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467章 也就百八十万美元

文豪1978 第467章 也就百八十万美元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想法?”林朝阳问。

“你和我姐在香江不是认识好多明星吗?明年服装城周年庆能请几个明星来吗?”

林朝阳意外的看了杜峰一眼,没想到他会想出这么个主意。

内地的明星现在满足不了你了是吧,还要请香江的明星。

“想法不错,不过太不切合实际。”

“为什么?”杜峰不解。

八十年代,港台很多明星的名声是传入了国内不假,但他们的作品却并没有怎么流行开,国内的追港台明星的风气也是从八十年代末才开始的。

要说八十年代前中期,在内地影响最大的港台明星,反而是歌星比影星的影响力大多了,而且作品更为人所耳熟。

比如邓丽君、比如罗大佑、比如凤飞飞……

但问题是,很多人可能听过他们的歌,不见得见过他们的人,请这些人很难造成轰动效应。

而且花钱也不见得能请来,就算是能请来了,花费也远比请刘晓庆他们这些内地的电影明星贵多了,根本不划算。

杜峰一心想着要整出点大动静来,却忽略了实际的可操作性。

“港台明星这一两年你就别想了,你盯着春晚就行,谁火就请谁。

这几年春晚不是总请港台的不知名歌手嘛,你可以联系联系,效果绝对不比请那些真正的港台明星差。”

林朝阳记得几个月后的春晚费翔就该登场了,请他不比千里迢迢的请那些明星性价比高多了?

效果绝对轰动,估计现场的大姑娘小媳妇能激动的晕过去。

经过林朝阳的劝说,杜峰打消了请港台明星的念头,“行,那我就逮着春晚的人请了。”

中午留饭,林二春难得有一天提早回来的时候,杜峰见他风风火火的,忍不住问道:

“叔儿,您今儿回来的早啊!”

“呵呵,今天换房大会。政府弄个了什么计算机换房,比以前快多了。”

换房前文提过,是燕京居民为了解决上班、上学不方便或改善住房条件而使出的不得已的手段,通常是换房双方自愿协商。

燕京市为了方便市民,早在五十年代便开始组织居民之间的换房,到1956年还专门在房管局成立了调配科,作为房屋交换工作的专职机构。

到八十年代,燕京人口持续增长,住房紧张情况进一步加剧,房管局从82年开始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换房大会。

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八区各区居民、企业单位均可以通过换房大会进行房屋互换。

换房大会的举办受到了燕京市民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房价看起来是不贵,但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仍旧是可望不可及的。

另一方面,商品房供应少的可怜,大家又都只有一套住房,许多房子产权还都是公家的,想换房子都很难有机会。

1982年换房大会第一届,参加的居民超过了7.5万人次,其中有1368户换成。

到去年,这个数字飙升至3151户。而这只是燕京每年换房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去年一整年燕京有超过37000户居民换房。

换房这事本来是跟林二春没什么关系的,是前年换房大会时他去看了个热闹,发现了商机。

换房嘛,上班、上学、住的宽敞,无非就是为了这三样。

但每年参加换房大会能换成的居民比例非常低,他们又有真实的改善住房的需求,这些人可都是林二春的潜在租房客户。

一次换房大会,够林二春和他手底下的人忙活半个月的。

老林同志现在可不是当初的光杆司令了,手底下正经有几个老头儿、老太太。

杜峰跟林二春聊了一阵,恭维道:“您老真是生财有道!”

“诶,什么生不生财的,就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林二春嘴上谦虚,眉眼间的得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吃完午饭,杜峰正准备告辞,林朝阳突然想起来,说道:“对了,你姐让你多进点黑色风衣。”

“黑色风衣?进那玩意干啥?”

