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天监 > 第六十二章 最是人间留不住

靖天监 第六十二章 最是人间留不住

作者:朝堂在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世间有无数次花开花落,人生中有数不清的人会离开回来。

沈均今年已经已经五十四岁,靖天司这个位子他也做了很多年了。

这么些年他不知道自己是凭着什么坚持下去的。如果说是因为他对大临的热爱,他自己都觉得这很虚伪。

他每晚都会做一个梦,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他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但是也是在高泓安的门下读过一两年书的人。

外人很少知道,他是被平帝带在身边的,因为人们知道他时,他就已经是一名将军了。

与普通的将军不同,沈均出名不是仅仅因为他在打仗这一方面具有的突出能力,还是因为他那种洞察力和学识。

也是因为如此,沈均也有了儒将的称号,前朝是有儒将,但是大临的那位开国皇帝很反感读书人,所以儒将也就因此没在大临出现过。

但是这些年随着文官集团的逐渐壮大,所以这个儒将的说法又被人们重新地提出来了。

沈均虽然不反感这个说法,但是也没有丝毫喜欢。他以前很希望自己能是一个读书人,因为他觉得那位的谈吐很优雅。

沈均在高泓安门下的时候,高泓安还是中年,还不是首辅。

沈均总喜欢看着眼前那个一举一动都透漏着平和的小夫子,心里除了对他的崇敬之外,还有一丝疑惑,就是高泓安对他很照顾,每次都会为练武的沈均准备好一些东西迎接他,或者是些能涂抹的药酒,或者是些补身体的吃食,但是却从来不说收沈均为弟子,以前的沈均觉得高泓安不收他,是因为高泓安觉得他是一个武夫,教学可以,但是收为弟子不可以,有愧高泓安的读书人身份。

这个问题困扰了沈均很多年,知道高泓安把王少跃收为弟子后,又把他转给自己做学生时,他才明白,高泓安不是不收他为弟子,而是想把沈均留到最后。

因为那时候沈均就已经知道了高泓安的计划,沈均也是在那之后,开始把高泓安当做自己一生中最为敬佩的人。

他以前心目中有很多历史上的伟人,那都是他想要模仿的,但是那只是历史上的伟人,沈均觉得高泓安或许不如那些伟人,但是高泓安所做的那些事,是他想做的。

而且在年少读书时,沈均就觉得高泓安算得上是一位奇人,倒不是学识多出奇,而是爱好和性格出奇。高泓安喜白(沈均的这点爱好也是从他那里学的),往往是夏日着白衣,冬日着白裘。就连发簪都喜纯白色玉做的,只是后来做了首辅,平日里除了官服就很少穿别的衣服了。而且那时的高泓安生的很是好看,虽说是北方人,但却是类似于南唐士子的样貌。

再加上脾气很好的,温文尔雅,为人如春风十里拂白云,所以那时候的沈均觉得自己哪怕以后成为不了像高泓安这样的人,但是也要向他看齐。

而且高泓安的学识渊博,沈均觉得他比那位自己手下的大临文宗要强上许多,而且高泓安不仅在经学典论都很擅长,就连一些略‘偏’的学问也是信手拈来,甚至连大临境内很少涉及的内容也是能够轻松地说出来。

南唐和部分南方的国家都是有佛教的,但是大临没有。甚至于未曾有过任何一位僧人进入过大临传教,因为大临人对于这种东西其实不是很信的。

大临本土也有道家,但是大临人对于道家的态度,除了鬼神之说外,就没有什么多余的了。在大临人的眼中,鬼神之说之所以被他们信奉,是因为他们对先祖的思念和他们对先祖的尊敬。

至于道家只是他们的一种方式而已,大临的百姓们其实也有信仰,只不过他们的信仰很特殊,他们信仰大临。

是的,大临百姓信奉自己的国家。大临的百姓们或许真的如王少跃看到的那般很不堪。但是王少跃从头到尾都也只是有着愤怒和乏力的感觉。可是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说过任何一句放弃大临的话,也没有生成过任何放弃的念想,这除了和王少跃对高泓安和沈均以及他父母的许诺之外,也有他自己这么些年来所经历的事。

王少跃在南唐,虽然有过得好的时候,但是他觉得那段不好的时光,才是他最应该铭记的。

南唐很注重读书人和官员的地位,甚至于富商的地位居然在普通官员之上(大临向来压制商人),所以虽然南唐的文化生活很丰富,可是南唐的百姓过得很不好。

王少跃觉得自己当年在大临见到的那些事情很让他绝望,但是当他在南唐度过那几年后,他才觉得大临虽然有点问题,却比那些地方好上很多。

沈均当时很不理解高泓安为什么会了解这些东西,高泓安和他说,多读书就可以。

沈均知道佛学的第一篇文章,是高泓安给他讲得那篇《论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此方天下,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

夫子曰:“敬鬼神而远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沈均当时很好奇,那么长的内容,高泓安是怎么背下来的。而后在王少跃回来后的某一天,沈均问过王少跃这篇文章,结果王少跃也背了下来,沈均当时嘴角忍不住地抽搐。

沈均也是在高泓安说过之后开始不喜欢佛的,他没有见到过任何僧人,可是在那之后,他就不在喜欢那些佛法。

他知道这可能是他自身的局限,但是他没有那么想做些改变,所以这些年来,靖天司一直在控制着那些来自南唐的僧人。

沈均不同于大临的那些百姓,他对于鬼神之说都不是很信奉。

但是他一直在奉行孔夫子的那句“敬鬼神而远之”。因为这是高泓安在这些事上和他说的最多的话。

沈均还记得一些有关高泓安的事,高泓安找了一把扫帚,扫起庭院来。看见沈均在看书。

他问道:“沈均,欲做宰相之才,读于一室。室积久不扫,有人问之。其答曰:‘我之志在宰相,当专心读书,何以他业而从之。’你说,他说的对不对?”

“专心做一件事是可以,但是不能死做一件事吧。要懂得变通吧。”

高泓安点了点头,说:“你这个思想倒是没错。问他那人是这么说的,‘宰相之职,若扫天下者。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乎?’明白了吗?”

“是让我做事要有大局观吗?”

高泓安点了点头,说道:“这也就是最大的缺点,没有大局观。”

沈均其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他这个人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优柔寡断,想得很多。所以高泓安当年也告诉过他要怎样。

沈均也做到了一些,沈均知道自己这些年来过得不是很舒心,就像在文成帝去世之后那些年里的高泓安。

其实在王少跃回来之后,沈均就已经有了些变化,他越发地开始不引人注意。

仿佛他把自己隐藏到了一个无人能发现他的地方,现在的他除了去王少跃家中之外的事,都是和大临朝堂有关的事。

平帝也发现沈均虽然神情越来越好,可是精神气却变得越来越差,虽然沈均还会和他毒舌,但是能够看出来沈均已经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沈均虽然比平帝的年纪要小上一些,但是平帝发现沈均的白头发比他的要多上很多。

沈均的其实两鬓已经花白了,只不过被他掩饰起来,平帝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沈均自身的实力也不差的话,沈均可能会比现在衰老得更厉害上一些。

沈均坐在书房里,看着自己摆在一旁的铜镜,闲着摆弄了一下自己的鬓角,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最近很惆怅,因为他前不久探了探王少跃的口风,王少跃表示自己现在很累,不想忙靖天司的事。

一心想着自己回家养老的沈均很苦恼。

平帝不知道沈均精气神不好,是因为他不想和自己共事。

平帝很无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