头到宋城街西端(护城河西南角内侧)。

西墙(含门)长约1333米,约位于今日古城(穿城河)上水关南北延长线。在上水关以南一大段偏东南方向,西墙南端连接南墙西头,北端到太平巷西面护城河遗址西北角内侧。

北墙(含门)长约1250米,约位于今日北湖公园南岸的东西延长线上。西段在北大街西侧沿护城河折向西南,连接西墙北头。东端在护城河遗址东北角内侧连接东墙。

一条小河从城西的上水关流向城东的下水关,在古城中心区与南门之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下半圆形。

城墙外均有壕沟,从城西之湖(今城西水库)引水形成护城河,易守难攻。但是瓮城之门前面没有濠沟,成为防御的薄弱之处。

滁州为元廷中等州,属扬州路,辖来安、全椒二县。镇守长官达鲁花赤和知州均为正五品。驻有三千兵马,由两个镇抚指挥,达鲁花赤统领。

一日夜晚,满天繁星。五更时分(凌晨3—5点),朱元璋的两支前锋军队沿驿道悄悄到达距北门瓮城约2里地时停止前进。

一支军队改走乡道转到东门瓮城前2里地的驿道上。接着,两支队伍继续前进,离城门大约30丈(95米)时,停止待命。

两支队伍前面各有一辆奇特的牛拉车,蒙着一大块青蓝布,将士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此车由一头牛拉动继续慢慢前行,单独到达城门前约50米时停止。驭手解开绳索,把牛牵到一边稍远处。跟车的士兵拉下遮蔽布,6个士兵有两人跨入车内,在前杠撞木左右两边站立,4人成排在车后站立,等待攻城的命令,准备推车。

此车是宋代以前曾经出现过的攻城撞车,木制结构,全部卯榫连接。

底盘为长方框形,由四根边长0.48尺(约15厘米)的方木组成,总长7尺(约2.2米),宽5尺(约1.58米)。前杠内收0.6尺(约19厘米),使两帮凸出两个头。

其四角立四根方柱,边长0.48尺,距地高5.4尺(约1.7米)。两帮前后靠近四角处有四个板式轮,直径2尺(约0.63米)。两帮前后柱上部各有一根原木纵梁,直径约0.3尺(9.5厘米)。两后柱离地2.5尺(约0.79米)间有一根原木横杠,直径约0.3尺。作为推车柄。

前后柱头上,有两根斜方木相靠组成“人”字梁,边长0.48尺。梁顶距地面7.2尺(约2.28米)。左右靠梁上下端各有一根檩木,直径约0.3尺。靠梁和檩木上铺装1寸厚(约3.2厘米)的木板,形成两面坡蓬顶。前后左右出檐。

撞木长8尺(约2.53米),直径1尺(约0.32米)。前后各拴一根“Y”形粗麻绳,分叉的两根麻绳分别拴在两根斜梁上。撞木离地约3尺,为去皮原木,撞头加工成圆锥形,两侧间隔安有三个圆木柄,以便左右三人向后拉动撞木。这种撞车是朱氏红军的“改造升级版”。

等天蒙蒙亮时,朱元璋下令攻城。红军同时进攻北门和东门。撞车接近城门时,被城上的元兵发现。也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几名弓箭手纷纷向撞车放箭,射中车顶的箭头只是扎进木板,无法穿过。

这时,30名穿戴头盔、铠甲的弓箭手前行到距离城墙约30米,排成三排轮流向城头放箭,掩护撞车兵。撞车靠上城门后,6个士兵拉动撞木不停地撞,撞了十来分钟,就把城门撞开了。接着进入瓮城内,迅速把撞车推到主城城门前。

50米外等待的前军先锋耿再成、郑遇春各领一支队伍迅速冲进两座瓮城,分左右两路跨上石梯杀向城头,消灭了瓮城的值班守军后,又杀向主城头的守军。

经过十多分钟,撞车又撞开了主城门,两处瓮城外的三支主力部队冲进主城。一支奔向州衙,一支奔向万户府,一支冲向兵营。

一支部队由镇抚汤和携华云龙等带领;一支由镇抚花云携郑遇霖等带领;一支由镇抚徐达携陆仲亨等带领。兵贵神速,不到一个时辰,天大亮时,红军就结束战斗,占领了滁州。俘虏元军2000余人。

