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马拉松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三百八十三章 马拉松

作者:漫言红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北马拉松,一年一度,但不算是马拉松这项运动的高级别赛事。

其实应该说是业余级别的比赛。

所以大众参与度还不错,大家也没什么成绩要求,大部分参赛者都是以“完赛”作为第一要务。

宣传全民运动的效果才是举办新北马拉松的主要目标。

往年基本也不怎么设置高额奖金,所以不咋吸引正经运动员。

甚至去年还要倒贴钱请点“名将”撑场子。

今年还好,易力集团不缺钱,虽然因为新北体育局的种种要求,没法设置高额奖金,但一路的配套是拉满了。

跑起来体验必然很好,所以吸引来了一些运动员,哪怕当一次训练也行。

至于业余参赛者,有些主打一个体验的,甚至可以参观景点的同时吃吃喝喝,慢悠悠晃个半马领个纪念章就溜,也是一件美事。

比赛时间是11月14日,也就是后天。

未来科技的办公室也基本等于是李颜现在的“家”了,经过他持续不断的微改造,这本就五脏俱全的办公室已经比大部分星级酒店还舒服了。

毕竟赚了钱,还是得让自己舒服舒服嘛。

李颜带着一身汗回到办公室,冲了个热水澡,天气正随着一场场小雨渐渐降温。

洗完澡坐在电脑前,李颜并没有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琢磨着马拉松的事情。

这韦韵之也真是果断,14号的比赛,12号报名……

也不问问李颜跑不跑得了马拉松,直勾勾就报了。

算是一种信任吗?

不过跑不跑得了还真是一个问题,42公里不是闹着玩的。

对于没一口气跑过这么长路程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认真”对待的数字。

去现场体验体验,一会儿跑一会儿走,然后累垮了就退赛这种操作,自然没问题。

但李颜是想着借此冲击“体力”提升的,自然得保持一定水平完赛。

担忧跑这42公里问题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马拉松赛事本身。

正常情况下马拉松并不允许未成年人参赛,像新北这种业余马拉松,倒是会放宽一点条件。

毕竟新北马拉松只对少数有能力的专业运动员以及优秀的业余运动员来说,是个马拉松比赛,对大部分参赛者而言,都只是个更正经的“欢乐跑”。

随时退赛的机制,半程给纪念章等操作都在说明它没有那么危险。

饶是如此,主办方也要求全程马拉松参赛选手要在二十周岁以上,半程马拉松选手要在十六周岁以上,并且签署各种协议,满足一定的健康要求、心理素质、训练基础才可以参赛。

李颜10年的农历生日是11月29日,不过身份证的10月24日已经过了,姑且算是15周岁。

韦韵之让李颜提交资料的时候就被卡了,但考虑到这是赞助方大老板女儿的要求,参赛者又是神一样的李颜,主办方暂时应允了,只是表示“届时会有一些限制,还请谅解”。

第一个限制很快就来了,在李颜意料之中:

他只能跑半程,并且中途有任何不适就会被强制退赛。

半程,21公里,也不容易。

好在系统对身体的提升是全范围的,有了“神经募集”之后,李颜已经能很高效地控制身体输出。

也算是从节能的方向变相提高了体力上限吧。

目前身体状态基本就是60%的进度,因为系统的百分比取决于“全人类”的实力——但偏偏又不是真按“人群中的百分之几”来,才30%就达到了全人类平均水平,所以李颜一直都不太好判断具体对应的实力层级。

各项技能由于稀缺性不同,所以按“全人类”作为取样池,也会导致进度代表的实力存在差异。

例如李颜能力刚突破30%的时候,受众比较广的运动、比较普及的学科,平均水平显然是相对较低的,李颜此时也就堪堪是个平均水准,谈不上多强大。

只是那会儿刚好处于幼年期,小学生水平本来就在多数技能的底端,拥有“平均值”在小学生群体里已经足够爆杀了。

算是吃了身份错位的红利。

而一些冷门的,参与度非常低,或者说准入门槛很高的领域,虽然只是“平均值”,但因为是精英群体的平均值,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会很狂暴。