“等过两个月你就知道了。”

内地的盗版录影带跟香江是有时间差的,很多影片快的话三四个月,慢的话半年一年才会传进内地。

以《英雄本色》的火爆程度,这个速度可能还会提前不少。

又过了几天,秋风逐渐萧瑟,燕京的冬天也快来了。

梁佐突然跑到林朝阳家,说要邀请他参加同学聚会,林朝阳欣然前往。

结婚后梁佐住在东城新鲜胡同的大杂院,进胡同先得经过公共厕所,哪怕是冬天里味道也不太好闻,这也是如今燕京大多数胡同的常态。

进了屋,李彤也刚到,梁佐跟两人说了会儿话,起身去外面上厕所。

这功夫王晓平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久违的熟悉面孔。

“小查!”李彤激动的叫了一声。

大家各自打了个招呼,梁佐回来了,一见查剑英就要握手,王晓平嫌弃的打掉了他的手。

“你不刚上厕所去了吗?”

“那咱按美帝的习惯。”

梁佐笑着跟查剑英拥抱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梁佐家又陆续来了两三个人,人总算齐了。

林朝阳听大家聊天才知道,原来今天聚会的主要目的是欢迎查剑英回国。

在燕大时林朝阳跟查剑英并不算太熟,见了面两人只是客气的打了个招呼,倒是查剑英多看了他两眼。

查剑英81年赴美留学,至今已经五年时间。

期间她先是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取得了英语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文学,拿到了她的第二个硕士学位。

她今年毕业后应聘进了《纽约时报》,她这次回来是因为《纽约时报》决定派她回燕京办事处工作。

聊到工作,免不了谈到工资,当众人听到查剑英说她的薪水是1800美元时,无不瞠目结舌。

18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6000元人民币啊!

“小查,你留学这步棋真是走对了,一年工资够我们一辈子赚的。”王晓平的语气中充满了艳羡。

燕大中文系77级这一波人里,毕业时决定去留学的人并不多,毕竟那个时候自费留学还只是刚刚开始。

要去到异国他乡留学,很多人心里都没底。

这两年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留学,都变得越来越多,连王晓平她们这些参加了工作几年的人都有些蠢蠢欲动,更何况有查剑英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前。

身披一层“海龟”的身份,这次聚会上查剑英成了焦点。

她和大家聊着这几年来在美国学习、生活的各种见闻,听的众人满心羡慕。

“你们有机会真应该去美国看看,跟国内真的很不一样。”

查剑英的言语间流露着几分优越感,但还算克制。

以八十年代中美两国的经济差距和社会发展情况,她有这种优越感也算正常。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啊!当初决心留学的也就你们那几个人,现在大家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更不可能了。”王晓平说。

梁佐笑着说道:“晓平,你干脆点我名字得了。”

“结婚、生孩子的又不光你一个。”

“还有谁,李彤、我师父……算了,我师父不算,他想出国随时都能出,都定居香江了。”

林朝阳连忙说道:“没有的事,你别造我的谣,我在香江就是客居而已,现在还不是跟你们坐在这里?”

“那我师娘呢?”梁佐问他。

“她是没工作了,只能无奈下海做生意。”

王晓平打趣道:“我们也想要这种无奈下海的机会。”

几人互相说着笑话的时候,查剑英的眼神饶有兴致的逗留在林朝阳的身上。

她在美国待了好几年,但跟国内的通讯并没有断,一直都有联系。

跟同学们通信时偶尔也会聊到林朝阳,知道他这几年的名气比以前更大了,更让她感到惊讶的是今年六月份的时候。

她收到了王晓平从国内寄的信,说林朝阳编剧的电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大奖。

查剑英得到这个消息倍感惊讶,她平时不太关注娱乐新闻,然后她特意去查了一下,果然发现了《楚门的世界》的获奖信息,当时她还有些感叹。

因为她留学那年林朝阳尚无任何一部作品改编上映过,在她的印象里林朝阳只是个作家,没想到隔了几年他已经在国外的电影节上拿大奖了。

更让查剑英惊讶的是几天之后,她竟然在纽约街头的电影院门口,看到了《楚门的世界》的电影海报。

《楚门的世界》竟然要在美国上映?

