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518章 还好我跑得快

文豪1978 第518章 还好我跑得快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香江商业的上市公司收购当中,涉及金额超过5亿港元的收购案比比皆是。

但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5.2亿的交易金额无疑是极其少见的,而且还是现金。

陶玉书之所以会强调现金收购,是考虑到金庸想要全身而退,现金对于他来说当然是最实际的。

摆明了条件后,陶玉书没有再急着说话,而是给金庸充分的时间考虑。

席间的气氛沉静,陶玉书脸色云淡风轻,金庸面露度之色。

忽然,林朝阳起身替金庸斟了杯茶。

「多谢林生。」

金庸礼貌的道了声谢,在接人待物方面他这人向来滴水不漏。

捏着茶杯放到嘴边轻啜一口,金庸看向陶玉书,问:「林太只考虑了这一种方案吗?」

「当然不是。我只是觉得这麽做可能比较符合查先生想要退休颐养天年的心意,看起来,查先生对明报集团的感情还是深厚。」

陶玉书说着,又提供了另一个方案。

第二个方案将由陶玉书和金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陶玉书占股70%,金庸占股30%,对明报集团进行技术性收购,收购资金则是以50%股票加50%现金支付。

如此一来,陶玉书控制的明报集团股权恰好超过50%,金庸则处理了手上的大量股权。

说到最后,陶玉书建议道:「其实我觉得,查先生可以选择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式,玉郎机构的股价还是有不少潜力的。」

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可以大幅减轻陶玉书这个收购方的资金压力,至于减少的玉郎机构股票,对陶玉书来说并不打紧。

她和林朝阳夫妻二人握有超过70%玉郎机构的股权,收购明报集团至多动用12%的股权份额。

只要公司控制权还在手里,股份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她这种收购方式也相当于变相套现了。

又是一阵沉默后,金庸问:「林太如果收购明报集团,打算如何发展公司?」

陶玉书知道金庸一定是对她的条件动心了,才会有此一问。

「查先生当家时,明报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我听说明报的所有印刷业务至今仍在沈先生个人全资新昌印刷代印,这实在不符合一个现代化企业的风格·—

沈先生,即金庸的合作夥伴沈宝昌,明报集团的小股东。

「」..—-如果明报由我掌舵,我希望能够在明报内实现现代化丶制度化的管理。

当然了,这种话很空。

但我想查先生也明白,唯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明报的发展。

另外,到了明报这个阶段,运作上市是必由之路。

如果查先生认可的话,我希望将玉郎机构的《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等几家报刊与明报集团整合,组成新的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的名字仍叫明报,我们双剑合璧,未尝不可以去坐坐香江第一报业集团的宝座!」

陶玉书的语气坚定丶果决丶言之有物,大饼画的又大又圆,极具诱惑力,饶是以金庸的见识都有些心动神摇。

「林太好气魄!」畅想了好一会儿,金庸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查先生过奖了。眼下这些想法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想实现,还要仰赖查先生的支持。」

听着陶玉书的话,金庸没有说话,他这人向来如此,只要脑子在动,嘴上就会一直保持沉默以防分神出错。

陶玉书等了好一会儿,没有等来金庸的意见,他反而提出了告辞。

「感谢林生丶林太今天的款待,今天忙了一天,身体有些疲惫,我就先行告辞了。」

陶玉书略感意外,但也知道这种大事,不是一顿饭就可以敲定的。

于是从容说道:「好,查先生慢走。」

夫妻俩将金庸送出杭州饭店,等金庸的车子离开,消失在湾仔道的街尾时,她陶玉书才转过头来问林朝阳:

