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564章 像个花瓶

文豪1978 第564章 像个花瓶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星空卫视易主四个半月时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李泽楷时期,这家刚刚成立的电视台基本是以外购节自为主,与其说是一家电视台,不如说是广告展示位。

花钱买节自吸引观众,观众看广告,广告商来送钱打广告,赚钱买节目,形成了一个不太符合传统电视台形态的闭环生态。

不少电视台员工们嘴上不说,但心里是不满的。

他们当然不是对工资不满,而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

老板的这种打法,怎么看也不像是要长期经营的打算。

果不其然,担忧了没几个月,电视台就换了个老板。

相比李泽楷冰冷的商业操作,陶玉书的路子更符合传统电视台内容制造商的定位。

但她跟香江一般电视台的风格又有不同,实在是太舍得砸钱了。

为了一档音乐综艺节目狂砸5000万港元,要知道这些钱都够给星空卫视的员工们开两三年薪水了。

这还没完,《亚洲偶像》刚出了成绩,陶玉书又立马启动了《百万富翁》《智勇大冲关》《美食厨房》等诸多综艺节目的制作,每一档综艺投入都不小。

花钱如流水一般,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这些年来陶玉书靠着撒钱在香江电影界闯下赫赫威名,如今换个赛道,

进入电视领域,风格依旧如此,令人胆寒。

不胆寒也不行,《亚洲偶像》进行到半决赛最后一场,星空卫视合家欢台收视率破43点,收视人群占比高达近63%。

几乎将同时段的无线和亚视按在地上爆锤,更别提其它两家收费电视台了。

除了在香江的火爆,《亚洲偶像》甚至已经开始风靡濠江、湾岛和东南亚几个国家。

濠江就不用说了,一直是香江小弟节目在湾岛风靡是因为星空卫视中文台本身就在湾岛落地,不少安装了卫星天线的湾岛电视用户都可以收看到中文台重播的节目。

而《亚洲偶像》在东南亚几个国家的风靡主要是因为当地电视台的盗播,当初节目海选就在东南亚安排了两座海选城市,当地有大量华人作为观众基础。

对于这种情况,陶玉书暂时是乐见其成的。

1991年的年末,新生的星空卫视凭借着《亚洲偶像》一鸣惊人!

新的一年开始了,香江其它几家电视台本以为《亚洲偶像》还有一个月就结束了,再忍忍也就过去了,没想到《百万富翁》又来了。

身为一款益智答题竞赛类节目,起初《百万富翁》上档时没有引起任何一家电视台的重视,大家都以为这只不过星空卫视为了凑数制作的节目。

结果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档看起来如此不起眼的答题类节目首播收视率竟然达到了22点。

更恐怖的是第二期播出,节目收视率奇迹般的暴涨到了31点。

得知这个消息后,无线、亚视等几家电视台的高管们都懵了。

大家好岁都是在电视行业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的老油条了,自翊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

可中间紧隔着一期节目,收视率竟然暴涨9个点,简直闻所未闻!

然后大家就开始研究起《百万富翁》的节目机制,越研究越发现,这星空卫视背后有高人啊!

这档节目简直是完美的抓住了人性弱点,不断的引诱、试探,把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节目的火爆,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近这两天,无线和亚视已经开始在琢磨致敬一下《百万富翁》了,

《亚洲偶像》的阵仗太大,他们一时之间致敬不来,《百万富翁》这种小而美的节目他们还是没问题的。

可这个想法刚起,他们又被难住了。

因为大家发现,《百万富翁》播到第三期节目,竟然已经有了两位通关选手。

这也就意味着节目组要真金白银的掏出200万奖金!

如果再算上其他的中途拿奖金走人的,和节目组的制作成本,三期节目接近300万预算。

平均单期节目成本近100万港元!

算完这笔账,所有电视台都麻了。

不是,香江电视行业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亚洲偶像》那种横跨数个国家和地区搞海选的音乐节目投入大就算了,怎么连个答题竞赛节自投入也这么大?

港元这么不值钱了吗?

照这么个投入,《百万富翁》一年五十期就是5000万制作经费,可丝毫不比《亚洲偶像》烧啊!

这么高的节目预算,得多少广告费才能回本啊?

大家开电视台都是为了赚钱的,你们星空卫视这么玩,是不打算赚钱了吗?

