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天监 > 第八十一章 靖天总司

靖天监 第八十一章 靖天总司

作者:朝堂在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靖天司在大临设靖天司总司,而在其它地方分设十五分司。说是十六国家各设一司,可是因为草原联盟的特殊性,导致了靖天司不得已在草原联盟分设出两部分。

草原联盟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因为王庭与宗教的原因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部是漠北教廷,南部是漠南王庭。虽然草原人自己说他们自己是一家人。但是自大临开国皇帝以来都认为草原都分为两部分,毕竟王庭一直换,而教廷却不是一直换的。

所谓铁打的教廷,流水的王庭。这可不仅仅是大临穿出来的,而且就连草原人自己也会这么说的。

不仅仅因为这些原因,还因为漠南漠北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人员流动。想到漠北只能选择从东北去扰,而靖天司又不是那种特别松散的谍子机构,所以导致流动消息的速度会非常慢。

因此就设立了靖天司漠北司和漠南司两处分司。

而东北的部落又设立了一司,而余下的十一司,就对应着南方十一国。

其中南唐的靖天司分司,是所有分司中势力最为著名的。而且也是沈均控制最多的,甚至比大临的控制还要多。

而且因为沈均的决策,所以靖天司在南唐的势力也是最广的。

与大临相比,反倒是因为大临这边的靖天司受到卢阳王的限制,导致靖天司的势力缩减,反倒不如南唐的靖天司。

而且就算是大临的靖天司人数,都没有在南唐当然靖天司人数多。

羽藤阁在大临的入侵也很著名,但是却不及靖天司对南唐所做的事,靖天司对南唐所做的事,实在是连大临人自己都觉得无法理解。

大临承天元年,文成皇帝驾崩,新帝即位。本应该帮助平帝在朝堂上大有作为的靖天司,却选择了对南唐进行疯狂的举动。

那一年南唐抓捕到的大临谍子就有近百余人,要知道羽藤阁在这方面一直是很差的。这百余人已经比得上之前五年所抓捕的靖天司人数了。

潜入谍子是一件很漫长的事,因为不是所有的谍子都都能够直接做到高位,几乎每一位谍子还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潜伏。所以抓到一个谍子其实很费力,不是所有人都和章巨野一样的,能够被故人认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是靖天司的实力下降,而羽藤阁的能力上升,但是事后证明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抓到这百余人反而证明了羽藤阁的无能,因为某一位在靖天司中隐藏多年的人,不惜用自身的身家性命换来了一份情报。

上面记载了百余人的信息,但是那人临死之前又透露出一个消息,这份名单多半是假的。而他真正的消息是靖天司派遣了近千人进入南唐。

经过核实,那份名单几乎是假的。就算有真的,也是被捕的那百余人里的一员。

他们确实知道了有很多人潜伏到了南唐,可是却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一千人的名单不可能放在一起。

而且相比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损失,靖天司的损失其实要小很多。

而且那位隐藏在靖天司里很多年了,而且没有任何一个靖天司里的人怀疑他的身份,他不仅潜藏的成功,还是羽藤阁在靖天司中潜伏地位的最高人员。

他几乎就快知道了靖天司司正沈均的身份,但是因为要调查这些事,他选择了先去做这些事。

就算做了这些事,他也可以跑。但是由于他为了能够让那张名单运出去,就放弃了自己的逃跑。

结果他被抓了,抓他的就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靖天司司正沈均。沈均看着他说道:“好久不见了。宁将军。”

那人就是京兆府府军主将宁海波,是沈均的故僚。

沈均当年是和宁海波一起在东北从军的,后来沈均的职位越来越高,但是和宁海波的关系却也算不错,而后来沈均封侯,也会和宁海波有所联系。

宁海波见到沈均时很诧异,但是随即想了一些事情,就明白了是什么原因。他苦笑着说道:“没想到,他就是你啊。”

沈均说道:“我也没想到你就是他。”

沈均通过南唐那边的密报知道了羽藤阁在靖天司里藏了谍子。所以他就将计就计,想钓一条鱼出来。

钓到了一条大鱼,而且是他的故鱼。

沈均没有再多说什么,又看了他一眼后,转身就离开了,在他走到牢门口前的时候,他说道:“能给他痛快就给他个痛快。”

