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三十三章 平壤道行军总管

武唐第一佞臣 第三十三章 平壤道行军总管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秋九月初五,辰时三刻。

辽东传来战报,大唐的远征军,取得重大胜利。营州都督高侃,右金吾将军庞同善,在大辽水东岸,大破高句丽兵。斩首八千余级,俘虏两万余众,大军继续东进。

莫离支泉男生,率领他的卫队,与庞同善会师。李治颁布诏书,诏封其为特进,文散官正二品。封辽东大都督,平壤道安抚使,爵封玄菟郡公。诏令契苾何力,节制诸道总管,继续挥师东进。

武康得此消息,乐的仰天长笑,此乃旗开得胜。两军成功会师,军事行动顺利,战争可以继续。朝廷再传政令,动员各地府兵,十六卫诸将军,全部回京待命。

河北道诸州县,就是黄河以北,秋粮暂停运京。诏令全国诸州,暂停秋粮运输,所有战备药材,优先运输东都。庞大的战争机器,有条不紊运转,兵临平壤城下,不再遥不可及。

朝廷中枢皆知,高句丽的内乱,泉男生的内附,千载难逢之机。如果错失良机,再想平定辽东,绝对难于登天。满朝文武百官,一时团结空前,劲都往一处使。甚至有人提议,司空李勣出山,主持辽东大局。

武康比较悲催,包括敬宗在内,没人敢举荐他。李治比较无耻,不顾内弟健康,命令照常上班。每天穿着盔甲,配备全部唐刀,站岗值班内宫。真想毛遂自荐,乃翁也是将军,也想出征辽东。

九月二十五日,噩耗从天而降,令他措手不及。广平郡开国公,金紫光禄大夫,刘祥道卒于家中。纵观他的人生,平凡而又传奇,仕途顺风顺水。

早年门荫入仕,袭爵乐平县男,累迁黄门侍郎。进爵阳城县侯,迁任刑部尚书,龙朔三年拜相。被上官仪牵涉,罢黜右相之职,迁司礼太常伯。组织封禅事宜,朝廷特别恩准,进爵广平郡公。

期间宴请武康,给出保命警示,楚魏不可同食。后来谶语应验,武康服毒避祸,祥道吓尿辞官。李治批准辞呈,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散官,致仕颐养天年。

可天公不作美,落个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一岁。李治失声痛哭,追赠幽州都督,并赐谥号曰宣。其嫡子刘齐贤,现在官拜侍御史,承袭刘祥道爵位。同时传下制令,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刘家哭丧。

武康身在其中,因为那句提醒,也很感激祥道。于是找到王勃,花钱买篇祭文,前去刘府吊丧。王勃那兔崽子,竟要价三十贯,比之前贵两倍,声称只要旧钱。

不禁嗤之以鼻,成为初唐四杰,这小子膨胀了。欺负我墨水少,拿我当冤大头,等着穿小鞋吧。其实也不怪他,通货膨胀闹的,斗米涨破百文。商贾不认新钱,乾封泉宝贬值,开元通宝暴涨。

刘祥道丧事上,武康声情并茂,郎朗背诵祭文。果然不同凡响,加剧悲伤气氛,齐贤哭的更凶。能得王勃祭文,刘祥道老先生,也算不枉此生。

在吃大锅菜时,刘府部曲凑近,压低声音传话:郎君转告楚公,囤粮低买高卖,致使粮价飞涨。公大发国难财,百姓更加艰辛,实非忠臣所为。

再次嗤之以鼻,拉倒吧大兄弟,我可不是忠臣。你父正值热丧,你还关心国事,说你什么好呢。思考半分钟,让部曲回话:你这样告诉他,没有我的囤积,粮价涨的更高。

部曲行礼离开,许敬宗凑过来,吐出劲爆消息:刘祥道老先生,也是囤粮会员,投资三千多贯。而刘齐贤此人,行事刚直方正,深得圣人青睐。变之不要介怀,他就是这号人,再给你说个事。

听完敬宗讲述,武康暗暗点赞,这是个铁憨憨。提拔进京之前,官居晋州司马,为官铁面无私。有次李治打猎,顺口提到晋州,特产优良鹰鹞。有人拍马屁说,齐贤今为司马,令他捕猎进献。

