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刺史 第六章 主持婺州开年会

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六章 主持婺州开年会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正月十二,辰时三刻。

婺州城金华大道刺史府,天不亮被崔小晴吵醒,说今天老鼠的生日,要过老鼠节。武康瞬间凌乱,从长安到越州,再到婺州,满脑子都是老鼠,没完了是吧?老鼠的生日,还得给它祝寿不成?

郁闷的早饭都没吃,穿上官服去衙门,主持婺州开年会议。刚出卧室又凌乱了,所有仆人拿着枝条,敲遍墙角旮旯,嘴里念念有词:打、打、打旮旯,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

这就是老鼠节,什么玩意儿嘛,唱戏似的。慢悠悠到大门口,跨上斗骢马,吃着炊饼夹羊肉,驭马赶往州衙。东明大道热闹非凡,行人络绎不绝,基本都是买卖灯笼的。衙役忙着搭盖灯棚,再过三天,就是上元佳节喽。

来到婺州衙门,缰绳丢给衙役,直奔州衙二堂。所谓的开年会议,就是所有官员大聚会,包括辖下五县的县官,确定今年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大会议室扩建竣工,山寨后世会场布局,除了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其他物件一应俱全。主席台摆两张长桌,是刺史和折冲都尉;前排是婺州的州官,连同长史长孙诠,共十三人;后排是各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共二十人。

全部与会人员到齐,武康正襟危坐,扫视会场首先发言:“诸位同僚们,春节已经过去,工作即将展开。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创永徽五年,共建和谐婺州。现在我宣布,婺州开年会议,正式开始。”

此处没有掌声,小弟们木头人似的,鼓掌宣传有待加强。武康继续主持:“永徽四年迎来送往,对于在座的诸位,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为了更好展开工作,所有人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字号、年龄和家庭住址...长孙长史,由你开始吧。”

长孙诠当仁不让,按要求介绍自己。武康不由得想起,给他媳妇儿新城公主、马车接生的场景,嘴角勾出猥琐。长孙诠介绍完,轮到录事参军狄仁杰,其他人排队等候。

资料铭记在心,和保安发来的情报比对,从他们的话语中,初步琢磨脾性。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司户参军张柬之。今年虚岁三十,满脸的正气,声如洪钟大吕,简直正义化身。

其余五曹参军,四个来自关陇门阀,分别是司功杨选、司法王旭、司兵李成。他们以长孙诠为尊,组成婺州关陇系;两个兰陵萧氏,司士萧兆兴和司仓许睿,组成婺州兰陵系。

政斗无处不在,小小婺州官场,就跟三国演义似的。武康打定主意,老太婆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先收服兰陵系。结成统一战线,再与关陇系掰手腕,必须斗垮他们。

众人介绍完毕,会议继续进行,书吏按照大佬指示,分发文件给所有人。

武康挺直腰杆,话语铿锵有力:“党项部特浪生羌,大首领冻就,于永徽五年正月,携部落七万于人来投。朝廷以其地置剑州,隶松州都督府,公文昨日下达,都了解一下。”

必须歌功颂德,众人都很兴奋、骄傲,此乃国家强大的表现。吹嘘完毕,武康斟酌片刻,决定先解决官员住房。除了狄仁杰有房子,其他都在驿馆将就,不是长久之计。

再说了,住房都不解决,说其他也没啥意义。待众人安静,继续说道:“按照惯例,官员离职,归还府邸。截止昨天,已全部落实,诸位按照职位,各自入住吧。”

这关乎自身利益,长孙诠笑而不语,参军们眉开眼笑,狄仁杰合不拢嘴。录参府是武康婚房,装修的豪华程度,丝毫不输刺史府,便宜这小子了。

接下来是人口问题,重中之重的问题,武康扫视众人:“今年陈硕真叛乱,战场在婺州,阵亡民壮很多。我去京城之前,曾通知诸县令,重新详细勘察人口。想必有了结果,都说说吧...王县令先来。”

信安县令王林睿起身,翻开统计资料汇报,包括本县户籍、阵亡民壮情况。武康越听越心惊,听完五县汇报,眉头凝成疙瘩。一场小小的叛乱,婺州人口伤筋动骨,只剩一万九千多户,十八万人口,还不及后世小县城。

问题严峻气氛压抑,武康淡淡道:“永徽二年,两万二百余户,超过上州标准。现在还差五百户,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本官要求诸君,想方设法完成标准,明年九月之前,婺州必须成为上州。”

会场寂静无声,几分钟后,长孙诠发言:“人口的增加,非朝夕可就,生聚需要时间。仅一年多时间,不可能多出五百户,除非强制原户分家。此与法不合,望武刺史三思。”

司法参军王旭声援:“唐律疏议规定,凡是祖父母、父母在的,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处徒刑三年。如果强制分家,与法律相悖,下官认为不可取。”