「你说他是什麽意思?」

林朝阳摊摊手,「不知道。我猜大概率是被你的充分准备给打乱思绪了,你没发现吗?他这人礼数历来周到,不思虑周全,是不会轻易开口的。

刚才他强行中断话题,显然是被诱惑到了。知道再谈下去很容易被你带偏,所以赶紧中止了话题。」

陶玉书闻言不由得轻笑出声,「我也有这种感觉,看来我们的条件确实开的很好,看来他是打算待价而沽。」

「以如今的投资眼光来看,明报集团确实属于优质资产,他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

接下来消息公开后,我们竞争对手少不了啊!」林朝阳轻叹道,

陶玉书眼神放远,并无多少担忧,反而满是斗志。

5月开始,沉寂了一个多月的香江影坛再次骚动起来,先有林氏影业的《碟血双雄》上映,后有嘉禾的《奇迹》。

《碟血双雄》是吴宇森从新艺城出走后的第一部作品,上映之前备受瞩目,上映后电影口碑不错,但在票房表现上却没有什麽统治力。

尤其是程龙和梅艳芳主演的《奇迹》上映后,票房直接腰斩。

按照现在的票房走势,《碟血双雄》本埠票房难破2000万,基本是要靠外埠回血了。

换了新东家出师不利,吴宇森情绪低落,好在老板似乎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未有削减他新片预算的打算。

在林氏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老板对于艺术创作非常尊重,轻易不会干预大家的想法,即便电影成绩暂时不理想,他不用担心会被炒鱿鱼。

这样的氛围让吴宇森心中感觉很安稳,以至于《噗血双雄》尚未下映,他就已经开始卯足了劲筹划新作,势必要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片子,重回《英雄本色》的巅峰。

「好,好,希望你们能在坎城取得好成绩!」

「好,那就先这样。」

刚开完新片会议的陶玉书回到办公室,接到了余玉溪从法国坎城打来的电话。

今年的坎城电影节开幕日期是5月11日,在开幕前两天,林氏影业派出了由余玉溪带队的队伍。

其中包括了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寄生虫》剧组,还有林氏影业发行和宣传部门的两名员工。

跟以前去参加电影节只能卖参赛片不同,如今林氏影业羽翼丰满,年制片量达到了20部,坎城电影节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交易市场。

电影节开幕已有一周多,再有三天就闭幕了,余玉溪打电话特意跟陶玉书汇报一下这几天的情况。

三年前许鞍华凭藉《楚门的世界》在坎城电影节斩获三项大奖,如今携《寄生虫》卷土重来,

再度冲击金棕榈。

坎城电影节组委会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寄生虫》5月14日于影节宫卢米埃安影厅进行首映。

组委会官方为了这次红毯,邀请了三十多位前来参加电影节的影星出席,再加上到场捧场的香江明星,《寄生虫》在坎城的首映红毯堪称规模宏大,出尽了风头。

首映结束,《寄生虫》口碑出炉,坎城场刊为这部电影打出了3.2的高分,影片在电影评论家和影迷群体口碑也极为出色,被视为今年金棕榈大奖的有力竞争者。

但据余玉溪说,《寄生虫》的冲奖前景并不乐观,因为今年坎城电影节强片如云。

《性丶谎言和录像带》《天堂电影院》《流浪者之歌》等诸多影片,均是口碑爆棚之作,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目前唯一比较值得欣慰的是,组委会对许鞍华和《寄生虫》很看重,毕竟当年的《楚门的世界》就是在坎城电影节上惊艳世人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鞍华也算是坎城电影节的嫡系,这是她和电影最大的优势。

在版权交易方面,这次林氏影业带了12部片源到电影节,多日来陆续签订了20馀份版权交易合同,合同金额825万美元。

这些影片多是已经上映过的影片,不过也有两部还在拍摄中的电影,包括了章艺谋正在拍摄的《古今大战秦俑情》。

在八百馀万的海外版权交易中,《古今大战秦俑情》就占了三分之一的功劳,这便是名导的影响力。

即便这次的新片不是章艺谋拿手的文艺片,但冲着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得者这个金字招牌,

那些海外片商业也趋之若鹭。

去一趟坎城电影节,《古今大战秦俑情》还没等拍完呢,已经回本了。

当然了,这次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寄生虫》的版权交易情况,一切还要等电影节闭幕后才知晓。