李治立刻训斥,难道你们认为,晋州司马齐贤,是捉鹰鹞的人?如果我传制令,他不会献鹰鹞,会献十本谏疏。如果我不服软,他会跑来京城,跪在宫外死谏。

感觉十分庆幸,幸亏祥道参与,挖墙角的行动。否则这铁憨憨,肯定上疏弹劾,后果不堪设想。以李九的德行,极可能黑吃黑。一纸制令下达,乖乖的上缴吧,本钱都得赔进去。

丧事结束之后,开始度日如年,正常工作之余,密切关注辽东。赵声数次汇报,婺州六千浙兵,已经急不可耐。隔三差五询问,武都督何时来,何时开往辽东?

武康也很着急,媚娘的枕边风,好像失去作用。李治那个混蛋,总是避重就轻,总是不提出征。被媳妇问烦了,便用废话搪塞:媚娘不要心急,我心中有数的,待到万事俱备,他不想去也得去。

九月熬到腊月,初一熬到十八,含元殿大朝会上,终于有了好消息。李治重拳出击,决定倾国之力,一举荡平辽东。完成太宗皇帝,临终前的遗愿,证明他比他爹牛。

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英国公李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任辽东安抚大使。七十一岁的李勣,大唐真正的帅才,老骥伏枥再出征。有此可知朝廷,对于辽东战役,是多么的重视。

许圉师的外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作为李勣的副手。右金吾将军同善,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并为辽东道副总管。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鸭绿道行军总管;昭文馆待招郭待封,积利道行军总管。

左奉宸将军刘仁愿,毕列道行军总管;新罗将领金待问,海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郎将窦义积,后军总运粮使;左武卫将军薛仁贵,辽东道行军总长史。

左戎卫大将军,左奉宸大将军,左羽林大将军;太子右崇掖率,上柱国楚国公,冠军大将军武康,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左金吾将军赵道兴,右金吾将军权善才,作为他的副手。

统领六千浙兵,二十四折冲府,整整三万卫士,择日开赴辽东。所有行军总管,海陆的运粮使,皆归李勣节制。河北各州田赋,全部运往辽东,供应东征大军。

制令下达之后,进入战报状态,各种出征仪式,有条不紊进行。武康兴奋之余,也在紧锣密鼓,安排出征事宜。由于战事重大,必须全力以赴,也不能留后路。

三百婺营亲卫,三百倭营亲卫,全部随军出征。此次千里远征,如果诸事顺利,至少一年时间。进宫拜见皇后,妻女托付给她,我不在的日子,关照我的家人。

媚娘点头答应,同时唉声叹气,下达最后通牒:康郎每次出征,我心中的担忧,不比崔小晴少。此次东征辽地,是你的这辈子,最后一次行军。好好的感受吧,以后没机会了。

这话很不吉利,咒我战死沙场,听着怪吓人的。明白她的意思,凯旋班师之后,结束戎马生涯。乖乖留在京师,当好保安队长,守卫皇宫大内,保护姐的安全。

武康也想这样,今年三十二岁,渴望平静生活。戎马生涯七年,尸山血海无数,宽阔的胸膛上,不想再添伤疤。剩下的半辈子,做个好夫君,做个好父亲,留在家享福吧。

每次出征之前,小晴强颜欢笑,都是这个德行,表示早已习惯。还有两个女儿,小脸泫然欲泣,整天闷闷不乐。水仙和明日香,表现还算可以,情绪没有波动。

特别是明日香,竟然有些兴奋,好战的倭国女人,没心没肺的样子。后院书房之中,一家六口聚集,两个女儿对弈。她俩水平很高,受媚娘的影响,也都爱好象棋。

用这样的方式,排挤离别之苦,减轻身心压力,其实很不错的。忽然钱顺敲门,脸色满是不安,赔着讪笑汇报:“赵声的情娘子,在大门外闹腾。”

气氛瞬间诡异,女儿不再下棋,视线聚集过去。钱顺头皮发麻,迎着质询目光,笑的比哭难看:“西市新平客栈,我们兄弟几个,经常去那喝酒。掌柜的小娘子,被赵声勾搭了,好像还睡了觉...”