州衙成了朱元璋的办公地和住所。其前院依然是行政办公地,中院作为处理军务的场所。

朱元璋攻取滁州后,广贴安民告示,开仓救济贫困市民,深得人心。紧接着,把定远的七千兵马及将领家眷迁到滁州,命令横涧山的缪大亨带领部分兵马镇守定远,并协助刘英处理政务。

接着,朱元璋擢升耿再成、郑遇春、吴良为镇抚,把俘虏编进他们的部曲。嘉奖的当晚,大摆庆功宴,犒劳全军将士。

一天,滁州名儒范常骑马来到州衙,手持马鞭抱拳向门卫行礼后,请求拜见朱元璋。

范常,字子权,滁州人。朱元璋早已听说他的大名,马上请进前院右边厢房的客厅,吩咐侍卫上茶,接着交谈起来。聊了几句就觉得情投意合。于是,朱元璋请他留下,做自己的事务顾问。范常欣然答应。

以后,朱元璋有什么疑问总爱问他,范常则详尽如实地回答。

又一日,门卫向朱元璋报告:一个自称是虹县(今安徽泗县)人的黑脸大汉请求拜见。朱元璋虽然不知此人,仍然吩咐带他到客厅。

朱元璋进入客厅,那人正在站立等候。一看,果然面黑。

黑大汉身材较高,膀阔腰圆,发髻插一牛角簪,没有裹巾。其脸方圆略长,长一对山川眉,下嵌一双虎眼。印堂略宽,下卧一只花鹿鼻——山根、年寿略挺;准头丰满圆明,虽高而不尖,色润不露孔。他唇留八字长须,下巴一溜刺猬似的络腮胡,直达耳根。一副武将之相。

朱元璋心生欢喜,请他就座。

那大汉抱拳作揖,说道:“将军在上,小人胡大海,久仰将军威名,愿在尔的手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马上应道:“好、好!尔先在我后院住下,何如?”

胡大海又道:“在下还有老婆、小孩。”

朱元璋笑笑说:“无妨,给尔找间房子,一起安顿。”

随后,叫来主管军需、后勤的李善长,令他安顿胡大海一家。

古代命相学认为:鹿鼻之人心性仁慈、好义。对于胡大海来说,这个优点也是他的致命缺点。

不久,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带着儿子小保从家乡泗州盱眙县前来投靠。朱元璋把14岁的外甥揽入怀中,询问了他们这些年的情况。这时才知道,十一年前,他的二姐已经饿死,李贞好不容易才把小保拉扯大。他的二哥、三哥也不幸去世了。听到亲人的噩耗,朱元璋的眼眶渗出了泪水。

他对李贞说道:“恁子(这样),二姐夫,我给尔安排事做,小保就由我养,收为义子。尔日后遇见合适的人,再成个家。何如?”

李贞没想到统帅千军万马的朱元璋还愿意抚养小孩,并为他的将来着想,真是求之不得!鸡啄米似地点头答应。朱元璋写了张便笺给他,叫他找李善长安置。

随后,朱元璋带小保去见马夫人,对他说道:“从今日起,尔做我的义子,改姓朱,叫朱文忠,跟尔义母读书识字,做点家务,好耶?”

小保很懂事,应道:“好,我听义父、义母的。”

朱元璋接着说:“待尔满十六岁,再送尔到军中习武。”

过了十多天,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和女儿从娘家来到定远城,说是看望朱元璋。

朱元璋明白,十年前大哥去世,大嫂独自拖儿带女到今天实属不易,不等她开口求助,就主动说:“大嫂,尔既然来了,若想留下就莫走矣。我安排尔到军需库房做事,管理军服、被铺等。文正就跟我做义子,入伍历练,好不好?”

大嫂喜出望外,连声道:“好、好!谢谢尔!”

朱元璋则说:“自家人,何须言谢?”

