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天监 > 第六章 不可退之事(二)

靖天监 第六章 不可退之事(二)

作者:朝堂在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均正色道:“我没有用短短一句话来杀他的意思。”众人都在等待他的下一句话。就听沈均说道:“我希望以我一人之言杀掉所有愚昧无知之人。”

“沈侯爷不要轻放狂词。”

“狂词?北军与东北军二十五万将士现在抵抗北方那些蛮子,陛下的亲军也去了。你们连一些老将军的报国之举都可以加上什么欲反叛之词,那才叫狂词好吧!再看看你们送进自己弟子的五大营,那是什么东西,一群臭鱼烂虾。”

“沈侯爷慎言。我们可没有说什么反叛。”蒋毅平说道。

“我昨天去了你家,贵夫人很好客。”沈均平静地说道。

“陛下。沈侯爷口出污语,还请陛下责罚。”

“他没有说什么污言秽语。你家媳妇好不好客,朕也不知道。但朕知道,适可而止。”皇帝冷漠地看了蒋毅平一眼。

蒋毅平说道:“陛下所说极是。”他没有再做什么抵抗,因为皇帝已经下了这件事的盖棺定论,除了首辅高泓安之外,很少有人可以改变当今皇帝的意愿,次辅也不能。

“陛下既然这么说了。我们就说说别的,今日我想让陛下与诸公一同看看这大临官场的真面目。当然这需要撕破脸皮说话,还望陛下与诸公恕罪。”说完,沈均向皇帝行跪里,向满堂大臣行躬身礼。随后朗声道:“今我大临所困之病在于诸公矣。今大临有远忧,亦有近患。远忧者,南方地广且人富庶也。而道近患者其二,其一为北与东北之患。其二为西北之患。此三者忧患,尤以西北为甚,何也?诸公之偏见是尔。诸公活曰胡羯之弱,无需提防;或曰胡羯之强无以可绝也。”

“故某道大临之病在于诸公也。诸公定有讥笑与某者,某亦知之。然而不因其改己道。某不敢言己胜于诸公,而言诸公不及某也。此忧患为大临之真实面目,而诸公所言之太平盛世则为大临虚假面目。某愿诸公可去虚假以望其根本。”

说完,沈均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臣近来身体欠安。还望陛下允臣先行退下。”

“既然定野侯身体不适,就回到家中歇养几日吧。钱俊,你跟定野侯速来交好,送他回去吧。而且你文采不行,就去定野侯身边学习几日。”皇帝平静地说道。

然后待得二人退下,皇帝说道:“退朝吧。朕乏了。首辅和户部尚书一会去朕的书房一趟。”

乾和宫内,皇帝笑嘻嘻地看向户部尚书,说道:“老韩呐。这次咱们可赚了近千万两。这下子北军和东北军还有那帮精锐私兵的花费可都出来了。”

韩柏寂说道:“呵。陛下装的挺像的。就是老高有点忍不住了。”

高泓安平静地说道:“陛下的演技不错。就是某人一直在那里用眼色问我有多少钱。那眼神当年大婚的时候都没看见过。”

“你们两个有什么建议吗?比如这场仗打完后的一些事宜。”

“既然北部和东北部的行伍已经动力,那就让他们动的有价值一些。”高泓安看向韩柏寂,继续说道:“这些银子足以支撑起一场大战。”

“你究竟在谋求什么?老高!”韩柏寂问道。

“我要大临数十年内无北方之边患。”

皇帝笑道:“还是渊平久远一些。只是这事不太好实现。”

“这也就是我让陛下调派黔国公手下那位谋士去南方的原因。”

韩柏寂说道:“你就放心那么一位谋士?”

“我很相信他。因为他是当年那场卢阳之变活下来的孩子。”高泓安冷冷地说道。

三十五年前,南唐朝攻打卢阳郡。

卢阳王因为率领军队前往东北,只留下少量部队防守。

南唐屠城一十二座,从此卢阳郡无大临之人。

只有少数孩子或者老人被军士和青壮护下,逃亡到大临各地。

那也被叫做“卢阳之耻”。

“卢阳之事,是先皇一生留下的唯一污点。

也是我大临最大的污点。朕希望大临会将南唐划为大临之国土。”

高泓安继续说道:“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有希望以后的大临人会看到。即使他们现在有人背弃自己的国家,但我相信。终究有一日,大临人会因为自己是大临人而感到骄傲。”

“说的不错。可是我们还是应该商讨一下子这场仗的耗费。毕竟你也知道光凭嘴皮子是不能解决粮草问题的。如果说话能解决粮草问题,这天下就没有人能说过我的。立志很好,但我们这些行将朽木之人是不需要立志的。我们甚至连明天的太阳都不一定见到,还谈什么以后。我们老了,渊平。陛下也老了。”