同行们的疑问其实也是星空卫视诸多员工们的疑惑,台里出了收视火爆的节目他们当然高兴,但老板烧钱的速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台里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他们真怕老板烧钱烧的高兴,一不小心把公司烧倒闭了。

同行和员工们的疑问其实不需要别人来解答,大家都是在电视行业食的人,星空卫视,或者说陶玉书这个老板敢如此毫无顾忌的大手笔投入的心理不难猜测。

星空卫视与香江的诸多收费和免费电视台有个本质的不同,它是香江第一家卫星电视台,虽然眼下落地范围仅有香江、湾岛,但不代表以后永远是这样。

只要不断尝试,未来的落地范围必然会越来越广,到时候星空卫视就是开设10个、20个频道也不是不可能。

但频道多了,并不代表需要的节目就要对应的多。

相反,随看电视频道和落地范围的不断扩大,星空卫视的节目可以不断在各个电视台之间轮播,无非是换个字幕或者配音而已。

如此一来,制作节自的成本将会被无限摊薄,对同行们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现在陶玉书要做的,就是要打造出精品节目,吸引观众和广告商,为星空卫视接下来落地亚洲各国和地区铺好路。

所以眼下星空卫视赚不赚钱根本不重要,只要把节目质量和产量堆起来,以后的星空卫视就是一颗摇钱树。

陶玉书的阳谋在星空卫视连出爆款节目的前提下,几乎无懈可击。

小年前后,香江政商两界悄然流传起了一则消息。

老人家南下了!

从1978年改开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改开的批评和指责的思潮从未停过。过去几年里,舆论场上的社资之争也一直是焦点。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那些负面的声音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思想屏障。

早在今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献词》中,一把手已经把主要阐述集中于经济方面,涉及YS形态的话题只是轻轻掠过,许多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察觉出了风向的变化。

半个多月之后老人家的南方之行,也算是彻底坐实了上层的核心观点。

商人们对于政策的变化是最敏感的,所谓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富可敌国靠的是政策。

因此香江商界巨富纷纷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地,年前林朝阳和陶玉书夫妻俩连着收到了几份富豪榜上人物的聚会邀请。

虽然林朝阳和陶玉书夫妻俩到香江以来一直很低调,但这夫妻俩在内地拥有深厚背景的事已经是香江上层社会公认的默契。

在这种时候找这夫妻俩交流交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上个月回燕京的时候,我倒是听说了些消息。

现在我们和美国正在就保护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版权和专利问题进行谈判,不过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最近半年以来,双方都给了对方施加了不少压力,未来不排除毛衣战的可能。

但我想这一定是小概率事件,双方相向而行是大势所趋,

我觉得现在更让人期待的是,国内一直在努力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

大家也应该清楚,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工业基础,一旦真正的加入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循环中,必然会爆发出一股巨大的经济浪潮。

这条全球化的大船一旦踏上,就很难回头。但我想,它对国内的利应该远大于弊。

诸位在商场上都是我的前辈,如今在内地也多有投资,今后如何操作,

我想大家心里肯定比我有数。」

腊月二十八,深水湾高尔夫球场内,一群香江商界巨鳄漫步于绿茵之上,挥动球杆之余聊起了内地如今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林朝阳夫妻二人应邀出席,陶玉书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林朝阳则在一旁看着贤妻的表现笑而不语。

「林太这番话真知灼见!」

说话的是包家大女婿苏海文,一个奥地利人,可一口粤语比陶玉书说的都流利。

今年的聚会是李嘉诚组织的,美其名日邻里聚会。

既然是「邻里」聚会,那邀请的自然也都是居住于深水湾道的各位巨富李嘉诚带了长子李泽钜出席,来的人里包括了米高·嘉道理、林朝阳夫妻俩以及船王包家的大女婿苏海文和四女婿郑维健。

嘉道理家族发迹于沪上,但真正成为巨富还是在香江,在华资未崛起之前就已经声名赫赫。

其家族控制了中华电力、大酒店和香港地毯三家大型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近千亿港元。

连在场诸人所居住的深水湾道别墅区,最早也是由嘉道理家族开发的。

米高·嘉道理是嘉道理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如今其父亲罗兰士·嘉道理年事已高,他正在逐步接手家族事业。

其家族旗下中电公司参与投资了内地第一座核电站一一大亚湾核电站。

「太平山下,城是李家的城,港是包家的港。」

船王家今天来了大女婿和四女婿,四个月前船王去世,他一生无子,只有四个女儿,留下的巨额财产也被分成了四份,由四个女婿分别经营。

长女夫妇接手了航运业务,四女夫妇接手了深水湾豪宅和环球投资。

尽管曾经的商业帝国如今已经四分五裂,但包家人仍旧站在香江商界的顶端,毕竟在1985年,包船王的资产就已经达到了400亿之巨。

跟这两个老牌富商家族比起来,陶玉书夫妻俩属于妥妥的「后富」、「新钱」,但在场却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夫妻。

