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刺史 第二十六章 废王立武准备中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从淮南道豪州,到河南道洛州,路程五百多公里。婺州押粮队,下元节到洛阳,交田赋到含嘉仓。一路有惊无险,连同大运河那批,圆满完成纳租工作。林平郎带队回婺州,武康带三十保安,护送新城公主去长安。

赶在冬至这天,抵达长安城春明门,发现数不尽的百姓,热火朝天修葺城墙。城门口立着牌子,大概意思是:前方施工禁止通行。前去打探的钱顺,带回可乐消息:十月初三开始,朝廷雇佣雍州百姓,共四万一千余人,筑长安城外郭。

雍州是九州之一,是长安城所在,后来改京兆府。看着忙碌民工,不禁想起水泥,然后无奈叹息。曾经深入研究过,唐朝能造的水泥,只有火山灰水泥。石灰掺火山灰,胶结碎石制成混凝土,硬化后强度高,能抵抗淡水、含盐水的侵蚀。

石灰有的是,火山灰没有,没火山群啊。中国六大火山群,不是在东三省,就是在内蒙古,都不是大唐的领土。总而言之,想搞出火山灰水泥,必须吃掉火山群土地,倭国是最佳选择。

想到这又乐了,小小刺史一枚,无权左右国家战争。无奈饶行南城,新城掀开马车帘,低声耳语道:“南城肯定过不去,饶道东城吧。今天恰巧冬至,九兄要率文武百官,去南郊圜丘祭天。”

武康更郁闷,都赶一起了,咋就这么背。圜丘天地祭坛,在长安城南二里外,遗址在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穿越两年前,被建成天坛公园,陪女神瞻仰过。

李九祭祀完,会在大明宫含元殿,召开冬至大朝会。邀请文武百官,各大使馆使臣,天南海北侃大山。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说的就是冬至朝会。

按照套路,会议结束后,李九大宴群臣。各种山珍海味,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称得上饕鬄大餐。然而填不饱肚子,繁复的仪程,酒行十二遍,反复下跪行礼,能吃饱才怪。

等宴会结束,犒赏群臣,奖品丰富实惠。赏文官几双袜子,赏武官三支皮靴,惠而不贵。这也意味着,最近七八天,别想见到媚娘。还是那句话,来的不是时候。

钱顺再去打探,只有西城金光门通行,无奈围着城墙饶半圈。折腾到午时,总算进入长安城,然后一路往东。直到未时四刻,来到皇宫东边永兴坊,伯母杨氏住这里。

过家门而不入,送新城到长乐坊,驸马府在那。公主突然回府,仆人们惊呆,瞬间鸡飞狗跳。新城依依不舍,邀请武康进去喝茶,吓的他直晃脑袋。外面到处是客栈,约会何必在家,我还想多活几年。

她孕期五个月,因为身材娇小,不是那么显怀。穿棉衣披大氅,若不仔细瞧,根本看不出端倪。她平时住长孙府,驸马府的奴婢,都是她的心腹,要秘密生产了。

返回永兴坊途中,武康冥思苦想,有谁知道怀孕?除了钱顺和林平郎,也就狄仁杰和滕王,前三个都是心腹,滕王不敢保证。途中向新城打听,得知造滕王阁的费用,就是封口费。那没说的,倾家荡产也得建,花不了几个钱。

冬至是盛大节日,路上玩耍的小朋友,欢乐唱数九歌:一九冰头万叶枯,比天鸿雁过南湖,霜结草投敷碎玉,露凝条上撒珍珠。二九严凌切骨寒,探人乡外觉衣单,群鸟夜投高树宿,鲤鱼深向水中攒...

有点儿意思呀,武康停下脚步,站在旁边聆听,颇有几分附庸风雅。听完心里高兴,吩咐钱顺打赏,孩童们不扭捏,各拿十几文铜钱,美滋滋一哄而散。

等他们离开,心里郁闷起来,冬至也是团圆日,是游子回家的日子。漂泊在外心凄凉,一时触景生情,煞有介事吟诗:长安城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略显狗屁不通,嘿嘿干笑两声,带着保安离开。永兴坊热闹非凡,喧嚣随处可闻,武府却冷冷清清。只有伯母杨氏,武顺一家三口,得知武康回来,又惊又喜门外迎接。

武康给杨氏、武顺行礼,互相寒暄几句,再受外甥礼数。拍拍敏之肩膀,笑呵呵举起敏月:一年多没见,敏月更水灵啦,肯定倾国倾城。悄悄告诉舅舅,想舅舅没?

