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格局要大

工作开始得猝不及防。

大家还不认识,跟老板就见了个被降维打击的面,马上就领了任务到工位开始干活。

不用适应交接一下?不用召集起来开个会?

但似乎确实也没有必要,大家都是精英,手里捏着详细的任务,按要求做了就是。

分组也已经分好了,工作又都是新的,开会无非也就是动员动员。

或者应该说,李颜通过直接落实分工,跳过了前期步骤。

白书云就觉得,这个李老板又在他面前说了一句“看看能不能跟上”。

啥都没干,压力就上来了。

更可怕的是,白书云刚走进自己这个小组所在的办公区,发现已经有人卷起来了。

两个哥们戴着耳机,手边放着零食,半躺在人体工学椅上,手指已经在上下翻飞。

是的,耳机、零食、椅子以及一台顶配电脑,都是未来科技准备好的。

按李颜的说法,这笔投入也就是等于多给大家一个月的工资。

“能让他们马上投入工作更重要点。”

李颜的理念很简单,该给的都会给,该要的也一分不能少。

他的处世哲学从来都是“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从上辈子到现在没变过。

这种做法虽然总是先吃亏的那一个,但是会基本告别人情内耗,活得干脆利落。

而现在的李颜,有了足够的能力做支撑,他就额外加上了主动版本:

“我怎么对你,你也要怎么对我。”

他并不乐意在人情与公司管理这些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精力——他宁愿把这所有的时间拿去研究系统。

说白了,当他足够强大,强大到一人成军的时候,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来达成某件事的时候,人情就是没有意义的。

准确点说,是“不需要他来考虑”。

未来科技作为“初创公司”,给出了远超初创公司标准水平的薪资,还愿意给一些核心成员比较高的分红,但没有给大家最在乎的股份。

就像不能按常规方式来理解李颜一样,未来科技也不是一个走寻常路的公司。

它并不需要靠股份激励提升员工积极性。

所以李颜也并不会去说什么把公司当自己家,把项目当自己追求之类的屁话。

股份激励说到底也就是让大家自己拼命把价值干上去。

李颜走的是另一个路子,把任务全都拆解得干干净净,你出技术完成任务我给钱,就这么简单。

所以只要能完成任务,摸不摸鱼,积不积极李颜是无所谓的。

但能力足够却偷懒不做,李颜就不能接受了。

公司跟员工谁也没有欠着谁,公司不是员工的家,员工也不是老板的爹。

老子给你钱叫你干这个活,你不乐意干就走,觉得钱不够就提,留下来了就好好做。

留下来又不干,李某人欠你的?

接受了薪资做好分内工作的,公司就不能跟他们讲情怀讲未来了。

所以他连人体工学椅买的都是两千一张的,办公环境尽量往舒适自由的方向走,只要有谁做得好或者干了额外的活,该奖励的他一点不吝啬。

不过想必对于愿意来的人来说,办公环境乃至薪资什么的,恐怕都没有成为“蛟龙手机研发团队”的吸引力来得强。

这李颜就管不了,反正接受了薪资,接受了工作,就干着。

干得好就奖励,干不好就滚蛋。

觉得能接受就继续做,觉得钱给少了活太难了就一拍两散。

“本来这就应该是公司运行的基本逻辑,不是吗?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干什么?”李颜跟汪紫如是说道。

汪紫无言以对,她没见过老板通过个人能力压制员工,又自己手搓分工细节统管全局的……

属于非典型案例。

“人少的时候可以这样,人多了就会有信息传递效率与真实性的问题。而且人一多,就会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领导很难顾及全部……”汪紫尽量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而且,人心复杂,人多了之后,一些办公室斗争什么的,总是免不了的。”

“敢斗就滚。”李颜言简意赅。

汪紫想了一下,在这公司还真不存在什么裁员裁到大动脉的说法,老板自己就是大动脉。

她又想了两下,发现所谓人多信息传递问题、看不见工作情况等等问题……都被李颜这招详细分工解决了。

老板只要给所有人做好分工,记住每个人做什么并且以此为依据评价他们的工作成果,就可以规避很多问题了嘛!

