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一章 李义府流放巂州

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一章 李义府流放巂州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秋九月初八,辰时六刻。

长安城西北,修真坊所在,武康府邸在此。南边是普宁坊,李勣府邸在此,然后是开远门。街南是义宁坊,坊内正北位置,坐落着详刑寺,之前名大理寺。

是司法审判机关,掌管刑狱和诉讼,主要负责京畿地,类似于最高法院。中央官员犯罪,京畿徒刑以上,州县疑难案件,都由它来审理。司刑与之相对,负责处理地方上,徒刑以上的案件。

出具判决书后,送交司刑复核,再申报东西台。东西台批准后,下发到详刑寺,核准确定无误,完成司法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全部的死刑案,都奏请皇帝批准。如果皇帝不批,那么不好意思,不能执行死刑。

整个审判过程,宪台负责监督,类似于检察院。如遇特大案件,皇帝颁布命令,进行三司会审。从三品的详刑正卿,详刑寺最高官;正三品的司刑太常伯,就是刑部尚书;正三品的大司宪,就是御史大夫,三司联合会审。

那是显庆元年,武康犯大不敬,享受三司会审。那是昨天朝会,他又受了大惊,李九颁布诏书,让他检校详刑正卿,主持三司会审。瞧这事整的,风水轮流转,有莫名的喜感。

此次要审理的,是人猫李义府,他东窗事发了。上个月二十日,南衙右金吾卫,仓曹参军杨行颖,实名举报李猫:太子右司议郎,其嫡长子李津,敲诈勒索长孙延。索取铜钱七百贯,强卖官职司津监。

李九龙颜大怒,长孙延的祖父,是其元舅无忌;长孙延的生母,是胞姊长了公主。当初因为政治,诬陷逼死无忌,可说无可奈何。四五年过去了,恨意逐渐淡薄,愧疚越积越深。李义府的行为,太岁头上动土,嫌自己命长。

八月二十二日,太子右崇掖卫,兵曹参军岑风,上疏举报义府:右奉裕卫长史,义府次子李洽,勒索四百贯钱,卖右崇掖长史。右奉裕率韦怀敬,同日上疏作证,此事千真万确。

李九气的呜呜哭,右崇掖兵曹岑风,曾是长公主家令。侍奉二十多年,看着公主长大,可谓劳苦功高。胞妹尸骨未寒,家仆被人欺负,这是打皇帝的脸。

龙颜大怒之下,软禁李义府在家,由详刑丞狄仁杰,成立专案组调查。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此乃政治信号,曾被义府迫害的,纷纷实名举报。

专案组办公桌,堆积举报信如山,比义宁坊墙还高。司元太常伯窦德玄,很快查清账目,举报皆为事实。李九心如死灰,李猫全部子嗣,包括他的女婿,全部软禁在家,等候之后处理。

义府痛哭流涕,万言血书请罪,祈求圣人开恩。所以问题来了,李九确实重情,不忍痛下狠手。当初废王立武,义府的首先支持,堪称雪中送炭。靠着那个契机,圣人实现抱负,驱逐了关陇门阀。

眼见事情有变,武康不能答应,要用义府的头颅,博李九的好感。减轻他对媚娘,因为插手政事,而产生的厌恶。所以八月三十,果断再次出手,来个火上浇油。

右奉宸将军辛宏亮,右奉宸长史崔神庆,尚辇奉御苏庆节,三人联名上奏疏:李义府居母丧,在朔望吊哭日,秘密乔装出城。与道士杜元纪,出城东登古冢,窥探候望气色。

意图窥觇灾眚,窃气运改命运,其行触犯禁令,恐有不臣之心。此乃重磅炸弹,占卜厌胜望气,是皇家的逆鳞。当初废王立武,王皇后的罪名,就是行厌胜术。原梁王李忠,因私自占卜,被贬为庶民。

望气更甚前者,如果确有实情,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李九再传制书,详刑少卿元大士,详刑寺丞王千石,左金吾将军赵道兴,联合调查此事。左监门大将军刘伯英,右监门中郎将熊元逸,出具进出城资料。