“我没老啊。朕感觉自己的身体还是不错的。”皇帝打趣道。他知道高泓安和韩柏寂两个人不合,但这种大事没他们两人还不可以,只好从中调剂一下。他现在还记得先皇对他们二人的评价。“韩翰林太过现实,办事过于死板,守财有道。高翰林有理想也有抱负和手段,就是活力太盛,老了怕也会充满热血,但是这种人更适合你重用。我们皇族中人性子太过慵懒,这种人更能帮助我们行贤君之举。”

二人不在说话。

都开始思索起来有关这次镇岳关之战的事宜。

没过一会儿,高泓安说了一件与这件事有关,可又无甚么关系的事,他说:“陛下。王阳肃前些日子托人,把自己的长子送到臣这里来。他求臣收他的儿子作为学生。”

皇帝说道:“嗯。这也算是朕能给他的恩赐。”他还是照顾了高泓安的面子,他知道以王昀霁的性子是不可能求他的。多半是这么说的,高老头,我儿子就交给你了,你不同意,我就让人找陛下去。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你怎么也搞上这一套了。以前不是什么都敢说的吗?”皇帝有些无语。

韩柏寂说:“此时有关国之大事。必须和陛下郑重的说明。是定野侯今日于朝堂上所言。臣虽然觉得定野侯之言过于粗俗,但他所说的大临之病确实存在。而且臣还认为大临之病不单单在于诸臣,那些武将勋贵也是如此他们居然能凑齐一支大军。这是大临所不应存在的。”

“朕应该告诉你的。这事是朕所点头同意的。不然林若杰没有这么大的威名。至于你所说之事和沈均所说之事,以后再议。”

三人在书房用了午膳后才结束今天的商议。

没人知道他们具体商讨了什么,只知道户部尚书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既有喜悦,又有悲愤,还有一丝不舍。

人们推测可能是陛下又和他商量了一些政策的实施。

而且这些政策单个可能不费钱,但是很多放在一起就费钱了。

当然他们没有想到韩尚书是因为挣了不少又花了不少而心疼。

毕竟谁能想到除了税收之外又来了一比收入。他们不是很担心靖天司的存在,毕竟现在的靖天司对于监察官员这件事上还没有什么话柄。

只要他们没有反叛,靖天司的人就不可能管到他们头上。这也是大临的规矩。

沈均神色疲惫地躺在床上,没说一句话。

陛下虽然没有反驳他,却也没同意他所说的话。他知道陛下知道这些事。

可陛下年纪大了,对未知的探索不如他这样的年轻人。

他不怪陛下,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心力去怪。

镇岳关,雪停了。

王昀霁走出屋门,来到城墙之上。看着远处雪色和绿洲中依旧青葱的松柏。

感慨这里的风景依旧很迷人。

只不过自己以后怕是见不到这样的风景了。

昨夜本来充满迷惘的心逐渐生出一股遗憾苍凉之感。

他不是多愁善感之人,但也不至于悍不畏死。

不害怕死亡,是他身为大临军人的骄傲。

可不想死,是他作为一位丈夫和一位父亲的责任。

王昀霁走到依旧守在城头的杨参将身后,说道:“你先回去歇息一会儿。这里我守着。刚下完雪,他们不方便打过来的。我们也可以安稳一两天。”

雪下的很大,能没人膝。

在初冬有这样的大雪极为少见。

若是在别处没有十余日是别想通行的,可这边风大两三日便差不多可以将雪吹去周遭的低洼处,镇岳城附近地势较高。

用不了一两日大雪就将被吹散。

到那时拓拔捷辙就会再来的。

虽然还是一样的局面,但最起码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准备一下。

长安城在那一夜的抓捕后又开始了风平浪静的日子。因为中秋节快到了。

大临晟化五年八月十三日。拓拔捷辙亲率十万大军兵临镇岳城下。

拓拔捷辙甚至连派人劝降的事都没做,他近些日子总感觉心慌,一定要趁早解决这件事。

迟则生变。他在心里这样想着,随后他派遣前军开始攻城。他们没有带大型的攻城器械。

而正门那里早已被王昀霁下令用水封住。

拓拔捷辙并不担心王昀霁会在大雪时逃跑,出了镇岳城他们没有地方去的,这种大雪的威力足以摧毁王昀霁身旁那些贵族子弟的意志。

他们会选择待在这里等待援军而不是选择先离开被威胁的这里。

等在这里比选择后退更为安全。

拓拔捷辙此次带领了近五万骑兵。

所以他没考虑过王昀霁他们会在学消退一些时逃跑,那帮贵族子弟在没有马的时候跑不远的。

拓拔捷辙没想明白像王昀霁这种人为什么会护送这帮废物前往西域。

他王昀霁又不是那种还说话之人,拓拔捷辙百思不得其解。

他看到周围的士兵把半张饼放进口袋,并且紧紧地扎上时。

他想通了。可他没有做出反应,毕竟这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他已经老了,如果在关键时候出现了问题,他那群儿子会逼迫他退位的。

所以他决定赌一把。他下令守在绿洲那群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拓拔捷辙想的很好,但他忘了自己留守在绿洲的大部分人就是他刚才所唾弃的贵族子弟。