他们说的不错,唐朝的户分九等,由财产和丁口(二十岁以上)决定,等级越高徭役越重。人们用分户异居办法,来分散财产和丁口,以降低户等减轻课役。

武康也知道,人口增长是长期行为,一口吃不成胖子,可他等不了。因为永徽律规定,二万户已上为上州。至显庆元年,也就是后年九月,新的规定出现:满三万户是上州,之前定为上州的中州,依旧为上州。

必须在明年九月,把婺州搞成上州,官升从三品。把地方官做到极致,同时积累厚重政治资本,为入主中央打基础。可这些话不能说,未卜先知不好解释,会被当成疯子。

作为嫡系小弟,狄仁杰马上声援:“分户异居以降低户等,法律明令禁止;如果分户异居,自愿不降低户等,法律是允许的。所以下官以为,咱们的工的重心,是说服百姓分户不降等。”

张柬之表示赞同:“狄录参所言甚是,大多数家庭想分户,不在同一屋檐下,家庭矛盾少很多。况且申报上州,咱们都会升官,有百利而无一弊。是以下官觉的,此计划可行。”

这话搔到众人痒处,中州升上州,在座所有大兄弟,至少官升一级。众人交头接耳,很快决定服从组织,谁不想升官发财?长孙诠不再言语,阻碍大伙儿的官运,会遭嫉恨的。

人口计划敲定,武康提出下个问题:“再过两天就是上元,百姓张灯结彩欢度佳节,同时也是火灾、盗窃高发期。危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请诸君重视起来,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会场再次交头接耳,司仓参军许睿发言:“上元节花灯会,无论长安还是地方,都会伴随走水状况。特别是长安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规模大小不等。是以下官看来,此为小事,无足轻重。”

这位心真大,走水还是小事,张柬之立刻反驳:“凡是危及百姓安全的,都不是小事,都必须严肃重视,防火防盗势在必行。下官建议发布政令,责令每处花灯,存放足够的水源,防范于未然。”52文学

许睿哑口无言,众人议论纷纷,狄仁杰接着补充:“不仅如此,还要派出衙役,排查一切安全隐患。检查每处灯棚,特别是巨型、大型的,倘若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责令整改,实在不行依法取缔。”

武康不由得乐了,左膀右臂啊你们,不用我操心,问题解决了。司法王旭瞅瞅长孙诠,提出自己意见:“防盗也势在必行,下官建议三卫尽出,上元节混在百姓中,打击一切盗窃行为,依法作出严惩。”

众人随声附和,武康笑而不语,等他们讨论完毕,作最后总结:“诸位所言,正中本官下怀。上元节咱们放假,牢狱不放假,法律也不放假。 对于盗贼绝不姑息,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小弟们应诺,大佬满意点头。既然你们这么配合,咱把问题讲完:“上元节安保问题结束,下面讨论春耕大会。新来的同僚可能不知,婺州春耕大典有处弊端,就是最后的抢春。”

目光扫视会场,郑重其事道:“春耕大典完毕,土牛放衙门口展览,七日后被切成碎块儿,洒在衙门校场上。百姓争相抢夺,碾碎洒自家田地,认为能保佑大丰收...问题就出在‘争相抢夺上’。”

话锋一转,义正辞严:“去年的抢春,竟发生踩踏事件,总计二十多百姓,不同程度受伤,所幸没造成死亡。这是给我们敲警钟啊,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好事变坏事。是以本官建议,取消野蛮抢春,诸位以为然否?”

此处应有反驳,司兵参军李成,马上表达异议:“既然是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贸然取缔,会招来民怨的。咱们都是外地官员,要入乡随俗嘛,下官觉的不可行。”

司士参军萧兆兴也说:“李参军言之有理,司马公在《史记》中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规矩。百姓们抢春,是为五谷丰登,出发点是好的,不能强制取消。”

关陇系、兰陵系沆瀣一气啦?有点意思啊。狄仁杰干咳两声,针锋相对:“世间万物,皆有好坏之分,风俗也有歪风陋俗。以受伤、致命为代价的寄托,不要也罢。况且春牛碎土保丰收,本就是无稽之谈,下官同意取缔。”

两系马上反驳,驳斥狄仁杰言论不当。各地知县是刺史系的,纷纷点赞狄仁杰。武康稳住钓鱼台,抱坐山观虎斗心态,听着他们撕逼。老崔说的对,领导就该这样,不能亲自冲锋陷阵,那样太丢份儿啦。

要扶值代言人,扶值杀人刀、咬人狗,让他们打头阵。这点儿要向媚娘学习,御史台酷吏就很成功。吵闹越来越凶,武康当即拍桌子,声色俱厉呵斥:“有理说理,有话说话,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这里是婺州衙门,不是菜市场!”