敏月俏脸通红,武康片刻错愕,不禁有些尴尬。男女七岁不同席,她今年八岁了,亲昵行为逾礼。也不能放下,那更尴尬,硬头皮抱怀里,讪讪看向杨氏。

杨氏浑不在意,武顺笑着圆场:“敏月快下来,都是大娘子了,还这么闹舅舅。康郎舟车劳顿,赶紧进屋休息,刚包好的混沌,我给你煮两碗。”

话题转移开,武康自然很多,抱着敏月进门。杨氏吩咐管家,马匹拴后院马厩,给保镖准备吃食。一家人走向客厅,用眼角余光扫,不见武氏兄弟。如此重要节日,不来拜见母亲,关系有够恶劣。

坐杨氏身边,被老太太拉手,笑呵呵拉家常。杨氏得知闹闹出生,笑的合不拢嘴:“小娘子有福气,刚出生就封金华县君,皇恩浩荡呀。等媚娘产下皇子,老身给你们做主,把婚事定下来。”

这就安排上了,武康略显尴尬,顺着话说:“孩子终身大事,伯母提的建议,我和小晴定慎重考虑。等媚姊产后再说,万一也是娘子,那就空欢喜喽。”

武顺端馄饨进来,武康接过道谢,捧起碗就吃。杨氏见他不见外,老脸笑出菊花:“闹闹是有福的,肯定不愁嫁,若媚娘产女婴,婚事也没跑。敏之今年十二,等闹闹十二岁,娶进贺兰家门...”

武康噗的一声,馄饨吐出老远,热汤渗进鼻腔。剧烈咳嗽,眼泪下来,您老真坑。武顺抚后背,老太太笑骂:“都有孩子啦,自己像孩子,媚娘说的对,你就是不稳重。”

您可拉倒吧,能稳重才怪,敏之那臭小子,还不如李贤嘞。我宁愿闹闹成老闺女,也不嫁给贺兰浪子,能活活气死我。好容易止咳,放下馄饨抹眼泪,果断转移话题:“等媚娘产后再说...今天冬至团员,她能回来吗?”

杨氏唉声叹气,脸色暗下来,武顺插话:“宫中太医推测,腊月或明年正月,媚娘就会临盆。马上进入腊月,她挺着大肚子,要在宫里静养,圣人不许出宫。”

武康嗯了声,据史书记载,李贤生辰就是腊月。见不到也好,省的再提娃娃亲。杨氏抿口茶,继续说:“康郎赶紧吃,馄饨凉了不好吃,顺娘再煮两碗。”

武顺依言离开,杨氏再拉家常:“承蒙圣人恩准,待申时两刻,宫人会来家里。接老身和顺娘,还有敏之敏月,进宫陪媚娘过节。可惜康郎去不成,圣人特别忙,禀报来不及。”

武康满不在乎,才不想进皇宫,搞不好少点东西,哭都没地方哭。此时小淑女敏月,向杨氏撒娇:“外祖母,月月不想进宫,想在家里陪舅舅。”

有点儿意思,什么时候外甥女,也成贴身小棉袄啦。老太太被逗乐,也不直接拒绝,和蔼可亲道:“康郎会多住几天,有的是时间,月月别急嘛。你要真想留下,老身做不了主,问你阿娘去。”

敏月嘟嘴不乐意,武康更开心:“外祖母说的对,舅舅至少呆五天,啥也不干就陪月月。今天是团员日,还是进宫吧,你姨母深宫寂寞,更需你的陪伴。”

听到这话,敏月直接噘嘴,还把头偏过去,搞的他莫名其妙。老太太有些落寞,跳过此话题,继续和侄儿闲聊。从张家长李家短,到媚娘的后宫生活,再到哺乳婴儿的经验,天上一脚地上一脚。

