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杀神 > 第七百四十七章 请皇太子回京

大明杀神 第七百四十七章 请皇太子回京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的野心是在一次次不断获取好处之后,而渐渐变大起来。就像是人有了十万想百万,有百万想千万,有了千万就想成为亿万富翁,那何时是个终点呢?

没有人会嫌钱多,同样也没有人会嫌自己的权力过大,也没有谁喜欢上头永远有人压制着自己。

现在的崇祯,权力已经移交出去了不少,钱财也没有了多少,如今剩下的只是一个大义名头而已,那请问,对于五皇子一系而言,他还有多少的利用价值呢?

会不会有一天,他们发现榨不出油来的时候,就会自己本尊动手呢?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崇祯是绝对不会允许事到临头,才去想办法的,他需要的是先下手为强,需要的是马上找到外援,引他们入京,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

纵然崇祯心中清楚,一旦外援来到,再想把他们赶出去几乎就不可能了,那个时候就算是他不会马上交出皇位,也要交出大部分权力,这虽非是他之所想,但为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为了让大明不落到小人之手,他却也是不得不做。

犹豫了数天之后,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皇权与个人安危上有了决断。

而随着王承恩的一封电报,正在应天府的皇太子朱慈烺便接到了崇祯的旨意,让他即刻带人带兵前往京师伴君。

为了让朱慈烺可以快一些的赶到京师,护住自己的安全,防止小人会狗急跳墙。电报中,要求朱慈烺所部不要弄出什么动静,最好可以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电报拍出之后,崇祯又命令王承恩加强了皇宫的安全工作,甚至不少的东厂番子都在暗中行保护之举。

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王承恩在授意之下,还给正在外城女兵营的长平公主去了一封电报,大意就是如果事不可违的时候,请公主殿下做好迎驾和护驾的准备。

考虑到内城已经被五皇子一系所占,崇祯在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玩的还是十分隐秘的那一套,至少在表面上并没有弄出什么动静来。但他的电报此时却在应天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慈烺,终于接到了父皇让他回京的旨意。

且旨意中还说了,允他带人带兵回返京师,这代表是何意义,没有人会不清楚。初看这封电文的时候,朱慈烺是即激动又兴奋。

虽然说这一阵子,他在应天府,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且很多事情都无需向别人请示,自己就可以做主,行事和帝王已经有没有什么区别。

可皇太子就是皇太子,到底还不是皇上,他对于主政大明,还缺少着一个大义,行起事来,多少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的。

他有时候也在心中气恼父皇,明明立了自己为太子,为何还要抬高五弟的身份,这不是要主动引得天下大乱吗?

他真是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如果说真不打算把大明交到自己手中,完全可以明说吗?这样上不上,下不下的吊着人,滋味当真难受。

现在好了,崇祯的旨意终于来了,看到旨意之后,朱慈烺压抑不住的心中的兴奋之情,马上就把手下的一众重臣给叫了过来。

电文在方一藻等人手中快速传遍了一番之后,坐在首位上的朱慈烺便用带着激动的眼神看向下面之人问道:“大家说说吧,我们何时出兵,何时进入京师?”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此事万不可操心之过急。”方一藻不愧是老臣,虽然看到电报之后,他也非常的高兴,这证明他所依附的人终于要登上大位,对他而言一个从龙之功是跑不掉了,事情做好了,他还可能会是大明下一代的首辅。

可高兴归高兴,想到从这里到京师,可说是千里迢迢吧,而一招不慎,就可能会出各种变化,所以越是如此,越是要小心行事。

“哦?方阁老何意?这里也没有外人,不妨直言就是。”朱慈烺对于自己眼前的这位阁臣还是非常看重的,最主要他知道对方是对自己忠心的,那就应该不会出什么馊主意给自己。

“太子殿下,皇上在电文中说了,让我们入京之前不要弄得大张旗鼓,这足已说明,京师的问题已经非常的严重了,弄一个不好,我们出兵的事情一旦传到了京师,就会引得一些人行狗急跳墙之举,真若是这样,皇上的性命就会变得危险起来,那还真是什么都有可能会发生的呀。”