节目效果不错,众人全部安静。武康刚想发表意见,张柬之开口:“下官觉的,诸位的争执点不对。武公只是提出取缔抢春,并没禁止春牛碎片流出,咱们换个思路,问题便迎刃而解。”

这话有意思,众人目光聚焦,武康也洗耳恭听。张柬之继续道:“春牛被切成碎片,可以不丢校场,派出专员发放,百姓排队领取。先到先得,公平公正,既能发放春牛,也能杜绝危机。”

武康又乐了,英雄所见略同,有点儿东西啊兄弟。当即竖大拇指点赞,不愧是老革命家,能把媚娘拉下水。众人也觉的有道理,狄仁杰首先赞同,五县的县团马上举手,最后全票通过。

此刻需要顺水推舟,武康也拍板决定,通过张柬之的提议。这里还是老崔的建议,部下提出解决办法,你来拍板同意。如果百姓和谐抢春,你的功劳最大;如果排队发生纠纷,甚至引起伤亡,张柬之背锅。老狐狸之言,字字珠玑呀!

一直沉默的长孙诠,见会议太过顺利,果断跳出来作妖:“我在长安城时,每逢上元佳节,圣人皆会邀请文武百官,宫中聚会吟诗作对,此为与民同乐。是以下官建议,武刺史应当效仿,与婺州百姓同乐。”

关陇系首先点赞,兰陵系马上背书。县官们置身事外,你们爱咋咋地,反正我不参加。狄仁杰和张柬之,眼中带着浓浓担忧。这是将大佬的军,明摆着让大佬出丑。

就咱大佬那诗文水平,万一在盛会上戳蛤蟆,能把人丢到姥姥家。同时不能拒绝,人家都搬出圣人了。

武康也心知肚明,这小子满肚子坏水,还是心胸狭隘之辈,赤裸裸的报复。我给你媳妇儿接生,是救你妻儿的命,不要在意细节嘛。不过想让我出丑,怕是没那么容易。

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走着瞧吧。想到这胸有成竹,呵呵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本官新任刺史,自然追随圣人脚步,自然要与民同乐。上元节当日,婺州花满楼,愿与诸位把酒言欢,共同吟诗弄月。”

众人纷纷叫好,个个斗志昂扬,张柬之开启神补刀:“下官之前在京城,也知道圣人与民同乐盛况。上元节当天,不仅文武百官到场,家中女眷也会到来,由皇后负责招待,共同欢度佳节。”

狄仁杰马上接话:“下官同意张公所言,家眷们互相认识,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助我们的工作。下官斗胆请求,武公家眷以身作则,负责招待众家眷。”

现场欢呼一片,长孙诠瞬间黑脸,武康差点乐出声。他理解众人心情,长孙诠的媳妇儿是公主,还是圣人最宠的新城公主。如果自己媳妇儿与她打好关系,就是升官发财的助力。所谓夫人外交,他们可能不懂,却都在履行。

长孙诠搬起石头,狠狠砸自己的脚,武康乐得接受,当即拍板同意。这里不得不说,李九真的宠新城,刚刚生产的情况下,依然派出大队人马,送她来婺州陪伴老公。

处理完这些龌龊,示意众人安静,武康提出最后的话题:“诸位同僚,本官从京城回来时,专门绕路越州,那里已经出现鼠灾。灾情相当严重,会祸及义乌、金华两县,本官忧心忡忡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怔神。武康不急不缓,将越州青花蛇事件,八百里镜湖涨潮事件,以及越州诸暨县见闻。除了隐瞒夜宿寡妇家,其余全部和盘托出,并添油加醋一番。

所有人瞠目结舌,张柬之和狄仁杰,甚至面露惊慌,显然意识到严重。狄仁杰首先开口,言辞凿凿道:“据此看来,鼠灾必祸及婺州,咱们必须作出应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越州都督,该杀啊!”

这位咬牙切齿,五官都狰狞了。长孙诠有不同意见,轻咳两声说:“武刺史所言,皆为主观臆断,窃以为不足为凭。退一步说,就是三月大灾,也只会祸害镜湖周边,很难殃及婺州。”

司功参军杨选,直接驳斥狄仁杰:“狄录参所言,窃以为危言耸听。金华、义乌虽然与诸暨接壤,未必会被殃及。咱们无论采取任何应对,都需要动用户衙钱财,万一鼠灾不来,劳民伤财白忙活呀。况且越州都督是否该杀,也不是狄公所能言的。”

这就胡搅蛮缠了,张柬之不乐意,针锋相对道:“杨参军此言差矣,现在不是讨论越州都督,而是讨论即将到来的鼠灾。无论任何灾情,预防比救灾更重要。劳民伤财的预防,势在必行;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

长孙诠还想继续反驳,武康当即制止,扫视众人道:“三月是稻苗插秧期,万一鼠群来到,是灭顶之灾。在座的诸位,谁也担不起责任。本官在此要求,绝不让一只越州老鼠,进入婺州地界。望诸位集思广益,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今天必须出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