不久,元将王忙哥麾下的小校赵德胜打听到母亲在朱元璋军中做事,又见元军**,便弃妻离军来投朱元璋。

只见他身材魁梧,生一张佛手瓜脸,上宽下窄。长一对短促眉——眉短清秀,稍宽居高,尾端略散。也是凑巧,眉下嵌一双水牛眼。印堂较宽,下卧一只石狮鼻——山根低凹、较短,年寿弓凸丰满,准头较大,兰台、廷尉宽大不露孔。

古代面相学认为:短促眉主使忠实勇敢、重义多情、长寿;若配水牛眼者,大富中上贵,子孙满堂。石狮鼻主使武贵,却无善终。

此人臂力很大,擅长于马上耍槊。其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人称黑赵岁。

朱元璋与他交谈后,很高兴,任命赵德胜为帐前先锋。

朱元璋在滁州顺风顺水,百鸟朝凤,上下齐心、团结,亲人相聚、和睦。

而待在濠州的郭子兴势单力薄,心想道:这样长久下去,恐怕是“天有不测风云”。八月份,他忍痛放弃自己的濠州城和豪华帅府,带领一万人马来到滁州。

朱元璋当天在州衙参拜义父后,即刻说道:“义父,从今日起,这里就是尔的帅府,全州军务民事皆由尔处置。明日我把镇抚都叫来,交尔一统指挥,我只带亲军三千人,何如?”

郭子兴听了,很满意,应道:“甚好!”

当天,朱元璋就搬到万户府,把州衙让给了郭元帅。

第二天,汤和、徐达、花云、费聚、郭兴、耿再成、郑遇春、吴良八位镇抚按照朱元璋的通知来到州衙帅府。

众将参见郭元帅后,朱元璋对他们说道:从今起,尔等统一听从郭帅的号令。

众将齐声答道:诺!

郭元帅接着到各个驻地视察新部队,朱元璋带路,八位将军随后。

各营房井井有条,纪律严明,纷纷练兵——有些在操练刀术,有些在操练枪术,有些在练习射箭,有些在练习盾牌防御。各个队伍都兵强马壮,气势高昂。

郭子兴见了非常欣慰,深深感到朱元璋治军有方,胜过亲生儿子郭天叙,欣喜自己当初看中了他。

久而久之,朱元璋的才干、威望使得郭天叙的嫉妒心日益加重。他时不时在父亲面前编造或放大朱元璋的是非。

朱元璋交了兵权。很多事不必管也不便管,待在帅府时常无聊。于是,他就带着谢成到部队走走、看看,和8个领兵兄弟喝酒聊天。今天到汤和的部队,明天到徐达的部队,后天又到吴良的部队……

有时候,他还到冯国用家,请教那个“六事”。有时候到李善长的办公地点,随便问问军需情况,看看大嫂。有时候到范常家,聊聊古代的帝王将相。

这样一来,他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朱元璋没有想到,郭天叙却这样对郭子兴说:“元璋这些日子常去那几个老乡的部队,喝酒闲谈。不知他们谈些甚。”

“听说元璋今日到冯国用家,不知谈甚。”

“听说元璋今日到范常家,不知谈甚。”

郭子兴的心胸并不宽阔,看见朱元璋开创的天地比自己好,招的兵马比自己多,深受军民、儒士拥戴,心里已经有些酸溜溜。听多了郭天叙含沙射影的话,自然对朱元璋产生了疑心,开始疏远、冷淡他。

一天,朱元璋又到冯国用家聊天,冯氏留他共进晚餐。

晚饭时,郭天叙对父帅说:“元璋未回,今晚定在国用家吃饭。听说他还有一万兵马留在定远。”

“一万兵马!何人带领?”郭子兴吃了一惊,问道。

“据闻,由横涧山归降的缪大亨带领。以前是朝廷的黄军。”

饭桌上,张氏夫人听见后,瞟了郭天叙一眼,没有作声。

晚上,朱元璋回到帅府,郭子兴黑着脸问他:“听闻,尔还有一万兵马?”