放下了电话后,陶玉书站到窗前揉了揉太阳穴,从早上来到公司她就一直在忙碌,维持了一整天的工作状态,偶尔也会疲惫。

20日,天气预报有暴风袭港,

自上午开始,狂风如刀,暴雨如注。

狂暴的台风并未影响写字楼里正常工作的人们,香江地处亚热带,年年都要经历一两场台风,

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敲门声响起。

「进!」陶玉书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声。

「陶总,明报来电话,庆祝宴会取消了。」

今天是《明报》创刊三十周年,本来还特地筹备了庆祝酒会,但看现在的样子只能取消了。

风雨不停,嘉宾们就算能够如约到场,恐怕也是狼狈不堪,明报不能得罪人,也不能丢面子,

主动取消酒会是最体面的做法。

「知道了。」

待伍美珍出去后,陶玉书又来到办公桌前,翻起早上送来的报纸。

今日报庆,《明报》随刊附赠了三十多版报庆特刊见证了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份报庆特刊上,总督卫奕信和很多文化名流均有贺词,其中也包括了林朝阳。

上面还有许多《明报》的编辑丶记者丶作者丶读者还写了许多回忆文章。

报纸上预想中金庸退休的消息并没有出现,看来老狐狸还想坤一坤,陶玉书自然明白金庸的想法。

这些天金庸退休的消息已经在香江报界传的沸沸扬扬,还有报纸报导金庸退休后将移民加拿大。

金庸和明报却迟迟没有辟谣,显然是要激发那些潜在买家的欲望,促使他们加入这场争夺战。

这样想着,陶玉书不由得摇了摇头,跟这样的老狐狸过招真是令人伤神。

傍晚时分,风住雨未歇。

陶玉书下班并未回家,而是来到了半岛酒店见个老熟人。

「林太!」

梁伯韬走进餐厅,西装的手臂外侧和后背还带着些水渍,但脸上仍旧热情不减,一见陶玉书便主动握手问好。

「辛苦梁生了!」

梁伯韬笑着说道:「为林太你们这些大客户服务是我们的生存根本,何来辛苦一说。」

他客套两句,便进入了正题,

「查先生有意出售手头明报集团股份的消息传出后,不少财团主动表示出了兴趣。

我们现在搜集到的信息,就包括了国际传媒大王梅铎控制的《南华早报》丶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的镜报集团丶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集团丶日本德间书店集团这几家大型传媒财团。

香江方面,李超人的长实丶马家的东方报业丶星岛报业也都有意。

另外,郑经翰前天找过我,希望同我联手协商收购明报,他这次准备的相当充分。

若不是我事先答应了林太—...」

梁伯韬说到这里,不由得发出一阵笑声,有几分为自己邀功的意味。

陶玉书诚恳道:「与我合作,梁生应该是不吃亏的。」

「那是自然。」

除了明报收购案之外,陶玉书也跟梁伯韬约定过,一旦收购成功,明报的上市案也将交给他来做。

玉郎机构的新闻业务和明报集团强强联合,对于香江新闻界来说绝对是一枚震撼弹,完全有望创造出一个香江的报界巨无霸。

梁伯韬的百富勤刚刚成立不到两年,迫切需要这样的业绩。

「我听说百乐门的郑经翰也联系了明报?」陶玉墨问。

郑经翰是香江知名出版商,他最为世人所知的有两件事,一是在75年迎娶了当时的歌坛红星徐小凤,二是80年在香江率先引进《花花公子》中文版。

「郑经翰确实托人接触过查先生了,据说开出了一个天价,远超明报的实际价值。」梁伯韬曝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天价?」

梁伯韬轻轻颌首,「天价。他在目前露出风声的这些竞争者当中实力最弱,看起来是想剑走偏锋。」

惊讶过后,陶玉书很快恢复了淡然之色,「他敢报出这个价格,想来应该是奔着上市去的吧?