例如经济学、社会学、舞台编导之类的。

李颜当时舞台编导才三十几分,用来应付一个文艺汇演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只是过了30%的平均水平之后,这种差异也随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小。

不管是受众广的还是准入门槛高的,反正到了山尖的那一小拨人,代表的都是高水平。

60%,以李颜本人的体验来说,应该可以模糊地归纳为“在相关群体中处于‘优秀’水平”。

具体点讲,运动这块基本就是一级运动员的水准。

实力水平受理解深度及相关技能加成影响,例如羽毛球在足够的身体条件支撑与超强反应力加持下,水平就比60%要高出不少。

但要说李颜马拉松也能跑出一级运动员的水准,他自己都没这个信心。

“跑步”这个四级技能肯定是涵盖了马拉松的,但马拉松与正常跑步不同,对于心肺功能与耐力的要求高出了不止一点点。

或许李颜“心肺功能”、“肌肉耐力”或者更高级的“体力”能突破60%大关,他才有这个信心。

想到这李颜自己笑了,因果倒置,他来参加这趟马拉松,目的就是让这几项技能提升达成突破来着。

本来他甚至还想着先练习练习,然后就是一拍脑袋。

老子绝不退步,压根没有热身的选项,除非周六先跑一次,但又毫无必要。

“还针对这路途感到有些压力了?”

李颜喃喃自语,摇了摇头,看向了电脑。

这茫茫代码之海,何尝不是一场脑力马拉松?

明天还要悠着点来,切莫一心急开了超频,那就只能改天自己默默跑个几十公里了。

周六又是一整天的忙碌,好在李颜现在只要不把自己逼到极限,就约等于没有消耗。

到了晚上他还做了会儿力量训练,边做边觉得毫无意义。

他不需要热身,所以如果强度不至于让他的身体得到提升,就没有锻炼的意义。

现在又不知道肌肉力量练到什么程度算提升,万一练到身体疲乏了,又没得到提升,不就成了强行给明天马拉松上强度?

直到晚上睡觉,李颜都在捋思路。

他现在的身体,是不能用常理理解的。

什么热身、日常锻炼都没用处,他不需要保持状态,感觉就跟游戏角色似的,体力条就在那里。

在没有特定突破之前,在地图上多跑几圈多翻滚几次,甚至是多把体力掏空,也不会有什么提升。

想着想着,也就睡过去了。

11月14日早上七点半,李颜如约来到了布置在新北马拉松起点的主办方办公室。

因为他是未成年,主办方需要先给他做好身体测试,再让他现场签署自愿协议、强制退赛协议等等。

理论上说,这些协议应该是李颜的监护人签才有效,但毕竟这个未成年都特么是个公司老总了,特事特办。

刚走进办公室,就有记者迎上来了。

“李颜你好,我们是……”

“待会吧。”李颜只是摆了摆手。

要说这主办方也是够谨慎的,居然安排了专人实时监测李颜的身体指标……

好处是李颜也能得到自己身体的宝贵数据,有利于研判他当前到底是什么水平。

坏处是数据不会说谎,李颜毕竟是有系统的人,如果出现了一些异于常人甚至超出正常科学理解的情况,那还是有点麻烦的。

大不了就说数据出错吧。

新北体育局的副局长坐镇指挥室,对李颜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说了十倍于欢迎话语的“安全宣传”。

李颜能感觉到这个房间里的紧张气氛,他们一边希望李颜的参与成为一抹亮色,一边又实在担心李颜跑出什么问题来。

“如果数据监测出现什么危险的迹象,我们会要求你马上降速休息,同时会有专业的医护团队跟进,还请不要强撑。”

体育局副局长握着李颜的手说道。

“明白,意思就是如果数据监测一直保持健康状态,我就能一直跑下去是吧?”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啊喂!

