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天监 > 第六十七章 年前诸事

靖天监 第六十七章 年前诸事

作者:朝堂在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人虽然嘴上说着,心里想着自己不在乎这个行不上说的位置。但是归根结底,心里头还是不想离开这个位置的。因为老人即使现在年纪很大了,但是他也记得自己的年少时曾经许下的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会都会去奉行的事情。

这些年,他在这个位置上虽然做了很多的错事,做了许多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但是这也改编不了老人内心深处最为简单的那个愿望。

现在在刑部的官员,每天都可以看见对于上了年纪的刑部尚书,露出平和的面孔。

这位刑部尚书不管赵连鹤这件事调查的进程,每天的笑容都十分和蔼。

就连卢阳王的人来到这里,他也开始尽量的去回避。

卢阳王很着急这件事情,每天都派他来,派人来问他,事情有什么调查结果没有。可他却表现的不是那么着急,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了。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除非抓到真正的凶手,不然他就只有辞官回家这一条路。因为他能够看出来,平帝似乎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了胸有成竹。

他不相信这是平帝做的,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就算和平帝没有关系。平帝也会利用这件事情对他做些什么。

而事情的关键就在于他能不能抓到这个人。可是这件事情是由大理寺调查的,大理寺那边得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而轮到他们这边时,大理寺本应该给予他们调查的公文。却说他们的公文不小心丢失,没有给他们文件,他们还需要从头调查。

按照人们的常理,他作为为一个司法人员,应该秉持公理。但是长安城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尹赵连鹤这个人的德行。

赵连鹤这个人在处理京中事物的时候没有章法。如果不是仗着卢阳王的举荐,他不可能做到京兆尹这个官职之上。

而且因为赵连鹤儿子,死在边境的原因。所以这也就导致赵连鹤,对于他国人员十分的仇视,不管是商人还是其他来这里求学的人,赵连鹤都会对他恶言相向。

甚至于因为赵连鹤的存在,京城的大牢中,每年都会多上许多从他国过来的人。但是这些人在经过长安卫的调查之后,都被发现只是普通的人而已。

也有一些是真的谍子,但是一百个人里面都没有一个这样的人。而谍子的比例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赵连鹤的品行确实不端,但是封尘应该以后保持一点正义的样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因为除了这些之外,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做起来非常的棘手,在一个平静无比的雪夜。他的书房周围满是积雪的路上,却没有出现一个脚印。而且就只有门口出现过半个脚印,而就是这半个脚印。就杀了一位有着近三品修为在手的京兆尹。

且由于赵连鹤有近三品的功力,所以是不是他早年在江湖上得罪的人动的手?

也不得而知。

别的人都很好调查,在长安城中就算把长安城所有的人都调查一遍。都比调查江湖人士要好上一些,江湖之中,漂泊无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找到多年前在江湖上漂泊的人。但是就比如说,封尘也从一些地方听说了那个死在大临的,南唐的谍子章巨野。也知道了,章巨野是被早年一个在武林当中的捕快发现的这事情,这样也就证明了江湖的错综复杂。一个当年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侠客,居然能赢在京兆府里做一名捕快。这可以说的上是一件有差异的对比了。

因为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只知道那个捕快,原先是江湖人士。

而这样也就说明了一件事情,可可能在他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也有一个像景洪一样的捕快,是原先江湖中的高手。而那个高手可能就是杀了赵连鹤的那个人。

为什么大临朝廷没有限制这些人呢?因为那位卢阳王就这样在自己的家中,藏了一些当年他找寻的披甲之士和一些江湖高手,伪装成自己家丁的样子。所以这种事情调查起来最危险的就是卢阳王。

大理寺那边是因为邢南林,知道这件事情可能会很危险,所以他没有让大理寺去调查这件事。

至于刑部尚书封尘这边,他就更没有必要去这样做了。因为他如果这样做了,其中受危险最大的就是卢阳王,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是比起卢阳王自身的安全还是轻了许多。终究他也只是卢阳王大业所成立的一个棋子,而卢阳王才是真正下这局棋的人。棋子如何能比得过下棋的人呢?