男「没错。以明报集团的财务表现,上市后只要操作得当,赚回这些钱并不困难。」

「明报那边是什麽想法,知道吗?」

梁伯韬摇着头,「不清楚。」

他的回答让陶玉书的心悬了起来,10亿这个数字确实很吓人,不仅对明报来说很有诱惑力,对他们这些竞争者来说也很有压力。

在陶玉书与梁伯韬见面的时候,同一时间的深水湾75号别墅内,董桥冒着雨水进了门,抱怨两句后,闻见厨房传来的阵阵香气,他闭嘴了。

「你不会以为做几道菜就能让我叛变吧?

二十多分钟后,林朝阳将菜肴端上桌,董桥忍不住发出调侃。

「你这人浓眉大眼,肯定不能干出叛变的事。

不过明报不仅是查先生的心血,也是你们这些明报人的心血。

未来入主明报的是什麽样的人,关系到你们每一个人。」

林朝阳的语气轻松,却一下子击中了董桥的要害。

作为明报集团的高管之一,企业即将易主,他内心的纠结和复杂情绪绝对不比任何人少。

在董桥沉默的时候,林朝阳给他盛了碗饭。

「尝尝我的手艺!」

董桥端着碗,犹豫片刻,拿起了筷子。

夜晚,孩子都睡了,深水湾75号别墅内一片寂静。

」.—-还在犹豫,其实已经算是一种表态了,毕竟郑经翰的报价已经是超出常理的高了。

既然没有第一时间同意,显然是有所顾忌的。

他老谋深算不假,但看来确实希望给明报找个好继承人。

郑经翰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不是优秀的报人。「

林朝阳转述着今天请董桥吃饭探听到的消息,又提供了自己的分析,陶玉书在一旁静静听着,

有种说不出的安心。

待林朝阳说完后,她将头轻柔的枕在林朝阳肩头。

「多亏了有你这个军师,这个消息太重要了。」

林朝阳搂着她的香肩,「明报要换主人了,董桥他们这些人心里同样七上八下的,他们没办法决定谁做未来的主人,但肯定希望找个有志于报业的老板。」

陶玉书问,「你刚才说金庸蛮欣赏德间书店的那个中间人,他会不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

「防患于未然,还是要调查一下。」

「有道理。」

两天后,梁伯韬拜访玉郎大厦。

「于聘海,香江人。早年曾赴日本半工半读,76年到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攻读电视新闻专业,但后因无法凑足学费,辗转到加拿大沙省大学,修读政治经济。

79年回港后与朋友一起办了一份政论杂志,只出了五期。

随后因为这份履历进入了《财经日报》做电讯翻译,还在《信报》当过编辑,结识了一些商界人士。

85年创办智才管理顾问公司,在广西桂林经营漓苑酒店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

这次他居中为德间书店联系查先生,主要还是依靠做媒体时积攒的人脉。」

听着梁伯韬介绍着于品海的履历,陶玉书问:「听起来这人倒是个能人?」

梁伯韬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这人与其说是商人,不如说是个客。」」

在商界,「客」可不是什麽好听的词,基本可以跟「骗子」划上等号。

陶玉书不认为梁伯韬是个以财势取人的小人,她问:「还查到了别的事?」

「在加拿大时因盗用信用卡丶冒签他人支票被判刑两年,服刑四个月后被遣返回来的,谎称是毕业回港。

在内地时也是连蒙带骗,今年年初还跑到菲l宾,在当地撒了不少钱结交了军政界人士。」

听到这里,陶玉书面色未改,内心反而有些高兴。

对于一个潜在的敌人,能掌握其弱点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梁伯韬并未将于聘海这样的小人物放在心上,又对陶玉书说:

「林太,根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信息,查先生应该是无意将明报交在外国人手里。

香江的几家报业都有各自的基础,明报被他们收购,必然会面临被肢解的命运,我相信查先生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

至于长实丶百乐门这些买家,又无法将明报发扬广大。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握有《天天日报》《清新月刊》这些媒体资源的您都是查先生合作的最佳选项。」