那群人除了一事无成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遵守规矩。

所以当他的命令传达到时除了少部分人听取了以外,大部分人都只是当做这是国主的作威作福而已。

十三日午时,在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镇岳城外,几架高耸的云梯被送到。

王昀霁看了一眼那粗糙的做工,想说些什么,可又觉得不是时候。

所以他握紧手中的枪来到城头指挥。随后有云梯陆续地搭上城头。

大部分爬上云梯的人都被石头或滚木打下城头,只有少数人在弓箭的掩护下爬上城头。

而后被人用刀或长枪打下。不到一个时辰,拓拔捷辙这边伤亡近千人,王昀霁才伤亡二十余人。

看起来王昀霁占了优势,可城中的滚木已经用完了。随后是巨石用尽。

只好拆掉城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房屋,用砖头或木梁扔下。

这场攻城战持续到了晚上。期间胡羯国损失近万人,而大临这边也损失了千余人。

好在值得王昀霁庆幸的事是云梯损坏殆尽,起码等到明日才能有新的云梯运到。

但也有一则坏消息,城中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拆了。

但是王昀霁找来一样东西,是一枚又一枚巨大的雪球。

看起来和普通雪球一样,可是却又蕴含着一些独特之处,雪球的表面无比光滑,是王昀霁派人用烧过的雪水浇在雪球上冻成的。这用光了城内和周遭的大部分雪。

本来他没想到这些,是王涟源的提醒令他想起来的,王涟源说起了一桩往事,是王昀霁年轻时和黔国公打雪球发生的事。

那时候王昀霁约黔国公一起打雪球,结果黔国公做了几个这种简易冰球,看起来和雪球没什么区别,但是打到人身上就不一样了。

王昀霁那时候就被打的头破血流。而后王昀霁打了黔国公一顿后就忘了这件事。要不是王涟源的提醒,他可能都忘了这件事。

在拓拔捷辙一脸难以置信的情况下,镇岳城被守了下来。他没想到会有这种奇葩的情况发生。

中秋节那天,拓拔捷辙的大军登录了城头。接下来的惨斗开始了。

说不上什么热血,因为天气很冷。也说不上什么血肉横飞,只有喊声、箭羽裂空声、砍击声、被砍中或被射中的沉闷声、坠落声。

王昀霁身上都是血但没有什么伤势,他一边杀人一边大声提醒道:“节省一些体力。”

这些人不是他所带来的那些人,而是留在镇岳城中的西北军。有很多都是百战老兵,甚至有些曾经就是王昀霁的手下。

前两日阵亡的那些人也都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们都知道王昀霁所说的那句话的意义。他们要以最省力的方法去杀一些人。

那群被王昀霁带来的人真的像一群王公贵族一般,连出现在城头的都没有。拓拔捷辙知道这座城快要被拿下了。可大了整整一日都没攻下,反而又被损毁了大部分云梯,只好作罢。

夜里同王昀霁来的一行人等都走出屋门,面向大临长跪不起。明日他们也该上战场了。

十六日城未破。十七日,城未破。十八日城破。

当拓拔捷辙走进镇岳城内,留给他的只有断壁残垣和尸体。

那些尸体整齐的躺在城中的演武场上,这些人都是留守在镇岳城中的兵士。

而王昀霁所带来之人,全部死在城头无一活口。只是他们当中面容大部分人都被毁了。

没有人找到王昀霁的尸体。但找到了和王昀霁身形一样,佩戴着宝玉的男子。但拓拔捷辙并不认为那是王昀霁,他找到一个身体布满伤口且看起来衣着很破烂的男子。

他说道:“这才是王昀霁。他就算死了也会蒙骗住你们。我武威圣国何时才能出一个王昀霁啊。”

他本来还担心王昀霁会有什么后手,如今看来也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随后他问道:“那些公子哥呢?怎么没看见他们。”

“我们搜索了一下城内。没有发现。”

拓拔捷辙的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他说道:“全军戒备。不,赶紧回防。快点。”

而在绿洲处,林寻南已经率兵到达了这里。

他在等人,一刻钟后,一支军队从西南来到这里。

随后在林寻南的一声令下之后,他们杀向那处绿洲中。等到拓拔胡羯返还时他们面对的是不到十万的残兵和近四十万追兵。

他叹了一口气,带着剩下的人向东逃去,他知道此时向西返回已经做不到了。

但好在这些差不多是大临西北军的所有力量了。他往东边逃还能有机会回到西北。

他没有守城,因为镇岳城内一点粮食都没有,守在那里只能困兽。

大临晟化五年二十日。长安城中流传出一条消息。说是胡羯国打了过来,上将军王昀霁战死在镇岳城中。

二十一日。西北侯府挂上白绫。皇上下旨追封王昀霁为护国公。并且大临宣布对胡羯国开战,不死不休。

拓拔捷辙一路向东,面对的都是无人的小城和村庄。他知道,自己被王昀霁下了一局绝命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