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下豪商 > 第229章 谈婚论嫁

天下豪商 第229章 谈婚论嫁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01:37 来源:蚂蚁文学

武好古潘孝庵等人所在的包间中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媒婆高娘子侃侃而谈,把武好古的种种优点一一阐述。还别说,这个高媒婆的嘴还真是能说,吹得天花乱坠,都快把武好古夸上了天。

不过她说的那些,在武好古看来都是基本属实的。他现在的条件别说在宋朝,就是搁后世那也是炙手可热的金龟婿啊!他可是堂堂的富一代加上官一代啊!

他的佳士得行现在是大宋,不,是全世界最大的拍卖行,而且很快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商和纸面传媒。现在是十一世纪,世界上大部分地方连纸都没有呢!所以武好古的佳士得行大约可以类比后世的互联网巨头,估值怎么都得好多个“小目标”吧?

而且武好古的佳士得行还拥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开业当年就取得了一万余缗的纯利!元符二年的纯利保守估计也能突破二十万缗!

对现在的佳士得行来说赚钱太容易了,只需要两个月组织一次书画文玩唱卖,一个月发行一期《花魁》画册,就能躺着把二十万缗给赚了——这样的盈利还没有考虑到《花魁》画册在开封府以外地区的市场,也没有考虑到进一步挖掘《花魁》画册的广告价值。可以说是相当保守的!

拥有这样的盈利能力,就是按照保守的市盈率估值,武好古也有上百万缗的身价了。

另外,武好古现在已经注了官身,是堂堂的大宋正九品武官了。虽然只是个芝麻官,可是武好古今年才刚刚21岁啊!后世这个年纪大学都没毕业呢,武好古却已经是官了,而且还是朝中有人的官……前途一片大好啊!

这么好的金龟婿,潘家若是不要,那可有的是富贵人家要把女儿嫁给武好古!

在高娘子吹捧完了武好古之后,童贯又告诉大家两个内幕消息:一是向太后已经敲定了端王殿下的王妃人选,就是三槐王家的才女,德州刺史王藻的闺女。而且大婚的日期也已经定下,就是元符二年六月初六。

第二则是向太后一看到《潘素儿的微笑》,就马上相中了可爱的小姑娘潘素儿,当时就决定把她嫁给先帝第十四子永宁郡王赵偲。

听到第二个消息时,潘孝庵心里暗自庆幸,还好没有和武好古彻底翻脸。

因为皇家和将门的联姻也讲究雨露均沾,没有同一辈皇子从一家将门赢取两位王妃的道理。若是向太后一开始就看上了潘素儿,那么潘巧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嫁给端王……

而除了端王之外,武好古实在是开封府里数得上号的金龟婿了。如果潘家真的不要……没准就让蔡京捡去了,他们兴化蔡家有的是待字闺中的黄毛丫头。

“高娘子说的甚是,武大郎和我家十八姐的确是青梅竹马的缘分。

之前我提的要求的确有些高了,倒不是大郎做不到大使臣,而是十八年纪也不小了,今年都十八岁了,再等两年就是老姑娘了。我看不如这样,等大郎再回开封府后就把十八姐娶过门吧。”

说着话潘孝庵满脸堆笑,看了武诚之一眼。

“向道兄,你看如何啊?”

“行啊,等大郎回来后,就寻个吉日把十八姐风风光光娶了。”

今天酒宴上虽然讨论的是武好古和潘巧莲的婚姻大事,但是他们俩是没有发言权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嘛!

武大郎的父亲是武诚之,而潘巧莲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所以就是长兄为父,由潘孝庵做主了。

而武大郎只能旁听,至于潘巧莲则是听都没得听。因为她和武大郎不在一个包间里面。今天的酒宴上,女眷有专门的包间雅座,潘巧莲和冯二娘,还有潘孝庵的大老婆赵氏,还有已经变成潘巧莲闺蜜的李清照以及墨娘子杜文玉潘影儿都坐在一个包间里面。

小丫头金瓶儿则在武大郎所在的包间门外蹲着,竖着耳朵仔细听里面说什么……

“向道,三书六礼的事儿,我们全听高娘子的。”潘孝庵这个时候收敛了一下笑容,表情认真起来了,“今天就议一议陪嫁多少吧。”

这个……武好古其实无所谓!

他又不再乎钱,他在乎的是人!潘巧莲西门青杜文玉潘影儿金瓶儿墨娘子……他都是挺在乎的!