希望老板们多学学哈。

“真他妈学不来一点。”黄展正在跟麦文聊天。

自从洛神内核的间接合作以后,这俩倒是不断升温,吃了几顿夜宵,也成了可以聊天打屁的朋友。

“还学呢,这才叫文曲星,下凡来的。”麦文喝了点酒,微醺。

“我当年,管理三十人的团队时,想着搞扁平化,觉得这么点人没必要整出几个层级,结果每天除了处理他们反应的各种问题信息就忙死了。”

“大团队管理,从来都是大难题。”麦文笑了笑,“尤其是,一堆技术型人才的时候。谁也不服你。”

“他一个面试就给足下马威了。”黄展举起酒杯,“他跟这群新人才见的第一面,就已经立了威,这操作也就李颜能搞得出来。”

“那当然,我们有个年轻人过去面试了,说李颜一边吃面一边出题目叫他写代码,然后看着电影吃着面就把他的代码优化了,虽然同意让他加入,但他受不了,回我这来锤炼自己了。”麦文说完大笑。

“且看吧,看他还能整出什么大动静。”

李颜还真整了个大动静,不过不是突发的,在计划内——东方焦点的访谈节目。

作为华夏电视台一档黄金时间播出的人物访谈节目,每期请到的嘉宾基本都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者是名字不认识履历吓死人的低调大神。

李颜能上这个节目,足见他在社会上的实际影响力。

本就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洛神内核一出来,高度“噌”一下就上去了。

于是,在招揽了148个新员工之后——基本都是能力卓越的技术型人才,李颜啥也没交代,只是安排了包括曹海斌在内的二十几人团队跟周扬研究硬件,然后就华丽丽地坐上飞机飞往上京。

孙淼人都傻了,按李颜的分工,他可是要“统筹”收集成果的,看着眼前姿态各异但个个手速逆天的工程师,孙淼压力山大。

人事部门还以为要继续招聘,却收到了汪紫“先暂停等李总回来”的消息。

“他一直这么乱……任性吗?”温欣有些好奇。

“嗯,一直如此。”汪紫非常肯定。

李颜的时间安排得比较极限,上飞机之前还收到电话询问是否确认今天录制。

毕竟不是现场直播,所以李颜一路直奔演播厅进行录制就行。

华夏电视台大楼造型比较怪异,不过对现在的李颜已经没啥特别的吸引力了。

这栋楼里的人都非常忙碌,并且经常有拎着各种设备的人匆匆忙忙走来走去,李颜还挺佩服这么多转角他们能不撞上的。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李颜很快就走到了演播厅门口。

出乎意料的是,里边还挺安静。

走进去的时候李颜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观众席居然基本是空的,前排倒是站着一溜的工作人员。

“哦……要先彩排彩排,难怪之前说节目录制可能需要五小时以上。”李颜这么想着,被指引走上了舞台。

舞台灯光很亮,背景大屏幕写着“东方焦点”,台面上只有几张沙发跟一个茶几。

“欢迎欢迎!”迎面走来一位体态非常优雅的中年女性,气质拉满,姓胡名萍,“节目还在准备,请坐,李颜。”

李颜一脸懵逼地坐在了沙发上,沙发软硬适中,舒服的。

但是这个最牛逼的访谈节目……怎么还挺随性呢?

是不是他错过了什么?

想象中搞个电视节目应该是邀请、给方案、对细节、给提问提纲一大堆前期工作,然后到现场还要化妆彩排,至少把流程走好,然后才是有观众的正式录制吗?

怎么今天跟过来面试似的。

“诶,没化妆么?”胡萍盯着李颜看了会儿,跟一个跑来跑去的工作人员问道。

“没有吗?”那人凑近看了看李颜,“哟还真没有,这孩子真俊,乍一看还以为已经化妆了,状态这么好的?”

“那算了,纯天然更好,未成年能不化妆就不化妆。”胡萍笑道,随后示意李颜往她的方向坐过去,“李颜,咱们先随便聊会儿。”

这么一聊,李颜才知道这股违和感的根源。

说白了都是因为李颜本身的特殊性。

摘出来几个不一样的他,其实都是非常好的访谈对象。

作为学生,他取得了各种惊人奖项,代表华夏拿下过青信奥国际赛的第一名,是华大卓越少年班的一号学生,以“神童”的名义,聊聊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以及一个未成年人对未来的想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年轻的老板,李颜带队完成洛神内核的研发,以及给国人种下了蛟龙手机的梦,聊聊研发的心路历程、未来科技的未来,也都是不能更好的题材。