抱着好奇的心理,查剑英在影片上映的头几天去观看了一遍,出人意料的好看,并且令人回味无穷。

当时查剑英心里还在想,难怪能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三座奖项。

等又过了些天,查剑英发现身边的不少美国同学,甚至连教授都看了这部电影。

这样的现象完全超出了查剑英的意料,在她的印象里,美国人是很少外国电影的,香江电影也只有在唐人街才有市场。

查剑英忍不住跟身边的那些同学聊了聊,才了解到《楚门的世界》在美国的上映规模并不算小,至少肯定比那些只在唐人街放映的香江功夫片大多了。

电影中楚门不顾一切想要逃出桃源岛,追求自由的行为得到了她那些同学的高度赞赏。

查剑英这才意识到,《楚门的世界》在美国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价值观。

可查剑英仔细回想电影的剧情,觉得美国人可能只看到了“追求自由”这四个字,却没有看到电影背后所要表达的荒诞和讽刺。

查剑英还特地让同学给她寄了一本《楚门的世界》的原著,看完了之后她更加确信自己的感受,并且开始给身边的同学科普电影和中隐藏的那些意涵。

每当有人对她的科普产生质疑时,查剑英便会说:“你知道吗,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原著是我的朋友,当年我们在一间教室里上课!”

这个时候那些质疑声立刻就会消失不见,屡试不爽,让这几年在学校一向是小透明的她结结实实的出了几回风头。

“《楚门的世界》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还去看了,写的好、拍的也好。”查剑英夸赞道。

林朝阳道了声谢,还没说话,周围几人先追问了起来。

“《楚门的世界》还在美国上映了呢?”

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资讯的传播有很大的局限性。

“是啊,票房还不错呢,我记得好像快破一千万美元了。”查剑英说。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惊讶万分,“一千万美元?我的老天爷!”

梁佐两眼放光的盯着林朝阳,“师父,一千万美元你分了多少?”

众人的眼神同样齐刷刷的看向了林朝阳。

“这种电影上映都是买断了海外版权的,多少票房都跟我没关系。”

众人闻言不禁有些失望,“没关系啊!”

这个时候查剑英问,“票房没关系,版权买断价格也也没关系吗?”

她的问题让众人的眼神再次聚焦在林朝阳身上。

“有那么十分之一的关系。”林朝阳如实道。

王晓平好奇的问道:“十分之一是多少?”

“加在一起百八十万美元吧。”

众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百八十万美元?

这个冲击力比查剑英的月薪一千八大多了,在场这些人以前都知道林朝阳写书的稿费很高,但稿费再高总是在大家的认知范围内的。

可现在改编的电影,竟然这么赚钱,着实有点超出大家的认知了。

大家缓了好一会儿,梁佐才喃喃道:“难怪师父你跑香江去了,要是我,我都不带回来的。”

“也没你们想的那么夸张。《楚门的世界》这么赚钱,是因为在戛纳电影节得了奖,属于个例。”

梁佐大叫道:“那可是一百万美元,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也够了。这么多钱,都够我孙子辈花的了!”

众人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大家再看林朝阳,已经很难用平等的目光看他了,不知不觉之间就带了几分仰视。

哪怕是刚从美国回来,有些自傲的查剑英也是如此。

林朝阳见状只好引导大家换了个话题,关心起了大家的个人生活。

今天在场的人中,没结婚的只有查剑英和王晓平两人。

李彤问王晓平有男朋友了没有,她说没有。

“还没谈,你打算当老姑娘啊?”李彤挖苦道。

王晓平瞪了他一眼,“你警察啊,管的还挺宽!”

