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攻略 第六章 制冰术换不良帅

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攻略 第六章 制冰术换不良帅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康为验证心中猜测,直接打开第四个盒子,果然是那个牛鼻子老道。看到他脸上的鞭痕,下意识皱起眉头,前因后果了然于胸。老狐狸砍下牛鼻子的脑袋,并不是为自己出气,而是杜绝他泄露制冰秘密。

牛鼻子不是穿越家,他无意间发现硝石制冰,当成压箱底绝活,肯定不会透露出去,就是主子陈硕真也不行!他脸上的鞭痕,表示曾被严刑拷打。至于原因是啥,腿肚子都能想到,逼问制冰的法门,看来老崔志在必得呀!

不过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武康都得承这份儿情。恶逆属于十恶不赦,那三个不良人是祸根,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想到这再次施礼,半真半假道:“多谢崔公设身处地,为某收拾烂摊子。其实您应该多准备一个盒子,如果谈判结果不满意,也把某的脑袋砍下来,放在盒子里!”

“呵!二郎说笑了,老夫的目的是制冰秘术”,崔义玄站起身,走过来盯着他说道:“二郎尚在兰溪时,老夫就派心腹去了武家村,顺藤摸瓜处理不良人,顺手牵羊抓到老神棍。可惜他骨头硬的很,无论如何拷打,就是不招制冰秘术!”

崔义玄示意他坐下,继续说道:“制冰那么大的利益,不是一人能独吞的。二郎是聪明人,懂什么叫怀璧其罪。放眼整个天下,能守住秘术的人寥寥无几!老夫背后的崔家,正是其中一个。二郎也不要讨价还价,老夫把婺州份额给你。”

武康闻言沉思许久,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与崔义玄约法三章,双方共享制冰秘法,且不能把秘方外泄。崔家不插手婺州,武康不插手大唐。虽然很吃亏,却也无计可施。他没守住秘方的实力,只能借助崔家,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

崔义玄很大方,还写下书面协议。条约签好后,武康演示硝石制冰,向崔义玄讨来硝石,一大一小两铜盆。小盆内放半满水,小盆放入大盆中,在大盆中放置硝石,再倒水入大盆,慢慢增加硝石分量。

看着小盆里的水结冰,养气功夫极好的老狐狸,也狠狠惊愕一把,还亲自尝试制冰。

武康毫无保留,又把硝石结晶循环利用,以及注意事项倾囊相授。

等老狐狸记录完毕,武康开口说道:“虽然婺州制冰归某,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租店铺需要钱,买硝石也需要钱。崔公可以借钱给某,也可以直接分成...”

崔义玄摆手打断,沉吟片刻说道:“老夫既然答应不插手婺州,自然言出必行。老夫会吩咐五郎准备好一切,等你挣到钱慢慢还。另外二郎不要插手经营,经商不是正途,过来做老夫的司兵副参军吧”

武康闻言不禁撇嘴,司兵参军可以做,副的就免了吧。他大概了解初唐的官僚制度,刺史为一州最高长官,之下则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实权,就是用来安置闲散官员的。

真正有实权的是判司,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由录事参军事统领。录事参军是实际上的二把手,多为刺史的心腹。

司兵参军,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参谋长,权利地位相当大。副参军就差强人意了,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参谋。有句话说的好,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没丝毫实权,混吃等死的职位。每个司兵参军麾下,都有十几个副参军。

武康不想混吃等死,也不想一辈子经商。士农工商四阶层,商就是万年垫底的命。商人在唐朝,虽然不像两汉、大明那样被歧视,也是富而不贵,根本没有什么出路。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古代商人最牛的,应该是武昭仪她爹武士彟,生前位居国公,死后还被封为皇帝。武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会有武昭仪那么厉害,也就绝了做富商的打算。

至于要做什么,其实早就有了规划。受温瑞安老先生的影响,想做一个捕快,在唐朝被称为不良人。虽然不能参加科举,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科举就是一个笑话,名人举荐才是王道。如果崔义玄向朝廷举荐,自己马上能做县令。

武康躬身施礼,一副感激涕零模样,讪讪说道:“承蒙崔公看得起,某感激不尽。但对军务一窍不通,恐怕会误了大事。崔公看这样如何,某先在州衙做不良人,积累足够经验!”

崔义玄满脸不可置信,一时猜不透他心中想法,光明正大的职位不要,去做臭名昭著的不良人?沉默良久,开口说道:“明天去找司法参军郑凯。”

离开刺史府,由于宵禁的缘故,只能坐崔五的马车回去。路上和他谈了开店的事,请他帮忙寻觅合适的店铺。崔五大包大揽,将武康送回宅院,又给了四贯钱。

第二天早早来到州衙,找司法参军郑凯。司法参军执法理狱,督捕盗贼,迫賍查贿,类似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手下有三股人马,管牢狱的狱吏,衙门里的衙役,以及负责侦缉逮捕的不良人。

郑凯知道武康是刺史的人,表现的很是热情,直接让他做了婺州城不良帅。还召集全部不良人,亲自带他过来入职,把制服腰牌等交给他。

婺州不良人共有三十个,年龄基本在三十左右,都是体型彪悍之辈,都有拿手的绝活儿。

接下来的半个月,武康每天都在忙碌。抽时间拜访娘舅武根宝,晚上和如烟一起写文件,他口述如烟笔录,介绍黄金蟒的生活习性、危险性,着重介绍黄金蟒的脚。其实蟒蛇都有脚,只不过退化了,贴在腹部鳞片下。

刺史崔义玄得知,又派人把他请到刺史府。当武康翻开黄金蟒,露出退化的脚时,老家伙直接高潮了。蛇有脚,离传说中的金龙更近一步!