都是家常话,还异常唠叨,武康却甘之若饴。整整两辈子,祖母和娘去的早,没人和他唠叨。微笑着聆听,聊的很投机,不时插两句,连吃四碗馄饨。伍九文学

老太太乐开怀,让敏之向舅舅学习,要恭听外祖母唠叨。敏之有些尴尬,杨氏话锋一转,开始唉声叹气:“老身受媚娘托付,数次拜访长孙无忌,好话说尽苦苦哀求,他还是油盐不进。”

拜访的目的,傻子都明白,让无忌哥同意“废王立武”。此为痴人说梦,武康斟酌片刻,苦笑道:“太尉就是茅坑石头,又臭又硬又犟,伯母别浪费表情了。”

杨氏颇感无奈:“伯母心知肚明,可是没办法,只能不断哀求。媚娘想要那个位置,必须长孙无忌同意,否则难如登天。满朝文武中,帮媚娘说话的,也只有亲家了。”

老崔给媚娘背书,倒是意料之外,武康浑不在意:“我们都是成年人,能处理自己的事,伯母别操心了。和您实话实说,此事成败的关键,不在长孙无忌,而是某个朝廷重臣。现在时机不成熟,暂时不能透露,伯母放宽心,那人会出手的。”

见他言辞凿凿,杨氏不禁愕然,冥思苦想许久,想不到那人是谁。轻揉额头,和蔼笑道:“有康郎这句话,伯母放心啦。时候不早了,宫人也快来了,顺娘先收拾。”

谈话就此结束,武康扶杨氏起身,送到后院准备。敏之和武顺离开,敏月寸步不离,俏脸很是兴奋。已征得母亲同意,在家陪舅舅玩耍,不去见那个女人。

武康抱着她,后院里荡秋千,两保安负责推,乐的敏月咯咯笑。见钱顺匆匆过来,示意保安停手,把敏月放腿上,作出聆听准备。

钱顺汇报道:“属下在酒馆探听,有两大消息。高句丽勾结靺鞨,七万兵马攻契丹,左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李窟哥,率本部人马迎头痛击。交战月余,战局暂时不明,战况异常激烈。”

武康微皱眉,快速回忆资料,渐渐成竹在胸。李窟哥本名大贺窟哥,是契丹大贺氏酋长,贞观年内属唐朝。太宗以契丹部,置松漠都督府(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以窟哥为首任松漠都督,赐国姓李氏。

契丹接受唐文化,渐渐成了气候,几百年后建立大辽,打的大宋俯首称臣。武康不置可否,没心思管后事,嘲讽高句丽:“螳臂当车,蚍蜉撼树,猴子们皮痒了。过不了多久,朝廷大举讨伐高句丽,会向全国募兵,婺兵不能错过...说第二条儿吧。”

钱顺也露出笑:“战局暂不明朗,李都督向长安求援,请求兵器和粮食。朝廷派薛仁贵护送,楚神客也去了,很可能直接参战。”

是个好消息,以楚神客的本事,早晚出人头地。这时杨氏出来,武康起身相迎,武顺开启唠叨模式。叮嘱康郎照顾好敏月,叮嘱敏月听舅舅的话,整个滔滔不绝。

直到宫人到来,这位才闭嘴。钱顺看向敏之,嘿嘿调笑:“常住小老弟,听说宫里的御膳,凡人吃了能成仙。给我们拿些呗,让俺们沾沾仙气。”

武康白他两眼,没出息的样子;老太太和武顺,捂嘴窃笑不已;敏之的面瘫脸,也勾起浅笑:“顺子舅舅放心,敏之每样都拿,让您吃...吃不了兜着走!”

爆发善意笑声,顺子尴尬挠头,这是大佬的口头禅,不是什么好话。武顺曾在婺州呆过,顺子负责安保,和敏之关系不错,经常互开玩笑。

送她们离开,让管家关门,众人回后院。保安负责巡逻,钱顺跟着武康,武康抱着敏月,敏月开口说话:“舅舅...能不能对阿娘更好,超过对姨母的好。”

武康瞬间停下,这话不太对,于是低头笑问:“月月为何如此说,舅舅向来一视同仁,送同样的夜明珠,送同等的鸡枞菌...悄悄告诉舅舅,发生什么事了,月月不喜姨母吗?”