不过他还是很尊重潘巧莲的,不能先纳妾后娶妻,也不能不经过潘巧莲的同意就纳妾……如果潘巧莲不同意,那就只能置几房外室了。

所以迎娶潘巧莲是以后美好生活的开始!

“这个你说多少就多少吧。”武诚之也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因为他知道潘孝庵和潘巧莲兄妹情深,怎么都不会亏待妹妹的。

潘孝庵道:“那我就说个数吧,就给三十万缗吧!”

这个数字一出口,在坐的人除了武好古,都不由得吸了口气儿。这潘大官人还真有钱啊,嫁个妹子就给恁般多的陪嫁。

潘大官人扫了武好古一眼,又道:“十八还有些私房,那是不计算在这三十万里面的……这三十万缗也不都是现钱。有房产,有土地。上回十八和我说过,你想和她在海州长住,所以我在海州的那个庄子和一万多亩土地就算在陪嫁里面了。

开封府城西还有一个庄子,就在琼林苑边上,不算大,连宅子带周围的土地就是五百亩,也算在陪嫁里面了。”

他说的两处地产都是极好的,不是那种破败不堪的宅子,而是维护得很好的房产。两处加在一起,大约值个七八万缗的样子。

“另外,开封府城内还有我的十几处宅子和店铺,除了小潘园之外,还可以选一处十万左右的给十八做陪嫁。这样十七八万缗就差不多了,余下的就给现钱吧。”

三十万缗的巨资,在潘孝庵说来简直轻描淡写,在武好古听来也没太过激动。一个是十一世纪的“银行家”,一个是宋朝的“互联网巨头”,都是那种不在乎钱的主儿,三十万缗对他们俩来说,也就是中等意思吧。

这两家,说起来还真是门当户对啊!

“十一哥,我能要城北厢的封丘门大街上的那处大库房吗?”

武好古这个时候突然插了句话,提出想要城北厢的一处地产。

“大库房?”潘孝庵想了想,“封丘门内的那个旧米仓?”

武好古想要的地方原是个米仓,并不是潘孝庵私人的产业,而是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产业——是抵债资产,原本属于一家纲商(就是跑运输的商户),因为经营不善破了产,就把这处库房抵给潘家铺子了。

不过开封府的城北厢地段并不太好,特别是靠近封丘门的地段,那里不是兵营就是库房,商业不大繁荣,也没有豪宅市场。恁般大的一个米仓想要出手也不容易,于是就被出租给了几个米商,其实也收不到几个租金,因为现在很多商人都在开封府城外沿河的地方买了土地建了库房和手工工场。

“对,就是那个旧米仓。”武好古笑道,“能给十八做陪嫁吗?”

“能啊。”潘孝庵问,“大郎,你是不是想在那里搞个刻印工场?”

现在《花魁》画册的印刷和装订都是外包的,不过那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画册发行规模的增大,佳士得行必须要有自己的刻印工场了。

“刻印工场已经选好地盘了,”武好古笑着对潘孝庵说,“预备建在开封府城东南的陈留县。”

陈留县是开封府下下的五州四十二县之一,是个大县,位于汴河(运河)之畔,交通非常方便,人口也很多。距离开封府也不远,地价也比开封府便宜太多了。有几千缗到一万缗的投资,就能在那里建成一个很大的手工工场了。

除了陈留的工场,武好古还计划在海州建立一个“分场”,用来印刷发行连环画年画和佛道画像以及各种书籍。

“不是办工场,那个米仓还有甚用处?”潘孝庵有些糊涂了。

武好古笑道:“可以搞房产生意啊。”

“房……房产?”潘孝庵皱着眉头问,“封丘门内的房产要卖多少钱?有钱人也不住那儿啊?”

开封府的有钱人都住在城西,城北原来都是兵营,现在也不怎么繁华。也不是说没有地产需求,而是购买力不足。独门独栋的小楼他们买不起,而公寓式的住宅在宋朝又不存在。

“可以试试看。”武好古思索着说,“我想建造一种新式的住房,这是一种可以分套出售的楼房。”

新式住房当然就是一梯两户的三层小楼,每户都有独立的厨房和排水设施,不过没有设计自来水,只能用公共水井和水槽供水。住在三层的居民得受点儿累,上上下下的打水。

不过在武好古看来,像林教头这样有点钱,但是又不太多的开封府单身汉们,应该不会对自己的住房提出太高的要求,有个能让他们买得起的房子就很不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