酒席上老家伙告诉武康,长安传来消息,程知节亲自带兵来婺州,护送金龙祥瑞进京。他还旁敲侧击,询问蛇头上会不会长出鹿角,搞的武康哭笑不得。

处理完这些琐事,武康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拉拢人心上,天天请手下吃酒。崔五给的四贯钱,两贯交给如烟家用,两贯用于请客吃饭。

手下也知道他后台硬,表面上服从他的安排。这个时代的治安很不错,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基本都是吃干饭的,甚至干饭都没得吃。

武康身为不良帅,一年才拿三百文开元通宝,众手下在二百文左右。按这个时候的米价,一年薪水才能买一石米,按现在来说就是一百二十斤,绝对饿死的节奏,所以不良人都有黑色收入。

这天中午姜氏兄弟值班,两人都是彪形大汉,武康对他们印象不错,中午下衙休息时,请他们喝中午茶。

出了衙门走在坊市大街上,本来熙熙攘攘的路人,竟然都避开他们,主动往两边让路。

武康哭笑不得,看来不良人在婺州地界,是从头到脚烂透了,老百姓避他们如蛇蝎!本打算随便找个茶楼,想想还是算了,估计那些商户见到他们,肯定暗骂十八辈祖宗。思来想去,决定去娘舅的根宝茶楼。

途径一个炊饼摊,姜二牛打开蒸笼,拿一个递给武康。这让武康很是无奈,他对炊饼有点儿过敏,每次吃的时候,都能想起被小潘绿的武大郎。

姜氏兄弟狼吞虎咽,武康刚吃完一个,他们已经吃了两个。姜大牛摸摸肚子,冲卖饼人喊道:“多少钱?”

卖饼老汉连忙赔笑,掀开蒸笼又拿出三个,分别递到三人手里,点头哈腰道:“送的,送的...”

二牛满意的嗯了声,一副算你小子懂事的表情,又从蒸笼里拿两个,抱在怀里拍拍屁股走了。

武康看着满脸肉疼的老汉,又看看手里的炊饼,无奈一声叹息。听如烟说,一个开元通宝能买四个,三人连吃带拿一共十个。于是从腰间钱袋里摸出三文钱,丢在蒸笼旁边,紧走进步追上两兄弟。

老汉看着三文钱瞠目结舌,估计还是第一次遇见,吃炊饼给钱的不良人。

来到根宝茶楼,找个靠门的位子坐下。茶博士认识武康,跑过来殷勤招待,奉上最好的茶水。

三人边喝边闲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无所事事间,茶楼对面大柳树下,一个汉子引起了武康的主意。看年纪约莫三十多岁,笔直立在树荫里。手里牵着一匹枣红马,马头上插着草标,看情形是卖马的。

很多人从他身边经过,没一个上前询价的。其实这并不奇怪,这个时代的马,堪比后世的宝马,价格贵的离谱。汉子的马膘肥体壮,应该是上等马,价值大概在两万钱左右,也就是二十贯,或者纹银二十两。

老爹和老娘省吃俭用,还给大户人家做针线活,一年也才攒下六百文钱。他们要想买这匹马,至少需要三十年积蓄,比后世买房都难。真正买的起、舍得买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户,婺州城还真不多。

武康估摸着,汉子等个十天八天,也不会有人过来买。然而不到一刻钟,就被打脸了。

一个身穿绫罗绸缎的年轻人,大摇大摆来到柳树下。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穿麻衣,能穿丝绸衣服的,基本是官员、贵族、地主、富商,也都是有能力买马的。

姜氏兄弟见武康兴趣盎然,也都抬头看过去。姜大牛咋咋嘴,阴阳怪气道:“这小白脸有钱啊,这年头儿能买马的,非富即贵!入娘嘞,二牛你说,咱家耶耶咋就不是大官呢?”

姜二牛嘿嘿一乐,压低声音说:“耶耶要是大官儿,咱俩何必做不良人,何必被左邻右舍戳脊梁骨?二郎,要不咱们去做个见证,抽取些保费做茶钱?”