梁伯韬的恭维并未让陶玉书的神色产生波动,陶玉书说:「这样的分析太过乐观了,现在收购的主动权掌握在查先生手里。他是好女不愁嫁啊!」

「再好的标的,价格也有上限,您给查先生的条件已经足够优厚了。」

梁伯韬这话未尝没有提醒陶玉书的意思,他怕陶玉书收购心切出昏招。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情况出现过不止一次。

「我给出的条件也许不是短期内获利最大的方案,但一定是双赢的方案。现在能做的,只剩等待了。」陶玉书语气平静的说道。

她的沉稳大气让梁伯韬感到十分安心,跟这样具有大局观的甲方合作,不需要提心吊胆,是件很舒心的事。

5月24日,一大早城市在引擎的轰鸣声中苏醒,台风过境后的几天里香江都是艳阳高照,早上六点多已是天光大亮。

大屿山,刚拍了一个大夜的《笑傲江湖》剧组人困马乏。

这部电影是徐克投入林氏影业后的第一部作品,电影男主角他本来属意许观杰,但林氏影业想捧李连杰,现在林氏影业是他的老板,徐克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这个提议。

电影开拍后,徐克的要求可谓精益求精,男主角李连杰演技一般,但胜在武术功底出众,打戏漂亮极了,让徐克稍感安慰。

毕竟是武侠片,打戏很重要。

跟副导演确认需要的镜头都拍完了之后,徐克下令收工,坐上了施南生的车。

他刚上车,施南生甩来一张报纸。

「什麽?」徐克问。

「自己看。」

徐克翻着手中的《天天日报》,没费什麽事便看到一个大标题一一《

荣获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真得奖了?」徐克语气异。

「三年前《楚门的世界》就在坎城电影节大放异彩,这次拿奖也是顺理成章。」施南生边开车边说。

妻子的话有些道理,可徐克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许鞍华和他是一批出道的导演,都受益于新浪潮运动,后来还在新艺城有过接触。

他早年拍过文艺片,深知香江新浪潮的影响力很难走出东南亚这一片。

对于他们这些香江导演来说,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是极其遥远的事,即便徐克如今贵为香江名导,也从未敢奢望过获得欧洲三大的认可。

可如今,许鞍华竟然真的斩获了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徐克看着手中的报纸,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今年的坎城电影节已经是第42届了,金棕榈大奖,也就是最佳影片颁给了《寄生虫》,评审团大奖则下了个双黄蛋,颁给了《性丶谎言和录像带》和《天堂电影院》。

馀下的奖项,徐克没有再看下去。

「听说这届竞争很激烈,《寄生虫》《性丶谎言和录像带》《天堂电影院》口碑不相上下。

那年《楚门的世界》输给了《战火浮生》,鞍华这次卷土重来,组委会方面的支持也很重要。」

夫妻俩都是拍电影的,对于电影节的一些内幕很了解。

徐克折上报纸,自言自语道:「这是林氏影业的第几个欧洲三大了?」

「金的是第二个,银的已经是第四个了。」

徐克不禁咋舌,林氏影业成立才不过三年,这奖项都快赶上批发的了,这可是欧洲三大,不是金像奖丶金马奖。

施南生感叹道:「以后香江没人能拒绝林氏的电影!」

徐克非常理解妻子的意思,能在国外露脸的电影谁不想演?

别看香江这些电影明星在港台丶东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耀武扬威,可出了这片土地,大家都是无名之辈。

看看前几天去坎城的媒体报导许观文在当地受到的欢迎,那才叫国际影星。

面对这样的诱惑,哪个有野心的电影明星能拒绝?

「不仅是影响力,收益同样不菲。」

一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影片,盈利轻轻松松大几千万港元,林氏自成立以后年年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这就是底气啊!

徐克不由得想到了新艺城,面对这样可怕的对手,他们拿什麽抗衡?

自去年开始,新艺城在香江影坛的声音越来越小,真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到什麽时候。

想到这里,徐克心中忍不住升起一阵庆幸。

还好我跑得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