然而这俩一结合,事情就难办了。

私底下怎么给李颜特权给他开路都没问题,当真摆到台面,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李颜最敏感的身份就是“未成年”,不管他现在表现出多少超乎寻常的成熟与能力,他十五岁就是十五岁,没人会觉得这家伙是个重生者。

只会想,少年心智终究是少年心智,除了那些被李颜正面击碎过的人,其他大佬眼里,李颜始终是需要被保护的。

万一这孩子因为某些事情被网暴被针对,然后心态爆炸天才陨落,谁都扛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出于对李颜的强烈好奇,以及树立一个属于华夏的超级天才形象,这个访谈是要做的。

出于对他的保护,现场甚至不设置观众,访谈过程是关起门来的,真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剪辑了就是。

如果表现实在不合适,这期节目也可以不播。

“明白的,也感谢各位如此为我考虑。”李颜笑道。

但是胡萍把自己说别扭了。

尤其是她一直用“孩子”来形容李颜,把她自个儿说出割裂感来了。

她实在是很难把眼前人高马大肌肉线条分明的宽肩帅哥,跟“未成年”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帅哥的脸总是比较年轻的。

除了他那把明显年轻过头的声音,李颜全身上下就没有跟“十五岁”挂钩的特征。

再加上这自如又收敛的行为举止,身经百战的胡萍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不过我们还是有些自己的小想法,”胡萍说道,“鉴于你一直以来的神奇表现,我们希望这次的访谈,或者说交流,更自由一些,所以没有给你提前准备问题,你觉得……”

“正合我意。”李颜大笑。

胡萍也欣赏地鼓鼓掌。

然后李颜就堂而皇之地在整个节目组面前,疯狂装逼。

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的。

但李颜确实没有故意装逼,谁叫节目组问了一堆成长故事。

他的整个成长故事……说出来不就是逼王日记吗?

例如胡萍问他,“目前为止的整个学生时代,你印象最深的一场考试是什么?”

大家都以为他会回答青信奥国赛或者国际赛,毕竟那两个故事一个逆袭自证一个力战巅峰,结果李颜秒答:

“刚到新北一中的期中考。”

胡萍眼前一亮,心想终于不是听一些一样的故事了,“怎么说?这倒是一场很少提及的考试。”

“因为就这场我没拿到第一。”

又例如“你第一次来上京,应该是为了领取超新星国际推理文学奖的吧?我听说那天你还有一个天星文学奖要领,时间冲突的情况下选择了来上京,是为什么呢?”

“这边东西好吃点。”

还例如“华大少年卓越班的制度非常特别,你现在又得忙手机系统研发的工作,特别的上课制度会不会让你更好安排时间?”

“这制度就是我要求的。”

……那天的访谈,大概就是全程这种节奏。

听完这些回答,胡萍终于重新把李颜看作是一个孩子。

爱装逼的孩子,锋芒尽显,全然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在两天后访谈节目播出了,李颜的各种高调装逼夹带着些许幽默感——好在幽默分数停滞不前了,否则怕不是得被他说成脱口秀——征服了许多年轻人的心。

华夏向来讲究低调内敛,现在冒出来这么一个沉稳却爱装逼的小天才,满足了许多学子对于梦中自我的想象。

当然,只有这些应该不足以让东方焦点决定播出这期节目。

在节目的最后,胡萍顺着她以为的李颜的意思,用了许多乍一听有些夸张仔细想想又确实如此的形容夸赞李颜。

至少在这一刻,她还在犹豫节目该不该播出。

没想到当她说出李颜已经被华夏计算机圈子里奉为“神”之后,李颜摆了摆手,说道:

“华夏从来不缺少这些领域的人才,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人如此投入。成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基础,没有多方的支持,光凭所谓的‘天才’是远远不够的。”

话没说明白,但该感谢的都感谢了,前边高调了二十分钟竖的敌,这一句话全散了。

“至于‘神’,希望只是大家的一个调侃。我只不过利用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又结合自身比较全能的特性,取得了阶段性的小成就,这本来就属于当前时代的成果。突破现有科技水平的那条路道阻且长,我还只是刚刚起步,远不能与在这条路上举着火炬前行已久的前辈相提并论。”

说完那会儿,李颜脑子还叮了一声,【表达能力 1,三级技能,总数31】

突破了,不过他没啥好兴奋的。

这话在采访现场把胡萍说愣住了。

也把看李颜装了二十分钟逼的观众看愣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