青城山下杜元纪,乔装打扮逃跑时,被左金吾卫逮捕。对于望气之事,他是供认不讳,详细交代过程。仅仅两天时间,人证物证俱全,联合调查报告,送到了紫宸殿。

九月初四辰时,左奉宸卫出动,配合左羽林军。武康亲自带队,封锁义宁坊,缉拿李义府。包括他的子嗣,李津、李洽和李洋,以及女婿柳元贞。

交给详刑寺关押,同时派左羽林军,封锁整个李府,许进不许出。李家全部房产,包括两市店铺,暂时贴条封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李九发话。

昨天辰时早朝,李九亲自点名:司刑太常伯刘祥道,检校大司宪窦德玄,详刑少卿元大士,组成三司会审。详刑正卿尔朱义琛,重病在家修养,所以由少卿代替。

哪知朝会最后,李九突然作妖,武康检校正卿,主导此次会审。杀千刀的混蛋,明显没安好心,想看乃翁笑话。朝堂早有谣言,当今皇后武氏,手下有五大鹰犬。

左奉宸大将军武康,是头号爪牙走狗,武氏最大的心腹。太子少师许敬宗,司列太常伯李义府,武氏的左膀右臂。西台舍人袁公瑜,兼任着司宪大夫,是武氏的狗腿子。

已故益州大都督,武康岳父崔义玄,是武家的奠基人。所以外人看来,此次三司会审,头号狗咬二狗,典型的狗咬狗。政敌集体高潮,上官仪在朝会上,建议公开审理。 允许百姓旁听,公开公正公平,以明唐律权威,同时警示官员。这位十分狠毒,要把政敌义府,钉在耻辱柱上。武康嗤之以鼻,他在指桑骂槐,怕我徇私枉法。

这些混蛋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早已决定,秉公处理此案,为媚娘加筹码。李义府被下狱,是我谋划施行,我就是掘墓人。该死的许敬宗,做了甩手掌柜,狗屁事都不管。

李九不想如此,太多朝臣复议,他也必须妥协。同意宰相所请,开放详刑大堂,允许官员旁听,禁止百姓旁听。同时再下狠手,给予司空李勣,钦差大臣身份,全程负责监督。

巳时四刻左右,详刑寺大院里,阳光还算明媚。法庭临时搭建,各种器具俱全,官吏全部就位。武康坐北朝南,穿大紫色官袍,戴三梁进贤冠,散发着浩然正气。

两位详刑少卿,左右分站两边,配合武康问案。面前的书案上,五摞案件卷宗,记载嫌犯罪证。共两百零六份,记载着李义府,任职司列期间,卖出的所有官职。包括文武职官,勋官与爵位,文武散官等。

东边外围区域,两各详刑寺正,六个详刑寺丞,包括狄仁杰在内,全部正襟危坐。西边外围区域,两名掌印主簿,两名详刑录事,五十六详刑史。每人独坐书桌,上放笔墨纸砚,准备记录庭审。

主审前方左侧,李勣微眯双眼,老脸毫无表情,犹如老僧入定。下手坐着刘祥道,是司刑太常伯,代表司刑衙门。对面是窦德玄,检校大司宪,代表宪台御史。

四十详刑问事,手持水火衙棍,左右分列两边。其余详刑问事,守护整个法庭,负责维持秩序。问事仗林南边,坐着吃瓜群众,个个老神在在,都等着看好戏。

有当朝的宰相,三省六部九寺,三十余位官员。老朋友许敬宗,老扑街上官仪,也是赫然在列。还有最搞笑的,李弘李贤兄弟,穿常服凑热闹。估计李九安排的,让未来的栋梁,见识脏官嘴脸。

武康窃以为,此乃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围观。感觉十分搞笑,当初我的会审,没人过来围观。不过话说回来,如此大的场面,老哥哥李义府,可死而无憾矣。

这时李勣睁眼,瞅瞅铜壶滴漏,不紧不慢提醒:“时辰差不多了,武将军请便吧。不要耽误时间,早些了解此事,你们落得心静。老夫也能尽快,向朝廷报结果。”

那就开始呗,武康点点头,拍响惊堂木。手抚唐律疏议,带领全员起身,义正辞严宣誓:“吾奉圣人之制,假唐律之威严,审贪赃枉法案,现在宣布开庭。李津卖官案,诸司直问事,提两造过堂。”

棍林节奏杵地,问事齐呼威武,相关官吏出动。约莫半刻钟,李津穿着囚服,详刑狱丞押送,走入棍林之中。受害人长孙延,举报人杨行颖,分站左右两边。

先按套路来,各自报姓名,报家庭住址。再拍惊堂木,询问长孙延:“麟德元年二月,太子右司议郎李津,登你家门拜访。索取铜七百贯,许你司津监官职,此事是否属实?”