“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个?”李彤并不在意她的语气,反倒打算当个月老。

“不用。”王晓平斩钉截铁的说。

众人察觉出了一丝不对劲,仔细盘问了一番,这才撬开了王晓平的嘴,原来从去年开始她就跟燕京电视制片厂的一个小伙子谈上了。

“谈就谈了呗,跟我们你还藏什么呀!”查剑英埋怨道。

王晓平脸色羞赧道:“他们几个嘴上不饶人,谁知道会怎么拿我开玩笑?”

其他几人躺着也中枪,大喊冤枉。

大家是中午吃完饭才聚在一起的,一直聊到了傍晚。

梁佐张罗着去吃饭,李彤高喊着东来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林朝阳开的皇冠前年在梁佐的婚礼上还出过一把风头,能载四个人,因为有女同志,大家没办法挤着坐,有三个人只能骑自行车去。

一入冬,东来顺的生意都好了,人满为患,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

吃完饭,梁佐又张罗着一起去看看《楚门的世界》。

一晃这部电影上映已经大半个月时间了,尽管之前已经有了盗版录像带的影响,但毕竟是在戛纳电影节得了大奖的影片。

《楚门的世界》还是受到了许多影迷的热烈追捧,尤其是那些书迷和文艺青年们,更是把这部电影捧到了天上。

电影本身的质量上佳,又有得奖的光环,再加上有一波忠实拥趸的追捧。

《楚门的世界》上映后很快就形成了一股观影热潮,这股热潮跟《高山下的花环》那种全民观影的浪潮还不同,而是有点追求时髦和逼格的形式主义。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文艺青年拿着一本马塞尔·普鲁斯特之类作家的书在咖啡馆装逼的感觉。

从电影院出来,梁佐感叹:“拍的真好!”

其实这部电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第一次看了,大家对梁佐的评价都很认同。

这其中可能有因为电影得了奖的缘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我记得《楚门的世界》出版之后争论还不小呢,最近好像没什么动静了。”

李彤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调侃。

“不是没动静了,主要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之前很多评论家都说《楚门的世界》的内容脱离实际嘛,结果拍成电影了,人家老外喜欢,还得了奖,把他们脸都打肿了。

现在电影上映了,影像的表达比文字更加直观。

《楚门的世界》展现的想象力确实超越了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但它讲的却是再实际不过的事了。

事实胜于雄辩,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梁佐是林朝阳的无脑吹,看到那些曾经批判《楚门的世界》的评论家一个个都没了动静,他感觉无比解气。

“最近杂志上夸《楚门的世界》的评论好像比以前多了。”

王晓平说了一句,印证了梁佐的话,众人都笑了起来。

聊完了电影,时间也完了,大家准备告别。

查剑英突然跟林朝阳说:“朝阳,回头你有时间的话,我能跟你约个专访吗?”

林朝阳犹豫了一下,说:“可以。”

众人分开后,查剑英和王晓平站在一起,她们俩要结伴回家。

王晓平见查剑英还看着林朝阳车尾灯的方向,问道:“还看什么呢?”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他变化真大。”查剑英的眼神有些复杂。

“大吗?还好吧,在学校的时候他不就出名了嘛。”

王晓平想到了上学的时候,因为林朝阳不待见朦胧诗,查剑英对他的意见还挺大呢。

这话到了嘴边,被她憋了回去。

“不过有些事确实让人想不到。你说他是怎么保持那么旺盛的创作精力的?就算了,剧本也写的那么好。”

王晓平的语气中难掩羡慕,同时还有些钦佩。

她从上学就写东西,毕了业分去了《人民文学》当编辑,跟陶玉书是同事。

可惜不管是写作还是当编辑都没出什么名堂,因此她也更知道林朝阳要取得现在的成就所需要的才华和付出。

查剑英的嘴唇动了动,最终也没说什么。

对于有些人来说,承认别人的优秀等于让她承认自身的不足。

立冬后的第二天,林朝阳带着娃回了香江。

大半个月没见面,俩娃都有点想妈妈了。

晚上将两个孩子都哄睡了之后,陶玉书和林朝阳坐在阳台上欣赏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现在的燕京气温已经在零下了,可香江的气温仍在二十二三度的样子,晚风醉人。