沈均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失望或者不应该的话语,因为他也在靖天司司正这个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也知道了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值得他完全信任的。

但是他优柔寡断的毛病还是改不了,他了解宁海波这个人,知道他不可能会直接说出来的。什么酷刑也不可能撬开他的嘴的。这就和他一样,如果他被羽藤阁抓了,他也不可能说出什么的。

多年的老友,与其让他死在自己的咬舌自尽之下,还不如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亦各从其志。他可以否定南唐,但他不能否定宁海波。他知道宁海波是从大临南边来的。那时他以为宁海波来自南边的山里,却没想到他来自南唐。

是朋友,也是敌人。他不可能放下的,他不能够替那些死在南唐的靖天司的人做主,他不能够替那死在卢阳郡的几十万人做主。

这是兄弟情,但这也是国仇家恨。

靖天司和羽藤阁的梁子很多年以前就结下了,要追溯到百年前的南唐建国,南唐开国皇帝是当时大临皇帝的亲信,因为当时南唐国的前身金国的灭亡,大临当时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就派遣那人前去争雄,结果那人坐到了最高的位子,最后建国称帝。

而且那人据说还是韩倩这一脉的长房。因此导致了韩家的衰落,不然韩倩这么多年也不会一直待在威武将军这个位子上。

韩倩虽然鲁莽,可是武力却也不是平等。而且在打仗的时候也能另辟蹊径,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南唐刚建国的时候虽然很不讨当时那位皇帝的喜,但是那位皇帝没在位几年就驾崩了。

后来继位的皇帝和南唐太祖关系很好,再加上南唐愿意俯首称臣,所以南唐和大临的关系也勉强算是不错。

只是后来到了和帝早年的时候,北方大乱,大临疲于北方战事,对着南唐的压制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南唐就开始不再那么尊重大临,然后就是平帝末年的卢阳之变,那是真正导致决裂的事。

在那之前只能说得上是大临南唐之间的地域歧视,而在那之后,就是国仇了。

不仅仅是因为那一场卢阳之战,还因为南唐那边的官员。南唐大部分的清流都不喜欢当官,所以在官场中的人,都是些不堪之人。有学识,但是却没有德行。

所以在那场卢阳之变后,南唐的文官门开始选择遮掩这些事。读书人在开始的那几年还能反抗一下,但是却因为南唐那边官员和羽藤阁的双重压制,导致南唐的百姓就没有几个知道卢阳之变的。

甚至有些文人开始宣传大临早些年对南唐的压迫,和大临对南唐皇室的威胁。

还有的百姓请命给那些拿下卢阳郡的将军和官员立祠或者立生祠。

而大临这边,卢阳之变这件事已经成了每一个大临人骨子里刻写的内容。没有一个大临人可能忘记这些事,甚至还出现过有人忘记这事之后被自己父亲毒打,被乡邻告到官府的事例。

大临与南唐之恨,不共戴天。山川异域,河流同源,皆为人族,不共戴天。

或许大临人能够忘记自己是谁,但是他们不可能忘了南唐所做之事。

靖天司就算是大临的谍子机构,可是每一个靖天司的人都是大临人。

只要是大临人,就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之人,不是那些来自南塘的某些畜生。

所以在沈均决定使用,每年靖天司人员自动选择,去哪个国家潜伏的时候。除了北方之外,其他国家加起来都没有去南唐一个国家的人多。而就算是北方加起来,不过也就是南唐的一半罢了。

虽然靖天司被平帝下令废除了,而卢阳王也会对靖天司的人动以极刑。但是还是阻止不了那些人对南唐的恨和他们的表达。

或许人心惶惶,所求皆为名利。但是一腔爱国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这是南唐的人不能理解的,这也是羽藤阁的人不能够理解的。所以当羽藤阁看见那些悍不畏死,喊着大临永世的人,他们不能够理解。

这些年羽藤阁抓到的靖天司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会开口,千中极少出一。大部分人都会和他们火拼,被抓的除了咬舌自尽,就是毫不畏死。

因为他们知道,大临建国三百年来,困境逆境无数,但是大临人永不言弃。既然守护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靖天司的人也会永不言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