长孙延据实回话,委屈的哭哭啼啼,说自己是犯官之后,本不敢奢望官职。当时婉言谢绝,对方不依不饶,甚至出言恐吓。万般无奈之下,变卖祖产筹钱,只求度过难关。

行颖从旁作证,他与长孙延交好,有次两人吃酒,无意得知此事。见好友很痛苦,一时于心不忍,顶着压力告状。武康让其画押,开始询问李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交代。卖官给长孙延,是你独断专行,还是有人指使?”

问的都是废话,肯定受人指使,能卖官鬻爵的,只有吏部尚书。李津不是傻子,到了这步田地,狡辩是没用的,强背锅更不行。便竹筒倒豆子,说是父亲指使,本人穿针引线。

签字画押后,稍微休息下,开始下一宗。过程很顺利,只有两刻钟,办完李津那摞。吩咐详刑狱丞,暂时收押李津,拍响惊堂木,有请下一位:“左右狱吏问事,提审右奉裕长史,义府次子李洽。”

依旧十分顺利,宗宗卖官鬻爵,李洽供认不讳。其中就包括了,武康导演那出,敲诈岑风四百贯,卖右崇掖卫长史。没啥好说的,签字画押吧,有请下一位。

少府主簿柳元贞,李义府的女婿,把全部的罪名,推到岳父身上,称自己被逼的。这位不是东西,惹来众人鄙夷,升官发财之时,咋不说被逼的?废话不多说,继续往下请,审问到李洋,武康痛心疾首。

展示精湛演技,眼角噙着泪水,几乎声泪俱下:“你在左奉宸卫,跟我整整五年,怎么教导你的?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无愧于心,都当耳边风啊?瞧瞧上官庭芝,才跟我几个月,马上就会高升,你咋不争气呀?”

演技略显浮夸,众人直翻白眼,上官仪脸都黑了,竖子胡言乱语。武康继续表演,开始深深自责:“都是我不好,对不起你们。常年出征在外,以致疏于管教,方有今日恶果。”

李洋落下泪水,忙不迭的自责,画面过于煽情。众人嗤之以鼻,李弘李贤兄弟,强忍脸上笑意。李勣捂嘴咳嗽,你又不是他爹,还轮不到你管。不会牵连你的,差不多就行了,赶紧办正事吧。

庭审终于继续,审问完了小鱼,大鱼闪亮登场。大鱼颓废异常,左右眼窝深陷,眼球布满血丝。须发白了很多,明明刚过五十,却像花甲老人。之前权倾朝野,堪称风光无限,身边大群小弟。

落到如此田地,不要埋怨别人,是你自己作死。听审的众官员,庭审的司法员,眼中布满鄙夷,都在幸灾乐祸。李弘感慨颇深,李勣置若罔闻,武康喟然叹息。你和许敬宗,皆视财如命,可他比你强。

俗话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靠卖官鬻爵,肯定天怒人怨,瞧人家许敬宗,靠修国史发财。套路是这样的:若想青史留名,孝敬足够钱财,本朝的史书上,把你往好的写。

各种夸大其词,让你功勋卓著,让你名垂青史。若不孝敬钱财,或者得罪我的,把你往坏的写。各种污言碎语,各种贬低之词,让你遗臭万年。

武康窃以为,此乃生财有道,所谓历史记载,也就那么回事儿。就算他许敬宗,实事求是记载,也会毛用没有。政治风向变了,为了服务政治,以后的皇帝们,会大肆改史书。

都是篡改历史,注定面目全非,不如靠它发财。所以许敬宗,会富贵终生,能寿终正寝。反观你李义府,注定身败名裂,贪财不会生财,人生最大悲哀。

心中吐槽完毕,开始摇头晃脑,吩咐问事给座,再给上杯热茶:“李公卖官鬻爵,李津李洽李洋,你女婿柳元贞,全都供认不讳。我也实话实说,案子审到现在,对你十分不利。”

此时应有装逼,武康淡淡说道:“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同岱宗,辩驳苍白无力。人要脸树要皮,咱们男人犯错,不要选择逃避。昂首挺胸进去,堂堂正正出来,李公以为然否?”