“《精装追女仔》定下了后天上映,嘉禾一开始想让我们跟新艺城的《英雄正传》打擂台。

我倒是不担心《英雄正传》这种跟风的片子,但不能这么任嘉禾揉捏,我们又不是他们的卫星公司。

我说大不了我们就在邵氏和双南线上好了,反正这段时间市场不冷不热,早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区别。

他们看我态度强硬,才把《青春怒潮》挪到了12月份去。”

林朝阳眼神柔和的看着陶玉书,问:“生气了?”

陶玉书表情轻松,“也没什么好生气的,都是生意嘛。嘉禾无非是想规避风险,《精装追女仔》他们只投资了200万,《青春怒潮》可是500万。”

“嘉禾掌握着院线,就是掌握着主动权,这种事以后肯定少不了。对我们来说,眼下最好的办法是多亲近银都和邵氏。”

陶玉书点了点头,又说:“米高这段时间一直跟我联系,想再跟你合作一次。”

林朝阳笑问:“他享受完掌声了?”

自从许观文载誉归来后,每天都有参加不完的活动,不仅是香江本地的,还有湾岛、濠江、马来西亚、新加坡……

随着《楚门的世界》的热映,这几个月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简直红到没朋友。

“鲜花和掌声总有落幕的时候,这都半年了。他说这半年也接了不少剧本,但都没看上。”

有了《楚门的世界》的成功,香江流行的那些粗糙的商业片剧本许观文自然看不上了。

戛纳影帝桂冠加身,是莫大的荣誉,但对他来说同样是枷锁。

“现在林氏需要的是快速发展,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艺术片上,合作还是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陶玉书的手扶着栏杆,感受着夜风,“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打算等《精装追女仔》上映后,再开两部片子。”

“一部是给王晶开的,另一部呢?”

“我最近接触了一对夫妻档,国外留学回来的,他们去年拍了部小成本的片子,叫《非法移民》,票房不错。”

“张婉婷?”

“对。他们夫妻俩写了个剧本,我觉得不错,如果能回本的话,可以拉到我们公司来。”

“新艺城的导演你联系过没有?”

新艺城这几年人才济济,不少后世的知名导演都是从他们那里出来的。

“林岭东、吴宇森这种正当红的没联系,你挖了他们不等于公开跟新艺城宣战?

有个叫杜琪峰的导演对我们林氏挺感兴趣,他今年拍了《开心鬼》的第三部,票房一般,新艺城一直没有给他开戏的打算。”

阿杜啊,神一刀鬼一刀的,林朝阳有些嫌弃的想。

算了,现在公司正是缺人的时候。

听到杜琪峰的名字,林朝阳就忍不住想到了墨镜王,这会儿他应该在新艺城当编剧吧?

现在的林氏肯定养不起这样的坑爹货,等以后有钱的吧。

夫妻俩聊着公司的那些事,一直到深夜才回房间睡觉。

转眼已经是11月中旬,《英雄本色》在香江上映时的热度已经逐渐过去,但其影响力仍在。

走在街头,一眼望去,尽是黑色风衣、叼着牙签的小马哥。

不出意外,过段时间这番景象也会出现在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街头。

《英雄本色》香江下映两个月后,林氏影业终于收到了新艺城结算的票房收益,包括了香江、湾岛、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几个已经结束放映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英雄本色》在湾岛1.15亿台币,这个数字换算成港元超过了5500万,冠绝了电影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房表现。

这一轮放映,《英雄本色》结算的总票房达到了1.87亿港元,归属制片方的票房分成为8245万港元。

林氏影业按照投资比例收获了近2200万港元的票房收益,现金流一下子充裕了起来。

未来随着《英雄本色》的海外上映,林氏影业还会收到一些海外票房收益和版权买断收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