短短六年时间名列香江十大富豪,这是他们父辈都未曾完成过的壮举。

关键是夫妻俩经营的事业还不同于那些靠看运气或投机手段发家的新富豪,明明扩张的飞快,却有一种堂堂正正之势。

电影公司、电视台、报刊—尽管夫妻俩经营的属于文化传媒产业,论公司市值、营业额、社会影响远不如这些老牌家族,但在媒体影响力这一块却是全香江独一份。

1991年,恒生指数的传媒业公司市值总额420亿,夫妻二人掌握的公司独占200亿港元。

说香江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掌握在这夫妻二人手中,可能略微夸张了一点,但也相去不远。

现代商业社会,媒体影响力至关重要,这些站在资本市场最顶端的商人们再清楚这个道理不过。

更令大家佩服的是,财经媒体最新排出的富豪榜上,夫妻俩的资产高达近170亿港元,对旗下各家上市公司拥有着绝对控股权。

这一点,是在场所有家族都没做到的,由此可见这夫妻二人的枭雄本色,尤其是这位林太——

李泽钜的眼神隐蔽的落在陶玉书的身上,并非是那种花花公子的淫邪之色,而是带着三分好奇和七分钦佩。

他对陶玉书的好奇和钦佩都来自于他那个叛逆的弟弟。

今年年初,靠着父亲的资助和和黄的便利条件,弟弟掌舱的卫星电视开播。

李泽钜对此并不嫉妒,他一直被父亲当做接班人培养,如今弟弟获得父亲的资助也不过是为了扶持他分门立户而已。

卫星电视开播前后花了10亿港元,若算上和黄旗下亚洲卫星公司给予卫星电视的便利条件,这笔投资还要在再多上几个亿。

毕竟,没有亚洲卫星公司的帮助,弟弟这个卫星电视牌照都拿不下来。

李泽钜本以为弟弟获得父亲这么大力的扶持,好岁会用心经营一番。

结果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他便从父亲处听说了弟弟要把卫星电视卖给林太的消息。

21亿港元!

李泽钜对这个数字的印象很深刻,卫星电视开播半年,入不敷出,并且在肉眼可见的一两年之内还要投入巨资。

肯花21亿港元买下这么个无底洞,李泽钜对做出这个决定的林太充满了佩服。

当然了,这种佩服并不是出自于商业运作手段,而是对林太的魄力。

照卫星电视的情况,林太等于是花几十亿元买了块卫星电视牌照。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李泽钜曾经专门和父亲探讨过林太这笔生意做的到底值不值。

李泽钜认为林太很有可能亏大钱,甚至有可能拖累旗下其它几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脚步。

以他的估计,卫星电视要想实现自我造血至少要在三年内再投入20亿港元。

哪怕林太最后能够实现盈利,但3年时间和总计40亿资金的投入,对比一家盈利未知的电视台,是赚是亏谁也说不好啊!

毕竟做生意讲究个投入产出比和收益率!

而父亲李嘉诚的看法跟他截然不同,李嘉诚认为陶玉书在收购电视台后旗下媒体矩阵已经初步形成,这笔买卖赚大了。

父子二人由此产生了争论,李泽钜从各个维度分析了陶玉书的投资,得出的结论是:怎么看这都不算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李嘉诚却固执己见。

回想着当初和父亲的争论,李泽钜不得不感慨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卫星电视变成星空卫视,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原本半死不活的电视台在陶玉书手中奇迹般的起死回生,甚至已经可以和无线电视台瓣手腕。

如此手段,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他如今再看和父亲的争论,逐渐醒悟了与父亲之间的境界差距,或者说是他跟陶玉书的境界差距。

当初他的看法谈不上有多大问题,但更多的是从「术」的层面去分析,

所站的高度不像是一个老板,更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而父亲和这位林太却是真真正正的站在了产业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是对「势」的认知。

这样的认知决定了双方的差距,也决定了事情的结果,李泽钜越想越觉得佩服。

眼神不自觉的越过陶玉书,看向了她旁边的林朝阳。

林生捡到宝了!