长时间的沉默,义府黯然神伤,微不可察点头。武康正襟危坐,逐份宣读卷宗,让他签字画押。半个时辰左右,卖官处理完毕,接下来要做的,清算其他罪责。

诸如纳囚为妾,逼死详刑寺丞,累死修墓县令。迫害谋杀刘仁轨,威逼利诱刘仁愿,朔望乔装出城。所有不法之事,件件骇人听闻,官员无不震惊,愤怒溢于言表。李弘李贤兄弟,也是咬牙切齿。

义府全部认罪,对于窥测气运,却是极力辩驳:“杜元纪是妖人,说我家有狱气,需八万贯镇压。还说朔望出城,提冢气解狱气。我被妖言蛊惑,才会酿下大错,恳请正卿明察,有人在害我呀。”

明察个毛线啊,彻底死心吧你,武康和颜悦色:“李公不要着急,现在就审杜元纪,你们俩当堂对质。他是重要人证,详刑寺丞王千石,详刑寺丞狄仁杰,共同去提他吧。”

两人出列应诺,带着问事离开。大概一刻钟后,匆匆跑步回来,带着众多狱吏。狄仁杰神色怪异,堂前拱手汇报:“元纪自知必死,解去身上腰带,悬梁自缢而亡。属下在囚室里,发现这封遗书。”

气氛陡然沉寂,武康故作惊讶,厉色训斥狱吏:尔等酒囊饭袋,统统都该滚蛋。狱吏瑟瑟发抖,一个劲的请罪,不敢出声辩解。傻子都明白,里面有猫腻,李勣睁开眼,视线扫这边。

庭审继续进行,武康读完遗书,又是摇头叹息:“元纪畏罪自杀,在遗书中明言,是你逼他望气。其实无关紧要,李公窥探气运,是不争的事实。每次乔装出城,监门卫都有记录,还是签字画押吧...”

义府突然咆哮,起身冲向这边,问事眼疾手快,瞬间将其控制。这位五官狰狞,梗脖子瞪圆眼,破口大骂武康:“我拿你当兄弟,你拿我当傻子,为什么要害我...”

目光聚焦过来,众人神情各异,浓浓的惧意下,多少带着敬意。敬宗怡然自得,李勣老神在在,上官仪面沉似水。武康浑不在意,不辩解不斥责,任凭义府发泄。

不知过了多久,义府精疲力尽,终于喊不出话。只是那双大眼,虎视眈眈的,怒火不减之前。武康看向左右,和颜悦色道:“控告皆为事实,刘相公窦相公,该如何判决啊?”

这没啥好说的,依法判决就是,义府罪恶滔天,必须在家自尽。刘祥道起身,刚想表达什么,突听公鸭声响:圣人传下口谕,会审就此结束,武康奉谕宣诏...

十几个太监,急匆匆跑来,王伏胜带队。众人起身行礼,武康马上离席,接手那份诏书。一目数行扫过,不禁扯出浅笑,李九果然重情。这是好事啊,应对武家危机,多了几分信心。于是高举诏书,大声喊话:李义府听诏...

司列太常伯,殷王府长史,河间郡公李义府,缘兹小技,累升显地。尘露之益,未表於铨流;公廉之誉,有紊於彝典。漏禁中之语,鬻宠授之朝恩;交占候之人,轻朔望之哀礼。蓄邪黩货,实玷衣冠;稔恶嫉贤,载亏政道。

特以任使多年,未忍加其重罚,宜从遐弃,以肃朝伦。可以除名,携其妻幼,配流巂州。太子右司议郎李津,右奉裕长史李洽,左千牛备身李洋,少府主簿柳元贞,专恃权门,罕怀忌惮,奸|淫是务。

贿赂无厌,交游非所,潜报机密。亦宜明罚,屏迹荒裔,全部除名。李津长流振州,李洽李洋柳元贞,皆长流廷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