敏月果断点头,又快速摇头:“月月不喜姨母,外祖母偏心,让姨母进宫,还让她做皇后,为何不让娘做?舅舅也偏心,送给姨母的珠宝,比阿娘多的多,也不给阿娘红高粱。”

这不是好兆头,孩子思想有问题,现在就嫉妒了。怪不得长大后,会抢媚娘的皇后,最终落的惨淡收场。必须纠正过来,必须掐死苗头。武康打定主意,在石桌旁坐下,开启话痨模式。

亲爱的外甥女,这种思想要不得,将来会吃亏的。你姨母进宫时,你娘都嫁人了,自然不能进宫。舅舅给姨母钱和酒,因为她有大用,用钱购买皇后选票。这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姨母当皇后,咱们都能沾光。

讲到一半闭嘴,敏月眼圈红了,泫然欲泣的模样。看来白说了,不能再说了,换频道安慰。一安慰不打紧,捅了马蜂窝,敏月哇哇的哭啊,所有人头痛欲裂。

武康把嘴唇磨薄,钱顺也跟着哄,费九牛二虎力,终于把她哄住。折磨随之到来,看着绢布棋盘,看着黑白棋子,武康也想哭:“月月小宝贝,别玩五子棋行不?我下不过你...好吧好吧,咱下五子棋,只要你别哭。”

三局下来,丢盔弃甲,这个郁闷啊。敏月玩出花样,让管家拿酒坛,输一局喝一碗酒。这个可以有,武康来了精神,不知喝了多少碗,直接醉倒棋盘上。

敏月轻唤舅舅,眼里闪过狡黠,让管家喊来仆人,把他抬进卧室。杨氏很有人情味儿,专门开辟个院落,作为武康的寝室。钱顺登时懵逼,不禁想起诸暨抗瘟时,新城公主的下药套路,和现在如出一辙。

一时汗如雨下,赶紧跟上去,阻止“龌龊”发生。新城公主的恶作剧,可以睁只眼闭只眼,毕竟都是成年人,大佬不会怪罪。敏月不一样,万一真发生了,绝对人头落地。

卧室房门半开,大佬鼾声如雷,敏月旁边看书。守在门外的钱顺,心跳扑通扑通的,贼眼目不转睛。脑门直冒冷汗,眼珠斜的生疼,眼泪都斜了出来。

敏月发现异常,直接关紧屋门。钱顺如遭雷击,贴耳在门上,向满天神佛祈祷。一直等到天黑,接到二显报告,老太太回来了。终于熬过来,长出一口气,心力憔悴差点瘫倒。

告知杨氏情况,跟随仆人离开,吩咐弟兄们巡逻。来到自己房间,享受宫廷糕点,味道好极了。再喝几口小酒,舒服躺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武康卧室中,婢女在旁伺候,武顺带敏月探望。敏月小大人似的,摆出威仪吩咐:“这里不用你们伺候,都回去就寝吧,没我吩咐不许过来。”

婢女应诺告退,敏月关上门,神秘兮兮道:“外祖母就寝了,阿兄也睡着了,阿娘你照顾舅舅。我回去睡觉了,阿娘要有吩咐,喊院外的梅婆。”

说完转身就跑,又蹦又跳很欢乐,搞得武顺云里雾里。蓦然想到什么,脸颊浮现红霞,骂了句“人小鬼大”。水盆倒热水,拧干毛巾,为康郎擦脸...

与此同时,皇宫紫薇院,媚娘悠闲躺着。贴身婢女八两,也拿热着毛巾,小心翼翼擦脸。婢女们扶她起来,媚娘轻抚肚子,扫视心腹婢女,抿嘴戏谑:“康郎来长安了,你们谁去伺候?”

八两主动请缨,上次万年宫外,就是她照顾起居。其余婢女脸色潮红,跃跃欲试的模样,媚娘不禁轻啐。刚想调笑几句,四钱匆匆来报,新城公主求见。

新城公主?她来做什么?媚娘柳眉微蹙,让众婢女搀扶,亲去门外迎接。两人来到客厅,新城一句话,彻底搞蒙媚娘:求昭仪做主,武康欺负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