在场有这样感慨的不只是李泽钜,还有包家的两个女婿苏海文和郑维健。

两人的感慨不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连襟。

八十年代香江电视业因为无线和亚视的争锋欣欣向荣,港府在看到电讯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后,于1988年正式批准设立第二电讯网络,提供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无线寻呼等服务。

彼时岳父包玉刚与李嘉诚都有心介入电讯业,岳父先李嘉诚一步拿到了有线电视经营权,李嘉诚无奈只能将目光放在了卫星上。

结果90年和黄旗下亚洲卫星公司的卫星发射成功,李嘉诚电视、通讯一鱼双吃,后发制人,棋高一着。

几个月前岳父过世,有线电视作为九龙仓子公司之一被分配了苏海文和郑维健的连襟,包家二女婿吴光正。

如今陶玉书经营的星空卫视一飞冲天,对他们连襟旗下的产业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冲击,当真是币帼不让须眉。

以前大家对陶玉书都是只闻其名,未识其人,今天一见面,感觉确非凡人。

相比之下,大家觉得林生不是不优秀,只是跟站在人群中闪耀夺目的林太相比,确实黯淡了些。

像个花瓶!

陶玉书不了解众人的心理状态,她的一番见解发表完,得到了在场众人的高度评价。

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看起来宠辱不惊。

这样的场合她并不喜欢,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意场上这样的应酬是无法避免的。

「多亏了今天李生做东,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平时正应该多走动走动。」

受用了众人的恭维后,陶玉书也说了两句客套话,球场内气氛其乐融融中午李嘉诚招待了大家一顿饭,下午众人各自离去。

回到75号家中待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一家人乘着飞机回到燕京。

腊月二十九,燕京的大街小巷充斥着节日气氛。

今年林朝阳一家虽然回来的晚,但小六部口已经热闹非凡。

几年以来,两家人已经习惯了在年前聚到这里。

十几口人聚在一起,让沉浸了多时的院子久违的热闹了起来。

陶希武带着两个小的在院子里放炮,已经长成了大人模样的陶希文陪着长辈们聊天,他今年已经上大二了,在水木这一年半时间里,表现的一直很优异。

陶玉墨问起学习上的事,他回答的一丝不苟。

「处女朋友没?」陶玉墨为老不尊,突袭了大侄子的个人问题。

陶希文脸色有些不好意思,「没有。」

「真的假的?这么优秀的帅小伙,竟然没有人相中?」

「他呀!榆木脑袋,整天就知道学习,我看都学傻了!」赵丽恨铁不成钢的说。

陶玉墨表情疑惑,「小时候看着挺机灵的,怎么越长大越像个老学究?

是真没有,还是故意跟家里人撒谎啊?」

面对陶玉墨的诘问,陶希文的脸色越发窘迫,「小姑,真没有。我要留学,你又不是不知道。」

‘留学怎么了?留学也不耽误搞对象啊!可以带着女朋友一起去,小姑赞助你!」

用财大气粗四个字来形容现在的陶玉墨再贴切不过。

「真没有。」陶希文挨不住她的调侃,打算逃之天天。

恰巧这时候陶希武进屋,听到「赞助」二字,眼睛瞪得滴溜圆。

「小姑,你给我买台Mac电脑吧。’

「我看你像Mac电脑!」

陶玉墨挖苦了侄子一句,又问他:「我听你爸说,你期末考试在班里倒数第三?」

陶希武嘻嘻哈哈道:「我那是发挥失误,要不然前30名还是很稳的。」

「你还挺骄傲!咱们家好列是书香门第,你连个大学都考不上,就不怕把你爷爷给气出个好歹来?」

陶玉书拍了妹妹一下,这丫头现在嘴上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说陶玉墨连忙朝父亲赔笑,「爸,我不是咒您,实在是这小子太不争气!」

陶父还没表态,陶母冷哼了一声,「你要是从小少带他玩点游戏,说不定现在成绩还能好点。」

「玩游戏跟学习不好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你看希文,游戏没少玩,不一样考水木了?」

「他什么脑瓜,他哥什么脑瓜?」陶母说。

「奶奶!」

陶希武不满的叫了一声。

「考成那个样子,你还怕人说?」

母亲赵丽也在他的伤口上撒盐,陶希武顿时感觉这家里快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大不了我考电影学院去!」他赌气说。

陶玉成苦口婆心的劝,「儿子,电影学院文化课只是要求低点,不是没要求!」

陶希武满心委屈,家里人高高兴兴的过个年,怎么到他这里就成举目皆敌了?

「武哥,放炮!放炮去!」晏晏这时候跑进屋,拉着他的手兴冲冲的说道。

总算是感觉自己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陶希武梗着脖子出了门。

「走!哥带你放个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