朱元璋马上反应过来,单腿下跪自责道:“义父大人,是有一万多兵在定远,首领叫缪大亨。孩儿有过,一时疏忽忘了,并非有意隐瞒。”

“军务要事,居然忘了、不告上!该不该罚?”郭子兴斥责道。

朱元璋明知是借题发挥,却是忍了,应道:“该罚。”

接着,恼怒的郭子兴把朱元璋关了禁闭,也不说关几天,也忘了叫人送饭。

第二天上午,得知消息的马秀英去看他,才知道没有人送饭给朱元璋。

她埋怨道:“我要不问尔,尔也不说!”

朱元璋带着笑意,宽慰她道:“当年离开皇觉寺去化缘,时常挨饿。饿一两天也饿不死。”

当天中午,马秀英就偷偷给朱元璋送吃的,连送了三天。又一日,她穿着短衫到厨房,用蓝布包了三块刚刚蒸好的蔬菜蒸饼,刚刚走出厨房,看见义母张夫人过来,慌忙把蒸饼塞进外衣内,用左腕压着。结果烫伤乳fang。不料,义母已经看见她的举动,认真盘问起来。马秀英只好一五一十说明原委。张夫人便交代厨房按时给朱元璋送饭。

晚上睡觉时,张夫人一边卸下首饰,一边对郭子兴说道:“元璋有错,尔可以关他禁闭。但是为甚不给他饭吃?犯人坐牢,衙门还要给口吃的。尔的义子难道连犯人都不如?传出去尔脸上有光吗?”

郭子兴自知理亏,辩解道:“我没说不给他饭吃,我是气得忘了。”

张夫人提醒道:“尔就爱信一些含沙射影的事,实实在在的事倒是忘得一干二净。当年赵均用把尔绑到孙德崖家,是谁设法请彭帅帮忙?是谁冒死翻墙救尔出来?两个月前,孙德崖又想害尔,是谁写信警告孙德崖?”

郭子兴哑口无言。第二天便把朱元璋放了,叫他今后不要到处乱窜,在他身边好好做参谋。

不久,郭天叙奉命率部袭击了滁州东北方的来安县,缴获一些钱财。郭天叙按照惯例,把一部分赏给有功的将士,自己留下一些,剩余的全部献给郭子兴。他知道父帅很爱财,常以此讨得他的欢心及信任。

过了几天,郭子兴命令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西南直线距离24公里的全椒县。这正对他的思路。经过侦查,全椒县只有500人驻军。经过考量,他带领花云所部4000兵马前往。原来跟随花云的耿再成提升镇抚后已经携部曲分出。

结果大获全胜。后来,留下花云及所部驻守全椒。这样,一可减轻滁州军粮的压力,二可作为滁州的护卫翼城。

这次缴获的钱财,朱元璋把一部分赏赐给参战部队,其余的全部交给主管军需的李善长,作为公用。

再说1353年濠州被贾鲁大军包围时,朱元璋主动要求带领1000精兵突围,到外线牵制元军,减轻滁州的压力。郭子兴答应后,朱元璋从北门冲过吊桥突出重围,先后攻克五河县(今属安徽)、虹县(今安徽泗县)及灵璧县(今属安徽)。

他缴获的官府钱财,除了奖赏作战部队外,其余的全部上缴作为军队开支。朱元璋没有私留一分一毫,从来没有想到截留一点带回濠州孝敬义父。

当时保卫濠州、解围要紧,郭子兴也没有在意这种事。这回不同了,打下全椒城,也该拿点钱财孝敬孝敬自己吧?郭子兴不见朱元璋有所表示,很不满意,闷闷不乐。

马秀英从义母口中探知原因后,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叫朱元璋送给义母张夫人。张夫人告诉了郭子兴,他这才舒心,脸色由阴转晴。

注释:

①雷巾:中国历代服制服式,是用巾裹头,巾顶中央高起而呈平头,余下两脚系结于脑后,任其自然垂下,为武将壮士常戴的头巾。雷巾多为红色,亦称“红头”。

②里正:古代的“里”属于农村的基层组织。元朝设有乡的,下属的里就是村,里正就是村长。没有设乡的,这个“里”就大,等于乡,里正就是乡长,下面则设“都”,相当于村。不过,这种情况较少。

②五彩:形容眉毛油润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