咳嗽生打断他,小晴面沉似水,给水仙使眼色。两个小妾明白,温言软语请求,咱们出去玩吧,那话题少儿不宜。二丫乖巧起身,闹闹满脸八卦,兴冲冲问钱顺:“顺子叔快说,是不是赵叔,始乱终弃啦?”

是这么回事,钱顺不敢说,低着头很尴尬。小晴再咳嗽,脸色很难看,闹闹嘟起嘴,抬头看阿爹。武康直接仰头,表示爱莫能助,别这么八卦嘛。闹闹气的跺脚,暗骂老爹胆小,拉着二丫离开。

书房只剩三人,小晴大马金刀,坐在主位冷笑。瞅瞅自家夫君,杏眼瞪向钱顺,说话阴阳怪气:“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兵。顺子说说吧,什么程度啊,肚子大了吗?”

武康心里喊冤,这话从何说起,那小子造的孽,关我什么事嘛?新城公主过世,二丫这么大了,不要再翻旧账。感受怪异眼神,头皮阵阵发麻,尴尬的垂下头。心里反驳媳妇,我没始乱终弃,也没乱过谁呀。

钱顺硬着头皮,戳赵声的脊梁骨,道出他的糗事。新平客栈掌柜,是个老实汉子,膝下只有一女。今年虚岁十五,小模样挺水灵,性格也很活泼。哥几个常光顾,有次痞子闹事,扰了众人雅兴。

结果不言而喻,他们出手教训,还报武康名号。痞子再不敢来,掌柜的很开心,与婺营诸头目,渐渐熟络起来。而那个小娘子,特喜欢他们讲,沙场军旅生活。

赵声添油加醋,讲述他在战场上,七进七出的英姿。美女爱英雄嘛,小娘子被吸引,然后再被勾引,故事讲到床上。武康暗翻白眼,兔崽子造孽啊,十五岁的妹子,你也下得了嘴?

小娘子怀孕了,不敢再瞒父母,老掉牙的套路。老王找到赵声,让他负起责任,娶小娘子过门。可赵声那混蛋,就是个大奇葩,秉承独身主义。三十岁的人,死活不成亲,谁说都没用。

留恋风月场所,是平康坊熟客,勾搭各种女人。所以王小娘子,他很不乐意娶。老王更不乐意,可惜无计可施,对方来头太大。这样天天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女儿已经显怀。

焦头烂额之际,听闻朝廷东征,赵声是婺营卫,也会奔赴辽东。老王坐不住了,若等远征归来,估计我的外孙,能开口喊大父。于是硬着头皮,带着妻子女儿,来修真坊武府,誓要讨回公道。

钱顺讲完了,见大佬沉默,见夫人冷笑,急忙拍马屁:“他们肯定打听过,知道夫人很和善,待人接物很公正。否则平头百姓,借他们两副胆,也不敢来武府。”

马屁拍的很溜,小晴脸色好转,直接吩咐钱顺:“请王家人进府,带到客厅等候,不要失了礼数。再去赵声家里,讲明事情真相,请他父母来谈。这事我管了,还愣着作甚,赶紧的去呀。”

钱顺唯唯诺诺,视线瞟向大佬,突听拍桌子声,吓的转身就走。小晴离开书桌,还是阴阳怪气:“赵声跟着你,十五年了吧?优点没学会,坏毛病学全,你的教育水平,妾身很是担忧。”

武康表示无奈,点点头附和道:“那个小兔崽子,十五岁跟着我,足足十五年了。媚娘给他指婚,条件相当不错,县尉家的千金。可他就是不愿,跑到咱家哭诉,我也没有办法。兄弟那么多年,总不能强迫吧?”

话语被打断,小晴淡淡道:“这件事我做主,王家的小娘子,怀了他的骨肉,必须明媒正娶。如果此事闹大,影响武家声誉,也会影响皇后。等下你别说话,我要看看赵声,敢不敢忤逆我。”

武康摊开双手,学哑巴呜啊啊,您老做主就行。很快来到前院,老远听到哭声,哭的十分伤心。平郎等诸亲卫,在院子里排队,个个挺拔如松,脑袋偏向门口,就像报数似的。

你们这些混蛋,看热闹不嫌事大,个个都欠收拾。捂嘴沉声干咳,见到脑袋抹正,瞪着牛眼训话:“杵在这里作甚,不日就会出征,行囊收拾好了?都给我滚回去...都在这站着吧,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乱动。”