就算那个棋子是一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可他不是那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年关将近,刑部的人却愈发的有些忙碌了,因为虽然封尘已经开始不是很在乎这件事情的调查结果了,但是他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调查下去。

不管封尘是怎么想也好,但是他们要做,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把这件事情调查下去。

这不仅仅是调查一件案件的结果,这也是他们身为一个刑部官员应该做的事情。既然大理寺调查不了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刑部的人就必须调查这件事情。

大临可以很乱,大临也可以摇摇欲坠,甚至可以成为那种国破山河在的地方。感受在他们心中,大临的司法与正义不可能磨灭。

因为大临的法律不是由他们指定的,而是由每一个大临的先人和每一位官员,这决定了他们不管做什么,他们都会维护那些官员和皇帝们的尊严。

每年过年的时候休十天。从年二十八开始,一直休到初八,再开始重新回到自己的官署开始处理事情。

因为案件忙碌,所以他们一直忙碌到了腊月二十七那天,长安城的冬天比较特殊,虽然下了雪,但是不下雪的时候,一般都会很暖和。

王少跃还是蛮清闲的,他这些天除了带着孔静怡参加一些庙会之外,就是在家中带着孔静怡一起读书。

这些天王少跃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清闲的生活,清闲的他都已经不是很想去面对年后发生了那些事情了。现在越想起那些事情,他就越觉得现在的生活快乐。

而少语中,你能体会到那些诗人所说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了。

他这些天除了每日的读书,能读进去之外别的事情。都要无孔静怡在他身边陪同。

刘温跟刘王氏发现自家老爷现在跟自家夫人,几乎是形影不离。

每天王少跃带着孔静怡一起去看庙会之类的东西。按照常理刘温应该跟随在王少跃身边,但是因为有孔静怡在一旁跟随着。所以每次王少跃都会要求刘温在远处跟随,或者走到二 人前面。

王少跃其实没有想过逛长安城里的庙会。

因为他以前虽然没有参加过庙会,但是在南唐那边参加过南唐的庙会。

结果他参加完大临的庙会之后才发现,原来大临的庙会跟南唐的庙会并不是很一样,因为南唐的庙会是跟谁在南唐那些佛教,在庙或寺周边的举办的。

而大临的庙会则是由在城隍庙或者火神庙这些地方举办。又因为佛教那边的风俗跟大临这边的风俗不太一样,所以两方双方之间的庙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南唐更加重视于请求佛祖的保佑和祈求新年的平安,而大临这边的庙会,则是更加注重于吃食和玩乐。

当然也会有祈求的地方,但是占比不是很大。更尤其是像王少跃这样的年轻人,更多的还是和自己心仪的女子或男子一起在庙会上游乐。这种节气其实要比元宵节和上元节的灯火之类的来的要更好一些。

孔静怡这些年在孔府中一直没有怎么出过孔府的门。所以他对这些景物也是满心欢喜,只是王少跃不是很想他走太多的路,所以一开始王少跃只让她参加一个时辰到一个半时辰的庙会,后来孔静怡说自己的身体参加庙会时间长一点,没有事情。王少跃才把一个半时辰加到两个半时辰。

即使如此,有时候王少跃还是会选择提前一段时间回家的。

他很担心孔静怡的身体,因为其实有一段时间,孔静怡虽然看起来表面上没有什么大事,但是身体确实一直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

孔静怡虽然不和王少跃说,但是王少跃能够从她那时候的状态看出来他的身体其实还不是很好,精气神是精气神,她精气神一直很不错。自从王少跃解开了他的心结之后。

孔静怡的心结是她一直以为王少跃可能会是一个不太友好的夫君。但是好在王少跃给她的感觉很不错,而且她能看出来王少跃是那种性格非常好的人。

到了二十八,王少跃就决定不带着孔静怡去参加庙会了。也是时候准备准备过年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