武康笑而不语,示意两人稍安勿躁,仔细观察那个年轻人。只见他不停抚摸着马,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卖马人难得遇见真心想买的,也热情的介绍自己的马。近一刻钟的讨价还价,商定成交价为十九贯钱。买主让卖主和他回家交易,这也说得过去。一贯钱有八斤左右,十九贯就是一百五十多斤,没有谁扛这么多钱逛街。

卖主点头同意,勒紧缰绳让买主上马。买主骑在马背上,伸手指了指北边方向,卖马人牵马载他离开。

武康嘴角扯出微笑,早就怀疑买主有问题!刚才伸手指路时,手心竟然有茧子!这个时代,只有经常做农活的农夫,舞枪弄棒的练家子,手心才会磨出老茧!

想到这站起身,对姜氏兄弟说道:“大牛、二牛,咱们悄悄跟上。如果所料不差,咱们今天要立功了,说不定还能发笔小财!”

姜氏兄弟将信将疑,也不敢有异议,衙门里谁都知道,崔刺史是他的靠山,他还和崔五郎关系匪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逛街了。

武康和茶博士打声招呼,说明天把茶钱送过来。茶博士也不敢有异议,赔着笑连连点头。

三人离开茶楼,悄悄跟在马匹后。大概走了半里,途径一家玉器店门口,买主让卖主停下。

停了大概两分钟,买主摸出两枚铜钱,递给卖马人说:“某要给发妻买玉钗,你先去对面茶棚喝杯茶,等某挑好玉钗,再回家取钱!”

卖马人客套推脱,青年板着脸说道:“勿要多言,让你去你就去,本公子去去就来!”

卖马人接过铜钱,心下非常感激,赶紧搀扶青年下马,还向他行礼道谢。然后牵着缰绳去对面,把马拴在木桩上,找张桌子要碗茶,正对着玉器店门坐下。

青年瞟了他一眼,转身进入玉器店。

武康嘴角笑意更甚,心说有点意思,这种套路在大唐就有了?

呵呵两声不屑摇头,吩咐姜氏兄弟:“等下那小白脸出来,你们悄悄跟踪。找个僻静的地方拦下,也不要和他废话,直接控制起来。然后二牛守着,大牛过来找某!”

两人听的云里雾里,也不明白也不敢问,对视一眼答应下来。

大概十分钟左右,茶棚里出现状况,两个汉子慢悠悠走进茶棚,故意和卖马人搭讪。由于离的比较远,武康听不到谈话内容,但绝对有猫腻。果然,卖马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和那俩人聊了起来。

又等了三分钟,青年从玉器店里出来,瞟了眼被吸引注意力的卖马人,沿着街道向北快速离开。

姜氏兄弟发现到不对劲儿,不可思议看武康一眼,悄悄跟在青年后面。

武康呵呵一乐,看来这小子已经得手了。接下来没有什么事,坐等姜大牛的消息就行。想到这迈步走入茶棚,随便找张桌子坐下,要碗凉茶慢慢品尝。

那匹马突然拉屎撒尿,武康瞬间没了心情,放下手里茶碗。

茶棚掌柜看到武康皱眉,赶紧拿起工具清理粪便,倒在旁边的墙角下。而在玉器店旁边,也有两个四五岁孩童,扒下裤子放水。

武康看了眼脏兮兮的街道,满是垃圾和骡马粪便,整理市容的想法萦绕心头。

前世在汴京喝酒人才培训基地,有一个关系很铁的同学,是体制内某个领导的秘书。他告诉武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烧市容市貌,第二把烧扫黑打恶,是最稳妥、也是最出政绩的良方!

市容市貌是做给上官看,普通老百姓不会在意这些,鸟语花香抑或乌烟瘴气,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就拿眼下情形来说,崔刺史及婺州大小官员,每月除了旬休的三天,都会走面前大街去州衙。闻着沁人心脾花香,走在干净的街道;闻着刺鼻的腥臭,时刻提防踩臭狗屎,感觉肯定天壤之别!

如果我把面子工程做好,让领导们高高兴兴上班去,快快乐乐把家还,他们肯定对我有好的印象,一句“能做事”的评价,就是日后飞黄腾达的伏笔。

扫黑打恶则是做给老百姓看,把那些欺行霸市的恶霸,打架斗殴的地痞,吃拿卡要的无赖,调戏女子的流氓,全部狠狠收拾一顿。老百姓肯定拍手称快,肯定会对我大加赞赏。如果美名远扬,升官发财也指日可待。

武康做着美梦,下意识看看四周,又被残酷的现实打脸了。因为天气炎热,茶棚买卖异常红火,其他桌子坐满客人,自己这张空无一人。

茶摊老板那如丧考妣的脸,以及敢怒不敢言的表情,都在赤裸裸的告诉他:你们这些不良人,才是婺州城最大的黑,最狂的恶!

这就有点儿尴尬了,武康不由得老脸一红,不良人天生属盐的,到哪哪嫌!杵在这耽误老板的买卖,有心结账离开,看着火辣辣的日头,很不想遭那种罪!哎...没皮没脸呆着吧,多给几文钱就是了!

武康认为,臭名昭著不良人,要想改头换面,想改变老百姓看法,绝对是任重道远的大工程。

瞄了眼傻乎乎等待的卖马人,心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下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眼前骗局。洗心革面的第一步,就从今天开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