身体检查与数据测试的结果让专业的运动医疗团队甚是惊讶,李颜的身体素质之强大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

团队负责人丁医生忍不住自言自语道:“这哪里是个未成年人的身体?说是二十岁都没问题。”

另一位女医生也感慨,“跟我们测试过的那些专业运动员在同个水平。”

这些话大大舒缓了领导们的紧张心情,他们也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李颜为何这么神奇”上边,并且用几句话的功夫就变成了八卦。

问李颜公司的事情、华大卓越班的事情甚至是与易力集团的关系等等。

七嘴八舌的,李颜也不太乐意回复,他今天只有一个目标,跑步。

“你们应该,不至于安排一辆转播车对着我吧?”李颜突然问道。

“不至于不至于,不过如果你要,也可……”

“不要不要不要。”

“也是,反正有一辆摩托跟拍了。”

“啊?”李颜无奈,“我又不是专业运动员,何必呢?”

“但你是新北马拉松第一个十六岁以下参赛选手,近几年的马拉松赛事,就连十公里城市跑,都没有过十六岁以下的选手。而且跟拍画面只给我们内部,不会转播。”

看来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十五岁参加马拉松”这消息传出去,还指不定算正面还是负面消息呢。

眼看着八点半的准备时间快到了,李颜确认了监测装备都在正常运转——其实就是一些电极贴片,被衣服遮盖了大半,倒也不显眼——就走向了马拉松起点。

电视台又追了上来,“李颜你好,我们是新北电视台的,请问有空做个简单的访谈吗?”

“马上开赛了,跑完吧。”

“那请问你为什么会来参加新北马拉松呢?”

“想来呗。”

记者还想继续追问,却见门口韦韵之正在朝李颜招手,于是叹了口气,示意摄像转身,准备正式的赛事采访去了。

“加油哦!”小美女说道,手里还拿着个橙色运动手环,上边只有俩字母的阴刻“YY”,“这个,之前在yy书店看到的纪念品,就买了,我以前戴过会儿,送你。”

李颜笑了笑,把手环戴在左手上,挥挥手:“终点见。”

他很快汇入了参赛队伍中,从穿着、年龄与身材来看,大部分人确实是图一乐。

挺好的,只要别没点自知之明跑出问题来,大家乐呵呵地参与长跑运动,确实在“全民运动”的推广上很有意义。

大部分人没有成绩压力,甚至没有完赛压力,所以显得非常兴奋——是一种孩童参加秋游的兴奋。

他们对这四十二公里的路途似乎没有什么概念,见不到一丝畏惧。

脸上表情越紧张的,反而越是高水平。

他们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也做好了自我挑战的准备。

哪怕快一秒,也是进步。

李颜的身形与身上的贴片,让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产生了好奇。

这人虽然瘦,腿部肌肉线条却无比分明,戴着墨镜,穿着专业的运动服,脚上还是两千多一双的长跑鞋,怎么看都是运动员。

“哥们,以前没见过?”他主动打招呼。

“我首次参赛。”

“可以啊,我叫陶亚东,新北市田径队马拉松专项的,比较冷门,水平一般,只是个一级。”

“我叫李颜。”

“嗯?”陶亚东甚至把墨镜摘了,“造手机那个李颜?”

以前大家都说是天才少年的,现在“造手机”才是第一标签吗?

“呃……算是吧,应该跟你想的是同一个。”

“你居然来跑马拉松了,诶,你不是……”陶亚东凑近李颜小声道,“未成年吗?”

“嗯,所以……”李颜展示了自己大臂内侧的贴片,“需要这么监测。”

“这待遇,啧啧。”陶亚东笑了笑,“你第一次跑?不过我听说你体育不错。”

“还行,待会试试能不能跟上亚东哥的节奏。”

“可以,我稍微带带你。”

那边主持人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终于是开始倒计时了。

李颜也终于象征性地做了一下伸展动作。

“开跑!”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新北马拉松正式开赛。

李颜还以为长跑这东西大家都会慢悠悠起步,却见身旁的陶亚东几下有力的蹬地,一下子就从人群中窜了出去。

卧槽?是这么个速度吗?

李颜也迈开步子跟了上去,才两分钟不到,他们就已经甩开了大部队。

“节奏,节奏。”陶亚东保持着非常稳定的跑姿,“别使劲,保持好节奏。”

看来这个速度对他来说,还没有太大压力。

跟上他,就目前来说李颜也没什么压力。

只是很明显,李颜的跑姿还在调整中,他现在感觉自己是跑三千米的状态在跑马拉松。

按着这个速度跑完四十二,不,哪怕是半程的二十一公里,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