训斥完拂袖而去,挡在媳妇身边,慢慢走向客厅。夫妻俩刚进门,亲卫队列北边,闹闹捂嘴喘气。二丫满脸无辜,扭着头看姐姐,委屈的嘟起嘴。为什么拉上我,阿母要是知道,还是会骂你的。

宽大的客厅里,老王唯唯诺诺,面容非常朴实。身边他的妻子,抱着他们女儿,啪啪的掉眼泪。可怜的小娘子,小腹已经凸起,伏在母亲怀里,不停的抽泣着。

赵声低着脑袋,不敢直视大佬,腿肚子在颤抖。武氏夫妇见礼,王氏夫妇回应,貌似胆战心惊。小晴和颜悦色,招呼他们坐下,吩咐准备好茶。

大概两刻钟后,赵声父母来到,先给主家见礼。老夫妻很兴奋,赵母直接过去,安慰王家娘子。因为儿子婚事,他们操碎了心。现在有了儿媳,孙子也在路上,自然兴奋异常。

武康可以笃定,若非场合不对,二老笑出猪声。赵父马上表示,这孩子我管不了,劳烦楚公教训吧。小晴捷足先登,来到赵声身前,大模大样的说:“孩子她赵叔,你给个答复,我说话好使不?”

直接上纲上线,赵声不敢造次,艰难的嗯了声。小晴很满意,重新面对王氏,言辞凿凿道:“赵声跟着夫君,足足有十五年。他不只是亲卫,还是武家袍泽,夫君的亲兄弟,闹闹的赵叔叔。”

身份已经拔高,小晴继续安排:“夫君曾经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敢做就要敢当。小娘子有身孕,必须娶进赵家,必须明媒正娶。三书六礼不能少,八抬大轿必须有。”

定心丸吃下去,老王长出口气,抹掉额头细汗,不断作揖行礼。赵父表示同意,赵母随声附和,王娘子不哭了,躲在母亲怀里。

小晴很满意,安慰小娘子:“你这弟媳妇,嫂嫂认下了,你就放心吧。不要再哭了,你们成亲时,嫂嫂封大礼。赵叔父赵叔母,弟媳先住我家,你们准备迎娶。夫君此次出征,不让赵声跟随,终身大事要紧。”

赵声陡然抬头,剧烈的摆着手,拒绝急不可耐:“夫人这不行的,我是亲卫队长,必须随军护卫。酒娘先住我家,等班师凯旋后,再成亲也不迟。我向夫人保证,辽东战役结束,必娶酒娘过门。”

小晴掐腰瞪眼,赵父急忙劝解:“夫人切莫生气,这孩子说的对,保护楚公要紧。他是亲卫队长,如果强行留下,能把他闷出病。亲家公别担心,夫人已经发话,这事已经成了。”

王氏夫妻对视,很快确定眼神,老王诚恳言道:“楚公平易近人,夫人公平公正,所以老汉敢来。夫人开口做主,我们肯定放心。声郎是亲卫长,理应共奔辽东,老汉没有异议。”

武康拱手还礼,征得媳妇同意,也是和颜悦色:“老丈放心吧,他是我兄弟,我很了解他。平时不着调,说话却算数,说娶就会娶。辽东战役结束,他们俩的婚事,我会亲自安排。”

节目效果很好,两家人都乐了,感觉倍有面子。这可是楚国公,南衙的大将军,皇后的同胞弟。事情告一段落,气氛开始和谐,小娘子安心了。轻轻捂着小腹,表情有些扭捏,偷瞧未来夫君。

小晴吩咐摆宴,然后频频敬酒,王氏激动不已,竟拿不稳筷子。小晴看向赵声,语气缓和许多:“之前提的亲事,都被你拒绝了,是在等酒娘吧?这就是缘分,夫君说对吗?”

武康微笑点头,赵声放下酒杯,摇摇头回答道:“战死的弟兄们,将军都照顾着,不愁吃不愁穿。可他们的妻子,还是过的不好,脸上鲜有笑容。我怕我战死后,妻儿孤苦无依,所以不敢成亲。”

话说完训斥来,他父母和小晴,训他胡言乱语。武康没有开口,目光盯着酒杯,有浓浓的无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