方一藻所说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指的不仅是崇祯会有性命危险,还指的是,崇祯迫于压力之下,还可能会做出不利于朱慈烺的举动来。

电文就是电文,非是明旨。

这是当不得什么证据的。倘若是自己这边动了,引来了五皇子一系人的警觉,他们突然间向崇祯下手,那为了活下去,崇祯会不会说他没有下达让太子进京的旨意呢?

真若如此,朱慈烺进京就不是接取大位,而是起兵造反,谋夺皇权,那可是大逆不道之举,那是人人得而诛之的。

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些话一出,其它如吏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黄道周、刑部尚书孟兆祥和左都御史施邦以及都督吴襄等人也都是纷纷点头附和。

这些人有的是两朝,甚至是三朝老臣,像是这样宫廷大变的事情,纵然就算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总是听说过的。而很多时候,所谓的忠臣与叛臣不过就是一字之差而已。

做为臣子,也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忠臣,不过就是看他们投靠之人最终是不是可以获取胜利而已。

历史都是被胜利者所书写的嘛。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不外如是。

电文之事涉及到他们的未来,甚至是子子孙孙是不是还有荣华富贵可享,此时再怎么谨慎都是没有错的。

坐在首位的朱慈烺,眼看着众人都配合着方一藻点头,便知道,他现在是急也没用。

这些可都是他的臣子,还是很忠心于自己的,还指着他成为了皇帝之后,这些人可以派上大用场,帮自己稳定大局呢?

若是这些人都反对,他却一意孤行的要去做,那只会伤了大家的心,这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嗯,急于求成往往而不得成,那依着众位爱卿之意,我们接下来当之如何?”朱慈烺选择了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选择了从善如流。

听到朱慈烺退让了,方一藻等人不由自主的就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的担心太子殿下会因为心急而无视他们的建议,若是这样的话,他们也只能跟随之。只是这样一来,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缓缓图之,把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然后寻到合适的机会一点点派兵接近京师,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出兵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山东行省制造一点动静出来,弄一些山匪在那里出没,如此一来,我们派大军前往围剿也是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而等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以一招直捣黄龙,以迅雷之势出现在京师之中。”

方一藻侃侃而谈,说到底,他行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

要说这样做,的确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成大事的可能性提升了不少。但缺点不是没有,比如说,这样的方式虽然稳妥,但过程太过漫长了。

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一旦京师的局势有变,那就有些吃屎赶不上热乎的可能。

方一藻说完,其它重臣听后先是一阵的思索,然后又是纷纷的点头,显然他们暂时还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

至于说在场之人,为何没有人想过去通知炎王殿下,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此事若是被朱常武所知的话,怕是他就会直接领兵进入京师,如此一来,那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的。

想必,崇祯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应该只通知了朱慈烺,而没有通知朱常武。

别说,这些臣子还真猜对了,这件事情崇祯就真的没有通知朱常武知晓。

在崇祯看来,自己的太子想要顺利继位,那是非要依靠自己不可,所以他必须要照顾到自己的安全。

反之,若是换成了朱常武,他的眼中只有大明百姓的安危,如果事情紧急,那是随时都可能会牺牲自己。如此,通知了朱常武,只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这可非是崇祯所愿。

东宫的大殿之上,方一藻说完了自己的办法之后,其它众臣无人反对,朱慈烺思考一番之后,也决定就按着这个计划来。

慢则慢矣,但胜在更为安全。

在朱慈烺的心中,自己没有夺得大位之前,父皇是绝对不能出什么意外和差池的,不然只会徒增麻烦与困难。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便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完善着计划之事,然后怎么做才能不引人注意的把军队放置在京师之旁,必要的时候,一声令下,可成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